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农业硕士论文,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农村又是工业品的最大市场和劳动力的来源。(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农业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1绪论
1.1引言
我国南方红壤(广义的红壤是指我国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各种红色或黄色土壤,包括铁铝上纲的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等土质类型,一般统归为红壤系列)地区面积203.53万kmZ,占国土总面积的21.2%,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11省(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分布区及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地带。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年均降雨量1200一2500Inln,年均太阳辐射量98一125)/cmZ,年均气温14一lsoC,年均)一。℃的积温4500一g000oC,为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由于该地区具有丰富的水热资源,生产潜力很大,在仅占全国耕地总面积30%的土地上生产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同时又由于该地区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只有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人均耕地占有面积比全国人均耕地少1/3,人多地少、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迫使人们向荒山荒坡要田要地。而且由于本地区坡度陡、土层薄、雨量大、土层抗侵蚀年限短、垦殖指数高等自然因素,再加上不合理的利用坡耕地,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凸显和加剧,导致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植被生产力低、森林质量不高、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的发生,对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区域生态安全均构成了严重威胁。据报道:二十世纪50年代,南方红壤地区土壤侵蚀面积为60万kinZ,80年代初达到70万kmZ,90年代达87万kmZ,占南方土地总面积的39.91%,是我国继黄土高原侵蚀区后又一个侵蚀区。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相继启动实施了长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一系列植被恢复措施以来,对治理坡耕地、防止水土流失、促进植被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效果显著。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生态退化区是植被恢复防治水土流失的示范区,也是南方红壤丘陵区植被恢复示范区,目的在于控制好本地区的水土流失,改善小流域综合治理状况,这对长江流域区域生态、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建立长江绿色产业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红壤丘陵范围广、面积大、立地类型复杂,依然存在典型坡面水土流失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小流域综合治理亚待优化等水土保持的突出问题,而且由于近年来人工造林、营林措施的大量实施,小流域治理又面临着更加严重的林业非点源污染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水资源危机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一个十分尖锐的社会问题,不仅表现在水量的不足,更反应在水质的不断恶化。水环境污染是点源和非点源污染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点源污染的重视程度和控制水平不断提高,而非点源污染由于涉及范围广、控制难度大,已成为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南方红壤丘陵区自上世纪90年代相继实施多项植被恢复措施以来,森林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量造林和营林措施的实施,尤其是人工林的大范围种植,使得大量化学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小流域河流水,最终污染水体。关于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大多致力于水土保持、营养元素循环、水文生态效应、土壤呼吸及生产量等方面的研究,而就其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及规律机理方面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论证。关于林业非点源污染领域的研究,国内外均处于较薄弱的环节。因此本课题的开展可以对林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一些基础的研究,这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区与试验区概况
项目研究区域位于有“中国杜仲之乡”之美称的湖南省张家界市的慈利县,是张家界市的一个农业大县。试验区位于慈利县零阳镇的两溪村女儿寨小流域,在县城西北方向约7kiz〕处。
2.1研究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2.1.1地理位置
慈利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遭水中游,隶属湖南省张家界市,介于东经110032,一111020‘,北纬29004‘一29042’,东北与石门县毗连,东南与桃源县接壤,西北与桑植县、武陵源区相邻,西南与永定区、沉陵县连接。全县总面积3480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67%,其中山地面积340万亩,耕地面积36.28万亩。慈利县下辖13个镇、18个乡(含7个民族乡),共计680个行政村(居委会),民族成分以汉族、土家族、白族、回族和苗族为主,总人口67.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65万人,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40.91万人,占总人口的占6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4人,2009年GDP总量为64亿元,是张家界市的一个农业大县。
2.1.2地形地貌
慈利县属湘西山区向滨湖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武陵山余脉在境内分为3支东西走向的山脉,澄、楼两水纵贯全境,蜿蜒于县西北部和中部。北支的高架界,海拔1409.8m,为县境最高峰。中支的宝峰山、马儿岭,南支的剪刀寺等海拔均在1000m以上。澄水自西南向东北流贯县境,沿岸有河谷平原。最低处的苗市镇界溪河边海拔为75m。山河相间,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山原为主,占总面积的64%。全县海拔soom以上山峰有278座,岩性组成主要是碳酸盐岩类,占总面积的54%。境内弧峰、峰丛、峰林耸立,溶洞多。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40
3.1 研究内容 ................................. 31
3.2 技术路线 .................................31
3.3 研究方法 .................................31-39
3.3.1 样地的设置与采样点的选取 ................................. 32-33
3.3.2 径流小区设计 ................................. 33-34
3.3.3 降雨特征测定 ................................. 34
3.3.4 水样采集方法 .................................34
3.3.5 监测项目和方法 .................................34-35
3.3.6 主要实验设备 .................................35
3.3.7 水质综合评价分析方法 .................................35-39
3.4 数据处理 .................................39-40
4 不同植被类型调控地表径流 .................................40-52
4.1 降雨特征分析 .................................40-44
4.1.1 降雨量分布特征 .................................40-42
4.1.2 降雨强度分布特征 ................................. 42
4.1.3 降雨类型 .................................42-43
4.1.4 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分析 .................................43-44
4.2 不同植被地表径流特征 .................................44-49
4.2.1 不同植被地表径流变化规律 ................................. 44-46
4.2.2 径流小区地表径流水质分析 ................................. 46-47
4.2.3 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水的关系 .................................47-49
4.3 林业活动对流水的影响 .................................49-50
4.4 小结 ................................. 50-52
5 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状况研究 .................................52-62
5.1 女儿寨小流域水质分析 ................................. 52-55
5.1.1 不同时期小流域水质变化分析 .................................52-54
5.1.2 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状况分析 ................................. 54
5.1.3 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 54-55
5.2 小流域水质综合评价及趋势分析 ................................. 55-61
结论
(l)以退耕还林工程中形成的枫樟混交林和柑桔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业非点源污染的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林业生产活动对水土流失和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
(2)通过对整个小流域河流水不同时段和监测断面水质的分析,并采取三种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对河流水水质进行了评价,便于有针对性地对各个监测断面提出治理措施。
随着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不断完善和加强,林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也在受到重视,对于不同的小流域,林业非点源污染的机理不尽相同,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女儿寨小流域林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以期对林业带来的非点源污染引起一定的重视,并且可以为同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农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信息融合和数据挖掘中,如何有效地发现属性间的交互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最常用的信息融合工具有加权平均和线性回归,它们本质上都是离散空间上的类Lebesgue积分。这些线性回归方法都是假设属性间相互独立、没有交互作用。基于这样的假设,一组属性对目标属性总的贡献就等于这组属性中每个属性对目标属性贡献的简单求和。但是,在很多实际问题中属性间的交互作用是不能忽略的,属性间存在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这些作用会影响到目标属性。这时,简单的线性回归已经不再适用。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数学模型,使之能体现属性间的交互作用,更好地实现属性间的信息融合。
非线性回归模型把变量之间的关系看作是非线性的,因此可以较好地解决属性间存在交互作用的问题。迄今己经有很多非线性回归模型,如二次回归模型、指数函数回归模型、对数函数回归模型等。但由于这些模型缺乏内在的支持机制,很多实际问题仍然不能得到解决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睁的提出为信息融合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模糊积分己经成为信息融合中常用的融合算子,它可以把各属性间的交互作用进行融合。模糊测度是一个非负非可加集函数,它表示了属性间交互作用的能力,其中非可加性可以用来描述属性之间的交互影响。目前,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信息融合和数据挖掘方面。因此,基于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一种新的非线性多元回归模型—基于choquct积分的非线性回归模型被提出。该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的推广,可以用于信息融合、数据挖掘、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基于choquet积分的非线性多元回归模型的求解是一个关键问题,由于测度可以看作回归参数,因此可以用软计算的方法来求解,目前遗传算法、伪梯度下降算法己经被应用于该模型的求解。但由于该模型需要确定的测度个数较多,一般随属性个数成指数级增长,这就使得求解的时间复杂度较高,算法不容易收敛。因此,需要寻找一种高效的求解算法求解该模型,减少求解时间。此外,基于Choquet积分的非线性回归模型虽然能很好地拟合数据,但至今仍未在实际领域中得到应用
