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信息技术的发展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可以看出,课程主要强调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从研究起初,大部分的学者都将其结构划分为四要素:即信息意识、知识、能力、道德。部分不同观点也只是在表述上存在差异,实质内涵大致相同,例如,对信息意识的表述有信息意识与情感,对信息知识表述有信息知识技能,对信息能力的表述有信息技术能力、信息道德的表述有信息伦理道德等。并且学者们一致认为,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前提,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风向标。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与信息技术“沾亲”的术语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作为信息素养中最核心的信息能力,其内涵与结构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涌现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信息能力的结构从上世纪对信息的检索与获取到 21 世纪的高效获取、优化利用、创新学习、批判评价。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昨天的必备技能,在今天已经落伍。就像工业时代,人人必备的读书写字算数技能,在当下来看,也不是那么必须,读书可以通过视频代替,算数可用计算器代替。因此,处于信息技术高速社会的人们应具备怎么样的信息技术能力?初中生应具有怎么样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一个需要用发展的视角进行深思的问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朝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核心素养的本质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都必须要有的能力。分析国际组织或世界各国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能力或素养都毫无意外的被列入核心素养框架之中。例如,对核心素养研究的鼻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 OECD),其核心素养框架中的第一个维度就是互动地使用工具的能力,此维度包括了一下三个子维度:(1)交互使用语言、符号、文本的能力(2)交互使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3)交互使用技术的能力;美国 P21 框架中(也被成为“21 世纪技能)有一维度就是信息、媒介和技术技能。该维度包括“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和“信息通信技术素养”三种技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十八个基本点中就有信息意识及对信息技术应用;荷兰学者奥格特(Joke Voogt)等人对世界上著名的八大核心素养框架进行比较分析以后得出结论,这些著名的核心素养框架共同倡导的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交往;第二,信息通信技术素养;第三,社会文化文化技能;第四,公民素质,而交往和信息通信技术素养都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如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更多的偏向于使用信息技术的一种虚拟方式,而不是面对面交往上或者更古老飞鸽传书等方式。可见,信息技术能力或素养是当代人成功生活、职场晋升的基本技能。
..........................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在理论方面,本研究主要完善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基本理论。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不仅是开展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评价的基础,还是发展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导向。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技术素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目前,仍没有比较完善的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本研究将从理论构想和实践验证两个方面构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力争完善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
1.2.2. 实践意义
1.促进初中生对发展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意识和动机
通过构建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引起人们重新审视信息技术能力对当代学生的重要性。明确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架起宏观教育目标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分辨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和尚未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来促进初中生对发展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意识和动机。
2.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支持
值得庆幸是,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我们的教育培养观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传统注重成绩、入学率、升学率转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观主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协作、交往、信息通信技术以及公民素养等,而信息通信技术的核心要点是信息技术能力。因此,注重初中阶段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也是在积极的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好准备。
......................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信息素养与信息
术素养 信息素养由“Information Literacy”引入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更新,信息素养的内涵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目前学界对信息素养的内涵还没有一个固定的诠释,我国教育技术学的领军人物也纷纷对其内涵进行了研究,如李克东、李艺、祝智庭教授等。信息技术素养(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从一出现就与计算机素养和信息素养相互连接,在 1993 年 Chist Osborne 依据 Middlesex University1995 年面向所有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教育计划,界定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基本计算机设备和软件运用能力,其二是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从文献角度来看,我国引入“信息技术素养”这一名词,始于张春雨 2001 年发表的文章。
对于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素养的关系,国内主要有三种表述:第一:“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素养”等同。如江玲,李宗颖[1]在对四川、重庆地带的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调研时也认为这两概念等同;王君认为[2],职业中学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四个维度与信息素养的四个维度等同;西南大学的邹艳丽[3]在她的硕士论文中指出,不论是信息技术素养还是信息素养,都来自英文“information literacy”,因此她认为这两概念等同。第二:“信息技术素养”包含“信息素养”。如赵勇认为[4]信息技术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两个方面,信息技术是信息素养的重要支撑;第三:信息素养不同于信息技术素养。如首都师范大学的邓海燕认为[5]信息技术素养是在信息素养的基础上更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
为了对这两个词的关系更加明晰,下面以南国农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概念说与李艺教授的信息素养概念说做一比较,详述如表 2.1 所示。虽然南国农先生把信息技术素养分解为四要素,即意识、知识、能力与道德,而李艺教授把信息素养分解为六要素,即情感、态度、价值观,人际互动、问题解决、技能、知识控制调控。但从各要素的内涵分析来看,两概念在内容结构上相关性很大,可以说内容表述是相同的,对应关系如图 2.1 所示。
.........................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信息技术能力结构要素梳理
1.Big6 模型由美国 Mike Eisenberg 和 Bob Berkowitz 两位学者所提出[8],该模型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甚至有些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就采用该模型来培养幼儿的信息技术能力。该模型基于网络检索,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其理论模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 6 个步骤:Task definition、Information seeking strategies、Location and access、Use of information、Synthesis、Evaluation,详述如表 2.3 所示。
......................
