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总结,充分地了解员工持股计划以及员工持股与业绩关系的主要理论和现实情况,为分析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动因及其对公司业绩影响奠定夯实的理论基础。然后,本文以上港集团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该集团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动因,同时根据该集团的财务报告和会计指标,剖析员工持股计划对集团业绩变动形成的影响,最后阐述由该案例研究得出的建议和启示。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能否顺利改革并继续蓬勃发展,关乎到国民经济的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发展需求,其本质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之间的矛盾。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改革的思想,企业的自主权在实践探索下逐渐扩大,承包经营责任制得以推广。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这代表了“国资委”时代的到来。这一系列的举措增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宏观经济加速回落和结构调整“新常态”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剧烈,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迫在眉睫。要想深化国企改革,就得找到改革的突破口,即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股份制改革有所不同的是,混合所有制所要求的多元化,不仅仅反映在公司组织形式上,更多地反映在投资主体所有制的属性上。
员工持股计划、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首先,员工持股计划,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突破口;然后,混合所有制改革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股权的多元化是创立独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希望通过股权多元化来进一步提升各项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企业能够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来实现股权多元化。这可以看出员工持股计划的优势是明显的。在优化股权结构的同时,国资、民资及职工持股三者之间的相互利益也能更好地制衡。当今,在国企普遍进行股份制改革后,有不少国有企业开启了员工持股的尝试。
.......................
1.2 文献综述
1.2.1 员工持股计划理论的研究
在上个世纪中期,Louis Kelso(1967)首次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双因素是指两个对企业来说最基本的因素,即劳动和资本。劳动和资本是创造财富的两个重要因素,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资本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日渐加大。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和资本来获取物质财富。Louis Kelso(1986)明确提出员工持股制度是一种通过维稳“中产阶级”来处理贫困分化的有效方法。
随着后来的发展,韦茨曼(1984)将传统的员工薪酬制度作出了改变,员工的薪酬被拆成了工资和分享两种制度模式,以此来解决经济滞胀的问题。在韦茨曼(1985)看来,传统的工资制度太过于刚性,这也是导致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所以就需相应地改变这一制度,通过分享制的模式可以让企业通过产量对需求的波动快速地捕捉到市场的动向,并且对企业的产量起到积极作用。通过研究,Weitzman 与 Kluse(1990)提出分享制度可以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来实现。
在研究员工持股问题的时候,Blair(1995)、Blair 和 Stout(1999)、Blair和 Kochan(2000)的关注点放到了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依据上。在他们的研究中均强调职工持股的依据是职工的人力资本。在此理论基础上,经济学家的关注要点放到了其他投入对专有性投入抢夺的问题上。针对降低其他投入对于专有性投入产生抢夺风险的问题,需要引入公司治理的理念来平衡各项投入之间的分配。在经济学家的研究中,他们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剩余可支配权以及股份表决权来体现的。所以综合以上文献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在企业投入与掠夺的问题上,可以用员工持股来解决。并且 Broz(1988)在对央行所有银行子系统起源所作的阐述中运用的是员工持股制度的理念。
........................
2 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概述
2.1 员工持股计划的含义与特征
2.1.1 员工持股计划的含义
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r Stock Ownership Plan)是一种新兴的财产组成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情况下,公司的普通职员或者管理人员,既是人力财富劳动收益的拥有者,也是资产的拥有者,当劳动和资本两个方面相互结合和优化时,就使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变为一体。职工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持有公司相应的股份,员工将自己持有的股份委托给团体代表人进行整体的管理、监督与运营。由于员工持股计划所成立的股东会又称职工委员大会,该社团代表人进入公司的股东大会,具有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的权力,同时享有公司红利分配的权利,这是一种全新的股权收益模式。换而言之,企业把手上所拥有的股份作为一种奖励或激励安排给公司的员工,当公司的员工拥有了股份时,员工实际上具有公司的决策权,还有公司股份的所有权。
2.1.2 员工持股计划的特征
员工持股计划成为当下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不仅仅由于国有企业的固有的特性,还在于职工持股内在的特征所决定的。从大体来说,员工持股制度具备以下的四大特征。
(1)在产权结构维度上,员工持股计划展现了产权多元化的可能性
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国有资产的地位至关重要,然而公司的国有资产占比并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应该根据市场形势中的经济规范来做调整。难点在于要在不同情况下对于控股以及控股的比例作出判断。如果股权比较分散,当国有股份比例较低时仍可以达到其所预期的设想——即达到控股。因此国有国有企业的改革可以在其产业结构上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加大员工个人的股票份额,把员工股份作为资本的调节剂,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将其融合到企业的发展和改革中来。
(2)在生产要素维度上,员工持股计划展现了资本和劳动的有效结合
企业通过实行员工持股计划让职工以合法的方式入股,此时职工既是企业的拥有者也是企业的管理者,形成了企业收益和职工收益捆绑在一起的情况。职工在企业中的劳动和收入趋向于正向关系,除了工作报酬外,员工还会去关心自己所在企业的分红收益,这便大大调动了劳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全面深化的改革之路上能够达到良好的促进效果。
.........................