第2章预备知识
2.1模糊测度
测度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经典测度具有可加性。然而,可加性在很多现实情况下无法得到满足。为了将经典的测度进行推广,1974年日本学者Sugen。首次提出用比较弱的单调性代替可加性的一类集函数,称之为模糊测度。测度的主要特征是非可加性,因此也称为非可加测度。模糊测度的定义如下定义2.h设X为非空集合,F为由X的子集构成的。一代数,集函数产满足以下条件时,称为定义在F上的模糊测度:
2.2模糊积分
模糊积分且至少存在一个集合E,{引一k,a:‘0,则称产为k一可加模糊测度。模糊积分Choquet模糊积分是普通积分和多种模糊积分的延伸,当测度可加时,Choquet积分就还原成Lebesgue积分。定义2.6:设f:X刀是定义在X上的模糊测度,f关于刀的Choquet模糊积分定义为:
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GA)[26]是由美国Michigan大学J.Holland教授于1975年首先提出来的,是模拟自然界生物的遗传和长期进化过程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搜索最优解的方法。它模拟生物界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通过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等机制在解空间中迭代搜索问题的全局最优解。
遗传算法采用编码技术,每个个体用一组二进制串编码,称为一条染色体,对应问题的一个解,若干个染色体组成一个种群。算法从初始种群出发,采用一定的选择策略从当前种群中选择个体,通过交叉、变异操作产生下一代。如此模仿生命的进化一代代演化下去,直到满足终止条件为止。
遗传算法的一般过程如下:首先对待解决的问题编码。每个可行解用一个向量编码,称为染色体。随机初始化由若干个染色体组成的种群,种群中染色体的个数称为种群的规模。然后对种群中的每条染色体计算适应度值,适应度值的大小代表了该个体性能的好坏。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根据适应度值按概率选择部分个体,适应度值越大被选择的机会也就越大。按照一定的概率对选择的个体进行交叉和变异,产生下一代。对新一代种群重复选择、交叉和变异的操作,如此迭代,直到达到规定的迭代次数或解的变化满足一定的闭值,这样就得到了最优解,算法结束。
第3章 非线性回归模型求解............................... 18-28
3.1求解非线性回归问题的算法 ...............................18-20
3.1.1 遗传算法 ...............................18-19
3.1.2 伪梯度下降算法 ...............................19-20
第4章在森林资源蓄积量估测上的应用............................... 28-34
4.1 研究区域概况 ...............................28-29
4.1.1 地理位置............................... 28
4.1.2 地形地貌............................... 28
4.1.3 气候条件 ...............................28-29
4.1.4 植被现状 ...............................29
4.1.5 土地利用现状............................... 29
4.2 实验数据............................... 29-30
4.3 数据预处理 ...............................30-32
4.3.1 主成分分析............................... 30-32
4.3.2 处理过程............................... 32
4.4 估测结果及分析 ...............................32-34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34-35
结论
基于choquet积分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参数的求解是模型求解的关键问题。以往采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求解所需要的求解时间长,收敛速度慢。
为加快收敛速度,减少求解时间,本文采用了粒子群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并与遗传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粒子群算法仅用较少的时间就能搜索到最优解,且求解的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为了将该模型应用到实际领域及应林业资源估测的实际需要,我们将该模型用于林业资源蓄积量的估测,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当然,本文所做的工作仍有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下是进一步要做的工作:
1.对提出的基于choquct积分的非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适用性检验。
2.针对本文所用的回归模型,改进粒子群算法,如:粒子位置越界后的处理及粒子惯性的设置等,使之更适合于该模型的求解。
3.针对塞罕坝林场森林资源数据特征属性个数较多的特点,尝试先进行属性约简,去除冗余属性,然后再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对数据降维,比较实验效果。
尽管本文用基于Choquet积分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对塞罕坝林场森林资源数据估测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但仍需要改进模型或者探索一个新的模型,使之对林业资源数据更为准确地估测。
农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1 绪 论
1.1 引言
天然芳香物质是一类由大量挥发性香气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具有优雅而特征的香韵,而不同提取方法从天然芳香物质中提取的精油、净油的香气常常明显劣于原有的天然香气。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在提取精油、净油的过程中,一些有重要嗅觉作用的低沸点组份大量丢失以及某些组份发生异构化的缘故。搞清天然芳香物质的成份,就有可能用廉价的合成化学品调配出更接近天然花香的香料。特别是对于一些有很好香气但难于工业提取芳香油的芳香植物如产量很低或加工过程中极易变质,一旦确定其天然芳香物质的成份后,就有可能创造出全新香型的香料。因此研究天然芳香物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挥发油的性质
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在常温下可挥发,并能随水蒸汽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的总称。挥发油不溶于水,易溶乙醚、氯仿、石油醚、苯、二硫化碳和脂肪油等有机溶剂中,能完全溶于无水乙醇,在其他浓度的醇中只能溶解一定的量,当挥发油中掺有脂肪油或菇烯类成分时,在一定浓度乙醇中的溶解度就会减少。因此药典规定了挥发油在醇中的溶解度可以检查挥发油的纯度。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能使水具有挥发油的特殊气味和生物活性,因此可用来制造芳香水或注射剂,如薄荷水与柴胡注射液等。
蒸馏法是挥发油的传统提取方法,分为共水蒸馏法、水上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同时蒸馏萃取法等。蒸馏法利用水与挥发物形成共沸物,以略低于两者的沸点的温度将挥发性有机物质提取出来。其提取过程可分为如下两个阶段:①加热煮沸的条件下,水分子渗透进入植物细胞内提取胞内的挥发油至胞外的水相,并且在煮沸的条件下植物细胞壁逐渐被煮烂破坏,促进了挥发油随水分进入水相;②水分子夹带挥发油蒸发至提取器,油水自然分离。同时蒸馏萃取还要对水相中的水溶性挥发性成分进行有机溶剂萃取。蒸馏法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缺点:①水分子极性大,亲油性不好,难于提取挥发油至水相,故而提取率低、提取时间较长,一般萃取平衡时间在 4 h 以上。②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由于提取时间较长且提取温度较高,容易导致挥发油中一些不稳定成分发生水解、降解或氧化等反应,所得挥发油色泽发黄,气味偏离天然香气,很难保证挥发油原有的新鲜香味,降低了它的药用价值。
2 常温常压吹气提取法可行性实验
2.1 引言
常用的提取方法在提取过程容易发生氧化,重排等反应,使提取的挥发性成分不能保持其原有的特性,影响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如何得到与物质本身相一致的天然芳香物质挥发性成分,是我们研究常温常压吹气提取法主要目的。常温常压吹气提取法,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用稳定的气体对中药进行吹扫,将挥发性成分带出来,用溶剂收集或真接冷却收集而得到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以柠檬烯为研究对象,验证常温常压吹气提取法的可行性,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并用常温常压吹气提取法对几种中药进行了提取,了解常温常压吹气提取法适用于那些中药的提取收集。
2.2 实验部分
2.2.1 样品来源
柠檬烯(纯品);新鲜薄荷(产于重庆,不经任何处理,含水率约为 70%);新鲜腊梅花(产于重庆,不经任何处理,含水率约为 70%);新鲜橙皮(奉节脐橙,购于重庆沙坪坝农贸市场,含水量约 90%,制备为约 0.5 cm2的块状备用);新鲜青花椒(产于重庆,不经任何处理,含水率约为 60%);干薄荷(购于重庆药店,将其粉碎,过 10 目中国药典筛备用);干母丁香(购于重庆药店,将其粉碎,过10 目中国药典筛备用);干八角(购于重庆农贸市场,将其粉碎,过 10 目中国药典筛备用);干青花椒(购于重庆农贸市场,将其粉碎,过 10 目中国药典筛备用)。
2.2.2 仪器与试剂
GC—SC—6000(重庆川仪九厂);恒温水浴锅;保温筒;气体流量计;吹气泵;收集装置(一套)。冰盐水;液氮;乙酸乙酯(优级纯);乙醚(分析纯)无水 CaCl2(分析纯);无水 Na2SO4(分析纯)。
2.2.3 柠檬烯挥发油提取
取柠檬烯 2mL,置于 250 mL 圆底烧瓶中,设置恒温水浴温度为 35℃,提取时间为 6h,吹气泵气流量分别为 100mL/min、150mL/min、250mL/min,收集方法分别为用 10mL 乙酸乙酯收集和直接冷却收集,冷却方法分别为冰盐水冷却、液氮冷却、冰盐水和液氮联合冷却等条件进行提取。乙酸乙酯收集法得到的柠檬烯 4℃储藏待检测。
3 常温常压吹气提取法提取八角..............................24-30
3.1 引言............................. 24
3.2 实验部分 .............................24-25
3.2.1 样品来源............................. 24
3.2.2 仪器与试剂 .............................24
3.2.3 八角挥发油提取 .............................24-25
3.3 结果与讨论 .............................25-29
3.3.1 温度对八角挥发油的影响 .............................25-26
3.3.2 气流量对八角挥发油的影响 .............................26-27
3.3.3 氮气条件下八角挥发油的结果 .............................27-28
3.3.4 微波预处理八角挥发油的结果............................. 28-29
3.4 本章小结 .............................29-30
4花椒挥发油及其成分分析 .............................30-40
4.1 引言 .............................30
4.2 实验部分 .............................30-31
4.2.1 样品来源............................. 30
4.2.2 仪器与试剂 .............................30
4.2.3 花椒挥发油提取及其测定............................. 30-31
4.2.4 花椒挥发油的GC/MS 分析条件 .............................31
4.3 青花椒提取结果与讨论 .............................31-33
4.4 干青花椒分析结果与讨论 .............................33-39
4.5 本章小结............................. 39-40
5提取花椒挥发油及其成分分析 .............................40-49
5.1 引言............................. 40
5.2 实验部分 .............................40-41
5.2.1 样品来源 .............................40
5.2.2 仪器与试剂 .............................40
5.2.3 花椒挥发油提取及其测定 .............................40-41
5.2.4 花椒挥发油的GC/MS 分析.............................41
5.3 青花椒提取结果与讨论............................. 41-43
结论
本文对常温常压吹气提取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常温常压吹气法的一些优势:从提取挥发油的实验条件上看,更接近挥发油的原始存在状态,保证其成分的真实性;从提取挥发油的气味上看,常温常压吹气提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和原有提取物挥发气味相一致,说明提取的挥发油更接近于原提取物的挥发性组成;从 GC/ MS 分析结果上看,受氧化作用影响大的主成分,在常温常压吹气提取法条件下变化最小,同样,受微波作用影响大的主成分,特别是微波能促进其氧化的主成分,在常温常压吹气提取法条件下变化也是最小。说明常温常压吹气提取法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分析方法。但是常温常压吹气提取法提取挥发油的提取量和提取率都很低,收集率也不高,挥发油损失很大,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改善。
