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现状、问题、对策研究:一种制度分析的视角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84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教育做为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基石,更加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严重的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其中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教师资源的差距成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自}o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家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教师均衡配置和教师交流的相关政策和条例。具体的政策和条例如下表:

在国家颁布相关政策用以解决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许多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区域发展特点和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制定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师交流政策和规章制度来解决本区域内、城乡间及校际间的教师配置失衡现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辽宁省作为教育大省成为了率先实施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的省份之一。沈阳市从}oo}}年开始在部分中小学推行教师交流来缓解城乡教育差距过大和“择校热”的现象。沈阳市教育局十}oo}年底颁布了《关十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此后便轰轰烈烈的在全市范围内的所有中小学校实施教师交流政策。辽宁省教师交流政策从pooh年实施至poll年,沈阳市}}o多所中小学的师资已经通过换岗完成了一次全新整合,5个城区共4114名中小学教师在区域内实现了交流,占教师总数的40,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推进着教育公平。但是此项政策通过5年多的实施,政策执行之后所得到的效果没有完全满足此项政策的目标,其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政策的相关因素仍然存在问题。例如,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内容体系不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如工资政策、人事政策、待遇政策等没有健全,缺乏实施细则,操作性不强;从价值取向上,以“行政驱动”为主导,导致政策的被动执行;执行过程中出现“替代执行”、“选择性执行”等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更加有效的实施,更大程度的促进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的均衡,实现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寻求影响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的因素,提出保障此项政策效果的建议,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教育政策的影响因素是多兀的,本研究正是基十一种制度分析的视角对“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现状、问题、对策”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影响此项政策的制度性因素,从}fn提出保障此政策的制度安排。以此来完善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合理配置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资源,保证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有效实施,最终实现促进辽宁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及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

基十以上研究目的,确定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

首先,明确如何用制度分析的方法研究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

其次,运用教育政策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进行文本分析,明确此项政策实施之前的政策目标以及政策文本本身存在的问题。

再次,对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明确此项政策实施五年来的执行效果以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分析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是源于哪些制度性因素。

最后,提出保障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的制度安排。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来看,首先,完善了教育政策的研究。以往学者多集中在研究教师交流政策的制定存在问题或者是执行中存在的问题,}fn实际上教育政策的制定直接影响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同时教育政策制定本身的意义又要通过执行才能实现其价值、发挥其效益,}fn后通过执行效果的好坏来对教育政策进行调整,保证教育政策效果的充分发挥。本研究正是把握了这一点,将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政策执行、教育政策评价紧密融合为一体,研究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

其次,拓展了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视角。本研究采用制度分析的视角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此项政策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因素,并目_拟构建一套合理的制度安排使此项政策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再次,构建了保障教育政策执行的制度安排。本研究拟构建一套制度安排,这套制度安排不仅可以保证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的实施效果促进区域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ifub_对十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教师管理和教育系统的持续发展也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实践意义

  从实践意义上来说,首先,为促进辽宁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和信息支持。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实施五年来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理清影响此项政策的因素,进}fn提出消除或者完善这些影响因素,最大可能地惠及各个利益群体需求的制度安排。此套制度安排有助十保证教育政策实施的效果,从}fn为均衡配置中小学校师资,消除义务阶段“择校热”问题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也为建立一支专业性强、具有奉献精神及动态平衡的教师队伍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陈中原.中国教育平等初探「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12-116.

[2」成有信等.教育政治学 http://sblunwen.com/jsjylw/「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46-48.

[3][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2.

[4」邓旭.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一种制度分析的范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6.

[5]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均衡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34.

[6]方振邦.绩效竹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9-91.

[7]顾明远,檀传宝.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一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9-190.

[8]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中国教育绿皮}弓一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

[9」孙绵涛.教育政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6-57.

[10]翁文艳.教育公平与学校选择制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3:12-14.

[11]杨春茂.世纪之末的思考一一教师队伍建设热点透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73-274.

[1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4-15.

[13]翟博.教育均衡论: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际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66-67.

[14」张天雪.教师流动:基于实证的政策分析「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0:89-101.

[15」张焕庭.教育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789.

[16]朱家存.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6-58.

[17]郑新立.现代政策研究全}弓[Z].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345.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现状、问题、对策研究:一种制度分析的视角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6

第一章 引言 9-24

一、问题的提出 9-10

二、研究目的 10

三、研究内容 10-11

四、研究意义 11

(一)理论意义 11

(二)实践意义 11

五、文献综述 11-20

(一)关于“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研究内容的文献综述 12-17

(二)关于“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研究视角的文献综述 17-20

六、研究方法 20-22

(一)收集资料的方法 20-21

(二)分析资料的方法 21-22

七、研究思路 22-24

第二章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概念和理论概述 24-30

一、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的相关概念定位 24-27

(一)教育政策 24

(二)中小学教师交流 24-26

(三)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 26-27

二、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的相关理论概述 27-30

(一)制度分析理论 27

(二)制度分类理论 27-30

第三章 教师交流政策文本分析 30-38

一、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文本出台背景 30-31

二、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文本分析 31-38

(一)交流的目标 31-32

(二)交流的原则 32-33

(三)交流的对象 33-34

(四)交流的措施 34-38

第四章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现状调查与分析 38-50

....................................................................

第五章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制度分析 50-55

一、正式制度范畴原因分析 50-52

(一)教育法律体系不健全,难为政策提供法律保障和监督职责 50-51

(二)实施政策手段官僚化、强制化,缺少专业化的指导与监督 51

(三)保障与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监督与评估机制严重缺席 51-52

二、非正式制度范畴原因分析 52-55

(一)交流政策执行者缺少对非权力影响力的关注 52-53

(二)人际关系与潜规则对交流政策产生牵制作用 53-54

(三)教育信念匮乏,交流政策缺少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54-55

第六章 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制度建议 55-61

..................................................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