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通过前文对变量的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路径验证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创新绩效会受到隐性知识获取能力及其各个维度的影响,并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创新绩效会受到隐性知识转化能力及其各个维度的影响,并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除此之外,隐性知识转化能力可以在隐性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创新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知识型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知识接收范围,强化知识学习能力和加大知识应用,来提升企业知识转化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绩效。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实现全产业稳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保障。上个世纪中后期,全球进入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高新科技涌现和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消费市场的改变,对新的产品和服务质与量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带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高附加值商品,知识型企业应运而生,迈入高速发展时期。我国紧跟时代发展浪潮,于 2006 年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并制定了未来十五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体现了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现阶段,正处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时期,以提供高附加值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为主的知识型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其他类型的企业对内外部知识更加重视,国家对知识创新制定了众多引导政策,人力资本也更倾向于知识型行业,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着强大的推动力。但是,知识型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高度依附于知识,其输入端受限于外部知识产品或服务需求和内部智力资本的匹配度,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员工难以保证绩效输出的一致性。基于以上特点,知识型企业在提升知识创新绩效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针对知识型企业这一特定的企业类型,研究和分析其知识创新绩效的生成过程和在提升知识创新绩效的过程中,隐性知识获取能力和转化能力对其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无论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经济的推动来说,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隐性知识获取能力的加强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知识理论将新知识的输入作为企业实现创新的基础,而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在于能否将外部新知识通过内化,转变为企业绩效,即企业的知识获取和转化能力。Polanyi(1962)首次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后[1],众多学者开始从知识的显隐性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也愈发趋于一致,强调隐性知识在知识价值创造过程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隐性知识具有着异质性和难以复制的特点。从企业知识总量来说,隐性知识明显多于显性知识。显性知识传播广泛,且易被学习,因而在显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创新的可能性较小。隐性知识总量较大,且依赖于个体存在,同一领域个体中的隐性知识往往差异性较大,时间碰撞中就易产生创新,进而产生新知识或新技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知识型企业是社会科学发展的产物,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满足了社会发展需求,其效率之高作用之大已得到其他类型企业的认可,并对知识经济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单元,知识型企业为实现全产业稳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强大动力。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针对知识型企业,在现有行业发展和外部政策的环境下,构建以隐性知识获取能力为自变量,知识创新绩效为因变量,隐性知识转化能力为中介变量的关系模型,论证“隐性知识获取—隐性知识转化—知识创新绩效”关系模型的合理性,探究其隐性知识获取能力对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并解释隐性知识转化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在二者间的作用路径,丰富知识创新研究方向,为企业发展及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建议。
1.2.2 研究意义
本研究结合研究目的,选定知识型企业范围,在明确隐性知识获取能力、隐性知识转化能力以及知识创新绩效的主体概念基础上,将其纳入到同一框架下,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假设,进而提出管理学建议。本文具有的理论意义如下:
第一,本研究是对以往知识创新绩效研究方向的拓展,将关注点从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化转移到外部隐性知识的转化。这不仅是对以往研究的延伸和丰富,更为今后的知识创新绩效研究提供了参考。
第二,本研究针对知识型企业,研究其隐性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及作用路径,是对以往相关理论的拓展和补充。仅将知识型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知识型企业特点出发,调整量表,得出结论,并结合知识型企业发展现状,提出管理学建议。
第三,本研究将隐性知识转化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来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作用机制,是对新观点的验证和丰富。以往的研究大都将隐性知识转化能力作为调节变量,而本研究参考最新研究结论,不仅是对最新研究结论的验证,更是对相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四,本研究建立了自变量隐性知识获取能力,因变量知识创新绩效和中介变量隐性知识转化能力之间的动态模型。以往的研究更多探讨其中两者之间的静态关系,而本研究将其纳入到同一框架下,运用 AMOS 软件,建立并验证了其动态影响过程,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
2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本研究基于企业知识和企业成长等主流成熟理论,梳理本研究初步的理论模型,并结合后述对主体概念的整合和分析,为提出隐性知识获取能力、转化能力和知识创新绩效三者之间更为深入的关系模型奠定基础。
2.1.1 企业知识理论
企业知识理论是本文研究知识创新过程,构建变量间关系模型的重要依据理论之一。该理论对企业的基本特征和行为提出了全新的解释,虽然目前还没有构建起完整的理论框架,对此理论目前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企业知识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尝试去解决主流企业理论中尚未明确的问题。对于知识资源的关注也是在资源和能力之后又一次的中心转移。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起步与发展,知识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引发学者的关注,企业知识理论也成为新近企业理论发展和研究的方向之一。
企业知识理论是从分析知识的特性开始的,知识具有默会性、可共享性、分布性、可占有性,知识的特性可以有效解释企业存在、企业的边界等问题。以往的主流企业理论认为资源是企业保持核心能力的支柱,配置资源的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隐藏在能力背后的恰恰是企业的知识以及和知识密切相关的认知学习,知识才是竞争优势的根源[2]。
企业知识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知识是企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企业拥有的知识存量和知识系统是被难以模仿的,也是企业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2)知识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活力,企业不断学习知识、传播知识,能够在此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形成创新性成果;(3)由知识理论衍生的知识管理既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也包括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目前由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溢出,市场在知识的转移、共享和创造上存在失灵,而企业可以有效地协调不同专业化主体,更好地进行知识的管理[3]。
企业知识理论将知识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研究中心,很好地满足了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它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解释力得到学者和企业的一致认可。本研究基于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知识理论,借鉴成熟研究成果,为构建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获取能力、隐性知识转化能力和知识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奠定知识视角的理论基础。
.......................