本文对真空无溶剂微波辅助提取法进行初步探讨,发现其优势在于:提取时间短,提取率与水蒸气蒸馏法相差不大,比无溶剂微波辅助提取法要快些,最突出的优势在于,真空无溶剂微波辅助提取法减小或者避免微波对氧化作用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使温度对挥发油的影响降到最低,提取的挥发油更接近于原始存在状态,保证其成分的真实性。说明是真空无溶剂微波辅助提取法是更有效的提取和分析挥发油的方法。但是由于时间及客观条件等原因,并没有对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后续工作可以从提取其他中药挥发油入手,研究如何提高其提取率,如何更好的减小或者避免微波对挥发油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真空无溶剂微波辅助提取法的动力学机理。
农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四
1 文献综述
1.1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水产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然而,水产养殖业在不断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原有的资源依赖型、粗放型养殖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养殖废水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使养殖区邻近水域的水质污染加剧,并引发了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资源萎缩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养殖模式朝着高密度和集约化的工厂化养殖方向发展,如网箱养殖和室内循环养殖。这类养殖模式以投饵为主,养殖密度越高,投饵量越大,并且在养殖过程中只有 20%的饵料转化为动物蛋白,其余的残饵和排泄物进入水体,这些有机物在适宜的条件下被迅速分解转化,产生大量的氮磷物质,导致养殖水体水质污染,引起养殖动物病害频发,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下降。Semour 等(1991)认为,每养殖 1 t 鱼将会产生 9kg 磷、52kg 氮和 500kg 生化耗氧量(BOD)。Clarke 和 Phillips(1989)的研究表明养殖 1t 鲑鱼会产生 40kg 颗粒氮,7~10kg 的固体磷,250kg 的颗粒碳(有机物);美国网箱养虹鳟,产生的饵料、残骸和排泄物在水体中分解产生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这些产物中 N、P 的含量分别占饵料的 75%、70%(Kim et al,2000)。养殖 1kg 的鲤鱼,每天要耗近 500kg 溶解氧,排出 0.3mg 氨氮及 7g 的 BOD5,产生 100kg 含大量氮肥的污水(刘鹰等,1999)。
1.2 水产养殖水体中氮素的存在形式、来源及其影响
1.2.1 水产养殖
水体中氮的存在形式和来源水产养殖水体中,氮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有:有机态氮(尿素、氨基酸、蛋白质等)、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游离态氨(NH3)、铵态氮(NH4+-N)、分子态氮(N2),其中游离态氨(NH3)和铵态氮(NH4+-N)统称氨氮。这几种主要形式的氮分别由不同途径产生:(1)有机态氮:主要来源于人工投饵过程中未被动物摄食的残饵和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2)氨氮:首先氨氮由微生物将水体中的残饵和排泄物等有机物分解转化而来,其次水生动物的新陈代谢也会产生部分氨氮,最后老化池塘底泥沉积物氨化分解和施肥也会产生氨氮。集约化养殖系统中人为的大量投饵和施肥,会使池塘中的含氮有机物增加,在异养细菌作用下,有机物首先被慢慢分解产生氨基酸混合物,氨基酸再被微生物脱氨产生氨氮。
2 异养硝化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传统的生物脱氮途径包括了由自养好氧的硝化细菌完成的硝化阶段和由厌氧异养反硝化菌完成的反硝化阶段。大量有机物存在时,对氧气和营养物的竞争不如异养菌,导致异养菌占优势,而反硝化菌在需要的电子供体通常为有机物,两种菌对环境中溶解氧浓度要求不同,使得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难以统一,在应用中受到一定制约(闫志英,2006),而且自养硝化菌世代周期长,生长速度慢,对环境变化敏感,不耐酸性,难以维持较高的生物浓度,在实际运行中费用较高。随着异养菌和异养硝化作用的发现,这一发现是对传统硝化理论的丰富和突破(林燕,2006),人们对异养硝化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相对于自养硝化菌,异养硝化菌的分解效率较低,但它们环境适应能力强,需要的溶解氧浓度低,在环境中的数量和生长速度远大于自养菌,因此在某些环境中异养菌的硝化作用的贡献可以与自养菌相当,甚至超出(Brierley etal,2001)。而且多数的异养硝化菌还兼具有好氧反硝化作用,可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虽然现在对于异养硝化作用的许多现象的解释不尽圆满,但是异养硝化菌具有的优势使其在废水生物脱氮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Lin etal,2004)。本章将从水产养殖循环系统排污口的污泥中筛选出具有较强脱氮功能的异养硝化菌,并通过生理生化试验、部分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种类,为开展水产养殖废水生物脱氮获得菌株资源。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培养基
亚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基(Andreas et al,2005):(NH4)2SO4(2g),K2HPO4.3H2O(1.3g) , MgSO4.7H20(1.025 g) , FeSO4.7H20(0.731g) , CaCO3( 或 MgCO3)(5g) ,NaHCO3(2 g),葡萄糖(1g),纯水 1L。每加入一种药品,必须搅拌溶解后再加入另一种药品,最后加入 CaCO3(或 MgCO3),用 NaOH 或 HCl 调节 pH 值至 7.2~7.5。各种成分溶于水后分装,121℃高压蒸汽灭菌 20min。葡萄糖单独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灭菌,冷却后在无菌的条件下加入培养基中。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基组成与亚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基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将(NH4)2SO4换成0.05g•L-1的KNO2,其他成分不变。亚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Gabriele et al,1995):(NH4)2SO4(2g), K2HPO4.3H2O(1.0g) , MgSO4.7H20(0.5g) , FeSO4.7H20(0.2g) , CaCO3(5g) ,葡 萄 糖 (1g) , 琼 脂(20g,固体培养基中),纯水 1L,pH 值至 7.2~7.5,每加入一种药品,必须搅拌溶解后再加入另一种药品,最后加入 CaCO3,用 NaOH 或 HCl 调节 pH 值至 7.0~7.5,各种成分溶于水后分装,121℃高压蒸汽灭菌 20min。葡萄糖单独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灭菌,冷却后在无菌的条件下加入培养基中。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组成与亚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将(NH4)2SO4换成0.05g.L-1的KNO2,其他成分不变。
3 异养硝化细菌脱氮特性研究.................................. 44-53
3.1 材料和方法 ..................................44-46
3.1.1 培养基 ..................................44
3.1.2 主要仪器 ..................................44
3.2 结果 ..................................46-50
3.3 讨论.................................. 50-52
3.4 本章小结 ..................................52-53
4 异养硝化菌的固定化及效果研究 ..................................53-66
4.1 材料与方法.................................. 53-55
4.1.1 试验材料 ..................................53
4.1.2 试验菌种 ..................................53
4.1.3 固定化载体 ..................................53-54
4.1.4 主要仪器 ..................................54
4.1.5 试验方法 ..................................54-55
4.1.6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55
4.1.7 数据统计分析.................................. 55
4.2 结果 ..................................55-63
5微生物与植物联合净化养殖废水.................................. 66-82
5.1 材料和方法 ..................................67-70
5.1.1 试验材料 ..................................67-68
5.1.2 主要仪器 ..................................68
5.1.3 试验方法.................................. 68-70
5.1.4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70
5.1.5 数据统计分析.................................. 70
5.2 结果.................................. 70-78
结论
水产养殖废水中最常见的含氮污染物即是氨氮和亚硝氮,它们对养殖动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其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脱氮一直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关键。针对此,本文开展了异养硝化菌的分离筛选、脱氮特性、微生物固定化、固定化微生物与植物联合净化养殖废水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富集筛选,从水产养殖闭合循环系统的排污口原位筛选出 4株对养殖废水具有较好脱氮效果的异养硝化菌X1、X2、X3和X4,通过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X1、X2、X3和X4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巨大芽孢杆菌(B. megaterium)、弯曲芽孢杆菌(B.flexus)和中间苍白杆菌(O. intermedium),这四株菌对养殖废水中的氨氮和TN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且在处理过程中没有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积累现象。
2、通过好氧/厌氧反硝化能力测定,发现X1(假单胞菌)、X2(巨大芽孢杆菌)和X3(弯曲芽孢杆菌)具有好氧反硝化能力,无厌氧反硝化能力;X4(中间苍白杆菌)无好氧和厌氧反硝化能力;通过不同培养温度和初始pH值条件培养,发现在中性环境中,温度为30℃时,X2的脱氮效果最佳的;在中性偏碱性环境中,温度为30~37℃时,菌株X3脱氮效果最佳的。并且发现X2和X3混合菌对废水的脱氮效果好于X2或X3单种菌
3、选取人工载体陶粒和人工水草对 X2、X3混合菌进行固定化。发现固定化时间对固定化效果和固定化微生物的氨氮去除和脱氮效果有明显影响,固定化5d的陶粒内细菌总数最高,并且固定化5d和7d的陶粒对废水的脱氮效果最好;固定化时间对人工水草中细菌总量影响较小,除了固定化时间为1d外,其他时间的固定处理之间的细菌总量差异不明显,而且固定化3d和5d的人工水草对废水的氨氮去除和脱氮效果最好。固定化微生物陶粒和人工水草的固定化效果和对废水的氨氮去除和脱氮效果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但由于陶粒空隙的孔径小,强度大,更适合于养殖废水处理。
4、通过比较固定化微生物与植物联合、游离微生物与植物联合、植物、固定化微生物、游离微生物以及对照组分别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结果显示:较高温度时,水蕹菜与微生物联合或水蕹菜和微生物单独处理养殖废水均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并且水蕹菜与固定化微生物联合作用的效果更加明显;较低温度时,多花黑麦草与微生物联合或多花黑麦草和微生物单独处理水产养殖废水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如较高温度下采用水蕹菜和微生物联合作用,而且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作用有所减弱
农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五
第一章 综述
1.1 前言