2.2 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基础
2.2.1 双因素理论
在 20 世纪 50 年代,Lewis Kelso 首次提出了有关员工持股的说法,这就是有名的“双因素理论”,该理论的提出使他成为了“员工持股之父”。在 Lewis Kelso 的双因素论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和资本,因为这两个因素创造了我们所期望的财富。在工业革命时期,有一部分国家逐渐积累了众多资本,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资本逐渐被大众所认可并追求。劳动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体力去满足当时市场的需求,但是这些劳动力的回报却与其相应的付出没有达到正常的正比关系。Kelso 认为只有在需要大量机器制造的时代,劳动力才会成为巨大的资源,可是当时的社会已经不再是工业时期,更多的是劳动者的劳动和资本者的资本相结合,这也是双因素理论产生的原因。
西方国家逐渐进入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地位变得十分重要,国家百姓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国家当时的调控制度没有起到理想中的效果。为了解决百姓的困难,解决国家的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在一个财产比较私有化、国家经济市场比较开放的情况下,不再把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单纯地看作是劳动力的提供者,而是把这些劳动者当作是资本的投资者,所获得的收入不再仅仅是劳动收入,还有分享公司利润的收入,将这两者相结合,从而改变已有的资本形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一种制度形式更加民主,因为它同时要求政府也需要比较民主,让劳动者自愿参与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
通过对双因素经济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从现有的数据中分析出,不管是谁都是可以拥有资本的,这就是员工持股的雏形,Kelso 认为唯一能够永远工作的只有一种要素,那就是资本。在现在的发展中,员工想要持有企业的股份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作为员工持股的奠定人,他的思想一直被其他经济学家所推崇,并且有人不断地研究他的著作。推崇他思想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不平等的,贫富差距十分明显,但是社会又是在不断地发展。双因素理论在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同时,能够让工薪阶级的生活得到改善,使他们能够分享资本的红利。
........................
3 上港集团员工持股计划案例介绍.................... 17
3.1 上港集团总体情况概述................ 17
3.1.1 上港集团简介............... 17
3.1.2 上港集团经营情况........... 17
4 上港集团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动因.................... 23
4.1 基于外部环境层面的分析....................... 23
4.1.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23
4.1.2 员工持股计划政策的颁布............... 23
5 上港集团员工持股计划对业绩影响及原因分析........................... 28
5.1 上港集团员工持股计划对业绩的影响分析........................ 28
5.1.1 偿债能力分析...................... 28
5.1.2 营运能力分析................... 30
5 上港集团员工持股计划对业绩影响及原因分析
5.1 上港集团员工持股计划对业绩的影响分析
5.1.1 偿债能力分析
对上港集团偿债能力的分析可用于评价集团的财务状况,集团的财务状况与持股职工的利益密切相关。
从负债结构的维度来分析,图 5-1 显示上港集团 2012 年至 2016 年的期末流动负债占全部负债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48.23%、63.25%、60.58%、59.01%和69.98%,这些数据与上港集团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性相符。上港集团固定资产占比较高,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低,分别为 21.70%、21.20%、18.67%、19.28%和 20.33%,维持在 20%左右的水平上。这也可以看到,随着上港集团固定资产占比逐年小幅度波动增加,集团将面临更大的债务偿还压力。本次上港集团能够通过开展员工持股计划来满足集团所需的现金流,将所募集的资金用于偿还集团的债务,能够缓解集团的偿债压力,降低集团的财务风险。
........................
6 上港集团员工持股计划案例研究的建议和启示
6.1 员工持股计划案例研究的建议
6.1.1 设置合理的持股价格
上港集团职工持有股票的的价格是以开展方案前 20 个交易日平均股价的 90%作为定价参考的。虽然《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了上市企业一般按照市场价格或者定增价格作为职工持股公司股票的定价参考,但没有对国有企业的定价方式制订具体的规定。企业通常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制订持股方案,但是国有资产不同于民营资产,稍有处置不恰当的地方就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甚至会使得内部职工不愿意持股从而无法有效地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问题。
国有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在进行设置持股价格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行业平均水平和市场变化等多方面因素。设置合理的持股交易价格有助于员工持股计划的顺利进行,值得重视的是,国有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计划涉及到国有资产的转移,更应谨慎地设置持股价格。
从上港集团业绩分析结果来看,上港集团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当年的业绩整体上提高的,但其销售毛利率在 2015 和 2016 年都有轻微下降。上港集团员工持股的规定期限为 3 年,在相关政策中指明了员工持有公司股票的锁定期限需要不低于 3 年,这虽然符合相关部门规章的规定,但是企业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来发挥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效果显然是不足的。
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种中长期的激励措施,在设置员工持股计划时,国有企业应该恰当地延长持股期限,让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相挂钩,这样员工持股计划才能切实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略)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动因及其对业绩的会计影响研究--以上港集团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会计论文,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计划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会计论文文章
- 城市传媒借壳上市的动因和绩效之会计分析
- 党组织参与治理、管理层自律与企业绩效研究
- 契约关系与企业预算会计管理有效性研究--以
- 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H公司为例
- 股权激励、政治联系与公司业绩会计学研究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太钢不锈公司盈余质量评价
- 苏宁云商投资战略会计研究--基于商业模式的
- 时间压力、客户数量与会计师事务所客户组合
- 基于关键路径挣值法的路通桥梁公司项目成本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S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会
- 摩根大通银行违规行为对商业银行监管制度设
- 聊城市人民医院内部会计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
- 陕西L建筑公司营改增实施方案改进之会计研
- Z公司融资风险及其防范之会计研究
- SYH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之会计研究
- JY公司内部控制活动有效性评价之会计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