2.2 知识型企业
在企业管理进入全球化和知识化阶段,知识管理成为管理的主题,知识型企业成为管理的主要对象,而知识型企业的生存和知识创新成为管理的目标。在动态的、极其复杂的当前环境下,知识创新越来越得到企业的关注,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本节通过梳理文献,对知识型企业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其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其演进过程进行研究,判断发展趋势,帮助我们明确知识型企业对于知识创新的需求以及其发展趋势,为后续选择合适的量表奠定基础。
2.2.1 知识型企业的界定
知识型企业是当下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中心也在不断发生着转移,由最初的资源到后来的技术,再到对知识作用的重视,知识型企业虽产生的时间不长,但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知识型企业的概念是由最初的知识型组织概念发展而来,知识型组织的概念最早由德鲁克提出,他认为知识型组织是将信息作为基础,输入端是信息载体,输出端产生以信息为载体的产品或服务,进行自主决策、自我管理的组织。输入端信息来源于组织外部、组织内同事等,输出端信息以方案形式供客户参考和借鉴。而“知识型公司”的概念主要是通过卡尔·爱瑞克·斯威比的一本名为《知识型公司》的书而广为人知的,到了 20世纪 90 年代,知识型企业的概念才逐渐形成,并流传开来。其中,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1999)对知识型企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他认为,“知识创新型企业既追求创意,也追求理想,它激励着企业不断创新。知识创新实际上意味着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不断更新,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的创新是一种生存方式,是每位员工行为的总体体现。在这种方式下,人人都是知识的创造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业家”。这一描述明确了知识型企业的业务形式以及存在和发展的本质要求,得到了其他学者的广泛认可。
............................
3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24
3.1 隐性知识获取能力维度研究、设计与选取...........................24
3.2 隐性知识转化能力维度研究、设计与选取.......................25
4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31
4.1 问卷设计.......................................31
4.1.1 问卷设计方法......................31
4.1.2 问卷发放对象..............................31
5 实证分析........................34
5.1 小样本分析.....................34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34
5 实证分析
5.1 小样本分析
在进行大样本实证分析前,本研究首先进行了小样本调研,通过向曾实习的同事、MBA 等同学发放了问卷 50 份,进行了小样本测试,通过对小样本的可靠性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设计是否合理。
通过可靠性分析,隐性知识获取能力的α值为 0.979,隐性知识转化能力的α值为 0.987,知识创新绩效的α值为 0.964,均大于 0.7,问卷可靠性通过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中,隐性知识获取能力、隐性知识转化能力、知识创新绩效的 KMO 值分别为 0.942、0.967、0.913,大于 0.7 且通过了巴特利特球形检验,也适合进一步进行因子分析。因此问卷的设计较为合理,可以进行大样本的实证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通过前文对变量的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路径验证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创新绩效会受到隐性知识获取能力及其各个维度的影响,并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创新绩效会受到隐性知识转化能力及其各个维度的影响,并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除此之外,隐性知识转化能力可以在隐性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创新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知识型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知识接收范围,强化知识学习能力和加大知识应用,来提升企业知识转化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绩效。
6.1.1 隐性知识获取能力与知识创新绩效的关系
前文针对隐性知识获取能力从两个维度进行考察,针对知识创新绩效提出了三个假设,AMOS 验证分析后,各假设通过验证。显著性结果如表 6-1 所示:
结果表明,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能力、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能力都对知识创新绩效产生了显著影响,都在 0.001 的水平上显著。此结果也和预期分析相一致。根据创造力组成理论,组织内的创造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所能获取、利用的知识与技能。组织需要获取知识以提升自我竞争力,员工也需要获取知识来拓宽思维、提升工作能力。基于前文对于隐性知识的分析,可以知道隐性知识对于企业发展、员工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有价值的理念、技术、方法都是以隐性知识为主,一个企业隐性知识获取的能力可以表示企业有较强的信息获得能力和学习思考能力,在快速发展、产品更新迭代频繁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的隐性知识获取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最终的创新性。不断学习不断交流,能够促进思想进步,创新性思维也会在交流中产生。
参考文献(略)
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获取、转化能力与知识创新绩效关系范文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企业管理论文,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绩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企业管理文章
- 高管控制权、营商环境与企业家精神
- 跨国公司海外经营子公司跨文化管理案例研究
- 政府环境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发展的效用
- 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外部公平性与企业投资
-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创新溢出对内资企业技术进
- 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能抑制高管超额在职消费
- 仆从领导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基于
- 演艺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 随波逐流或追随内心?追随者依从特质对其工作
- 并购后T展览公司的文化整合研究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哈萨克斯坦投
- 创业者信号差异与融资获取:基于创业投资真人
- 环境管制、绿色技术创新对资源型企业绩效的
- 基于网民情感状态分析的企业危机舆情应对研
- 民营上市公司女性高管参与程度对公司绩效的
- 信息竞争传播视角下企业负面在线信息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