西藏高原地层齐全、厚度较大、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剧烈,为各种矿物生成创造了条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统计,已发现矿产 94 种,矿产地 2000余处,探明有储量的 46 种,产地 164 处,其中独立的大型矿床有 37 处、中型的有 42 处、小型的有 85 处。 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就编制西藏“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有关建议中谈到“我们要在发展特色农牧业基础上,同时发展旅游业、藏医藏药业和矿产资源业等”,这份规划将为未来西藏经济发展定调。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推进,西藏丰富的矿产资源逐步进入深度开发阶段,必将成为西藏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对促进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大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来自《西藏统计年鉴 2004》的数据显示,在西藏工业绩效中有色金属矿选业利润率占 29%;据西藏地质矿产厅的资料显示,目前,以罗布萨矿和黄金资源开发为主体的西藏矿产业的市场销售总额已达几千万元,实现产值 2 亿元,利税将达到 2000 万元。 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具有原始性、多样性、特殊性、地域差异性等,同时,由于地处高原,生态环境存在干燥性和不稳定性,生态极其脆弱,恢复功能差,导致矿产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恢复。 所以如何处理矿业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及采矿后的植被恢复工作,将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矿山的植被恢复过程中,有很多的因素限制了植被的生长,从而阻碍了矿山植被恢复工作,所以对矿山的植被生长限制因子研究,可以找出限制矿山植被生长的因子并指导恢复工作。近年来有些学者对矿山植被的生态恢复和植被的生长限制因子进行进行了一些研究,张军英[1]等对金川镍尾矿库尾矿砂机械组成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认为尾矿库复垦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干旱和重金属植物毒害。赵娜[2]等阐述了在矿区植被恢复中已经应用的先锋植物种类、植物配置模式以及先锋植物在矿区植被恢复中的作用。徐宣斌等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修复中的主要限制因子,探讨了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合理的筛选了生态修复中的评价指标。胡冬南[3]等,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通过对奉新和铜鼓两地笋用林土壤的理化分析,吸附试验及温室盆栽试验,进行了 12种养分的系统研究,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特点,初步研究了养分限制因子。张英鹏[4]等,采用化学测试和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杭州市郊菜园土壤养分状况及其障碍因子进行了研究。
1.2 生态恢复研究
生态恢复是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在 20 世纪 80 年代才出现关于恢复生态学的专著,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生态系统退化、恢复、开发和保护机理问题。它研究的对象是在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重建的问题。其中最早以麦迪逊植物园学术会议论文集出现[5]。彭少麟[6]提出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它是以恢复生态学的原理和现代生态工程技术为基础,对因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作用,致使生态系统退化,而进行的退化原因探寻与寻求恢复、重建方法的一门科学体系。它主要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寻求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技术和方法,主要目的是通过现代的工程技术对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恢复、重建,使其恢复和重新建立一个具有自我恢复能力的健康的生态系统。
第二章 矿山植物的调查和气象因子的采集
2.1 矿山样地概况
当雄拉屋矿山位于 N30°27.35 ,E91°41.63 。属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结合地带的高原山区,矿山工作区海拔高度 4360~5464m,相对高差 1100m 左右。矿区面积 3.7km2,开采范围 0.75km2。矿区内水系较发育,主要河流(拉屋河)为常年性河流,属雅鲁藏布江水系,其最低侵蚀基准面为 4360m。矿山总体地势西高东低,走向北西。本区气候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无霜期三个月,多大风、冰雹,气候干燥寒冷,冬春多雪,长冬无夏。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风灾、干旱、洪水、泥石流等。
2.2 植被调查方法
在矿山主体区域的两个不同坡向上设定四个海拔高度为采样点,分别布置 3个面积 0.25m2的网格样方框,共计 12 个样方,测定矿山植被丰富度、频度以及裸地出现的频率。同时,在次生草地上布置 2 个样方,以判断次生植被类型。植被丰富度是以每样方中所出现的植被种类来记录。某物种以及裸地出现的频率是以碰触网格样方框中穿插铁丝的植物种类的次数来测定。
第三章 矿山基质与重金属............................. 34-43
3.1 土壤样的采集与测定............................. 34-35
3.1.1 土壤样品的采集............................. 34
3.1.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34-35
3.2 矿区重金属评价............................. 35-36
3.2.1 矿区重金属特征............................. 35
3.2.2 评价方法 .............................35-36
3.3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36
3.4 结果与分析 .............................36-41
第四章 矿区种植试验 .............................43-45
4.1 山体试验............................. 43
4.2 尾矿库试验 .............................43-44
4.3 结果与分析............................. 44
4.4 小结与讨论............................. 44-45
第五章 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45-48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5-46
5.1.1 土壤养分状况及其限制因子.............................45
5.1.2 养分试验............................. 45-46
5.2 数据分析 .............................46
5.3 结果与分析 .............................46-47
5.4 小结与讨论 .............................47-48
结论
通过对拉屋矿山植物的调查、气象资料的采集分析、矿山不同土壤类型的养分分析、披碱草种植实验、及种植处理实验得出了如下结论:
1. 对拉屋矿山样区植物的调查发现,共有草地植物17种,为小嵩草(Kobresia pygmea)、少花棘豆(Oxytropis pauciflora)、披针苔草(Carex microfilea)、亚洲蒲公英(Taraxacum officnala)、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e)、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ea)、高山早熟禾(Poa alpina)等。除了在海拔 4510m 处的西坡地段(此处是四个样点中坡度最高的采样点,平均坡度为 38.7°)之外,其他各采样点中,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ea)是主要优势物种,约占群落中的 54%~77%。在海拔 4510m 处,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是主要的优势物种,其中物种的丰富度受海拔的影响。
2. 拉屋矿区为高寒气候区,最高气温 20℃左右,最低气温-20℃左右,6~7月份月平均温度最高,达 10℃左右;1~4 月和 11~12 月气温都很低,平均在 0℃以下,最冷月平均温度近-20℃,露点近-30℃。拉屋矿区属于干旱气候类型,年降雨量 300mm 左右,且分布很不均匀。降水集中在 6~8 月内,其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 80%~90%以上。冬春季节降水量很少,一般只占年降水量的 20%以下,这与藏中区域降水情况基本相吻合,但在总量上拉屋矿山要低。环境湿度月平均以 6~9 月份最高,1~4 月份、10~12 月明显下降,说明环境十分干燥。从拉屋矿山月平均温度、环境温度、地表温度、环境湿度、降水和零点等综合情况来看,矿山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温湿环境一年中时间较短,5~8 月份条件最适。
3. 单因子污染指数显示,自然地 Cu、Zn、Pb 污染指数<1,属于清洁;Cd污染指数高于等级 4。矿渣中心 Pb 为等级 2,属于轻度污染,其于重金属污染指数都>3,达到重污染,其中污染指数最高的是 Cd。矿渣边缘地 Pb 属于清洁,Zn 为等级 3,属于中度污染,Cu 和 Cd 指数都高于 3 级水平。矿区路面 Pb 为 2级标准,属于轻度污染,其余重金属污染指数都>3,其中指数最高的是 Cd。尾矿库 Cu 为中度污染,Zn、Pb 为等级 1,Cd 的污染指数>3。测定的 4 种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大小排序为:Cd > Cu > Zn > Pb,其中 Cd、Cu、Zn达到重度污染,说明矿区废弃地是 Cd、Cu、Zn 复合污染。
4. 按 6 级土壤养分标准对矿山不同类型的土壤分析得出,灌丛样地有机质大于草地,为 4 级 (1.0~2.0%),有机质居于中下水平,草地有机质为 5 级(0.6~1.0%),有机质相对缺乏;矿渣中心、矿渣边缘有机质相对含量较高,为 3 级(2~3%);矿区路面有机质含量水平为 4 级;尾矿库有机质含量水平为 1 级。
农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六
1 绪 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近些年来,人类和动物使用的各种药物作为一类新型微污染物,以其对水环境造成的危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水体中药物的环境水平、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学都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其中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以其使用范围广、数量大、在水体中检出频率高成为研究重点。激素类药物在水环境中虽然含量很低,但性质稳定,在水体中存在时间较长;抗生素类药物在水环境中的半衰期虽然较持久性有机物短,但由于其不断进入水体,表现为持续存在的状态,为假持久性环境污染物。这两类污染物以各种途径进入水环境,长期存在于水体中,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危害作用。
1.1.1 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进入水环境的途径
环境中的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有 60%最终进入水环境。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入水环境:1)家庭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这是药物进入水环境的主要途径。事实上,摄入体内的大多数药物只有一少部分保留在体内或在体内转化,大部分药物仍以母体或者聚合物的形式通过尿液粪便排出体外,随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形成的聚合物在污水厂又可以重新水解成母体[4],而一般污水厂对这些药物去除作用很小,大部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随污水处理厂出水进入受纳水体。Jones 等通过对污水处理水厂进出口处药物总量的检测发现,大多数药物都不能被污水处理厂去除,并且会随着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进入河流等收纳水体[5]。人类粪便中抗生素平均含量在 mg/kg 数量级[6],人类尿液中雌激素平均含量高达 2.7 mg/l 左右[7],是水体中抗生素和雌激素重要来源。医疗废水也是水环境中药物的重要来源;1999 年欧盟和瑞士消耗抗生素 13288 吨,其中 65%用于医疗。Hartmann 等在医院附近的下水道中检测到高浓度的抗生素、避孕药、类固醇和其他荷尔蒙激素。Brown 等在医院排出的废水中检测到磺胺甲恶唑等多种抗生素,其中氧氟沙星含量较高,浓度达到 35.5μg/kg[9]。2) 随集约式牲畜养殖场和水产养殖场的排放水进入受纳水体。1999 年欧盟和瑞士抗生素消费中有 29%用于动物养殖,6%用于动物生长促进剂。美国 2000 年消耗抗生素 16200 吨,其中 70%用于动物兽药[8]。这些抗生素也随动物粪便尿液进入污水处理厂,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以母体或代谢产物形式随处理水排入收纳水体。Mellon 等在大型养殖厂周围的污水处理池中检测到红霉素、罗霉素和磺胺甲恶唑浓度最高可达 6mg/l,四环素、青霉素浓度分别为 50ng/l 和 20ng/l[10]。3) 再生废水的使用(农业灌溉等)、污泥中农用无机养分的回收、动物粪肥的农业使用、制药厂的医疗废物、过期药品的不适当处理等过程也会使药物间接进入水环境。医疗废物进入垃圾填埋场,在雨水的淋溶作用下下渗进入地下水;畜禽养殖粪便以肥料形式进入农田,在土壤中迁移转化,部分药物也会淋溶下渗进入地下水。Holm 等(1995)检测发现医疗废物填埋场周围的地下水中,磺胺类药物的含量高达 10440μg/l,和填埋场磺胺类药物的浓度基本接近。这是由于磺胺类药物的吸附作用较弱,容易通过淋溶等作用进入地下水[11]。
2 实验装置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左炔诺孕酮(Levonorgestrel,HPLC 法测定含量 99.9%,UV 法测定含量为100%),简称 LNG,分子式为 C21H28O2,分子量为 312.45,是孕激素类的一种,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微苦。熔点为 223~239℃,不溶于水,微溶于甲醇,溶于三氯甲烷中。磺胺嘧啶(sulfadiazine,HPLC 法测定含量 99.9%,UV 法测定含量为 100%),简称 SD,分子式为 C10H10N4O2S,分子量为 250.28,是抗生素的一种,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无味,遇光渐变暗。熔点为 252-256℃,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或丙酮,易溶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溶液中。
2.1.2 供试植物
