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视角下外部治理环境、两权分离度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3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选取 2009 年~2016 年全部 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 2278 家样本公司的 11785 个观测值,运用 Stata 14.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外部治理环境与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本文能够得到如下结论:(1)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能够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 作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宏观环境,外部治理环境越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越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就越有保障,这样一来,外部治理环境的完善就会对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产生正面的影响。(2)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度会抑制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但是国有企业的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的新阶段,以及目前日趋加剧的国际竞争形式,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技术创新也成为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当前新时代的中国而言,技术创新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市场、增强竞争力的前提,也是推动我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重要引擎。由此可见,在当前背景下,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得非常重要。而众所周知,创新是离不开研发投入的。近十年来,我国的研发经费支出无论是在绝对数额还是研发投入强度(RD/GDP)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 2008-2017 年度的研发经费投入分别如下表所示:


从资料中不难发现,研发投入的逐年增长显示出我国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不过,上述资料同样也暴露出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还存在不少问题:投入规模还比较低,我国研发投入的相对数在 2013 年以前一直低于 2%,2013 年之后虽然突破了 2%且每年也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但是与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普遍高于 3%的发达国家(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 10%)的相比,还是有所欠缺。另外,有研究文献表明:在研发投入的结构方面,中美两国一直都是有很大差异的。与 80 年代和 90 年代相比,美国联邦政府仍然非常重视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而相比下来,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中所占比重一直都相对较低,甚至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还存在着基础研究投入中所出现的投入总量低、投入增长不稳定、投入强度低等一系列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研发投入决策是企业的重要经营决策之一,不仅会影响企业近期的经营状况,还会对企业长期的发展水平起重要作用。管理层在制定研发决策方案时,一方面要依照外部宏观环境考虑项目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法律保障是否充分等外部治理因素,另一方面由于研发活动具有高风险且跨期限较长的特征,使得企业的研发投入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终极股东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所决定的。因此本文以我国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从外部治理环境和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特征(两权分离)的角度寻找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为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1.2.2 理论意义
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我国学者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企业规模、资本结构、企业的盈利能力、高管特征以及与政府之间关联性等方面进行论证。相对来讲,我国从外部治理环境的角度对企业创新活动的研发投入水平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本文基于外部治理环境的视角,综合考察外部治理环境和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揭示其影响作用和规律,在拓宽研究视域的同时,相关的研究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创新投入研究的理论体系。
..........................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文献研究
2.1.1 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
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因素并展开进行分析,试图对研发投入在不同企业中存在的差异进行解释。现有文献关于研发支出影响因素的研究基本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宏观环境因素,比如:政治关联、经济发展、文化差异、法律环境、企业所处行业和地区特征以及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环境等;另一类是企业自身的内部因素,比如:战略差异、规模大小、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结构、获利能力、资本结构、机构持股情况以及管理层权力大小等。
(1)影响研发投入的外部影响因素

Lederman D. and Maloney W. F. (2003)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对研发投入的影响过程,这些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包括人均 GDP 的增长、财政深度、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政府调动资源的能力以及研究机构的质量等。Jin X., Lei G. and Yu J. (2016)的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所处的政府的治理效率决定了企业所面临的资源配置效率,这为企业研发强度提供了制度约束。Acharya V. and Xu Z. (2017)的研究发现,在依赖外部融资的行业中,上市公司要比非上市公司在研发上投入的更多,而在依赖内部融资的行业中的结论却是相反的,该结论也表明了公开上市对创新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企业对外部资本的需求。Mukherjee A., Singh M. and ?aldokas A. (2017)的研究发现企业对增税的反应是:研发投入减少,申请的专利数量也随之减少。说明企业增税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创新者的激励。Xu X., Xia Y., and Li C. (2017)认为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而且国际化战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Tan J., Cao H. and Kong X. (2019)认为集中化的客户群会约束企业内部资金的可用性,从而限制了企业的研发投入。

国内也有学者研究影响研发投入的外部因素,如:解维敏和方红星(2011)发现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地区金融发展能够积极推动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温军和冯根福(2012)研究了中国制度背景下的机构持股、企业性质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发现异质机构对企业创新有不同的影响:证券投资基金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显著负影响,而且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在民营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
.............................

