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思政和人虚拟生存的教育创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70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导论

“问题却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卡尔·马克思

“如果有一天你因为从网络上无法找到某种信息而对它忿恨不止时,你就会明白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比尔·盖茨

从根本上讲,时代的要害问题是造就那个时代的人的生存方式的问题。20世纪下半叶以来发生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革命,与其它技术革命相比,其影响不仅仅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使包括人的交往方式、组织方式、思维方式等在内的人类整个生存方式发生全面}fU深刻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当代人获得一种新型生存方式一一虚拟生存,人类由此也正在从工业时代走向网络时代、比特时代或信息时代。虚拟生存是一个关涉人的生存与发展,影响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时代性问题和时代新话语,是当今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不可逆转的宏观背景和趋势。因此,人的虚拟生存相关问题以及在人的虚拟生存这一背景下探讨和谋求学科发展,成为当今学界研究的前沿性和前瞻性问题,并口益成为“显学”。

一、问题的缘起

思想政治教育源十人,又面向人,它“是以人,尤其是以人的思想、精神世界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实践活动”(亡。时代所造就的人的思想性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性前提。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与创新,探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路径,既要着眼十时发表展及其带来的思想性问题,又要立足十时代境遇赋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内在逻辑的演变。探讨虚拟生存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既是时发表展的需要,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现实依据:时发表展的理论诉求

理论要真正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就必须面向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站到时代和t科学发展的前沿,回答时代所提出的新问题。“要科学指认某一学科当代视野、问题谱系和理论主题,首先必须科学指认‘自己的时代’。同时,认识人的前提,就是认识他的生存状况,认识反映其生存状况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通过问题来体现,时代问题往往是时代的折射和回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只有切入时代脉搏,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主题相一致,川页应和把握时发表展和变革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现实问题和新要求,才能成为具有强人生命力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中国,自从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网,互联网的使用和普及愈来愈呈现迅猛发展势头,虚拟生存已成为当今中国人重要的生存方式。据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简称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_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 070,较2009年提高_5 .4个百分点。‘.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 3个小时,口平均上网时长2. 6个小时。分近几年来中国网民数量、规模增长情况如图

(二)理论依据:哲学主题的转换与生存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起

哲学是教育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和母体,从哲学研究可以石‘到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走向。土国维说:“夫哲学者,教育学之母也。U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也指出:“哲学就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可以说,教育自产生之口起就与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Ifn作为大教育范畴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也以哲学为最根本的理论支撑和I发展先导。不同时代主题所生发的不同哲学主题和使命,造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主题、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因此,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和合法性,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审视和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就要“从更深层次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内在理解”,从“原初动机和思想运动”川入手理解之。这意味着只有深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内在演化背后的哲学主题转换,才能正确预测和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之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和实践创新。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事情,西方以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中国并没有这一概念。然Ifn,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中国社会,自古便具有了作用等同十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为了行文及研究方便,故笔者在此将这些教育活动笼统地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

  2.中国哲学主题的转换与生存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起综观中国哲学的发展,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哲学主题。儒家哲学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正统哲学,宇宙的一切可以概括为以“道”为主体的形}fn上学。儒家思想认为,“道”是支配和统制。“道”既指“天道”也指“人道”,“天道”是“人道”的本体依据,“人道”是“天道”的逻辑展开但二者根本上是“合一”觉地按色彩的“道”行事,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的。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就是要使人自。在教育目标上,追求培养带有理想化“圣人”或“君子”;在教育内容上常”;在教育方法论上,注重“克已复礼”的强调以“忠”、“孝”为基本内容的“二纲五“内省”不“自律”。

  

第一章 人的虚拟生存:当代科技革命下“现实的人”存在的新形式 53-95

一、“现实的人”及其“生存”的哲学意蕴 54-66

(一) “现实的人”的..................... 54-56

(二) “生存”的哲学蕴涵 56-66

二、人的虚拟生存的哲学阐...................... 66-80

(一) “虚拟”的哲学阐释 66-68

(二) “虚拟生存”..............................68-72

(三) 人的虚拟生存的特征分析 72-80

三、人的虚拟生存何以可能 80-88

(一) 人的未特定化和未完成性.............................. 81-83

(二) 人的超越性是虚拟生存....................................83-84

(三) 实践是虚拟生存产生的根本依据 84-86

(四)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等的........................... 86-88

四、人的虚拟生存与现实................................................. 88-95

(一) 人的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差异性表现 88-90

(二) 人的虚拟生存与现实........................................ 90-95

第二章 人的虚拟生存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95-133

一、虚拟生存背景下人.................................................... 96-110

(一) 主体性的提升与新的主体................................. 96-100

(二) 个性发展与个性异化的背反 100-102

(三) 交往的单纯化.................................. 102-105

(四) 道德发展与道德失范共生 105-106

(五) 心理释放与身.....................................106-108

(六) 人生意义的丰富与意义的再次失落并存 108-110

二、虚拟生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 110-120

........................................................................................

第三章 人的虚拟生存视阈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 133-182

一、新型生存观教育 134-153

(一) “重占有”到“共生”:人类....................................... 135-140

(二) 虚实共生生存观:虚拟生存视阈中................................... 140-145

(三) 虚实共生生存观教育:虚拟生存视阈.................................145-153

二、新型交往观教育 153-163

(一) 交往手段与交往........................................................54-157

(二) 虚拟生存视阈中交往观的理性转变 157-161

(三) 新型交往观教育....................................................161-163

三、新型价值观教育 163-182

(一) 主导价值观教育 164-171

(二) 生命价值........................................ 171-176

(三) 角色价值............................................ 176-182

第四章 人的虚拟生存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探寻 182-215

........................................................................................

结论

本论文从哲学生存论的角度探讨人的虚拟生存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问题,从对虚拟生存的哲学内涵、特征、产生以及与现实生存的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入手,揭示了虚拟生存这一当代科技革命下“现实的人”存在的新形式;分析了虚拟生存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生存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规律、实现途径等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究,从形成了人的虚拟生存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的理论图景的雏形,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研究的深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当代话语的转变。然}fn,本论文目前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作为一个理论性与现实性较强的选题,论文研究中对实际问题的考察多是引用权威数据与典型案例,欠缺第一手的调查资料,实证分析还有待十进一步加强。笔者将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关注和把握学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进一步揭示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以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