四种供试植物: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水生美人蕉(Canna glauca)、菖蒲(Calamus),均取自重庆大学。取回植物用自来水充分洗涤后预培养 1 周,临用前经蒸馏水充分洗涤,晾干表面水分。四种水生植物的性状如下: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又名水竹,为挺水植物,属莎草科多年生草本。原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通风透光的水中,耐荫、耐寒,忌烈日曝晒。最适生长温度为 18℃~30℃,越冬温度需要保持在 10℃以上,气温降到 4℃以下进入休眠状态,环境温度接近 0℃时,会因冻伤而死亡。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多年生宿根漂浮水生植物。因其根与叶之间有葫芦状大气泡,故称为水葫芦。须根发达,在日照时间长、温度高的条件下分蘖繁殖快,喜欢生长在浅水里,水深以 30 厘米左右为宜。最适生长温度为 15~30℃,7-10℃处于休眠状态,10℃以上开始萌芽,39℃以上则抑制生长。耐碱性,pH 为9 时仍生长正常。它可以富集各种污染物质,是一种良好的净水植物。
3 植物优选实验研究...................................... 35-51
3.1 左炔诺孕酮 .....................................35-42
3.1.1 总体去除效果..................................... 35
3.1.2 去除规律分析 .....................................35-36
3.1.3 去除过程反应动力学方程..................................... 36-37
3.1.4 物理化学指标的分析..................................... 37-42
3.2 磺胺嘧啶 .....................................42-48
3.2.1 总体去除效果 .....................................42-43
3.2.2 去除规律分析 .....................................43-44
3.2.3 去除过程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 44
3.2.4 物理化学指标分析 .....................................44-48
3.3 小结 .....................................48-51
4 水生植物去除左炔诺孕酮的机理 .....................................51-69
4.1 去除效果分析..................................... 51-54
4.1.1 总体去除效果 .....................................51-52
4.1.2 去除规律分析..................................... 52
5 水生植物去除磺胺嘧啶的机理..................................... 69-85
5.1 去除效果分析 .....................................69-71
5.1.1 总体去除效果 .....................................69
5.1.2 去除规律分析 .....................................69-70
5.2 植物根表面及根茎叶组织内SD 含量..................................... 71-75
5.2.1 风车草各部位SD 浓度分布..................................... 71-73
5.2.2 风车草各部位SD 残留总量..................................... 73
5.2.3 凤眼莲各部位SD 浓度分布..................................... 73-75
5.2.4 凤眼莲各部位SD 残留总量..................................... 75
结论
水生植物对两种药物去除机理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1)本研究得出根际和根组织是植物代谢 LNG 的主要场所,实际上植物的根际环境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微环境,存在着微生物、根部分泌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植物根际各种作用因素的明确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2)植物根际和各组织部位 LNG 的代谢产物也是进一步研究的目标。有机物形成的代谢产物较为复杂,并且可能产生更强的生物毒性。对根际环境中药物代谢产物的种类、毒性及其去向的研究也是评估该方法是否会产生二次污染的重要方面。
3)本实验推测了植物各部位药物含量和植物生长情况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仅仅从植物量方面进行了比较,没有对植物生长情况,如植物活性等进行细致研究,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农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七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可持续发展指既能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它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但不是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附加条件。既要满足人类的各种各样的需要、个人还要得到充分的发展,又要保护各种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还不能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是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各种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鼓励大家在经济活动中多做对资源和环境有利的事。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目标相协调。1992 年 6 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召开,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 世纪议程》,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1994 年 7 月 4 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也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经济组织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五大报告就明确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这是党和政府总结我国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吸取世界上工业化国家的教训,不断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所作出的重大抉择。
二十年时间过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在全国广大干部、群众的心中牢牢的扎下了根,成为指导各地综合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生物资源,而且对改善我国居民食物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发展,并在发展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是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的发展。
1.1.2 研究目的
本论文在归纳、研究、借鉴国内外有关国家、地区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理论和畜牧业发展的经营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刘集镇畜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作用进行经济学分析,梳理出铜山区刘集镇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具备的优势,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对刘集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力图找出刘集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途径,为刘集镇畜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对策和政策建议,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1.3 研究意义.
徐州是以煤矿、钢铁及机械制造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同时徐州还是江苏省的农业大市,地处中国南北交会区域,降雨、温度、光照和土壤具有天赋的优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和出口蔬菜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在徐州市的产业结构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多年来一直是徐州市基础性产业,第一产业仍是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林、渔业为补充的产业框架,且呈现出以下特点,农业(种植业)占绝大比重,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林、渔、牧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如何把徐州由农业大市转变为农业强市,这对提升整个徐州的总体经济和整体形象都是非常重要的。2008 年江苏省提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建立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都市圈,为徐州畜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第二章 刘集镇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铜山区位于东经 116°48′-117°42′、北纬 34°01′-34°35′之间。在江苏省的西北部,居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徐州市都市圈核心,环抱徐州市区,具有典型的城郊型经济特点。铜山,古有“五省通衢”之誉,今有“五通汇流”之便。铜山的高速公路和国道网络密度在全国县级单位中是一流的,境内现有高速公路 4 条:霍连(霍尔果斯—连云港)、京福(北京—福州)、京沪(北京—上海)、徐宿宁(徐州—宿迁—南京),高速公路出入口 8 个;国道 4 条:104(北京—福州)、206(烟台—汕头)、310(连云港—天水)、311(徐州—西峡)。徐州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徐州火车站是全国第二大铁路列车编组站,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铜山境内交汇,26 条铁路专用线纵横交织,京沪高速铁路现在已建成通车。内陆水运,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斜贯区域东西,有货运码头 55 个,15 条航线最大通航能力达 1000 吨级。远洋运输,铜山距离连云港、青岛、上海三大港口分别为 200km、500km 和 800km。航空运输,铜山区政府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仅 40km,现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等 10 余条航线。
第三章 刘集镇畜牧业发展比较优势分析............................... 30-38
3.1 资源优势 ...............................30-31
3.1.1 地理位置优越 ...............................30
3.1.2 土地资源充沛 ...............................30-31
3.1.3 人力资源充足............................... 31
3.2 区位优势 ...............................31-33
3.2.1 便利的交通条件............................... 31
3.2.2 强大的技术依托 ...............................31-32
3.2.3 独特的区位优势............................... 32-33
第四章 刘集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38-44
4.1 发展思路 ...............................38-40
4.1.1 指导思想 ...............................38
4.1.2 基本原则 ...............................38-40
4.2 主要对策 ...............................40-42
4.2.1 坚持科学发展 ...............................40
4.2.2 坚持技术支撑............................... 40-41
4.2.3 坚持产业化道路 ...............................41
4.2.4 坚持因地制宜 ...............................41-42
4.3 政策建议 ...............................42-44
4.3.1 坚持观念创新 ...............................42
4.3.2 坚持机制创新 ...............................42-43
4.3.3 坚持服务创新............................... 43-44
第五章 全文结论 ...............................44-45
5.1 刘集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44
5.2 刘集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44
5.3 刘集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44-45
