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引言
1研究背景
2001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民道德建设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各单位要把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促使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行业新风。①
在此号召下,各行各业都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公安机关历来重视职业道德建设,1994年就出台了明文的《人民带察职业道德规范》,在举国上下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热潮中,更是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普民关系、提高警务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
强劲的科技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日益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各个方面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终身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们都认识到:要适应社会,学习就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围绕职业的学习成为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的加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管理、控制能力减弱,刑事犯罪案件增多并呈现出新特点,各种刑事犯罪、经济犯罪、网络犯罪、跨国犯罪、有组织犯罪更为突出,而且呈现智能化、集团化趋势,作案手段越来越先进、频率加快、成功率提高,跨地域越来越广;治安行政管理由于领域扩大,对象增多、难度增大、任务加重,使本已复杂的治安行政管理工作更加艰巨。可见,社会的迅速发展时时刻刻都在给每一位替察带来新问题、提出新任务,无论是科技含盈越来越高的刑事犯罪新手段,还是越来越复杂的社会治安问题,都要求每位替察加强职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工作。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各级公安机关为了提高工作质量,提高队伍素质,不仅提出“科教强誉”、“向素质要势力”,并且开始采取末位淘汰、分离待岗等等措施,无形中增强了学习的迫切性,于是,苦察中形成了较好的学习氛围。而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给替察的职后教育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普通高等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原来承担学历教育任务的鳌察院校转而开展专门的警察培训,参加以政治理论、法律知识、替体技能、实战技能等为内容的离岗培训成为每位警察正常工作的一部分,全国公安机关真正实践着“向教育要警力,向素质要警力”的精神,警察入警后的教育获得了极好的发展契机。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全面的素质教育中,德育是首位的”,要提高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就必须对警察加强素质教育,相应地,警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应该放在首要位置。
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到中国加入WTO,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在不断深化,公安工作也随之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正逐渐与国际接轨,在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必须按照国际惯例调整和改进公安行政管理制度,实现与国际警务活动的接轨,坚持以人为本,从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气于是,坚持执法为民成为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和一般号召上,必须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从人民群众最希望公安机关做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凡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都要竭尽全力去做;凡是失民心、背民意的问题,都要雷厉风行地去改。可见,工作重心转变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对每一位替察的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实的公安工作实践中,一方面,优良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可能靠入替前一个学期或是几个月的培训一践而就,因而对普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人们把公安工作比作“和平时期的战场”,普察的职业活动对社会不仅具有强制性、监督性作用,而且具有宣传性、示范性作用,所以任何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都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因而,苦察从苦之后仍要坚持以各种方式加强职业道德学习,确保自己能够始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墓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玄武等著:《比较德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胡厚福:《德育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李太平:《全球问题与德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冯益谦主编:《比较与创新一中西德育方法比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9]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0]植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成有信:《现代教育引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2]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3]高文英、严明主编:《普察法学教程》,替官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4]余映才:《人民等察素质与修养》,普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5]王大伟:《英美替察科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刘书林主编:《思想道德修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胡克培主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职业道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詹万生主编:《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云南省教育厅主 编:《思想道德修养》,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0]李平、钟明华、刘树谦主编:《思想道德修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1]孟庆芳:“公安民警违纪违法原因分析”,《云南警学》,1998年第1期,第38-40页。
[22]杜晋丰:“国外普察腐败问题研究”,《公安大学学报》,199?年第5期,第109-111页。
[23]黄飞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公安队伍素质”,《公安部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分院学报》,2000年第1期,第45-46页。
[24]杜晋丰:“加强公安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8期,第50-52页。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
第1章 引言 7-10
1.1 研究背景 7-9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9-10
第2章 警察职业道德阐释 10-18
2.1 相关概念 10-11
.......................
第4章 警察职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25-34
4.1 来自于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 25-30
....................
4.2 来自于警察个人主观方面的原因 30-32
4.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30-31
4.2.2 心理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恶化 31-32
.......................
4.3 缺乏系统科学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 32-34
4.3.1 入警前职业道德教育不足 32-34
4.3.2 入警后教育继续教育滞后 34
第5章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对策 34-41
..................
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4
致谢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