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社区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实效的社会学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85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引 言
世界在变平,社区在融合,社区科普教育也在步入全球化!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成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十这个国家或民族的科技竞争力,国民科学文化素质是构成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基础。
社区科普教育是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目的的科学普及活动,它的根本任务是把人类己经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从科学实践中升华出来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社会普及,是提高国民科学素质所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它与发展终身教育、实施科技开发与创新、建立完善的科研体制等共同构成了培育科技竞争力的基本工作内容。在知识经济为主流的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区科普教育工作。
目前,我国的社区科普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还比较单一,研究内容主要着重对科普现象的描述,理论上的提炼不够,在体系建设上也缺乏系统性。社区科普理论研究,作为有效开展全社会科普教育实践的基点,必须要根据时代的特点进行创新,与国际接轨。
基十以上考虑,本文用四个部分来探讨怎样有效开展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第一部分阐述社区科普教育的理论基础,通过与科学传播、公众理解科学的比较来实现社区科普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契合。第二部分比较国内外社区科普现状,发现问题、借鉴经验。第二部分立足重庆市的特殊市情,展开问卷调研与访谈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尝试构建理论模型。第四部分将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结合,提出有效开展重庆市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的具体途径及建议。
本文创造性提出现代社区科普教育存在的四对矛屑和蜂巢式社区科普教育理论模型。通过分工到位,协调有秩的外包互动,转移工作重心,由点式社区科普向面式过度,实现全球社区科普教育大融合。
“世界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变平,并目_在改变各种规则、角色以及相互关系’,帕一一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口益科学化,人类世界进入了更为崭新的时代。在这个富有挑战的时代,全球化、一体化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越来越成为新型的生产要素,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兀素。科学普及也成为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大量接触的知识传播现象,深刻影响到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说过:“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十其本身的价值大小,更取决十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我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借助科学普及来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提高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根据2001, 2003, 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还有相当多的公民不具备基本程度的科学思维方法,不能用科学方法思考和解决社会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甚者不具备分辨科学和伪科学的能力。高度重视社区科普工作,重视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使国民的科学意识成为一种民族追求、民族精神,成为我们民族发展最根本的社会推动力,是我国民族振兴的基本要求。
重庆市作为全国第四个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得到较大的提升。近几年来,重庆市社区规模迅速增加,社区建设迅速发展,社区在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经济、管理、福利保障和参与社会功能等都逐渐得到提升,社区已成为政府和居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对重庆市居民科学素养的调查,深入了解重庆市社区居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分析公众科学素养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理论模型和具体实践措施途径,可以更好地提高重庆市社区科普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并为全国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同时,有利十促进重庆市科技发展、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十推动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弗单德曼著.何帆,肖莹莹,郝i1,译.世界是平的一21世纪简史}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9
[2]黄丹斌.社区学习型社会与社区科普的环境因素探索[[J].学会月刊,2003.12: 26
[3][英]]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上海:商务印}弓馆,1985: 123
[4]童潇.走向学习型社会[M].上海:上海二联}弓店,2004
[5]李大光.科学素养研究[[J].学会月刊,2000.9: 19
[6]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7]牛灵江等.科学技术普及概论,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19
[ 10]张礼建,张迎燕.社区居民科普知识现状研究[[J].科普研究,2007.1: 25
[11]张利华,赵夏.发达国家科普体制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3
[13]马淳淳.社区科普工作的实践与成效[[J].学会月刊,2002.5
[ 14]刘新村.社区科普工作模式研究[[J].天津科技,2003.4
[15]林凤,徐福缘,项育华,韩路.大力发展社区科普事业[[J].学会月刊,2001.2
[16}吴连芹.西方国家的科普教育[[J].山西教育,2004.9
[ 17]黄晓伟.现代科普的内容与我们的科普工作[[J].社会科学家,2001.9: 33
