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视角下食品安全事件对食品行业上市公司股价漂移的影响--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6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指出要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现实需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问题被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的食品消费需求已从吃得饱转为吃得好、吃得放心,开始更多的追求高质量、安全和环保的食品消费(Basha et al.,2015),食品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当前国内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但仍然复杂严峻,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从“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到“酒鬼酒塑化剂”、“速成鸡”再到“三全猪瘟风波”,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都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公众聚焦的热点。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危及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容易造成市场投资者与大众恐慌,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还会对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造成损害。
三聚氰胺事件是近年来波及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事故级别最高的一次食品安全事件,对于证券市场来说也是造成食品行业损失最严重的一次“黑天鹅事件”。直到 2017 年,中国奶业协会才官方宣布,中国奶业被三聚氰胺事件困扰的阶段终于结束。该事件成为国内乳制品市场发展史上的转折点,沉重打击了国产品牌的声誉与可信任度,事件后多个国家和地区禁止中国部分食品的销售或进口。在 2018 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十年之际,各大媒体纷纷借此呼吁社会反思这场有着近十年影响的危机到底给予了我们怎样的教训和现实意义。随着二胎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我国乳制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未来食品行业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然而,近两年回收空奶粉罐造假事件又再起波澜,让消费者再次陷入恐慌,如何加强食品行业产业链质量监管、敦促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近期财务报表分析显示,我国多家乳制品上市公司患有“政府补助依赖症”,再加上“科创板”和“注册制”的冲击,证券市场投资者对部分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表示不安。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食品安全事件对食品行业上市公司股价漂移的影响,从学术意义上来讲,它是从不同视角对证券市场上盈余公告以外的其它信息披露所引发的市场反应的探讨的补充,丰富了对食品行业上市公司遭遇食品安全事件冲击时所受到的市场影响及影响机理的具体分析,也充实了产品危机事件后投资者信任修复策略的相关实证研究。虽然以三聚氰胺事件为切入点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以往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研究更侧重于事件爆发的原因、影响因素及事件后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恢复等方面,针对食品行业资本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其中对于食品行业上市公司整体在事件中的表现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多为针对食品行业某小类别的个案分析,对于该行业的产品同质性和普遍联系性不够重视。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该研究不仅有利于证券市场参与者更深入了解资本市场信号传递机制的运行规律,及时调整投资策略规避投资风险,也为食品行业上市公司提升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和危机预警意识、保障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依据。该研究有助于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及时缓解事件负面影响减轻资产损失,修复投资者信任稳定资金融通渠道,降低财务危机的风险,增强食品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还有助于推进证券市场针对食品行业特质完善信息披露监管机制,提高食品安全相关信息披露的质量,促进食品安全信息共享。

此外,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在食品安全事件后对投资者信任修复的影响,能够让逐利者意识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市场价值增值,从而推动企业更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落实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重视公众权益,提升人民群众同享社会发展的获得感,减少企业与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冲突。还将助力深化食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食品行业资源配置,持续改善食品质量安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从源头上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国民健康保驾护航,进而加速“健康中国”的建设,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夯实全民健康的基础。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指的是某个体或组织的行为除了产生所预期的效果,还会影响个体和组织以外的人或社会,带来行为主体意想不到的外部收益。溢出效应分为知识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溢出效应等。

溢出效应表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竞争效应(Competitive Effect)和传染效应(Contagion Effect)。如果事件涉及行业的共同特征而且信息不对称水平较高,社会可能质疑行业全体,以抵制购买同类产品或沽空同行业股票等行为传递负面消极情绪,进而导致整个行业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产生传染效应;如果同行业公司的产品间差异较大而且信息不对称水平较低,涉事公司可以被明显辨别,竞争性市场的特点反倒可以使竞争对手受益提升其销售量,竞争力强的对手会趁机占领涉事公司丢失的市场份额,从而产生竞争效应。

