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小学地方音乐课程引入本土音乐文化的可行性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395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河南省民间音乐文化与学校音乐课程教育概况

第1节 河南民间音乐文化概况
河南省被称为华夏民族的故乡,华夏文明的摇篮,王者之地。古时曾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从古至今,先后曾有20 个朝代在河南建都。河南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宝库,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灿烂的音乐文化。
历经时代变迁,河南传统音乐文化发展至此,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经过长期的流传,在不同的区域也形成了不同形式和风格,下面笔者从戏曲、曲艺、民歌、器乐几方面介绍一下河南目前的本土音乐文化概况
⑴ 戏曲
河南被誉为“戏曲之乡”。河南剧种丰富,曲目众多,在《中国戏曲志·河南卷》中,就系统的载有流行于河南地区的 45 种戏曲音乐,其中有 195 个优秀剧目。只河南的地方性剧种就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弦戏、百调、大平调、罗戏、宛梆、卷戏、二夹弦、四股弦、落腔以及杨高戏、四平调、道情、豫南花鼓等。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被称为河南三大 剧种的豫剧、曲剧、越调,如豫剧传统戏的经典剧目《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拷红》等,现代戏的经典剧目《朝阳沟》;曲剧经典剧目《陈三两爬堂》、《风雪配》、《卷席筒》等,越调经典剧目《收姜维》、《诸葛亮吊孝》等,这些优秀剧目经常上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
近几年,河南三大剧种不断涌现出优秀剧目,并屡次荣获国家级奖励,其中豫剧有《香魂女》;荣获全国专业舞台政府“文华奖”第一名的《程婴救孤》;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的《村官李天成》;被选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的《锄刀下的红梅》等。与此同时,许多优秀的戏曲艺术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培养下更加优秀,如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马金凤、陈素真、崔兰田、阎立品等,越调表演艺术中国戏曲志·河南卷》,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年.家申凤梅、毛爱莲、申秀梅,曲剧表演艺术家张新芳、周玉珍、王秀玲、马骐、海连池等。
⑵ 曲艺
河南也不空有全国曲艺大省的名号,不单曲艺剧目繁多,且种类十分丰富。在《中国曲艺志·河南卷》中,就系统了载有 35 个曲艺剧种,并至今仍在舞台上上演,其中详细介绍的有 22 个曲种,各个曲种的优秀曲(书)目共计 204 个,如河南坠子、灵宝道情、河洛大鼓、大调曲子、十不闲、三弦书等。河南曲艺界也不乏各种优秀的前辈人才,如,乔清秀大师,被称为“坠子皇后”,还有刘宗琴、赵铮老师也是非常优秀的坠子演员;坠子琴师丁志忠,河洛大鼓艺人张天倍,三弦书艺人侯书凡等。
河南省最大的曲艺活动是“马街书会”,每年盛况非凡,云集了成千上万的各地曲艺艺人,吹拉弹唱,交流融合,是少有的文化奇观,而聚集地河南宝丰县也于 1995 年被誉为“中国曲艺之乡”。另外河南其它地区曲艺文化也发展的很热烈,更有盛誉著称,比如,南阳市、平顶山市都相继被誉为“中国曲艺城”,可见盛况十足。由此,河南省拥有三个“曲艺之城”的美誉,在全国堪称首屈一指的。
⑶ 民歌
河南民歌源于人们的生活与劳动,是一代一代的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结晶,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流传于河南省的各个角落。由于中原地区自宋、元、明、清以来,在民歌的基础上,曲艺演唱和戏曲音乐的发展迅速起来。民间群众的文艺活动也多被戏曲曲艺音乐所代替,因此,河南民歌多分布在偏僻的山区和省内的一些边沿地区,风格特点鲜明,品种(或歌种)以及在数量上也是比较多的;如南阳地区的伏牛、桐拍山区,信阳地区的大别山区,洛阳地区的熊耳、崤山等。山区的交通不便,文化信息闭塞,反而使各种民歌在很大程度上都保留了自己最淳朴、最独特的地方乡土风貌。民歌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劳动密不可分,大都是歌舞相结合,有些民歌至今还保留这种特色。自宋、元、明、清以来,这些中原地区的民歌—部分向曲艺和戏曲的方向发展,或者被曲艺和戏曲吸收应用了。目前,民歌的流行范围逐渐缩小,流行的种类也局限于和劳动结合紧密的号子、夯、硪歌等,之外,就是大多在城市集镇范围比较流行的小调。
由于一个地区的民歌风格以及特点受众多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人们在这个环境中的生活、生产和阶级斗争的情况;以及人们在这个环境中长期以来形成的风俗习惯,乡土人情,志趣爱好等等,以及人民群众由于地理条件而形成的语言、音韵、声腔、音调等的不同,而因此影响各地民歌的旋律、节奏、调式、音阶等方面的差异。河南省地域宽广,东西南北跨度之大,使得山区丘陵平原地势悬殊很大,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劳动、语音语调以及各项活动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别,因此也形成了各个区域性民歌不同的风格。 如,桐柏山、大别山区的民歌风格:山歌、田歌,调子高亢嘹亮,灯歌、小调及其种类的民歌,曲调特点跳荡活泼,轻盈明快;伏牛山区、南阳一带的民歌风格:敦厚朴实,新颖酣畅,中州韵味浓郁,像淅川的锣鼓曲,镇平、南阳一带的灯歌,使中州的音韵从曲调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河南西部山区的民歌风格:这个地区以卢氏的劳号尤为突出,其曲调粗犷朴质,声腔浑厚有力,多在田间劳动时吆劳号;平原地带的民歌风格:小调比较多,旋律多为五声音阶,曲调平缓流畅,细腻亲切优美。例如巩义纺花歌;和劳动结合最紧密的中原劳动号子在风格上,除各个河流上的船工号子稍有差异外,其他如夯歌、拉板车号等等,他们都是以中州语言形成的曲调,其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 另外,河南民歌在音阶使用上同样非常的丰富,大量的民歌使用的是五声音阶,同时也有出现“4”(或微升 4)或“7”(或微降 7)的六声音阶,使其中原风格更加浓郁突出。
⑷ 民间器乐
器乐的发展是建立在乐器的基础之上的,通过乐器的发声表达人们的感情。河南的器乐曲也很丰富,风格迥异,种类繁多。在《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河南卷》中,共收录独奏、合奏乐曲 600 余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唢呐曲《百鸟朝凤》、板头曲《河南八板》、《高山流水》、筝曲《打雁》等。还收录有一些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民乐曲,如二胡曲《豫乡行》、《河南小曲》以及扬琴独奏曲《流水欢歌》等,这些器乐曲代表了河南地方特色,并有意识的融合了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使乐曲洋溢着更加火热的情愫,着重体现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乡土风味,表现出了河南老百姓乐观豪爽的生活态度。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合奏乐、独奏乐、以及拉弦乐。曲种丰富,形式多样,其中以合奏乐中的的鼓吹乐最为有名,流传最广。

