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基于目前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是否可以做出与企业未来发展事实相符的审计判断。区别于以往的研究,本文站在出具审计意见的角度上判断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未被发表“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强调事项段”审计意见的企业,其未来实际经营状况与审计判断结果可能存在重大偏差。
1引言
1.1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企业在持续经营能力方面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而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最看重的会计信息之一就是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中国首次关于持续经营能力的审计意见出自于1997年的审计报告,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是双鹿电器、吉诺尔和龙舟股份,保留意见的是深华源和深中浩,拒绝发表意见的是宝石A,否定意见的是渝钛白。2007-2014年间,我国证券市场共有558份审计意见涉及了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事项;2012-2014年间的非标审计意见中,与持续经营相关的审计意见分别占比60%,44.31%,44.90%。当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国内外审计界对持续经营审计的可靠性愈发关注。
提高企业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的准确性,首先需要确定其影响指标。2006年3月份中注协正式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一一持续经营》,但监管机构并没有给出易于理解的实操模型,使审计师可以系统地分析判断持续经营能力。基于审计准则,逐渐形成了财务质地、运营质量以及治理效能三因素的现有评价体系,得到业界的公认。然而该体系并不完善,其笼统性、复杂性以及操作性障碍限制了体系的应用程度,使应用效果大打折扣。
在本文中,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基于目前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是否可以做出与企业未来经营事实相符的审计判断。围绕核心问题,提出三个案例论证角度:(1)基于现有体系,注册会计师如何对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在实务操作中体系的应用效果如何?(2)为何基于现有体系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结果与未来实际发展存在重大偏差?该体系存在哪些缺陷?(3)如何建立优化体系?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进行指标细化和重点把控,梳理出系统化的优化体系框架。
.....................
1.2研究现状与存在不足
企业持续经营概念来源可追溯到会计理论,是传统会计理论体系的三大基础概念之一。作为一种基本假设能够体现会计主体的状态。即便持续经营的重要意义被会计理论所认可,但是却过于抽象,可操作性不强。到目前为止,持续经营存在太多不确定性,需要相关研究者的专业判断。对持续经营的判断尚无统一的指南和框架,即使获取的信息相同,不同的研究者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和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体系相关的研究仍存在不足。
在持续经营审计领域,国外的研究发展较早,且相对成熟,我国的研究在1997年之前,主要集中在会计假设方面,和审计报告有关的研宄尚在空白阶段。在1997年,审计人员出具的一份审计报告引发了各领域的广泛关注,在该报告中明确提及了注册会计师持有疑虑的审计意见。到目前为止,国外的相关研究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方法和理论。
在持续经营审计报告方面,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探讨,主要针对注册会计师就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发表的审计意见,二是实证分析,主要是对持续经营能力发表的审计意见。国内早期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理论、方法以程序等方面,在持续经营假设审计方面,没有足够的证券市场数据作支持,特别是国内的数据。但是随着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越来越多,国内有些研究者基于数据研究,分析了我国上市企业因为持续经营不确定性被出具非标意见。但是国内研究者在该领域的著作凤毛麟角。
针对上市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和审计意见种类的关系,国内研究经过了一个长期发展过程。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阐述和分析上,也就是在判断上市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过程中,定量指标远小于定性指标。最近几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实证分析开始广泛的应用到该领域的研究。在持续经营能力判断方面,大部分的分析角度主要停留在财务指标上。但是非财务指标,同样会对审计意见类型造成影响,可是因为量化和获取困难,很少体现在国内研究模型中。
........................
2文献回顾
2.1持续经营能力的研究
(1)会计视角的研究
持续经营的概念可追溯到会计理论,最早源自于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理论的基本假设之一。对于持续经营假设的概念,学术界做出如下的定义:假如没有相反的证据,均可假设所有企业都可以无时间限制的持续经营。在会计理论研究早期,持续经营已经是基础假设之一。在《会计理论》中,W.A.Peton对会计假设进行了研究,是该领域研宄的先行者,Peton对会计假设进行了后续研究。在《公司会计准则绪论》中,会计假设被进行了重新归纳和总结,并将持续经营定性为“由于无法准确的预判事态发展走向,所以,经营主体的经营期限具有无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便利性假设。企业即便出现清算、破产和解散等现象,但企业的经历依然具有一定的持续”。便利性假定,通常是基于客观环境提出的一种假设,也就是说会计活动只有在该假设下才能顺利进行。
会计视角下,“持续经营”假设就是建立在可预见的未来时间内,企业的经营是永久的。对企业而言,持续经营是企业实现经济义务的基础。当企业破产时,会计人员应该采取经营终止的核算模式。当前,会计模式是一种两级模式,也就是破产清算或者持续经营,两者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但是“假设通常取决于环境,特别是经济环境,具有动态性”。所以,持续经营假设随着环境的变化,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同样,对企业持续经营的认识也需要与时俱进,做出相应改变。
会计基本假设并非毫无根据的主观设想。根据《试论会计基本假设及其在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特点》,我国的会计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会对会计改革造成深刻影响,所以对会计基本假设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在有计划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营的期限无法确定,时刻面临关停并转等过多不确定因素。另外,就企业的主观意愿而言,长期持续经营是一般企业发展的目标,这就从客观上为持续经营假设提供了相关依据。构建会计制度的前提,是假定企业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可持续经营。不仅如此,在假定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会计系统要对信息进行及时接受并迅速处理,提升差异性,减少理财和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升企业的决策能力。
..........................
