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燃料消耗急剧增加,促进了工业的大发展,人类财富空前增长。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发展而造成的大量生产性废弃物不断进入环境,严重污染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当今,中国工业制造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以资源和能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以及环境的高污染来换取高产出的发展模式在工业企业中仍然普遍存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跨越式的发展和“十三五”规划的持续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层面颁布了多项环境法规政策进行约束,监管行动不断升级。社会公众从“温饱”到“环保”、“生存”到“生态”的诉求转变直接对企业提供的生产起到了激励与制约作用。
为了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守住生态底线,李克强总理数次在重要场合强调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支持和引领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提升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有效改善环境绩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 2019 年经济工作时提到,2019 年重点工作任务的第一项便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诚然,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与支柱,在通过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也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绿色发展是制造业的新出路,但制造业的绿色发展不能一味对成本、材料做“减法”,应该寻找与当前现状相适应的解决方案。在这种的需求背景下,旨在节能、降耗、降低污染的绿色创新成为制造业结构调整的灵魂和主线,促进制造业加快生产方式的转变,并进行有效的污染管理和资源利用。
企业用于控制环境污染的投资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常情况下,环境资本投入会占总投资的 5%~10%。与此同时,企业还需承担之后与自身主业发展不协调的环境维护的人工、材料和资金成本,在逐利的企业家思想观念之下必然会缺乏“真正”的环境管理。2017 年《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指出,全国共有 857 家企业披露了有效的环境责任信息,平均得分为 33.57 分,整体水平略有上升,但仍为二星级的发展阶段。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家的绿色创新和环保意识仍然较弱。随着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所获知的媒体曝光的企业严重污染事件越来越多,但有的企业却因为环境管理成功而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龙头企业。于是,我们不禁思考着:为什么有些企业不愿意或未能有效实施绿色创新?能够影响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深层次因素及其影响路径与作用机理是什么?从当前事实和现状来看,确定实施绿色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和收益状况,并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概念的提出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建立,国内有关绿色创新的经济活动和学术研究都日趋增加。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绿色创新的有关研究与国外相比仍处于早期阶段。
当前有关绿色创新行为外部驱动因素的期刊文献主要集中于从政府规制入手,研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程度对企业实施绿色创新的绩效影响,而少有学者从多重制度压力下去探讨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目前国内以制度理论解释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文献资料还比较缺少,而国外大多数学者已将制度理论作为解释组织行为的基本理论框架。本文将从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下去分析组织实施绿色创新的路径和驱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行为的机理,丰富国内关于新制度主义理论的研究。
另外文献回顾中发现众多研究都指出了制度压力会对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但在制度同构之下,企业为何呈现出“异质”的绿色创新行为仍需进行探讨。于是,本文还从企业内部特征的角度出发,探讨分析了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制度压力下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和战略导向是否会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实施与效果。一方面将新制度主义理论引入绿色创新行为分析中,另一方面从调节的角度去研究企业内部组织特征在企业绿色创新行为中扮演的角色,期望通过该研究对目前我国企业实施绿色创新行为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绿色创新的概念界定
近年来,绿色创新逐渐成为了环境管理学研究的热门问题,在这之前,学者主要对环保创新、生态创新等相近概念研究较多。整理文献可知,环保创新主要强调对解决环境负外部性所进行的创新,不关心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商业价值的创造。根据 OECD 的定义,只要创新对环境具有改善作用便都属于生态创新的范畴中,而不注重是主观带来的或无意识进行的。而相对其他创新,绿色创新除了以消除污染、降低能耗为基本目标,还需要将经济价值创造融入环境管理中,促进社会、环境、经济共同发展。事实上,企业作为经济市场的主体,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因此企业用于经济活动中的创新行为必然考虑其中的商业与经济价值。如绿色创新内容导向所强调的,绿色创新是一种有意识地追求环境绩效和经济价值的创新。
国外学者 Blattel-Mink(1998)尽管没有明确定义,但他首次提出绿色创新强调将生态整合到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新系统开发以及其他业务策略和建议中。从广义上来看,Chen(2006)认为绿色创新的内容涵盖了与绿色技术、产品上软件和硬件的开发,注重对污染的预防、节约能源的计划到产品回收等相关的技术创新应用。除了技术上的创新,Kammerer(2009)认为绿色创新还可以分类为绿色管理创新,企业运用自身的知识与专业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关注与环境的协调属于技术创新,而绿色管理创新则是在经营管理中采用特定的组织管理结构和相关环境管理体系架构,从而降低因技术应用而导致管理生产流程的复杂化。Azevedo(2011)则进一步的扩大了绿色创新的定义范畴,从供应链三个环节对绿色创新进行阐述,分别是与上游供应商之间的绿色采购,企业内部在日常经营中的绿色生产和与下游企业之间绿色材料、产品与环保相关信息的传递。
.............................
