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集中度、内部控制与企业成本粘性审计研究----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271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本文根据我国沪深 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现状,结合交易成本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理论基础,以我国 2013-2018 年沪深 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进一步加入内部控制变量,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在供应链集中度和成本粘性之间的调节作用,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出于企业固定资产等沉落性支出、管理者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以及管理者的自利行为等原因,导致我国制造业企业在业务量下降时成本下降速度小于企业业务量上升时成本增加速度,即我国沪深 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2、提高企业供应链集中度,有利于增强企业与主要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紧密程度,促进企业与其达成战略联盟关系,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之前的沟通成本、交易成本以及不确定性成本,进而降低企业成本粘性;另一方面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相互信任、信息共享以及互相监督,进而避免管理者不合理的乐观预期和自利行为,最终降低企业成本粘性。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在投资、出口和消费的驱动力下,我国制造业高速发展,至今已成立种类齐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推动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发展。然而,与世界制造业发达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经济效益差等方面问题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显,制造业转型升级任务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我国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 2025》,并由此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部署并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01]。在该战略的引导下,从制造业模式看,由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制造业总质量不断提高;从产业短板看,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产业链存在脆弱性仍是中国制造业最突出的问题,供应端制造业要素投入成本不断攀升,客户端制造业产出效益整体偏低[02]。此外,制造业企业较多的生产设备、较大的生产规模以及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使得资产密集度或劳动力密集度较大,相应地企业成本粘性较其他行业企业偏高。
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企业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成本以提高盈利水平,达到市场占有。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行业面临的经营风险逐渐加剧,管理者扩大生产规模的乐观预期等因素,使得企业在业务量下降时不愿意调低相应的成本,进而产生成本粘性。企业若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持续性竞争优势,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努力探寻各种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成本粘性作为成本的一大重要性态,几乎所有类型的行业企业都有成本粘性问题存在,如何更好的管理成本是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加强成本粘性的研究,开发降低成本的新途径刻不容缓。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1、成本粘性的研究
传统成本模型认为成本和业务量的变化是线性的,ABJ(2003) [06]以美国 7629 家上市公司为对象,选取 SG&A 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一般行政费用)为指标进行研究,发现销售收入每增加 1%,SG&A 费用增加 0.55%;而销售收入每减少 1%,SG&A费用仅减少 0.35%。研究结果说明费用的边际变化率在企业业务量上升和下降两个方向上具有不对称性,首次提出了费用粘性概念。
在形成成本粘性的因素方面,外国学者的研究颇为丰富。ABJ(2003) [05]、Balakrishnan等(2008) [06]认为当企业销量下降时,由于业务下降削减资源的成本大于业务量上升投入资源的成本,为避免企业未来产生更多的资源投入成本,管理者不愿意立即缩减成本,因此导致当销售收入下降时成本的下降幅度小于当销售收入上升时成本的增加幅度。Banker(2013) [07]和 Chen(2014) [08]的研究均发现当企业销量下降时,由于管理者对未来销量持乐观态度,往往不会立即缩减成本,以避免企业未来销量回升而产生更高的成本,成本粘性由此产生。Hope(2008) [09]认为,由于为代理问题的存在,管理者的自利行为导致其不会在销量下降时大幅度削减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成本,这也是成本粘性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综上,国外学者认为形成成本粘性的因素包括:未来成本调整投入更多资源、管理者的乐观预期以及管理者的自利行为。

在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方面,国外学者从不同国家、行业经营者行为、宏观经济形势等方面对成本粘性进了研究。Calleja(2006) [10]分别以美英德法四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得出美英两国企业的成本粘性程度小于法德两国企业的成本粘性;除此之外,Balakrishnan 等(2008) [06]也发现成本粘性存在国别差异、行业差异,甚至部门差异性。Banker(2013) [07]发现成本粘性受国家雇员保护完善程度的影响,越完善的雇员保护程度,产生的人力资本成本越大,成本粘性越大。Chen(2014) [08]认为管理层行为对成本粘性有一定影响,管理层自利行为会增加公司的成本粘性,而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可以通过良好的内部管理制度约束管理层的行为,降低企业代理成本,进而使企业成本粘性得到减少。Ibrahim(2015) [11]研究发现处于宏观经济环境会影响成本粘性强弱,市场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时,营业成本粘性更强;市场经济处于萧条时期,营业成本粘性较弱。Zhai(2015) [12]发现银行对债务企业的监督会削弱企业的成本粘性,因为其对管理者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Kitchingj(2016) [13]证实了企业所处的文化背景环境也会对成本粘性产生影响,倾向于男权主义的国家,其国内企业具有较低的成本粘性,此外,处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同样拥有更低的成本粘性。
.............................