3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12
3.1相关概念...........12
3.1.1持续经营能力...........12
3.1.2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类型..........12
4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15
4.1云天化公司概况与研究方法..............15
4.1.1公司概况...........15
4.1.2研究方法.........116
5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的优化........26
5.1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的优化思路...........26
5.1.1现金流量视角的指标改进.......26
5.1.2定量定性结合的优化原则.............28
5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的优化
5.1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的优化思路
基于目前的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结合现金流角度的财务定量指标和非财务定性指标,本章进行了分类指标细化和重点把控,建立了一个更加系统的优化评价体系理论框架。
5.1.1现金流量视角的指标改进
目前注册会计师在使用现有的评价体系时,主要基于利润角度,考虑到利润视角的局限性,而现金流创造能力是支撑企业持续经营的本质特征。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离不开充足现金流的支撑,缺乏足够现金流量创造能力,企业的经营将被中断,甚至逐渐消亡。基于此,进行了如下指标改进:
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证据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向:企业的现实经营状况和创造未来现金流能力。基于现金流量创造能力视角,以下五个驱动因子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息息相关:第一,企业现金流主要源自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长指标将通过引入现金流来保证持续经营能力;第二,营业收入现金流流入后,其实现程度靠经营资产质量来反映,进而经营资产质量将通过提高营运效率来优化持续经营能力;第三,成本费用优势影响着现金净流量的增加或减少,反映了营业收入利润率的高低。第四,以上三个指标可以评价企业目前的经营状态,资金安全状况和持续融资能力可以反映企业进一步的持续成长。
因此,本文拟从现金流的视角入手,将现金流创造能力的五个驱动因子与持续经营能力建立起联系,作为定量评价的财务指标,克服传统体系利润视角的不足。以云天化案例为例,选取的改进后的指标为:营业收入增长、经营资产质量、成本费用优势、资金安全状况、持续融资能力5个方面。
........................
6研究结论与启示
6.1研究结论
本文以云天化为例,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对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得出了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1)揭示了持续经营能力现有评价体系的缺陷,并由此引出体系优化的方向
本文基于现有的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结合案例公司云天化从财务质地、经营质量、治理效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由历年来审计师出具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的事项分布的统计结果,分析现有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总结出注册会计师在实务操作中更加重视和容易忽略的重要指标,发现现有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利润视角存在局限、现金流量不够重视、核心因素不可观测、定性指标受到忽视等;
(2)从现金流创造能力角度构建优化体系的财务定量指标,克服传统利润视角的不足
注册会计师在应用现有评价体系时,以会计利润指标作为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最主要因素,而对现金流不够重视,2016年被出具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非标审计意见中,基于现金流问题的仅占6.32%。作为企业持续经营的奠基石,现金流需要具备两个特质,即充足性和合理性,这是企业生存的前提,现金流分析能透过实质评价持续经营能力。利用会计利润评价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影响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准确性。因此,本文从现金流量创造能力的视角,从“营业收入增长、经营资产质量、成本费用优势、资金安全状况、持续融资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财务定量指标的优化;
参考文献(略)
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体系优化之审计分析——以云天化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审计论文文章
- 审计师水平与客户投资效率相关性分析——基
- 垄断性国企国资监督考核体系的优化之审计研
- 信贷成本、产权性质与审计收费——基于我国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外部治理在事中阶段对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之
- D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 ST华泽关联交易内部审计控制问题探讨
- 法律环境、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收费
-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案例研究--以H事务所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夫妻店”家族企业内部审计控制问题探析--
- 九好集团借壳上市财务审计舞弊案例研究
- 经济责任审计、市场化进程与腐败治理研究
- 艾安集团融入增值目标的内部审计体系构建研
- C交易市场商品棉交易内部审计控制案例研究
- 文化传媒企业并购溢价之审计研究--以H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