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如履行社会职责,提供公共产品等,政府需要掌握一定的社会财富,即取得一定的财政收入。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方式有许多,其中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重要形式之一。如图 1-1 所示,自我国 1994 年的税制改革以来,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一直都维持在 85%以上。由此可见税收对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税收收入也在不断上升。由图 1-2 可以看出,自 1996 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率一直高于 GDP 的增长率,税收收入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攀升。1994 年我国各项税收收入总和仅为 5126.88 亿元,而 2011年该数据则高达 89738.39 亿元,其间,每三至五年我国的税收收入就会翻一番。如此之高的税收增长速度,引发了学术界的激烈讨论,也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当前的理论税负过高,希望能够通过新一轮的税制改革,确立一个更为合理的税收制度。那么,我们该如何衡量理论税负的轻与重?在 1994 年的税制改革中,我国确立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体系与我国之前实行的税收体系相比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它也带来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例如,我国税收目前就是“收入大头在中央,支出大头在地方”,这样地方政府势必会出现财政收支缺口。需要中央政府通过向地方政府进行转移支付,以使地方达到财政收支平衡。中央政府对各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额度应该如何确定?能否合理公平地确定转移支付的额度是衡量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制度是否科学有效的关键所在。显然,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额度应该参照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的大小来确定。而各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的确定,必然需要计算出各地财政收入的最大潜力。
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各地的发展规模、经济结构、资源等方面的差距较大。这使得实际税收收入不便于直接用于各地、各税种发展潜力、应税规模、征收水平等的比较,这就需要寻找一个更科学合理的参照标准。此外,2003 年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在此次改革中对多个重要税种的条例都进行了修订,那么又该如何判断税制改革的成效呢?税收收入能力的测算为诸如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通过税收收入能力的测算,可以更科学地衡量宏观税负,更合理地计算各地的财政收入缺口,更公平地对比各地的税收规模,也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不同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判断各地区的税收流失情况。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税收收入能力测算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具体表现为:首先,对税收收入能力及其相关概念、理论的归纳总结,有利于更加清楚地认识税收收入能力,指导税收收入能力的测算。其次,对税收收入能力测算的研究,可以丰富税收理论,为税收管理理论和税收信息化理论等研究提供指导。再次,对税收收入能力测算方法的研究和创新,有利于更加准确的估算税收收入能力,从而有利于更加清晰地了解经济与税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现实意义
税收收入能力测算研究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首先,在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管理经济运行时所采用的方式发生了转变:由过去的行政命令为主转变为以经济调控为主,而税收就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税收收入能力的测算有利于政府更准确的认识税收情况,测算结果可以作为政府判断宏观税负合理性和税收流失率的重要依据。其次,我国税收收入情况呈现“中央占大头,地方占小头”的特点,而财政支出中的地方支出部分又不断增大,为完善我国的分税制体系,政府需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通过测算各地的税收收入能力,可以为计算各地的收支缺口提供一个比实际税收更为公平合理的指标。
第 2 章 税收收入能力测算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在对税收收入能力进行测算之前,我们必须先界定税收收入能力及其相关概念,分析税收收入能力的影响因素,梳理测算税收收入能力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在清楚地介绍这些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才可以展开税收收入能力的测算实践。
2.1 税收收入能力及相关概念界定
税收收入能力的测算必须建立在对税收收入能力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上,只有在正确掌握了税收收入能力的概念,有效区分税收收入能力与其相关概念之间的差别,对税收收入能力的测算才有意义。
2.1.1 税收收入能力
由于税收收入能力这个概念产生于实践中的需要,国内外许多学者根据各自研究问题的需要给出了自己关于税收收入能力的各种互不相同的定义。在“代表性税制法”中,税收收入能力被定义为标准税基与标准税率计算得到的税收收入,以此来区分实际税收收入;而世界银行则把税收收入能力定义为一系列“有效”税率与相应税基的乘积,以区分税收比率。从这里可以看出,税收收入能力的衡量指标有两个: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绝对指标是用货币衡量的决定收入,而相对指标是用税收收入与 GDP 的比值进行表示。国内的研究中,杨元伟(1996)提出“税收收入能力有征税能力和纳税能力之分。纳税能力可理解为应征税额,征税能力可理解为政府的实际征收额,二者之差,就是税收努力”。刘新利(2000)则认为“税收收入能力是指在既定的税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税收储量,是一个潜在税收收入能力的概念,它指的是可征收的总能力”。梁季(2007)把税收收入能力划分为大、中、小三个口径;他认为大口径税收收入能力仅受纳税能力中的经济因素的影响;中口径的税收收入能力受纳税能力中的经济因素和征税能力中的征税偏好及计税方法的影响,因而其范围要小于大口径税收收入能力;而小口径税收收入能力是纳税能力和征税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范围在三者中最小[10]。
第 3 章 税收收入能力测算模型设定...25
3.1 税收收入能力测算的逻辑体系.........25
3.2 总量税收收入能力模型构建....26
3.2.1 变量选择.......26
3.2.2 模型设定.......28
3.3 数据收集和整理.......29
小 结......33
第 4 章 山东省地区税收收入能力......35
4.1 山东省地区税收收入能力模......35
4.2 山东省地区税收收入能力测算结果分析........38
4.2.1 税收收入能力分析.....38
4.2.2 税收努力和税收流失分析.......42
4.3 山东省地区税收收入能力分析.........44
4.3.1 实证分析结论......44
4.3.2 山东省地区税收收入能力提升建议.....45
小 结......46
第 5 章 山东省地区增值税税收收入能力........47
5.1 增值税税收收入能力的测算方法.......48
5.1.1 标准税基的选择.........48
5.1.2 标准税率的确定.........49
5.2 山东省地区增值税税收收入....50
5.3 实证分析结论.........55
小 结......55
结论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地区总体税收收入能力的测算和增值税税收收入能力的测算和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山东省各地市的税收收入能力及其增长速度具有较大差别,一般而言,沿海地市的税收收入能力大于内陆地市的税收收入能力,而且沿海地市税收收入能力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内陆地市的增长速度。
(2)一般来看,山东省地区的税收收入能力增长速度快于 GDP 的增值速度,然而,在 2009 年山东省地区的税收收入能力受到了冲击,这一影响不仅来自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经济因素,还来自于税制方面的变化。
(3)山东省各地市之间的宏观理论税负相对较大,一般而言,宏观理论税负较高的地市税收流失情况相对严重。
(4)增值税的转型对增值税税收收入能力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虽然增值税转型实际上降低了增值税的平均税率,但是同时也刺激了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扩大了增值税的税基。
参考文献
[1] 包伟苓. 上海市增值税收入能力估算初探[J]. 上海财税, 2000(7):10-13
[2] 陈霄, 覃征, 沈国强. 基于 GP 的税收能力智能估测的研究与应用[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4):563-566
[3] 迪摩西.J.寇里, 普拉萨达.饶, 克里斯多佛.J.奥东奈尔, 等. 效率和生产效率分析导论(第二版)[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178-215
[4] 郭庆旺, 吕冰洋. 税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8):18-23
[5] 理查德.M.伯德. 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4:1-3
[6] 李国锋, 刘黎明. 税收收入能力及其相关概念研究的理论综述[J]. 山东经济, 2009(3):29-38
[7] 李国锋. 税收收入能力测算模型、方法及实证研究[D].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8]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434-435
[9] 黄夏岚, 胡祖栓, 刘怡. 税收能力、税收努力与地区税负差异[J]. 经济科学, 2012 (4):80-90
[10] 梁季. 中国税收收入能力估测及其应用研究[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1-10,18-34, 7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