第2节 学校课程及教材概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国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改进,对学校教育课程安排也提出了新的标准。新颁发的课程标准更加强化了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对于本土音乐文化的开发与运用。传承民族文化主旨,融合现代音乐元素,使中小学生在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的同时,与现代接轨,为家乡文化推陈出新。
下面是对河南省中小学音乐教育教材调查:
河南省响应国家政策,对义务教育实施“五·三”学制,由此,河南文艺出版社 1997年出版了河南省中学音乐课本,也是针对学制需要而编写的。这是一套比较权威的教材,整体编排科学严谨,实用性较强。目前为河南省中小学学校正在使用的音乐教材。全书共有 6 册,每册七至八个单元,内容很全面,包含有唱歌、乐理、试唱、器乐、音乐欣赏以及课堂活动练习(学习吹口琴和竖笛)等。
河南中学音乐课本的内容很好的适应了初中学生年龄特征,每册共有五至六个单元,其中包括歌曲教学,音乐欣赏,基本的乐理知识,视唱练习。其中每册中关于欣赏内容,是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音乐知识面,音乐的题材也是丰富多彩。从体裁方面来看,也是形式多样,有声乐曲、民乐曲(独奏曲、合奏曲)、戏曲和曲艺、西方乐器的独奏合奏交响曲、室内乐器乐曲以及代表性国外民歌等,中国的声乐曲选取了由聂耳、冼星海创作的代表性革命歌曲和代表性地方民歌。通过对河南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内容分析,教材中对本土音乐文化有侧重点的选用,并进行了筛选,只是在教材课程的形式上分配的数量不同。比如,中外民歌欣赏部分,教材共编入八首,河南民歌占一首,曲名为《下扬州》;民乐曲欣赏部分,共编入十二首,独奏曲和合奏曲各占一半,河南地方民乐独奏曲有两首,分别是筝曲《打雁》和唢呐曲《百鸟朝凤》,河南地方民乐合奏曲只有1首传统乐曲《大起板》;说唱音乐部分,教材共编入三首选段,河南坠子占一首,曲名为《富帮富来穷帮穷》;戏曲与歌剧欣赏部分,教材共编入五首选段,河南戏曲占 3 段,河南省的三大剧种各占一段,分别是豫剧传统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曲剧传统唱段《盼望亲人早回乡》、越调传统唱段《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所占比例不小。但是在唱歌部分中,河南本土音乐文化的引入远远不及于此。河南中小学教材共六册,包括必唱歌曲和选唱歌曲共编入五十七首,对于河南的本土音乐只选取了民歌,且只有两首,分别是《编花篮》和《游春》,戏曲和曲艺等其他类别更是无从涉及到。