}ls}唐忠新.城市社会整合与社区建设[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19]张礼建,李佳家.论社区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社会论坛,2005.6: 38
}ZO}钱源伟.社会素质教育论fMl.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8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
1 引言 8-9
2 社区科普教育的理论基础 9-14
2.1 社区科普的定义、对象及普及内容 9-10
2.1.1 什么是社区 9-10
2.1.2 社区科普的定义、对象、内容和主要形式 10
2.2 社区科普、科学传播与公众理解科学 10-12
2.3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实现社区科普教育与终身教育契合 12
2.4 科学素养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12-14
3 国内外社区科普教育比较分析 14-21
3.1 国外社区科普教育研究的历史沿革 14-15
3.2 我国社区科普的发展背景及取得的成果 15-16
3.2.1 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规范了相关法规政策 15-16
3.2.2 科普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科普传媒发展迅速,科普组织网络形成体系化 16
3.3 国内外社区科普教育措施及成效比较 16-21
3.3.1 政府的重视程度及社区科普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基本相同 16-17
3.3.2 社区科普的主体和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不同 17
3.3.3 科普经费来源和国民科学素养不同 17-18
3.3.4 社区科普教育的模式及借助科普设施的力度和成效不同 18
3.3.5 大众传媒、公用事业单位及私营企业在社区科普中扮演的角色不同 18-19
3.3.6 设立科普奖励的方式和侧重不同 19
3.3.7 定期调查的内容不同,理论分析水平有差距 19-21
4 重庆市社区科普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21-24
4.1 重庆市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的社会背景及特殊现状 21-22
4.1.1 地形、市情特殊,科技兴农责任重大 21
4.1.2 四大支柱产业、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 21-22
4.2 有效开展重庆市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22-24
4.2.1 社区科普教育是有效开发重庆市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 22
4.2.2 社区科普教育是科研创新的要求,是普及科学知识、检验科研成果的重要手段 22-23
4.2.3 社区科普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23
4.2.4 社区科普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社区参与的有效途径、是通向和谐社会的窗口 23-24
5 重庆市社区科普教育实现途径研究 24-33
5.1 研究背景及内容 24
5.2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24-25
5.3 对抽样调研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25-28
5.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5
5.3.2 居民掌握基本科普知识的情况 25-27
5.3.3 对所在社区科普现状满意度的调查 27-28
5.4 重庆市社区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8-33
5.4.1 社区科普软硬件设施不足,科普场馆等科普基础设施有待建设,现有场馆的科学教育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28-29
5.4.2 科普投入渠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居民获得信息的渠道也单一,主要依靠电视和报刊 29-30
5.4.3 宣传手段落后,居民参与冷漠,对社区科普教育的满意度低 30
5.4.4 社区科普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方式缺少灵活、多样性,活动次数、周期安排不合理 30-31
5.4.5 媒介传播过程中主、客观的传播障碍,影响了公众对科普的理解 31-33
6 有效提高重庆市社区科普教育活动实效的理论实践途径 33-45
6.1 构建社区科普教育蜂巢式理论模型 33-35
6.1.1 国内外理论模型研究 33-34
6.1.2 构建蜂巢式理论模型,旨在解决四对主要矛盾 34-35
6.2 以理论为依据,切实加强政府的科普保障能力 35-36
6.2.1 制定有效的科普政策,强化政府的组织领导规划调控职能 35
6.2.2 进一步完善科普奖励及公众参与政府科技决策的有效机制 35-36
6.2.3 加强科普理论研究,繁荣科普创作,大力提高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 36
6.3 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完善社区科普硬件建设 36-38
6.3.1 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社区多元化投资体系 36-37
6.3.2 整合现有资源,完善资源共享机制 37
6.3.3 推进科普场馆建设,发挥科普场所公益性 37-38
6.4 加强科普网络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科普人才队伍 38-40
6.4.1 重视网络建设,提高科普人员素质 38-39
6.4.2 重视社区科普支愿者队伍建设,形成中坚力量 39
6.4.3 建立社区绩效评估机制,实施社区科普队伍绩效考评 39-40
6.5 针对多样化发展趋势,推进社区科普工作现代化进程 40-42
6.5.1 树立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工作观 40
6.5.2 以引发兴趣为先导普及科学知识,灌输追求科技进步的激情,树立科学品格 40
6.5.3 有针对性地开展灵活多样、富含时代气息的社区科普活动 40-41
6.5.4 坚持与“科教进社区”活动相结合,创建科普文明社区 41-42
6.6 树立名片意识,社区科普教育与社会发展同步 42-43
6.6.1 树立榜样效应,完善社区运行机制 42
6.6.2 社区科普教育活动应与提高全国公民素质活动同步进行 42-43
6.6.3 鼓励社区外包形式,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 43
6.7 加强公众科技传播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广泛的科技传播渠道 43-45
6.7.1 加大传统大众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 43-44
6.7.2 逐步实现宣传手段现代化,侧重多媒体的传播媒介 44-45
7 结论 45-46
致谢 46-47
参考文献 47-49
附录 49-57
1: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的课题 49-50
2:重庆市社区居民科普知识调查问卷 50-53
3:《重庆市社区居民科普知识调查问卷》数据的信度效度分析 53-5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