结论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刘集镇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研究发现,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逐渐暴露出来。为促进刘集镇畜牧业产业持续高效发展,由此确定了本文的研究主题,即刘集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5.1 刘集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刘集镇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二万多亩煤矿塌陷土地,近来每年还以五百亩以上的塌陷面积增加,可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殖场地和饲料种植场地,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也可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可以迅速地将养殖所需要的各种物资运进来并非常便捷地将畜禽产品输送到全国各地;紧邻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前身就是徐州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是该校的主干和支撑专业),可以很方便的获得专业技术支持,及时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畜禽疾病和饲养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有选择有重点地培育和引进符合本镇畜牧业特点的龙头企业,以此来带动本区域的畜牧业发展。
5.2 刘集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刘集镇畜牧业在可持续发展上主要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对畜牧业发展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发展后劲乏力;思想观念落后,技术滞后;产业组织体系没有形成,过程监控困难;行情忽高忽低影响到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在生产方面,主要包括养殖模式单一落后、饲养管理水平有限、饲料结构不尽合理、疫病防治力量薄弱、养殖效益偏低、配套政策难以落实等问题,在产品加工方面存在着生产加工科技水平不高、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滞后等问题,而政府部门重视不够、规模化成度不高等则是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突出的问题明显制约了当地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八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据农业部统计,2010年中国畜牧业产值超过2.2万亿元,占国内农业总产值的38%。西北牧区按地域类型划分,涉及青藏高原区、蒙新高原区和黄土高原区,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完善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畜牧业产出水平,对于满足我国居K食品结构的变化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不再受计划控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经济和乡村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主要是农户家庭经营力量分散而薄弱、规模狭小,难以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分散经营形式的农户无法提供良好的服务,也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适应市场,从而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摆在农牧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在畜牧业服务体系中,合作组织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合作社参与畜牧业服务,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畜牧业服务中的政府失败,也可以纠正市场失灵,从而健全畜牧业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最为普遍的仍然是分散的家庭型的养殖模式,规模小,风险大,仍是弱质产业。也就说,由于畜牧产品,特别是畜牧食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家庭养殖的产出水平提高,并不能必然地导致家庭收入的增长,可能出现增产不增收。合作社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保护农牧民的利益,合作社是协调畜牧业产出增长和增加家庭收入的桥梁。鉴于我国畜牧业服务的现实状况,研究如何发挥合作社的基础作用,是构建新型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本文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如何以合作社为基础建设和完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研究如何以建设畜牧业服务体系为契机,促进畜牧合作社的发展,在建设新型畜牧业服务体系与合作社的发展之间建立一个良性循环关系。
西北是我国的边疆和多K族聚居地区,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的双重竞争压力,农牧K收入远远低于东部地区,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保证社会稳定,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研究通过农村经济体制的创新,建设新型畜牧业服务体系,推动畜牧合作社的发展,缓解提高畜牧业产出和持续增加农牧K收入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国内外硏究现状
畜牧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发达国家通常都实现了农业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企业、合作社、政府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形成了有效率的农业服务体系。相对农业而言,各国畜牧业的产业化程度更高,其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也更高。目前,国外的研究多数是针对科技、金融等具体的畜牧业服务。1990年,我国正式提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徐祥临(1995)研究了美、日农业服务,郭翔宇、范亚东(1999)提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应优先发展合作社服务。郑文俊、张秀宽(2001)对我国的农业服务模式进行了的探讨。胡家浩、张俊飚(2008)提出建立"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农业服务模式。
1.3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当前主要用于研究知识经济背景下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农业服务体系的三个主体政府、产业与合作社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与"官产学"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逻辑相似性。本研究运用三螺旋模型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政府、企业与合作社在畜牧业服务中的良性互动关系:由于三者在畜牧业服务中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三螺旋的每一条螺线的功能被放大,即每个主体在服务中原有的作用增强;政府职能的转变,畜牧产业的发展,与合作社的壮大,相互促进,三者之间形成螺旋推动上升的关系。而合作社发展壮大后,弥补了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短板,提高了服务体系的效率,即进一步在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合作社的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
2. 1农业社会化服务定义及发展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由社会上各类服务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以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很健全,从而推动农业发展。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人民公社时期开始,我们国家就陆续建立了农业、畜牧业、林业、农机、水产、气象等各部门的技术推广机构和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各种服务组织,为农牧业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服务网络。但这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建立起来的而服务机构,服务形式和内容具有局限性,也缺乏竞争力和活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破除了计划经济,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农牧村进行了土地等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生产不再受计划控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经济和乡村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主要是农户家庭经营力量薄弱、规模狹小,难以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分散经营形式的农户无法提供良好的服务,也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适应市场,从而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摆在农牧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必须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商品生产服务体系,满足农民对技术、资金、供销、储存、加工运输和市场信息、经营辅导等方面的服务",这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提出建立商品生产服务体系。198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落实政策,深化改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组织产前、产后服务,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主要提出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后的服务,尚未指出产中需求的服务。1990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199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通知》,正式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改革幵放后我国第一次提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了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1991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通知规定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和主要内容,明确了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原则。
第三章 甘南州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现状 .................................18-30
3.1 甘南州基本情况 ................................. 18-20
3.1.1 甘南州基本情况 .................................18
3.1.2 甘南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8-20
3.2 农牧民在畜牧业中的服务需求 .................................20-23
3.3 各种组织对畜牧业的服务情况 ................................. 23-30
3.3.1 龙头企业对畜牧业的服务 ................................. 23-25
3.3.2 基层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服务 ................................. 25-27
3.3.3 合作社对畜牧业的服务情况 .................................27-30
第四章 甘南州畜牧业服务体系中的问题 ................................. 30-37
4.1 政府在畜牧业服务中的优劣势 .................................30-32
4.2 龙头企业在畜牧业服务中优劣势 .................................32-33
4.3 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中缺乏载体 .................................33-34
4.4 甘南民族地区生成合作组织 .................................34-37
第五章 畜牧业社会化建设的对策 .................................37-40
5.1 要建立农牧民参与市场的机制 ................................. 37
5.2 要建立农民政府结合的服务 ................................. 37
5.3 转变政府职能 .................................37-38
5.4 建立双向度的农村供给决策机制 .................................38
5.5 政府应积极扶持农民发展 .................................38-40
结论
