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失败影响因素和控制策略研究——基于证监会处罚公告2007-2018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69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控制审计失败,政府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包括积极推进市场化提高高质量审计需求,强化监管并加大处罚力度。审计准则作为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一方面要降低模糊性,另一方面要采取各种可能的渠道提高指导性。审计客户要完善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治理结构。会计师事务所方面要加强培训和质量控制,注册会计师要提高职业谨慎和专业胜任能力,尤其要认真执行选定的恰当审计程序。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趋于完善,加之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让国内市场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对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时代要求,从中央到各部门到各行政执法机关都对资本市场的有序运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2016 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后,确定了对资本市场的从严监管、全面监管;同年,中国证监会首次对审计机构开展专项执法活动;财政部也于 2016 年底应势颁布了 12 项审计准则。
面对如此高压的资本市场监管环境,近些年我国审计失败案例却频繁发生,无论是首次进军资本市场的天丰节能、新大地、天能科技、万福生科、绿大地等案例,还是涉及重大资产重组的康华农业、福建金森等案例,更有众多的年报审计失败案例。这些审计失败案例严重干扰了资本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并动摇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审计失败一方面会严重影响到被审计单位的正常运营与持续发展,还会让社会与大众广泛质疑参与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胜任能力,严重的还会导致事务所面临诉讼和巨额赔偿,甚至破产。
鉴于此,本文选取了证监会于 2007-2018 年期间发布的 47 份审计失败公告作为案例,从数据统计出发得出审计失败的特征,进一步将特征归纳为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控制策略,以期能够为降低审计失败发生的可能性提供一些思路,为促进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

1.2 文献综述
当前,在审计失败的问题上,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入、广泛的研究,且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与观点。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1 关于审计失败原因的相关研究
(1)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方面
Filex.Pome(1990)指出,事务所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引发审计失败发生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其主张,在事务所的职员比较有限,所承接的业务量又很大的情况下,一些事务所就会临时聘请那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或是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来参与审计工作,这无疑会加大审计风险。
M.S.Beasley(2000)在对美国证监会处分报告进行深入剖析之后指出,没有对审计程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上以询问方式为主并将这些信息作为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依赖程度比较高等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
Selby 与 Daniel(2009)指出,致使审计失败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审计人员在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何问题时会受到不相关的内控制度的干扰,同时对内控的工作量没有能够形成准确、充分的认识,随后做出了不正确的、有失偏颇的相关内控形成的判断。
(2)被审计单位方面
Shaw 等(1995)指出,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过重组之后所形成的公司结构较之以往要复杂许多,由此所带来的关联方交易关系纵横交错,这是审计失败发生的一大因素。
Beasley(1998)对存在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做了深入剖析。通过研究表明,这些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这主要表现在董事会总人数当中的内部董事占比过高。
Albrecht S(2005)对审计诉讼案件进行了统计分析。最终结果显示,存在重大财务危机或已经破产的客户占比将近 50%。
...........................

第 2 章 审计失败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

2.1 审计失败定义及相关概念
2.1.1 审计失败定义
当前,学界在界定审计失败方面的主流观点有两种。首先,从广义层面来分析的话,注册会计师无法察觉或故意隐瞒企业财务报表当中的重大错误或是漏报情况,导致其所发表的审计意见不符合实际情况,这就是审计失败,属于结果论的说法。其次,就狭义层面而言,注册会计师没有严格遵守审计准则进而导致审计意见出现错误,这属于过程论的观点。
从审计人员的角度而言,根据当前现状和审计人员的能力,指出其未遵守审计准则而发生的审计失败,这是狭义观点。站在社会层面上来看,审计的服务对象是相关利益者,这就要求审计结果必须要满足相关利益者的要求,否则就定义为审计失败,这与审计师有没有遵循审计准则没有关系,这属于广义层面上的看法。

本文认为审计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因此更多考虑过程来评价审计失败与否。另外,审计准则的作用在于对审计师的审计行为进行指导,并衡量审计师在审计过程当中有没有出现不当或是失败的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便审计师严格遵守审计准则要求来开展审计活动,但因审计的时间、成本以及被审计单位的有意隐瞒等因素的影响,审计师并非每次都能够察觉被审计单位所的漏报或是错报情况。为此,本文认为,狭义层面上的审计失败和实际情况更相符。

............................