2.1.2 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

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Post-earnings-announcement-drift,PEAD)又称盈余惯性,主要是指公司盈利公告后其超额收益出现了向上或向下的漂移,即在公告后一段时间内,意外盈余高的公司股票价格将持续上扬,而意外盈余低的公司股票价格将持续下降,或者说股票价格有按照未预期盈余的方向持续漂移的趋势。

按照资产定价理论,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可以迅速反映市场上所有已公布的信息,价格随着市场信息的充分传播而浮动变化到合理的位置。但现实研究却发现市场中存在大量与之相矛盾的现象,股票收益并不能及时对诸如盈余之类的会计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和吸收,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由此推动了价格漂移现象的研究。
...........................

2.2 相关理论
2.2.1 有效市场理论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是研究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程度的理论。如果证券在任何一时点的价格都是对其全部相关信息做出的即时、充分的反映,则称该资本市场是有效率的。尤金·法玛(Eugene Fama)于 1970年提出这一假说,并凭此获得了 2013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有效市场假说最关键的结论是任何战胜市场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因为包含全部公开公共信息和未公开私人信息在内的所有相关信息都已经被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在股票价格对信息的迅速反应下,不存在任何高出正常收益的可能。
市场有效性有三种表现形式: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倘若弱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那么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出所有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技术分析股票价格失效,基本分析尚能够辅助投资者取得超额利润;倘若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那么基本面分析也失效,内幕消息能够帮助获取超额利润;但在强式有效市场内,所有手段都不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利润,哪怕是获得内幕消息结果也仍然相同。

2.2.2 投资组合理论
马科维茨(Markowitz)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被称作现代证券组合管理理论的开端。马科维茨通过建立均值方差模型对风险和收益进行了量化,提出了确定最佳资产组合的基本模型,其研究结论是:只要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变化不完全正相关,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的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该理论不仅为分散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如何进行有效的分散投资提供了分析框架。但在实际运用中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面临着困难,该模型要求计算全部资产的协方差矩阵,对其实践应用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

3 三聚氰胺事件的回顾 ........................................ 21

3.1 三聚氰胺事件的背景 .................................. 21
3.2 三聚氰胺事件的发展过程 ................................. 21
3.3 三聚氰胺事件的市场反应 ................................... 23
4 研究设计 ........................ 26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26
4.2 模型设定 .......................... 27
4.3 样本选择 .............................. 27
5 模型结果讨论分析 ......................................... 37
5.1 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分析 .................................... 37
5.2 食品安全事件的溢出效应分析与股价漂移现象分析 .................................... 37
5.3 食品安全事件后投资者信任修复策略的效果分析 ........................................ 39

5 模型结果讨论分析

5.1 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分析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以近年来影响最为深远、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为背景,采用事件研究法对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通过74 家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和累积异常收益波动情况探讨了食品安全事件对食品行业上市公司股价漂移的影响,并借助行为财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对其影响机理和资本市场信息传递所造成的股价波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另外,依据食品行业上市公司是否积极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和食品安全事件后是否及时发布事件相关公告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分类讨论对比分析,以检验上市公司采取信息修复策略和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在食品安全事件后对证券市场投资者信任修复的效果。为企业提升危机应对决策能力,保障营运资金流,稳定股价降低财务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和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加强证券市场食品安全相关信息披露监管等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结论如下:(1)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对直接关联企业产生巨大的冲击,还给食品行业整体带来了显著的负面溢出效应,造成食品行业股价剧烈波动,所带来的传染效应远大于竞争效应;(2)食品安全事件的公布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推动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的股票出现价格漂移现象,受事件影响的业内股价并未按照事件前预期的方向发展并持续漂移。其中,受竞争效应影响的公司股票价格呈持续上涨趋势,而受传染效应影响的公司股票价格呈持续下跌趋势;(3)信息修复策略和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对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投资者信任修复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积极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和事件后及时发布相关公告能够在一定期间内给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