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视域下基于知识图谱的碎片化知识教育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83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PKM 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从中了解移动学习的研究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及移动学习背景下碎片化学习为学习者带来的便利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的必要性,结合现有PKM 工具存在的不足,形成基于移动端的碎片化知识管理应用程序设计的研究思路。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高度普及,移动学习成为了当下学习者广泛选择的学习方式[1-3]。由于移动终端设备具有方便携带、无需连线、可移动等诸多优点,于是学习者能够利用零碎的时间,在任何地点,根据自身学习意愿和需求,通过移动终端来获取碎片化资源进行碎片化学习[4]。
学习者在享受碎片化学习带来的灵活、便捷的同时,也承受着碎片化学习带来的弊端[5],如:碎片信息泛滥,无效的信息会扰乱学习者的关注点,同时,可能会导致学习者耗费更多的时间筛选有用信息,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网上的碎片化信息转瞬即逝,学习者若没有及时对有用资源进行保存,之后可能就难以再找回该资源了,从而影响知识的形成。网络知识碎片通常不是围绕一个个主题展开的,而是相对独立存在、彼此之间没有内部逻辑联系的,学习者难以把控和掌握知识碎片间的内在联系,可能会导致学习者对知识的认知是片面的,且思维是碎片化的,以致于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系统的学习。

面对上述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习者亟需对个人所获取的知识进行管理。学习者可以借助于基于移动端的知识管理工具进行知识的管理。利用工具建立知识碎片间的关联,将知识合理地整合起来,实现个人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将碎片化学习与个人知识管理相结合,切实提高学习的效果[6-9]。

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基于移动端的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工具,如:印象笔记、微软笔记、为知笔记等工具,但是这些工具只能将获取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类存储,难以建立信息碎片之间的关联,形成结构体系。不难发现,其原因在于缺少一种知识组织形式来将碎片化知识按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由于知识图谱具有能合理组织知识和显示知识结构关系的特点,于是本文采用知识图谱技术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基于知识图谱技术来构建知识点间的关联,使碎片化学习资源围绕一个个知识点展开,形成学习者个人完善的知识体系。
..........................

1.2 研究意义
(1)解决当前碎片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习效果。
本文研究意义之一是解决当前碎片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习者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更有效地管理,进而提升学习效果。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本研究首先将获取的学习资源显示化存储在知识管理应用中,以备后续学习巩固之需,进而实现对个人知识的稳固。然后,再用知识图谱技术对碎片化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使之建立关联,围绕一个个知识点展开,实现个人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显示个人知识图谱,进而使学习者对自己应掌握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认识。另外,知识管理应用提供了查看个人学习资源库和资源库内部检索功能,方便学习者对个人知识的查找和运用。学习者还可以在共享资源、基于同一学习主题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巩固知识;同时,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收获见解,反思自身的认知缺陷,解决个人疑问,激发出新的知识,实现知识的创新。
(2)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变化。
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要擅于利用零碎时间和可获得的资源进行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同时,学习者还应该具备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养成个人知识管理习惯,不断提升知识管理的能力,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变化。学习者通过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学习过哪些知识,反思哪些知识还有欠缺,更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学习所欠缺的知识或根据实际需要去加强某些方面的能力。
(3)促进知识图谱技术在个人知识管理领域的应用。

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基于移动端的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工具,如:印象笔记、微软笔记、为知笔记等工具。这些工具支持写笔记、一键收藏网页、分类存储笔记、一键分享笔记、为笔记添加标签等功能,但是这些工具难以真正构建知识间的关联,形成结构体系。不难发现,其原因在于缺少一种通用的知识组织形式将碎片化知识按照合理的知识结构进行组织,而知识图谱可以用于显示某一领域的知识结构关系[10],因此,本研究可以基于知识图谱技术来对碎片化知识进行管理,通过构建知识点间的关联,将移动学习过程中的碎片化信息整合起来,使碎片化信息之间相互融合贯通、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按学习者个人需求重新整合的知识体系。此外,可视化的个人知识图谱使学习者清楚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结构,明确补充哪些自己知识上的欠缺。同时,学习者通过查看总知识图谱可以明确有哪些相关知识点可以学习,进而在碎片化学习的同时更有效地获取知识。
........................

2 移动学习视域下碎片化知识管理研究概述

2.1 移动学习研究概述
移动学习是教育技术领域热门的研究课题,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青睐。国外对移动学习的研究更早一些,早在 1994 年美国的 Carnegie Meilong 大学就成立了 Wireless Andrew 项目来对其进行研究[10]。2000 年爱尔兰著名学者德斯蒙德到上海参加会议,对移动学习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它代表着学习的未来。这一报告引起了我国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于是,我国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了我国基本国情,开始了对移动学习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许多学者基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移动学习的定义给出了不一样的见地。王志鹏[13]在总结比较了一些权威定义的基础上,提出:移动学习在狭义上强调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的网上学习;广义上强调随时随地进行的学习。北大移动研究中心对移动教育给出了新的定义,如下:在技术成熟的无线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和老师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来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的方式。

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尤其身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人,如果不学习就无法适应这个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变化。然而,学习者受限于各种原因,很难抽出比较连续的时间,静下来进行系统的学习。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高度普及,移动学习走进了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移动学习的出现,满足了让身处在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对学习的需求。学习者可以利用坐地铁公交、排队候车、工作间隙等零碎时间,通过手机或者平板从网上快速获取满足个人学习需求的碎片化信息进行学习。移动学习帮助人们将零碎的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通过闲时学习,积少成多,不断地拓展个人的知识,对实现终生教育有很重大的意义。
由于移动终端设备(如平板、手机等)具有小巧、轻便、无需连线、可移动等诸多特点,移动设备的所有者可以很方便的将它们随身携带,因而移动学习成了当下学习者广泛接受的学习方式[18-19]。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点,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和需求,利用零碎的时间,通过设备获取满足学习需求的碎片化资源进行移动学习。这一学习过程也体现了移动学习还具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碎片化。这里的碎片化包括:学习地点不固定、学习时间零散;获取的信息零散,形成的知识碎片化;学习者的思维碎片化等。

.........................