2.2 审计失败的判断标准
一直以来,独立审计市场当中对于怎么样衡量审计失败的问题也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首先,结果失败论。这种观点指出,判断审计失败与否主要取决于审计结果,若是审计人员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不恰当,那么即为审计失败,这与审计过程当中审计人员有没有遵循审计准则要求没有关联。其次,过程失败论。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审计师在审计过程当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来执业,使得审计报告出现错误或是不恰当的话,则视为审计失败。这种观点认为,判断审计失败的准则在于审计人员有没有严格遵守审计准则来进行审计。
本文认为,过程失败论更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审计结论是基于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所得出来的,在审计过程中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运用到大量的职业判断,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经验和谨慎程度对职业判断的精准性影响很大。审计过程有一定的灵活性,也是得出审计结论相当重要的环节。所以,判断审计失败要更侧重审计过程。

.............................


第 3 章 审计失败数据统计与分析—基于证监会处罚公告(2007-2018) .................... 14
3.1 数据来源及统计方法说明 ................................... 14
3.1.1 数据来源说明 ..................................... 14
3.1.2 数据统计方法说明 ........................... 14
第 4 章 基于审计失败主要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分析 .......................... 29
4.1 政府监管与审计失败的分析 .............................. 29
4.1.1 高质量审计需求 ................................... 29
4.1.2 监管 .................................. 30
第 5 章 防范审计失败的控制策略 .................................... 41
5.1 政府监管层面 .......................................... 41
5.1.1 推进市场化建设增加高质量审计需求 ........................ 41
5.1.2 加大监管与惩处力度 ........................... 41

第 5 章 防范审计失败的控制策略

5.1 政府监管层面
5.1.1 推进市场化建设增加高质量审计需求
减少政府对审计市场的不当干预。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而市场化改革的区域差异与审计需求的区域差异表现出显著的一致性,市场化改革落后的地区审计需求越小。推进市场化改革,协调区域发展差异,不但能够有助于全国范围的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也有助于增加市场化程度落后区域的审计需求,减少审计需求行政依赖,增加高质量审计需求。
推行更加市场化的资本市场行政监管制度。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整体表现出“前紧后松”的特点,“入口”严,“平时”和“出口”松。对公司实行严格的实质性审核,对公开再融资也实行比较严格的控制,可以说对进入证券市场的“入口”把关的比较严,但公司上市后,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退市监管则管制力度不大。这种监管特征导致证监会成为主要的审计需求者出现“需求表达困境”,也容易将资本市场的经济波动风险转化为政治风险。因此,推行更加市场化的监管制度,让各类市场主体自负其责,不但有助于审计需求的增加,也有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

对资本市场虚假陈述的民事诉讼制度进行改革。审计需求异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针对虚假陈述的法律惩罚力度不够,应对相关民事诉讼赔偿制度进行改进,这样投资者才能获得更高的损害赔偿,能够使审计需求的异化得到较好地限制。针对虚假陈述,按照一般的行政处罚结果,都不会补偿投资者遭受的损失,而投资者弥补损失的有力方式是民事赔偿诉讼。然而目前的法律法规因为不支持集团诉讼等因素,我国投资者仍然难以通过民事赔偿诉讼获得相应的补偿。因此对于虚假陈述,多数投资者大都保持沉默,不管行政处罚的力度有多大,都很难杜绝审计需求的异化。在开展集团诉讼等法治改革的基础上,对虚假陈述的民事诉讼做出严格处罚,能够进一步限制审计需求异化的发生。
.........................

结论
我国审计失败问题发生较频繁,为使资本市场秩序更加有序,投资者信心更加稳定,就必然需要政府、立法机关、被审计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降低审计失败的发生。
通过对证监会处罚公告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审计失败呈现周期性频发现象,且呈现如下特点:审计呈现波浪形、处罚力度较轻且滞后、触犯审计准则集中、审计失败覆盖会计要素集中、审计类型集中在年审以及审计失败原因集中的特点。
通过证监会的处罚公告,很明确看出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两个主体造成审计失败的主要缘故,由相关数据资料可见审计失败的主要特征,也可以看到政府因素、审计准则以及审计客户在审计失败中的影响。所以在对审计失败特征进行分析后,归纳出影响审计失败的四个因素:政府监管、审计准则、被审计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等。
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控制审计失败,政府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包括积极推进市场化提高高质量审计需求,强化监管并加大处罚力度。审计准则作为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一方面要降低模糊性,另一方面要采取各种可能的渠道提高指导性。审计客户要完善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治理结构。会计师事务所方面要加强培训和质量控制,注册会计师要提高职业谨慎和专业胜任能力,尤其要认真执行选定的恰当审计程序。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