第二节 制度压力与绿色创新相关的文献综述
制度压力的概念界定 学术界中对于制度压力概念的研究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在制度理论解释中广为接受的还是由 Scott(1995)为代表所提出的制度中三个基础要素,分别是规制、规范与文化认知。制度理论中认为这三要素不是概念边界清晰、相互独立存在的,而是构成一个连续体,相互作用与强化,在某种制度中以不同的形式结合而存在。原先由某一种基础要素所支持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迁,会由另一种基础要素来维持。Husted、Allen(2006)在之后对跨国集团社会责任(CSR)研究中指出,制度压力会影响到企业履行 CSR 制定的管理措施。在 Scott 的制度分析框架上,Campbell(2006,2007)作了深层次的拓展,研究指出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社会绩效是由于政府给予的规制压力更强,并且行业组织协会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监督力度更大。在总结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上,制度因素中的政府规制应该是首要考虑的。
从制度理论出发,我国一些学者也对制度因素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杨东宁等(2005)在研究企业贯彻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度影响因素中发现,规制压力、规范压力、模仿压力中,只有规范性压力作用最明显,而其他两种压力并不显著。宋铁波、曾萍(2011)在企业面对多重制度压力下如何进行合法性的选择研究中发现,当企业经营目标与制度压力带来的期望一致的时候,企业的效率不会因此而降低。而当两者不一致的时候,产生的冲突会迫使企业调整目标去迎合制度压力来源的期望,获得合法性地位,并且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因目标调整带来的自主性损失。
结合国内外学者的对制度压力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新制度理论出发,将制度压力分别定义为政府主导的规制性压力、市场主导的规范性压力和行业主导的模仿性压力。为了在经营过程中追求效率进而获得收益,企业会通过政府、市场、行业等约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15
一、新制度主义理论 ....................................... 15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17
第四章 重污染行业环境现状分析 .............................................. 21
第一节 重污染行业环境污染现状 .................................. 21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经济效益关系 .............................. 24
第三节 环境治理投入与经济效益关系 ............................. 26
第五章 案例企业介绍 ................................................ 29
第一节 浙江龙盛绿色创新概况 ..................................... 29
一、浙江龙盛企业概况 .................................. 29
二、工艺流程创新措施 .............................. 29
第六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浙江龙盛工艺流程创新机理分析
浙江龙盛集团在浙江乃至全国的化工染料行业的建设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同时也是当地污染的主要来源。在 2007 年,已分别投 3000 多万元、6000 多万元进行“三废”治理设施排放建设,2008 年又投入 900 多万元进一步完善“三废”治理设施,为了增强环境治理能力,降低对外界的污染,但仍然面临着行业无法摆脱的污染大户形象。在 2009 年,德司达的破产为龙盛公司创造了机遇。为此,公司积极把握这次机遇,在 2012 年收购德司达,浙江龙盛拿下了对方 1800多项行业专利,在生态环保、专利技术上也再上一个新台阶,进入了绿色稳定发展的全新阶段。
浙江龙盛抓住并购德司达契机进行了大量的工艺流程创新,主要是因为外部压力巨大,不得不创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身创新资源雄厚,已经具备能力实现创新驱动。
一、制度压力对工艺流程创新的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从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升级到技术密集型的清洁产业的发展转型期,新常态下兼顾环保与经济双重目标的绿色技术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依据市场规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建立了规制政策与激励政策相结合的环境政策体系。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多案例研究,结合新制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以及战略管理理论,围绕“制度驱动—行为选择—实施后果”这一研究路径,对企业外部制度压力、内部组织特征等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分析阐述了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四种模式及其具体表现,总结了制度压力下的作用机理和绿色创新形成路径,最后通过对其绩效表现分析为今后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指导意义。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有如下几点:
第一,企业为获取社会合法性和市场竞争优势,除了政府规制这一正式制度外,规范压力、行业模仿等非正式制度压力同样驱动了企业实施绿色创新。绿色创新是组织绿色管理的重要实践载体,组织必须从内部不断挖掘资源能力,建立完整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打造环保节能的绿色产品,从工艺流程、产品创新、制度管理等方面实现组织绿色创新。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绿色创新行为的能力会受到组织资源能力和战略导向的间接、调节性影响,最终影响到企业实施的效果。所以,企业作出的环境战略决策与效果是受到外部制度压力和内部组织相关特征的共同作用。
第二,不同类型的绿色创新模式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全相同。除政府规制被认为是企业环境管理行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外,在案例中如较之工艺流程创新,绿色产品的创新更强调绿色消费市场的导向作用、内外部的协同与企业文化的推动。绿色消费市场导向会促进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内外部的协同会加速绿色产品的高效产出,而企业文化则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持续发挥。政府调控虽属于组织创新三大动因之一,但组织管理创新属于企业内部事务调整,因以市场外部调节为主,如竞争者的示范效应。在四种绿色创新模式中,绿色商业模式的创新整合了前三种的特点,更需要的是技术优势的构建和企业家的战略眼光,是对整个企业价值的重塑。
第三,绿色创新行为既有利于企业的环境绩效,还能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基于竞争逻辑强调追求经济收益的一般创新理论是难以解释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高管作为决策者会基于目前或者预期的成本/风险与收益状况而作出绿色管理行为,作为“理性经济人”,企业最终还是追求的是利益的贡献,复杂而系统的绿色创新很容易受到众多企业的忽视与反对,认为高投入带来的环境绩效提升会增加经营成本而损害企业利益。然而通过案列企业的研究,虽然前期投入的确会短期无利于财务绩效而带来环境绩效的提升,但长期来看是可以达到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双赢。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型企业的决策管理者们需要强化绿色理念引领、加大绿色机制创新、加强绿色合作,走上质量效益型的绿色增长之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