2.2 碎片化学习研究概述
碎片化学习理论的雏形早在我国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文学家欧阳修在其《归田录》中写道,他一生构思文章多在路上时、就寝时、方便时,提倡大家要随时随地学习。而在当今这个时代,温家宝总理也曾倡导全民读书,希望人们能抓紧零碎时间不断学习,甚至坐地铁时也可以读书。由此可见,随时随地学习的良好习惯可以帮助人们将学习融入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完善自我,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走进了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由于其具有方便携带、无需连线、可移动等优点,为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习者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从网络信息中快速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种学习时间零散、学习地点不固定、获得的知识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也叫作“碎片化学习”[4]。碎片化学习实质上是对学习内容和时间进行了切分,突破了过去对知识获取途径的限制,为人们的学习带来了便捷,实现了满足人们学习需求的快餐式学习,也因此成为了当下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
碎片化学习具有诸多的优点,它依据学习者的意愿和学习需求进行的,学习更积极、主动。由于学习的时间是灵活的,于是,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零散的间隙来进行学习,将原本在虚度中流逝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了它存在的价值。因为其学习地点不受限制,因此,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点,甚至在移动过程中进行碎片化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制定学习目标,因而更有针对性的选择资源进行学习。由于其学习内容是零散的,涉及知识点少,因而学习者更容易对单个的知识点进行吸收和掌握。
然而,碎片化学习给人们学习带来灵活便捷的同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29],主要表现为:碎片信息泛滥,无效的信息会扰乱学习者的关注点,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繁杂的信息可能会使学习者耗费更多的时间筛选有用信息,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网上的碎片化信息转瞬即逝,学习者若没有及时对有用资源进行保存,之后可能就难以再找回该资源了,从而影响知识的形成。学习者长期翻看微博、微信等平台分享的零散句子,久而久之,容易丧失看完整文章的耐心,且难以保持注意力。还可能导致学习者思维碎片,语言表达能力减弱,文字撰写不连贯等问题。知识碎片通常不是围绕一个个主题展开的,而是相对独立存在、彼此之间没有内部逻辑联系的,学习者难以把控和掌握知识碎片间的关联,可能会导致其对知识的认知片面,形成的思维是碎片化的,以致于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系统的学习。
.............................
3 移动学习视域下碎片化学习对个人知识管理的需求分析 ............ 13

3.1 碎片化学习对个人知识管理的需求理论分析 ........................ 13
3.2 个人知识管理技术对移动终端设备的需求分析 .................. 14
3.3 碎片化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对知识管理需求的调查问卷设计 ..................... 15
4 基于知识图谱的个人知识管理应用程序的研究与设计 ................. 19
4.1 个人知识管理对知识图谱技术需求的理论分析 .......................... 19
4.2 基于移动端的个人知识管理应用程序设计思想 ..................... 21
5 基于碎片化学习的个人知识管理应用的试用与评价 ...................... 34
5.1 个人知识管理成熟度(PKMM)理论 ........... 34
5.2 问卷设计 .......................... 35

5 基于碎片化学习的个人知识管理应用的试用与评价

5.1 个人知识管理成熟度(PKMM)理论
PKMM 是帮助评估 PKM 实施效果的有力工具,通过对学习者的 PKMM 进行评估,可以了解 PKM 的现状、实施效果,指导其有效地进行改进,从而实现管理目标。
PKMM 来源于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KMMM)。KMMM 将知识管理描述为五个成熟层次,分别为知识无序、知识反应、知识意识、知识确认和知识共享阶段。这五个层次具有顺序性,必须满足各层次的要求才能达到相应层次[53],是一个由低到高的不断提升、进步的过程。
知识无序阶段指移动学习者对 PKM 的认知不够,甚至不清楚其概念,更没知识管理的意识,即使有管理行为也是无意识的行为。在这个阶段,学习者的知识是零散的,缺乏技术手段。例如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碎片化学习时,会上网查询资料,有时候可能会将有用的资料存储下来,还可能会进行分类、管理,但是如果他们对知识管理的概念、流程、工具一无所知,那他们这些知识管理行为就是无意识的,属于知识无序阶段。
知识反应阶段指学习者对 PKM 概念、流程、工具有所了解,同时意识到到碎片化的知识必须要进行知识管理才有存在的意义。这个阶段能将知识显性表达并保存下来[54],但是缺乏科学规范的处理方法。
知识意识阶段指学习者对 PKM 概念、流程、工具有了明确的认识,能进行基本的、正式的知识管理,但碎片知识只是被简单的收纳,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集成。
知识确认阶段指知识碎片能够有效地集成,形成了知识结构体系,实现了学习和知识管理相结合,通过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有序集成到个人知识体系中,进而实现知识内容的不断完善。
.........................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