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民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基本满意度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62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绪论

1.1选题意义
马克思曾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威廉·配第也曾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土地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农业上,土地不仅是农民的劳作场所和主要劳动对象,而且本身又是不可代替的劳动资料,发挥着生产工具的作用,没有土地就谈不上农业生产。农民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并以占有和利用土地为基础,它对农业生产经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关系着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土地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不同的土地制度安排暗含了不同的激励机制。稳定的有保障的土地制度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在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土地制度的稳定性增强,将激发农民改良土地、增加投资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土地生产率,激励农民进行长期投资。
我国现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制为核心的农村土地制度是经过了农村农业集体化、人民公社化后形成的,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实施30年来,不仅成功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消费质量,而且为中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加快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家庭承包经营制日渐暴露出诸多弊端,与现代化农业、市场化农业的发展趋势存在许多矛盾,’飞些弊端已经影响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长期的农地制度改革争论中,很少有人关注农民的认知状况和真实想法。农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将农民作为一个历史的独立的理性人来对待,任何政策的制订必须考虑农民的认知程度和真实意愿,使土地制度的创新建立在牢固的群众基础上,从而保证制度及政策的顺利实施与贯彻,否则,相关的政策和制度难以真正落实,并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一种土地制度是否合理有效,最终只能由农民在这种制度下的行为反应作出检验。一种可行的土地制度,不仅不能背离广大农民的意愿,相反,应当反映他们的利益要求。................


2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现状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基础性的内容是农村土地所有制、农村土地使用制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其它具体的规则建立在这些制度安排的基础之上。

2.1.1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重要法律都对我国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做出了规定。我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①《民法通则》第七十四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农民集体所有……”②。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法律形式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这种所有权不是单一的权利,而是一组权利,主要包括四项内容: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土地处分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是农村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理其土地的权利,该权利得到国家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同时也受到法律的限制。根据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现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包括乡(镇)、村和村民小组三级农民集体,客体就是从事农业生产所占用的土地,简称农业用地或农地,具体指耕地、林地、草地、水面、山岭、荒地和滩涂。

2.1.2农村土地使用制度
我国的农地使用制度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该制度是指农民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下,按照“人人有份,户户种田”的原则承包集体的土地。农民依法拥有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的承包经营权,即占有、使用和一部分收益权,而土地的最终处分权掌握在集体组织手中。...................

3调查区域概况.....................................................................14
3. 1调查区域基本情况......................................................14
3. 2调查点的选择...............................................................15
3. 3调查点农村土地制度实施现状......................................16
4 .农民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认知................................19
4. 1农民对农地所有制度的认知..................................19
4. 2农民对农地使用制度的认知............................... ...20
4. 3农民对土地调整主体的认知..................................22
4. 4农民对农地流转的认知...........................................23
4. 5农民对农地征收的认知. ..........................................24

4. 6基本结论........................................................................25
5 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的评价和建议..............................26
5. 1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的评价.................................26
5.1.1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总体评价..............................26
5. 1. 2农民眼中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26
5. 1. 3农民对土地调整的认可.......................................27
5. 2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的建议...............................28
5. 2. 1农民对土地使用权期限的建议.......................28
5.2.2农民对上地流转的政策建议....................................28
5.2.3农民对征地补偿费发放方式的建议..........................29
6 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改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30
6. 1农民对农地制度改革方案的态度.......................................30
6. 2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改革的意愿.....................................30
6. 2. 1不同年龄农户对农地制定改革的意愿........................31
6. 2. 2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户对农地制度改革的意愿............31
6. 2. 3不同职业农户对农地制度改革的意愿....................32
6. 3农民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33
6. 3. 1理论分析.....................................................................33
6. 3. 2实证分析...................................................................34
7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39
7. 1研究结论..............................................................................39
7.1.1新津县调查点农地制度总体实施状况良好.....................39
7. 1. 2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的总体认知水平不高..................40
7.1.3农民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基本满意........................40
7.1.4多数农民有求稳心里,不愿农地制度改革发生剧烈变动...40
7.1.5农民对农地制度的认知和评价显著影响着农民的意愿...........41
7. 2对策建议.............................................................................................41
7. 2. 1采取政府宣传、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措施,提高农民认知水平.…41
7.2.2规范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消除农民认知的负面影响..............42
7.2.3建立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规模经营..........................42
7. 2. 4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43
7. 2. 5建立反馈机制,使农民的意愿和建议得到充分表达................43
  7. 2. 6农地制度改革完善要循序渐进...................................................43

  结论:
通过对新津县实地的调查及分析,结合新津县相关背景资料,可以发现:现阶段新津县的农地制度总体实施状况良好。新津县长期以来实行三级所有、组为基础的体制,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对稳定。近几年来,新津县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同时,根据国务院、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出台新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并以严格执行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基础,以发挥土地资产最佳效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各乡(镇)、村扎实开展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收效明显。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个别乡镇不同程度的土地调整造成了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稳定性预期;劳动力、收益、非农就业等因素阻碍了农地流转,不能使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政府出台新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虽解决了热点问题,但失地农民仍缺乏社会保障等。
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的总体认知水平不高
通过对成都市新津县130个农户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农民对农地制度的认知水平不高。农民对农地所有权主体认知模糊,多数农民不了解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理解和关注主要集中在对集体土地的成员权上,对土地调整主体的认知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农户认为村集体在农地流转的操作和程序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对于土地增值收益权归属的认知更多的倾向于农民自己。总体上看,农民农地制度的认知与现行的农地制度安排不相一致。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