第二章 重要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一、重要概念界定
(一)成本粘性概念
传统模型假设成本与业务量的完全线性相关,即如果业务量增加 1%,成本增加0.85%,则业务量下降 1%时,成本下降的幅度也等于 0.85%。传统成本模型根据成本与业务量的变化关系,将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用模型表示为 y=aX+b,其中 b 为固定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对应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a 为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变动呈正相关,对应企业生产投入的原材料等成本。方程两边同时对 X 求导得到 y`=a,即 y`为常数 a,其变动与 X 无关,也就是说成本的边际变动与业务量变化无关[14]。传统成本模型这种过于简化的做法,方便了成本的计算,但是与实际成本发生情况相偏离,不能正确的反应企业业务量与成本变化的真实关系。新的成本模型的提出考虑到了企业业务量不同变化方向上成本存在不同变化趋势,如果业务量增加 1%,成本增加 0.85%,则业务量下降 1%时,成本下降的幅度小于 0.85%,这种成本性态特征被称为成本“粘性”[06]。
通常,成本粘性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普遍性。即成本粘性在各行业企业中普遍存在。第二,反向性。成本粘性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企业业务量的增加而减少。第三,反转性。即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粘性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第四,行业性。不同行业企业的成本粘性大小不同,拥有固定资产越多的企业,例如制造业企业,成本粘性程度越大。
......................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交易成本理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于 1937 年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在此之前,生产成本作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成本,已经被各国经济学家作为研究的重点。在诸多模型分析中,均假设交易成本为零,因此导致大多数研究结果偏离事实情况。从本质上说,交易成本是独立于生产成本而客观存在的一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成本,代表在真实社会关系中,交易双方自愿合作促成交易所支付的关系成本[67]。因此,只要有互换行为,就伴生交易成本,这个过程是复杂且多变的。然而,交易成本理论成功地将这一概念具象化:将交易行为作为分析单位,总结不同交易行为的因素特征,协调各种交易行为以达到节约交易成本的最终目的。该理论首次提出,企业与企业间的直接交易成本低于通过市场交易付出的成本。

经过数十年地发展,交易成本理论被不断扩充分类。1975 年,经济学家威廉姆斯推广了交易成本相关理论知识,并将其细分为六个方面: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成本以及违约成本。这也为后来学者们提供了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

张五常在交易成本中增加了制度性成本(与物质生产无关的所有成本)这一概念。
威廉姆斯又提出了影响交易成本的三要素:第一,交易不确定性。交易活动中,对于交易双方来说风险的类型和几率不同,且无法完全预测,伴随交易过程中常见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使得交易双方趋向于合约化交易行为,并会由此带来监督成本及议价成本的增加。第二,交易商品或资产的专属性。当交易投资的资产本身不具备流通性时,当交易行为终止,投资于该资产上的成本无法回收,这种专属性交易商品具有更高的交易成本。第三,交易频率。交易频率越高,企业单次交易必需成本累计越多,管理成本和议价成本随着交易频率的提高而增加,一般的,企业会趋向于将交易频率高的经济活动内部化,以此来缩减交易成本。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16
一、现状描述 ................................... 16
二、研究假设 .......................... 21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检验 ................................. 25
一、研究设计 ................................... 25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28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39
一、研究结论 ........................... 39
二、政策建议 .............................. 39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检验

一、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1)成本。ABJ(2003)[06]首次提出成本粘性粘性的概念,并使用本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一般行政费用之和比上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一般行政费用之和比值的自然对数衡量企业成本。此后,不同学者对成本的范围进行了扩展,孔玉生等(2007)[68]采用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和附加之和;刘彦文(2009)[69]选用管理费用和营业成本之和;韩岚岚(2018)[34]单独采用营业成本。综上,本文采用“本期营业总成本比上期营业总成本的自然对数”来企业的成本。
2、解释变量
(1)收入。本文采用本期营业总收入与上期营业总收入比值的自然对数来衡量企业收入。
(2)供应链集中度、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2005 我国证监会首次提出公司应当披露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情况。2011 年,我国证监会进一步鼓励此披露行为。与我国大多数学者相同,本文客户集中度用企业向前 5 名客户销售额占年度总销售额的比例表示;供应商集中度用公司向前 5 名供应商采购金额占年度总采购金额的比例表示;供应链集中度用供应商集中度与客户集中度的平均值表示。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率低、质量效益差等方面问题突出,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成本作为制造业经营成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如何做好成本管理成为了制造型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成本粘性作为成本重要性态,是管理会计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研究成本粘性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实践证明,供应链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大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对管理者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减少企业不必要成本的产生。
本文根据我国沪深 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现状,结合交易成本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理论基础,以我国 2013-2018 年沪深 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进一步加入内部控制变量,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在供应链集中度和成本粘性之间的调节作用,最终得到以下结论:
1、出于企业固定资产等沉落性支出、管理者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以及管理者的自利行为等原因,导致我国制造业企业在业务量下降时成本下降速度小于企业业务量上升时成本增加速度,即我国沪深 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
2、提高企业供应链集中度,有利于增强企业与主要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紧密程度,促进企业与其达成战略联盟关系,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之前的沟通成本、交易成本以及不确定性成本,进而降低企业成本粘性;另一方面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相互信任、信息共享以及互相监督,进而避免管理者不合理的乐观预期和自利行为,最终降低企业成本粘性。
3、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可以通过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减少企业代理问题、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等方式在供应链集中度和成本粘性的作用间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