第3节 河南中小学生对地方音乐艺术的了解状况
通过第一节的描述,我们已经了解到河南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响应国家课程标准,中小学音乐课本对地方本土文化的引入与编排也留有了空间。通过对“课本”的分析,明显的发现,河南本土音乐文化以不同的编排形式和不等的数量出现在了中小学音乐的课本上,但它的实施效果又如何呢,中小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文化了解状况是怎样的呢?笔者对所调查学校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考察,是以对曲剧的了解来展开的。

⑴ 学生问卷的调查统计 .............................................................12
⑵ 课堂教学的观察 ..........................................................12-13
第4节 本土音乐文化进课堂的必要性探讨 .............................................13-16
⑴ 学校音乐教育植根于本土音乐文化,实现尊重音乐文化的多元化 ...................13-14
...........................................
第二章 河南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以曲剧的传承为例 .....................16-30
第1节 曲剧简介 ................................................................6-20
..................................................
第2节 曲剧在河南民间地区传承模式与现状的考察 .....................................20-25
...................................................
第3节 曲剧在河南学校的传承情况考察 ...............................................25-28
⑴ 曲剧在商丘艺术学校的传承模式考察 ..............................................26
⑵ 曲剧在河南普通中小学学校传承现状的调查 ...........................................26-28
第4节 曲剧在河南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8-30
⑴ 学校对音乐课程的重视不足,有关部门的监管不足 .......................................28-29
..........................................................
第三章 从曲剧的传承引发本土音乐文化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 ..................................30-36
第1节 目前河南本土文化引入课堂的可能性基础 ............................................30-32
⑴ 政策上的支持拥有了制度基础 ...................................................30
⑵ 实践中的运用拥有经验基础 ..................................................30-31
...................................................
第2节 长期性发展需要做好的几件工作 ....................................................32-36
⑴ 加强地方政府等有关部门的监管与鼓励措施 .........................................32-33
⑵ 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 .......................................33-34
.......................................................

结语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是世界各国力争经济和文化强国的的世纪。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倡导多元文化,回归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立足于本土的发展,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强国。
本土音乐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反映着人们生活与环境的不断变迁。每一个个体都是本土音乐文化的塑造者,反之,本土音乐文化又重新塑造着每一个个体的性格、影响着每一个个体的生活、价值、观念等。如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本土文化,真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把本土音乐文化纳入学校音乐课程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学校应充分发挥其对文化传承的基础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是“多元化”与“本土化”背景下的教育工作者最应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本文从本土文化的一种代表类型进行考察研究,曲剧代表了河南本土文化中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对曲剧的考察现状在很多方面也映射了这类处于“边缘化”文化的现状,力争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并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之中,从目前的条件来看,是有可行性的。但是传承是长期的事情,条件不完善的我们需要创造条件,从而更充分更系统的制定出一套传承模式。这还需要教育研究者不懈的努力与长期的探究。
论文已接近尾声,由于笔者个人知识有限,对于课题的研究比较浅显,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提出深刻的见解。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