在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服务的主要分工在于政府的公共服务、龙头企业的加工及销售服务、合作社的组织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从而企业与牧户交易时往往损害农牧K的利益。在畜牧业的风险承担分布中农牧户承担自然风险,龙头企业承担市场风险,龙头企业是巿场经济主体,而不是公益性服务机构,无法保护农牧民的利益。
畜牧业服务也是公共服务,那么,政府对畜牧业服务方面应该提供公共服务。但是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根据国家的行政命令组织和发动,由农牧业基层单位实施,其行为具有行政强制性,而缺乏农牧民的参与,从而缺乏技术推广人员与农牧户的双向沟通与互动,因而农业技术扩散的效果较差。据研究论证,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畜牧业龙头企业较少,农牧K居于分散,组织难度大的实际情况下,农K合作组织是能够企业与农户平等交易的主要桥梁,也是能够组织和动员农牧民参与农技推广和引入市场的主要动力,更是能够满足农牧K服务需求的主体,农牧K利益能够保护的只有农K自发组织的合作社,它是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载体。合作社的发展可以有效地保护农牧民的利益,也是i办调畜牧业产出增长和增加家庭收入的桥梁,也可以有效整合政府在贫困地区的资源投入,可以改变农技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提高农牧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有效解决畜牧业社会化服务问题。因此,政府应该扶持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最终达到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西北少数K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实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目的。
农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九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没有畜牧业的经济,是一种不完全的国民经济。”畜牧业前连种植业、中连加工业、后连流通与销售等服务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相对较高的特点,能够带动种植业、饲料工业、畜牧机械、食品工业、皮革工业、纺织工业、制药业和出口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一方经济的腾飞。畜牧业全面发展了,可以为农业提供更多的有机肥料和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可以为工业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资金,拓展市场;可以改变我国国民的食物构成,增强国民体质;可以增加畜产品的出口,提高综合国力。在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均在 50%以上,其中新西兰高达 80%,而我国 2010 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仅在 30%以上[1]。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规模化养殖和区域化布局是两国畜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产业化程度高是两国畜牧业发展成功的关键。从这两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来看,他们都是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来对待,对畜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均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不难看出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畜牧业可以改进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增值。因此,对我国畜牧经济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要求,畜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从农业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畜牧业经济学是在研究畜牧业生产和流通过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以及预测畜牧业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的问题。
畜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畜牧业经济结构,主要包括畜牧业的所有制结构、畜种结构、畜群结构、组织结构、地区结构、产品结构等,任务是揭示畜牧业经济结构及其特点和规律[2]。为了促进我国畜牧业发展,繁荣我国的农村经济,许多经济工作者都十分关注畜牧业经济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北京农学院和其他单位的研究人员,对我国的畜牧业经济与发展问题尤其关注,而且开展了大量的专题研究,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畜牧经济理论研究的滞后,必然会对畜牧经济的实践活动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长远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畜牧产业经济理论框架,是一套紧密相连的、概念性的和实用性的原理体系,它构成了畜牧产业经济理论领域可供参考的一般框架,有利于把握畜牧经济的发展方向,预测畜牧经济发展的趋势,为畜牧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导。
1.1.2 研究意义
现实需要促成了畜牧产业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同样也要求畜牧产业经济学迅速成熟并能对畜牧经济的发展起指导作用,要形成科学的畜牧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体系,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畜牧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因此,构建畜牧产业经济的框架体系是畜牧产业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畜牧经济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畜牧业来说,构建畜牧产业经济理论框架已是重中之重,其理论和实践意义主要在于:
(1)为研究畜牧产业经济提供一个规范性的理论基础。畜牧产业经济理论框架体系的构建,丰富了畜牧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推动了畜牧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并促使畜牧产业经济呈现出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态势,有助于研究质量的逐步提高。
(2)有助于畜牧产业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畜牧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迫切要求有科学的畜牧产业经济理论来指导畜牧产业经济的实践活动,促使畜牧产业经济活动真正沿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3)可以促进畜牧产业体系和畜牧产业人才的建设。通过畜牧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学者构建科学合理的畜牧产业经济理论体系,有利于畜牧经济教育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2 畜牧产业经济理论框架的构建
2.1 畜牧产业经济理论构建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及产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先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出现过三个主要的学派: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交易费用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产业组织理论[6]。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既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范式,简称 SCP 范式,构成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和分析范围,不同学派的各种产业组织理论观点均是围绕结构、行为和绩效这三大市场要素展开的。哈佛学派认为这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单向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行为产生市场绩效。芝加哥学派向传统的 SCP 范式提出挑战,反对“结构—行为—绩效”的单向因果关系,而强调三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20 世纪 70 年代起,新产业组织理论兴起,它对企业行为给予特别重视,将市场初始条件及企业行为看作一种外生变量,而市场结构则被看作内生变量,而且彼此不存在反馈线路[7]。畜牧产业化要求各经营机制灵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技术水平高、经营管理能力强、成本尽可能低,只有这样,产业组织才趋向合理,也才有活力。2.1.2 产业结构理论
第三章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23-35
3.1畜牧业可持续发展..............................23-28
3.1.1 自然环境因素 ..............................23-24
3.1.2 人为因素 ..............................24-26
3.1.3 经济因素 ..............................26-27
3.1.4 制度因素 ..............................27-28
第四章 国外畜牧业可持续发展..............................35-40
4.1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35-36
4.2 新西兰牧业可持续发展状况 ..............................36-38
4.3 国外畜牧业发展的启示 ..............................38-40
第五章 实现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40-43
5.1 加强草地保护、建设和利用 ..............................40
5.2 加强草原建设,走生态畜牧业道路.............................. 40-41
5.3 发展草原畜牧业相应的政策..............................41
5.4 加强牧户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41-42
5.5 加快牧区人口转移步伐 ..............................42-43
结论
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通过影响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经验表明,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动力,具体内容包括幼小产业保护政策、主导产业选择政策、战略产业扶植政策和衰退产业调整政策等。畜牧经济主导产业,是指在畜牧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全局的和居于主要地位的产业部门。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具有较强的前后关联性和很高的增长率;具有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导向作用;是畜牧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畜牧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畜牧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为适应畜牧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需要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推进我国畜牧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重点发展畜牧经济第二产业。研究表明,畜牧第二产业中的很多生产部门,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如畜牧加工业、流通业等,其发展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因此,要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第二,重视发展畜牧经济第一产业。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又具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有条件的地区要结合本地情况大力发展畜牧第一产业,促进畜牧经济的发展。第三,以高新技术为基础,抓好未来畜牧业发展。这是提高和保护我国畜牧产业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法。
农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十
