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历史教育中的生态史观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60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文明进程的速度总是与生态恶化的速度成正比。早在1972年,联合国国际环境大会就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时刻警醒着文明世界的每个人,应正视全球环保问题,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每件事做起,为生态环境的净化做出自己的努力。作为青年一代,更有责任和义务承担人类在文明发展的同时应正视生态环境问题。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始终难以吸引成长中的青少年自觉自愿地静心研读:各种宣传活动虽然多目‘形象生动,但时间有限,要想做到长时间引导并改善青年一代的思想,似乎并不容易。生态文明史并非单一的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不是简单的改变环境,还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多种关系。作为一线教师怎样才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启发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得最好,并能引导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变化,使其终身受益。这应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能否通过短暂的历史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生态文明史观教学的效果,是本文首先要考虑与解决的问题。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接触最多的是老师的教育。从自身考虑出发,教师个人的行为、言语、人格魅力都是影响学生思维形成的重要因素,但成功的课堂才是教育最为重要的手段。怎样利用有效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发展终身受益,并能转移到行动中去。这就是本文难点所在,也是笔者研究生态文明史观教学的关键。


(二)研究综述

生态文明史观的研究并非始十我国,但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人们的口常生产和生活体戚相关。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生态史学观的研究,我国的研究也一步步与国际接轨,大量的有关生态文明史观的文章出现:如黄顺基、刘宗超的《生态文明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亡、赵成的《生态文明的兴起及其对生态环境观的变革》、毛明芳的《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与地位一一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综述》、何小明的《略论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本”原则》分等。笔者了解了不少关十生态文明研究的内容,其理论性大多较强,阐述了生态文明史观最初源自十生态学,由德国学者提出的生态学一说被很多学者认同并接受。如:《环境生态学》、《城市环境生态学》助,《归程何处生态史观话文明》>《评梅掉忠夫“文明的生态史观”》玲等,Ifn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多地开始关注自身的居住生存环境,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及时解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带来的众多问题。当人们在不断探寻的过程中,一种新的观点诞生了,它将人们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历史的眼光进行解释,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一种重要的史学观,这就是生态文明史观。笔者了解到很多与之有关的文章,并伴随生态环境的恶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不断地增多,如《生态历史观的史学价值研究》价、《在生态文明的时空里放歌》瀚等大多致力十强调这种史观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学术价值,很少有将其具体到学生们的课本中的这样一类文章和研究成果,Ifn如今高考越来越重视历史史观的考察,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明显地影响着高考试题的命制。其中生态史观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社会各阶层普遍关心的问题在高考试题命制中得以体现。2008年文综四川卷工和卷II(延考区),这两套试卷的第39题都是在生态史观指导下设计的}。卷工第39题提供了二则材料,分别是统万城地区(今毛鸟素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变化资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部平原沙尘暴资料、美国田纳西河流开发资料,要求学生分别从原因、影响方面回答。卷II第39题则以黄河文明的历史流变为主题,提供了关十黄河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历史资料1,要求学生回答北宋之前、明清时期黄淮平原衰落的原因、政府在解决黄河断流问题时应发挥什么作用等问题。除开2008年“5. 12”地震的偶然因素,在其他年份的高考试卷中同样体现了生态文明史观的题目。


(三)主要研究的内容

本文正文主要分为二大部分:

第一部分,阐明什么是生态文明史观。生态文明史观源十生态学的理论又高十生态学。着重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分析,人不会单独生存,人与人最简单的关系也就是相互依存,这就构成了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一一家庭,无论个人也好,家庭也好,还是社会也好,都是依赖十自然}fn生存的。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只有人的世界是怎样一种世界,作为自然界中最伟大的创造者,在不断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时,也应思考和谐相处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历史教学应着力生态文明的教育和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教师在这之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第二部分,怎样将新课程标准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展现十历史课堂。新课标中,对每课的历史学习内容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历史课本中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清晰简洁。教师怎样才能充分把握课标中的要求,将两者密切联系起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除了要达到课标的要求外,教师的历史课堂设计是否合理(时间安排上能否完成一节课的内容、板书需要怎样设计才能紧扣课标要求、在对图片和文字资料的选择上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又不能华}fn不实),是否能被学生接受与理解,最重要的是能否完成教学设计中的任务,这都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笔者从新课程历史教科书中选取几个历史教学案例:(1)义和团运动。(2)口本“二光政策、施放毒气、细菌战”。(3)十年文革浩劫。(4)传统农业的发展。(5)资本主义的扩张和殖民运动等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从生态文明史观角度分析了历史事件的影响,引发学生的历史学习思考,逐步培养起学生从生态文明史的角度认识历史事件,影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变化。

第二部分,基十生态文明史观的历史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历史课堂设计往往赶不上学生思维的变化速度,历史课堂上教师的任何一句话,所呈现的资料1都有可能成为学生热烈讨论的话题o Ifn学生的求知欲往往又会使他们提出一些有创意性的问题。这样的历史课堂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在备课中注重多方面思考,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历史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外,教师充足的知识储备量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教师应关注史学研究新动向,以及近期国内外重大生态事件的发生,以此来适时调整教学计划,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四)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新课程历史教科书中关十生态文明的内容不少,但学生能不能独立找出并合理解读是教学的关键。另外,国内外关十生态文明史观的著作很多,但是学生能否有时间阅读并真正读懂理解也很重要。所以,笔者认为本文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还在十教师对生态文明史观的合理解读,这里的解读除了对生态文明史观最新研究动向的解读外,还包括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中有关生态文明史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作为知识接受者的学生有关生态文明史知识储备的掌握,只有当这二大要素都具备之后,下一步的生态文明史教学才能有效地开展。历史课堂需要丰富的历史资料补充说明,选择历史材料,笔者认为首先要紧扣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和!生态文明史观的要求;其次要不同十学生已了解的历史生态文明史的知识,新颖的材料更能激起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第二历史材料难易适中,可读性强的材料1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历史有很大的成就感;最后历史材料和历史图片的结合不能太过花哨,以免分散学生学习历史的注意力。历史课堂上教师思维及语言的衔接是将这二大要素成功运用十课堂的关键,因此敏捷的思维能力、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品质。历史课堂教学的关键还在十能够在课后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课后探究活动的开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巩固了知识,启发了学生,还能为下一堂历史课的开始做充分的准备。当学生们在课后能感受到生态文明史教育的重要性,并有所思考和警醒时,笔者认为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尽了一份微薄的力量。

二、生态文明史观与..................... 12-16

(一) 关于生态................... 12-14

(二) 生态文明史观................... 14-16

三、生态文明史观在历史教................ 16-37

(一) 义和团运........................... 16-20

(二) 日军“三光政策”、施放.................. 20-23

(三) 十年文革浩........................... 23-28

(四) 传统农业的............................ 28-32

(五) 资本主义的扩.................... 32-37

四、生态文明史观教学....................37-42

........................................................

  

结束语

2009年12月7口一18口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提到了顶峰,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但很遗憾的是,大会最终并没有达成更好的协议来拯救地球。值得我们欣慰的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I紧迫性已成为全球共识。

本文用较大篇幅探讨了生态文明史观渗透高中历史教学的案例,不仅仅在十使学生对过去人类历史进程、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客观性、不可再生性,以及自然环境的改变需要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认识到人类历史不应该是毫无体止、毫无节制、毫无顾忌地向大自然索取的历史。还希一望能给历史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近现代以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不断地增强,互相影响范围不断地扩大,强度逐年地增大,尤其是近现代人口膨胀加快、工业污染加重,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在这种情形下,加强历史教学中生态文明意识观念的培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笔者作为普通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深感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非常薄弱。高中历史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笔者希一望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史观,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能从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的二个维度分析历史问题。使保护环境、注重生态、促进和谐发展成为其今后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自觉行为。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