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中新形势下儿童形象的质性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58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的缘起

教育视域中,人的形象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调形象的价值与魅力。形象的触角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人类正在步入一个形象制胜的时代。形象无疑已经成为一种竞争资本,构建良好的形象是人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为国家与民族的希望,理想的儿童形象体现出儿童群体的社会价值期待,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民族性和社会制约性。对儿童形象的塑造是一个时千忆人们对“儿童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的全部理解,体现着一个时代的儿童观。作为一个时代对培养理想儿童的诉求,儿童形象具有显性的教育影响和隐性的教育价值。从宏观来看,理想的儿童形象由于代表着社会和民族的价值期待,因此是学前教育方针、内容、培养方式等问题制定的重要依据。从微观来看,理想的儿童形象由于影响着教师的儿童观,因此也是教师选择具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重要依据。可见,理想的儿童形象不仅关系着儿童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关系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更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儿童形象只有与时代同步甚至超越时代,才能够指导整个幼儿园教育工作,发挥其积极意义。

第二节“儿童形象”的概念界定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儿童形象”就是指儿童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例如说“XX”形象不错,主要是指他(她)的相貌、气质、打扮、言谈举止方面给人留下的印象很好。但这仅是从外在表现来看儿童形象,同我们教育学中讨论的儿童形象还有一定的差别。本文中研究的“儿童形象”是儿童在幼儿园制度化生活中的教育形象,是社会其他群体对儿童由外在的精神风貌、性格特征和内在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总体外在表现的总体评价。包括以下几层涵义:一,儿童形象是一种总体形象,由各种具体形象构成;二,儿童形象包括外在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和内在思维模式:三,儿童形象主要是他人对儿童的总体印象的评价,其体现主体是儿童,评价主体是包括教师、家长及社会其他人士在内的他人;四,儿童形象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稳定性,不同时代的儿童形象反映不同时代儿童的总体特征。............

第二章传统教育中儿童形象的回顾

第一节中国传统教育中儿童形象的回顾

一、小君子—教育理想中的儿童形象
教育深深植根于民族的文化传统,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崇尚“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强调个人与国家、社会的一致性,尤其注重对人民的道德教化,将道德修为居于教育的首要地位。孔子提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首先要求做一个品行符合社会标准的人,其次才是学习以提高文化水平。而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则是培养“克己复礼”的“谦谦君子”以维护封建统治。孔子曾对他的弟子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儒”形象可以视作古代社会理想的人才形象。而对于君子形象的追求,从孩童开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小君子”、“小儒士”被视为理想的儿童形象,也是教育对儿童形象的定位。孔子对君子的评判标准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在《论语》一书中,孔子论述“君子”的地方有107处之多,论述君子道德标准的地方也很多。概括来说,君子的评判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恭而不骄、谦让不争、纳言敏行、重义轻利、平等待人、平等处事;墨子认为君子要兼爱、仁义、信勇、忠孝;孟子提出“入则孝,出则梯、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强调君子应具备仁义、礼信、孝梯的品质;颜之推指出:君子首先应遵守儒家的家庭道德规范,正确地处理家庭人伦关系,其次应遵守仁义礼智信之“五常”,最后还应具有爱书谦虚之人格;明代朱熹将“明五伦”作为德育的目的,提出圣贤之人存天理、灭人欲,君子应“实贯始终”、“无时不涵养、无时不省察。”纵观历史不难发现,我国传统教育对于君子形象的定位是以伦理为主干,以教人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为主导,特别强调政治要求和道德要求。对于人才的培养,最终要成为维护纲常的道德人才,惟“王道”是从,以“儒家学说”为正统,沉溺于修身养性,依据儒家经典形成忠孝、仁义、顺从的“圣人”形象。.................

第三章幼儿园班级生活中儿童形象的呈现...................................33
第一节“模范生’与“小管家”—班级生活中“好孩子”的标杆.........33
一、“模范生”的儿童形象..........................................................33
二、“小管家”的儿童形象........................................................39
第二节“捣蛋鬼,一班级规则的“对抗者”..................................43
一、人物形象的描述.......................................................................43
二、人物形象在教育情境中的呈现......................................44
第三节“牵线木偶”和“应声虫’一班级生活中的大多数........48
一、“牵线木偶”的儿童形象.................................................48
(一)人物形象的描述...................................................................48
(二)人物形象在教育情境中的呈现................................................45
二、“应声虫”的儿童形象..............................................................50
(一)人物形象的描述....................................................................50
(二)人物形象在教育情境中的呈现................................................48
第四节“默默无闻者”和“受气包”—班级生活中的“边缘人.....54
一、“默默无闻者”的儿童形象..................................................54
二、“受气包”的儿童形象..........................................................57
第五节“面具人,一班级生活的“伪装者”...............................61
一、人物形象的描述..............................................................61
二、人物形象在教育情境中的呈现...........................................62
第四章幼儿园班级生活中儿童形象的重塑..................................66
第一节对当前幼儿园班级生活中儿童形象的反思.....................66
一、塑造儿童形象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使命..................................66
二、班级生活中儿童主体性的缺位.............................................67
第二节让孩子成为孩子—儿童形象塑造的方向......................72
第三节儿童形象塑造的对策....................................................76
一、教育顺应儿童的天性—教育观念的转变............................76
二、促进儿童的不断成长—教育目的的转变.......................79
三、关注儿童正在经历着的生活—教育内容的转变................82
四、与儿童平等对话—教育方式的转变....................................85

结语:
“每个人一生中,都曾经有过一个依照真性情生活的时代,那便是童年。孩子是天真浪漫,不肯拘束自己的,他活着整个儿就是在享受生命”。我们教育的全部能容是教会孩子去爱,在爱中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然而,当前的教育却以“爱”的名义为儿童设置了太多的枷锁,使儿童越来越失去了纯真的笑脸,越来越懂得伪装自己,越来越不像是他自己的样子。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让我们想想卢梭的话吧:“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处在这个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富足与进步的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也有义务让儿童的生活更加幸福,让儿童更像是他本来的样子。这是我们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做的,正是反思我们对于儿童的“爱”,爱总是意味着更多的尊重、理解、关怀和期待。因此让我们充分的相信儿童吧,教育与我们每个人而言,“就是反思与行动,爱抚与照料,对话与合作,引导与构建,促进与生长,教育就是互动与相互成全”。而成全了儿童的幸福,也就是成全了我们民族的未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