2.2 外部治理环境的文献研究
相对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而言,外部治理环境在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2.1 外部治理环境与企业业绩

Shleifer A. and Vishny R. W.(1997)认为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问题在公司治理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Klapper L. F. and Love I.(2004)认为在法律体系较弱的国家,公司治理的平均水平较低,并且公司治理在法制环境比较薄弱的国家显得更为重要。Bernard Black(2011)也认为对投资者的保护是个关键的问题,且法律和制度对每一个企业都是很重要的。王亮亮和王跃堂等(2013)基于真实活动操控视角,发现市场化进程能够削弱真实活动操控与企业未来业绩的负向关系。莫建明和贺炎林等人(2014)从外部治理环境的视角考察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他们认为在不同的外部治理环境下,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他们引入樊纲等人编制的市场化指数数据,发现市场化程度的提髙,显著降低了股权集中度对公司业绩的正向影响,并由此认为外部治理环境能够构成大股东对管理者监督的一种有效地替代机制。也就是说,在外部治理环境较差时,可以把大股东对高管团队的监督视为一种对法制水平以及市场竞争等外部治理环境的替代机制,减少大股东对公司监督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完善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环境。

2.2.2 外部治理环境与盈余管理和盈余质量

罗正英和吴昊(2007)利用敏感性分析得出公司所处的的治理环境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具有显著影响的结果。李延喜等人(2014)用实证方法检验了不同地区外部治理环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差异,并得出外部治理环境因素能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结论,即:高水平的市场化程度预示着较低的政府干预程度以及更高的法治水平,相应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也越低;并认为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会约束盈余管理的行为,也得出外部治理环境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崔艳娟和李延喜等人(2018)发现金融和法治环境的健康发展以及政府干预的减少,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19
3.1 相关基础理论 .............................. 19
3.1.1 法与金融理论 ............................... 19
3.1.2 委托代理理论 ............................... 19
4 研究设计 ............................................ 26
4.1 变量选取 .................................. 26
4.1.1 被解释变量 ................................. 26
4.1.2 解释变量 ................................... 26
5 实证分析与结果 ........................... 32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2
5.2 相关性分析 ....................................... 37
5.3 多元回归分析 .................................. 39

6 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6.1 进一步分析
6.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在我国这样一种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可以根据企业最终控制人的性质,将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种。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与政府的关系更加密切,也更容易获得政府的资源支撑,但是也正是由于政府的干预,终极控制人的性质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我们认为,对于非国有企业性质的终极控制人来说,可能因侵占而受益的最终主体相对明确,获得经济收益的目的也较清楚,因而相对来说,非国有企业的终极控制人更倾向于用侵占的方式获得私有收益,我国非国有企业的这种家族式控制特征也往往导致了终极控制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短视行为。非国有企业的这种短视行为,可能导致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使侵占效应更加明显,也使企业可用于研发投资项目的资源大大减少,从而导致公司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但是,国有企业有所不同,以政府为最终控制人的国有企业,因侵占而不进行投资的行为会受到一定的约束。对于国有企业来讲,政府作为终极控制人是社会公众的利益受托者,比较关注形象问题,股东侵占行为受到一定管制,也有不同的利益群体进行监督。另外,政府作为一个抽象的行为主体,为了侵占而不愿意进行创新投入所获得的利益明确地具体到政府(即终极控制人)身上是相对较难的。另外,在国有控股的企业中,相对比较严重的代理问题是股东和经理人的代理问题,我们可以认为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简政放权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假设 2 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 4:在非国有企业中,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小;在国有企业中,两权分离度越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大。

......................

7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 2009 年~2016 年全部 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 2278 家样本公司的 11785 个观测值,运用 Stata 14.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外部治理环境与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本文能够得到如下结论:
(1)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能够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
作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宏观环境,外部治理环境越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越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就越有保障,这样一来,外部治理环境的完善就会对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产生正面的影响。
(2)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度会抑制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但是国有企业的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
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两权分离程度越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越小;但是进一步分析可知,两权分离度与研发投入的负相关关系主要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而在国有性质的企业中,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研发投入投入。
(3)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分离度能削弱外部治理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促进作用。
虽然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但是由于我国的法治水平的不平衡等一系列原因以及普遍存在的第二类代理问题,所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的相关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然由企业的终极控制人所决定。因此,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会对外部治理环境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促进作用存在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