3 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构建研究 ............................. 17
3.1.1 系统论 .................... 17
3.1.2 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 ....................... 17
4 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验证 ..................... 27
4.1 问卷设计与题项生成 ..................... 27
.1.1 问卷设计的目的 ........................ 27
4.1.2 问卷设计的原则 .................. 27
5 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策略与建议 .......................... 51
5.1 注重更新固化的认知结构 ....................... 51
5.1.1 促使教育观念朝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 ....................... 51
5.1.2 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本职工作朝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 51
5 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策略与建议
5.1 注重更新固化的认知结构
5.1.1 促使教育观念朝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发展
顺应社会进步,时代发展,我国的教育观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提出后的的核心素养教育观。这无疑体现出为满足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求,我国在教育改革中的再一次跳跃。分析国际组织或世界主要国家核心素养框架,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能力或素养都被列入核心素养框架之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 OECD)的 OECD 核心素养框架中的第一个维度就是互动地使用工具的能力,此维度包括了一下三个子维度:(1)交互使用语言、符号、文本的能力(2)交互使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3)交互使用技术的能力[55];美国 P21框架中,有一维度就是信息、媒介和技术技能,该维度包括“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和“信息通信技术素养”三种技能[56];我国的核心素养框架中包括信息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57];荷兰学者奥格特(Joke Voogt)等人对世界上著名的八大核心素养框架进行比较分析以后得出,这些共同倡导的核心素养是四个:第一是交往,第二是信息通信技术素养。第三是社会文化技能,第四是公民素质[58]。可见,信息技术能力或素养是当代人成功生活、职场晋升的核心素养。初中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故在此阶段培养提升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在当前乃至未来都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育观念,使学生朝着更有利于未来发展和有效参与社会活动的方向发展。
......................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以下三点:
第一,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内涵做了界定。 即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对计算机等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具有对信息管理、表达、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并具有在数字化环境中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满足自我学习需求、个人的成功发展。
第二,本研究构建了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结构模型,并通过实证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模型主要由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信息表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评价能力及数字化学习能力六个维度构成。其中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由硬件设置与操作、软件安装与操作、网络配置与管理及编程能力四个子维度构成;信息管理能力由信息下载、信息存储、信息上传三个子维度构成;信息表达能力由制作媒体作品、信息审美、信息创新三个子维度构成;信息交流能力由信息沟通、参与社会讨论、信息免疫三个子维度构成;信息评价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判断、信息询证三个子维度构成;数字化学习能力由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解决问题三个子维度构成。
第三,本研究依据结构模型与社会发展需求,编制了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测量问卷,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证实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因此,在测量初中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水平时可供参考使用。该问卷共有 45 道测量题项,分别对应了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信息表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与数字化学习能力 6 各因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