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本文的特色是:研究内容上:重点从注册会计师角度对审计失败的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方法上:采用案例研究法,以综合视角结合具体的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其原因;案例选择上:选择舞弊发生时间较新,且对市场影响力较大的上海大智慧为例,是少有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业审计失败案例。
1引言
1.1选题背景与研究动机
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坚定不移的方针,同时在与国际经济相融合的过程中,我国在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其中作为规范经济活动使得市场经济能长期向好地健康发展下去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更是充满了勃勃生机,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市场经济活动中离不开资本市场,然而要想使资本市场的活动健康有序的进行,没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是不行的。因此,市场经济越活跃,大众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就越紧迫越高。
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其审计结论将直接影响到众多人的经济利益。因此,由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势必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处于多方利益博弈的矛盾中,关系到众多方经济利益的审计工作尤为如此。由于种种原因,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审计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下审计质量低下的状况,使得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乃至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公众中的信赖度有所动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7年工作要点要求,2017年将在全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展“质量提升年”主题活动。随着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的公布,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质量及审计失败率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和市场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再加之我国人口体量庞大,使得我国在评价系统也经历了由稀少到繁荣进而发展壮大到供过于求的局面。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也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由于生存的压力,本应秉承着评价体系所特有的“独立性”却因市场竞争的残酷而举步维艰。再加上我国对被审计对象在一些方面的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惩罚力度难以触及其根本,无法有效地促成自律的经营风气,更加大了对之审计的工作量以及难度。再加之审计行业同样存在着监管处罚力度不到位的情况,导致着我国近年来受处罚的审计失败案件数量有明显的攀升趋势。
...........................
1.2研究问题与本文视角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审计的需求日益增加,审计质量也备受关注。但是近几年层出不穷的审计失败案件让社会公众对注会审计行业的信赖度急剧下降。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强大,也带动了新兴行业的发展,使得新兴行业业务模式的创新和结算方式也花样增多。而由于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更新不到位以及个人的素养问题,大大增加了审计执业中的审计风险,从而审计质量也将受到更多更大的挑战,使得审计失败的可能性更加加大。
通过对审计失败已有研究的学习与总结,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审计失败的研究在内容上角度比较广泛。但总体来说已有的研究大都是针对审计失败的某一影响因素来探究其审计失败的原因,而结合多角度全面完整的对审计失败事件进行分析的研究却十分匮乏。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已有研究大多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评价单个或多个因素与审计失败的相关性,或者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从理论上阐述影响审计失败的各个因素有哪些。这两种方法理论研究性很强但缺乏针对性与实务指导性。
在这样的现状背景下,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具体的审计失败案例进行全方位多因素的分析恰恰是当前缺少的研究,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研究核心问题:如何判定一次审计为审计失败?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审计失败?我们应该如何规避或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希望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给审计实务界一些参考与启示,使得审计失败尽可能少发生或不发生。
虽然上市公司的舞弊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因素,但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主体和主要责任人是注册会计师。因为即便是被审计单位存在财务舞弊事实,但是如果从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能够保持其审计独立性、严格执行审计准则,那么也不会被判定为审计失败。因此,本文站在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来回答上述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
..........................
2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2.1审计失败的定义
(1)审计失败结果论
与审计失败“过程论”定义不同的是,我国审计失败研究专家秦荣生研究得出:审计失败是指审计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在企业的财务报表存在严重错报或者是漏报的前提下,依然签字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林钟高、刘先兵、叶德刚则定义审计失败为:在审计执业活动中,具体从事审计执业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发表了与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审计意见。毕小卓同样也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即可被认为是审计失败。不管是上市公司刻意隐瞒还是审计师没有履行审计责任义务的都叫审计失败。理由是其结果都会造成一方或双方在各方面的严重损失,这样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
在综合分析审计失败现有的种种观点后,孙乃中认为审计失败的“结果论”是片面的、不客观、不合理的观点,放大了审计师的责任,而忽视了审计人员认知的局限性。因此,唯“结果论”,是不利于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种观点是“过程论”,是以审计准则来衡量审计师工作质量的高低。这种观点有利于对审计准则的完善,有利于对审计师自律自勉的促进,也有益于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基于这种观点的长处,本文采用“过程论”的思想来评判审计失败。
.....................
2.2审计失败与相关概念
2.2.1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
马兰认为:审计风险,即审计报告真实性情况与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后表达的审计意见不相符的风险。这种风险包括公司财务报表总体上是公允且真实地表达了本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其未公允表达公司财务状况;亦或是公司财务报表存在舞弊现象,不想真实公允的表达本公司财务状况,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却没有发现财务舞弊错报,认为已公允真实的表达了公司的财务状况。
审计失败就是在审计程序上没有积极应对审计风险而造成的结果。在审计实务中,一旦注册会计师接受了委托,就无法控制来自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不实表达或因为外部等种种因素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审计意见的不当表达是造成审计风险和审计失败的核心因素。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是否正确遵守了审计准则是界定审计风险和审计失败的重要因素所在。审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如果审计人员严格按照审计准则,为应对己有的审计风险而采取恰当的审计程序,则不会导致审计失败。审计人员在审计执业过程中如果没有遵循审计准则,那么审计风险极有可能会转化成为事实上的审计失败,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关方的经济损失。有着必然联系的审计风险和审计失败两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第一,构成审计风险包括多方面原因,但它们只是导致审计失败的可能,而不是审计失败的事实,即不能把原因等同于事实。而审计失败表现的就是因审计风险而转化生成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既成事实。通常由相关监管部门调查认定后作出它的界定并予以宣布判定,从而完成由“风险”到“失败”的既实转变。第二,审计风险一般是由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因为主观上的侥幸心里原因造成的;而由审计主体客观和主观因素为基础导致的审计失败,是一种过失或欺诈。第三,审计风险仅是损失形成的可能因素,而审计失败则必然导致损失形成。
..........................
3“大智慧”审计失败案例回顾..............16
3.1案例主体简介..............16
3.2大智慧舞弊手段..............17
4“大智慧”审计失败原因分析..............24
4.1CPA通用审计工作能力不足...............24
4.1.1风险评估与控制测试不到位.............25
4.1.2缺乏职业怀疑精神...............29
5审计失败的应对措施.....................42
5.1重视审计人员工作能力培养................42
5.2提高审计人员行业审计经验.............43
5审计失败的应对措施
5.1重视审计人员工作能力培养
审视大智慧公司审计失败案例,我们可以得出,如果参与审计的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而且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信息软件服务上市公司的业务流程及其所处的市场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并在审计执业中能很好地坚守审计独立性,那么该审计项目的检查风险将会大大的降低。同时,如果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审计程序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认真记录在底稿中,在审计执业过程始终保持着职业警惕性和职业怀疑,这个案例的最终结果或许就大不一样了,审计人员就不会轻易被大智慧所采取的并不算高明的舞弊手段所蒙蔽了。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审计质量同样也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如果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提早重视内部人力资源的储备与整合,或者加大投资力度搞好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以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屹立于行业阵营的制高点上,并以此换来市场的尊重和份额,不但能很好地秉承审计独立性,审计的结果恐怕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令人沮丧惋惜。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该以既往的失败为镜子为警钟,端正思想,努力在增强本单位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上多下下功夫,以确保员工的业务素养和个人综合素养能跟上市场中业务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
........................
6结论
参考文献(略)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问题研究--基于“大智慧”的案例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审计论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