1引言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指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直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利用基础上的经济”。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川,有人预测人类将在21世纪的下半叶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I2]。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已不能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信息化、网络化、科技化、全球化的经济走势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传统企业提出挑战,推动企业管理的变革。技术知识、智力资本日渐取代了物质资本的主导地位,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及经济发展的新动力[3]。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作用越来越强劲,一方面知识因素更高程度地参与溶入经济活动,经济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另一方面,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中,知识取向不断增强,产品与服务的知识含量不断提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认识到知识己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只有基于知识,不断地创新和求变,才能开创发展契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而知识管理就是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新型管理模式。有效的知识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将知识转化为效益,也能够极大地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知识管理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对于知识管理实施前的调研评估以及实施后的评价都将成为日益重要的工作。如果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现阶段的状况而盲目地开展知识管理,会带来企业管理上的危险。因此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进行管理成熟度进行评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更富有挑战性。由于目前对知识管理的探讨和研究也大多是针对非农业企业的,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尚没有深入展开。因此本文拟在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引入知识管理提供参考,增添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建设研究的新视角。其次,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推进知识管理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2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系统分析
2.1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已经成为现在社会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和组织认同和采用。专家们普遍认为我们正从后工业社会走向知识经济社会(Drucker,1993;Svelby,1997),无论是智力密集型行业,还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知识的创造、传播、共享和利用,都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对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通过开发、交流和利用知识以及组织间的知识传递活动提升企业核心能力。首先,实施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利用效率和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是从事农业领域内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知识的利用效率和创新能力对其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知识管理,对企业的各种知识(包括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组织、加工和处理,促进企业隐形知识的显性化,提供给员工分享、吸收、利用,进而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拓展企业知识价值链,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取得和保持。其次,实施知识管理,有利于开发和保护自有知识产权,实现企业知识资产的积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是典型的知识生产组织之一,企业的研究开发人员直接地开展科研实践,都会形成大量新的科技知识,企业无疑会拥有大量的知识性成果。如果不对本企业的科技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科技成果拥有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就会失去动力;另一方面,企业只有获得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才能有效地维护本企业的权益,避免被竞争对手模仿的风险。因此。随着企业知识资产增长的加快,企业必须重视自有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第三,实施知识管理,有利于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管理系统。与传统企业相比,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更具动态性和开放性。现代农业持续地、广泛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得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命科学、信息科学、航天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的不断发展和在农业领域中的全面渗透,使得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时刻需要监控外部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需要及时利用外部知识弥补自身存在的知识缺口。
2.2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确切地说是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帮助他们做出决策,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而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战略,其目的主要包括:
2.2.1提供知识创新的平台
在以技术迅速变化和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为特征的知识经济环境中,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企业能否利用各种信息工具收集、利用和发展知识,使企业的创新活动不断地持续下去,就成为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保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通过知识管理可以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所需的信息资源进行规划和整理,建立企业的知识库,增加企业的知识存量,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其次通过建立内部和外部知识网络,实现与内、外部交流,共享科技知识和信息,有效弥补企业自身知识的不足,实现企业内外知识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聚集到献计献策和通力合作的活动中来,共同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缩短新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周期,加快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8]。
3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成熟.....................................16
3.1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成熟........................................16
3.2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16
3.2.1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17
3.2.2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18
4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20
4.1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0
4.1.1研究对象的选择..................................................................................20
5.结论与政策建议.....................................................35
5.1结论..........................................................35
5.2政策建议..........................................................36
5.2.1提高知识创新水平,提升...........................36
5.2.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37
结论
知识产权管理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那么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商标等将有可能被其他企业无偿使用,从而丧失竞争力。同时由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公开性”的特点,是人们容易找到发明创造的高起点,加快了科技进步的步伐。创新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灵魂,是以原始创新的专利技术为依托的。因此,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把对知识产权的管理摆到日常工作中来,强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意识。一是强化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最终要依靠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法律来实现,如运用专利法有效保护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利用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保护育种成果;利用商标法保护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利用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科研成果等。二是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包括申请、转让、开发、奖惩等。同时建立承诺制度,规范企业员工和科技人员的行为。三是建立知识产权数据库,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富有创新和竞争性等特点,能充分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知识管理。从全局、最大化企业价值的角度对企业内外知识进行管理,只有充分挖掘、管理、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源,提升知识资源的价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各项因素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企业应在不同时期对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进行评估,以准确把握本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制定有针对性地发展计划,使企业知识管理均衡地发展。综合评价法的引入,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的评估提供了技术工具方面的支持,解决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模糊性问题;定性指标的量化问题以及多指标、多层次综合评价决策等问题。尽管模糊综合评价具有以上优点,但由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式是一种间接的方法,为获得各项因素(指标)的隶属函数,必须对各项指标的数值进行特征化的处理,这种特征化处理往往又会使一些指标的数值由原来的确定数值变成了某个区间上的模糊值,造成一定程度的信息丢失,从而增大了误差,进而影响了整个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在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式进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评估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误差。以上这些问题是模糊综合评价本身的不足之处,也是本文需要深化研究的方向。由于研究条件和本人能力的限制,本文所建立的成熟度评估模型并不是十分完善的。例如,在设置要素权重时,调查问卷的样本空间所受到的限制,给本文的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此外,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得出的结果认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关的,但其相关程度、相互影响因素等仍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