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预算作为一种工具,是政府行使公权力的必备要件,无论是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还是从政治发展的角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预算需要监督,需要准绳来衡量,所以预算执行审计就是为监督预算的编制,评价预算的执行,保证公共资金的收支都依法有序进行而服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 1994 年通过了《预算法》,这是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部门必做工作的开端,这也是预算执行审计向法制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38]在 1999 年,审计署代表国务院在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作了《关于 1998 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全国人大作出了《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计监督的决定》,这推动了预算管理的改革,预算执行审计也成为了审计工作的“重头戏”。
现如今,随着审计力度的加深、审计公开的加大,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反馈与监督的镜子,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所以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政府信息公开化、权利运行透明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对于部门预算执行的审计,符合我国新时代政府的发展要求,也符合公众对于民主社会的期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就要求预算执行审计的覆盖面要广、执行度要深,从确保财政资金合法有效运行的层面上推动法制国家的建设。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讲,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审计监督以服务预算制度改革,可见,预算执行审计的地位十分重要。研究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能够为审计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促进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不断找出漏洞,逐步完善指导性的法律法规。同时,中央与地方各审计部门都在鼓励干部职工学习理论方法,打开增强预算执行审计效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新局面,所以理论的研究能进一步为实践提供指导。
2.现实意义
从实践层面来讲,现阶段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论研究比较普遍,思路与方法也丰富多样,但是应用型的研究相对较少。[7]本文的案例研究笔者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详细介绍了预算执行审计的流程与重点,逐一呈现了在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深入地思考与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背景与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故不同于理论研究一般空洞,实际操作起来无从下手。笔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实践的指导更加丰满,同时也能促进理论的完善。除此之外,应用型的案例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制度、法律等方面的缺陷,不仅限于审计方法上的漏洞,因此具有综合性的现实意义。
.........................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1.2.1 研究目的
在预算审计发展的初期,审计的目的就是简单的查错纠弊,社会公众也普遍这样认为。[10]随着国家大环境的变化,预算执行审计在国家审计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政府与社会公众对预算执行审计的成绩都报有越来越高的期待。这就对审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的标准既要符合地区发展的现状,也应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做到客观、真实地反映。本文将笔者参加实际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得出的经验,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针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提出相对可行的建议,目的在于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效率与效果,使财政资金合理有序地产出最大的效益。
1.2.2 研究内容
本文从审计局的角度出发,在研究国内学者理论的基础上,以审计计划作为切入点,结合实际案例,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详述预算执行审计完整的过程,对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建议。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简述国内外发展现状并作出评述。
第二章,理论研究。阐述财政预算执行与预算执行审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三章,案例说明。介绍案例单位情况及审计流程,详述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第四章,案例分析。针对上一章中涉及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
第五章,原因分析。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作出剖析。
第六章,发展建议。在明确问题及原因的前提下,结合理论提出可行性建议。
第七章,总结结论。在以上全面研究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出结论。
...........................
第 2 章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相关理论
2.1 财政预算相关概念
2.1.1 财政预算会计
我国的政府会计分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2015 年财政部印发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也规定:“总会计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按照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为保证政府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真实可靠,我国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采用两种不同的核算基础,可见预算会计的特殊性。
政府预算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管理:首先,财政部门于每年 8 月份进行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保证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其次,财政部门在编制完成后上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进行预算审核与批复。再次,由财政、税务等各部门、各级预算单位依法合规执行预算。最后,为确保政府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与合法性,由各级人大和审计部门,对财政决算进行监督与审计。审计部门的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同时进行,大致于每年的 3 至 5 月份进行。
2.1.2 预算执行审计
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依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的年度财政预算,对本级财政和各部门、各预算单位进行审计。重点审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情况;预算收支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等。[37]预算执行审计的目的是提高各级预算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管理能力,其审计结果不仅为人大和政府服务,同时也是向社会传递政府执行能力与透明度的镜子。
预算执行审计在政府审计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首先,预算执行审计能够平衡收支,反映并披露政府编制赤字预算的情况,督促政府增加收入,合理支出,避免浪费。其次,预算执行审计能够协调上下级预算,保证有限的资金优先用在必要的支出项目上,准确掌握自身的财力,摸清“家底”,同时促进财政调整支出结构,保证合理化。最后,预算执行审计能够推动财税体制改革,通过披露与整改,不断纠正各级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弊端,推动财税体会改革深入发展。
.............................
2.2 预算执行审计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契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给予其一定的权利,并根据其劳动成果支付相应的报酬。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发现企业所有者也是经营者的状态存在漏洞,于是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他们提倡将经营权与所有权相互剥离开来,企业所有者拥有收益的取得权,而将经营权让渡出去。委托代理理论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基础上,所以中心任务是研究委托人如何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的背景下激励代理人。委托代理关系在预算审计中的主要体现是社会公众(即委托人),要求审计部门(即受托人)对政府收入与支出的情况进行监督与反馈,保障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与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2.2.2 治理理论
“治理”这一手段不是具有普遍性的通用方式,不同主体对治理有不同的解释,在这些广泛的定义中,最具有权威性与代表性的就是全球治理委员会的表述,其认为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经营者管理相同事物的诸多方式的总和。①不同国家对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变化所做出的回应产生了治理理论,以奥斯特罗姆为代表的制度分析学派提出了多中心治理理论,②其认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并非只有政府这一个主体,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私人机构和广大公民等,他们在遵循相同运行规则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行使着主体权利。治理理论要求“善治”,从预算审计的角度来讲,政府要贯彻为民服务的宗旨,需要推进政务公开,为人民能顺利地表达民意拓宽渠道。预算审计结果的披露与公开不仅是衡量政府收支绩效的尺子,也是人民了解政府是否“善治”的途径。
2.2.3 免疫系统理论
免疫系统理论由刘家义审计长于 2008 年审计工作会议上予以明确提出,他指出:“经过 25 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我们逐步认识到,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看,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③免疫系统理论形象地指出,国家审计也应具备像生物肌体的免疫系统一样的功能。首先,审计应当能够使我国经济的运行不受违法、舞弊等因素的侵入;其次,审计应该能够对各种违法违纪问题作出反馈,并督促和狠抓落实整改,推动管理机制的完善,然后反作用于查处问题;最后,审计可以通过查处问题的不断积累,建立起政府运行中共性问题的预警、发现和解决机制,避免问题危害性的发生与扩大。免疫系统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要求审计人员应培养并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尽早地识别风险,讯速地作出应对,使国家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
3.1 SJ 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 8
3.2 SJ 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流程 ....................... 8
3.3 SJ 单位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内容 ..................... 8
第 4 章 SJ 单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案例分析 .......................... 16
4.1 审计取得的综合效益较小 ................................. 16
4.2 审计风险加大 .......................... 16
4.3 审计三公经费难度增加 ..................... 17
第 5 章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22
5.1 机构体制制约了审计资源整合 ............. 22
5.2 制度不健全导致预算执行力较差 ........................... 22
5.3 审计部门对政府债务的监督日显乏力 ....................... 23
第 4 章 SJ 单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案例分析
4.1 审计取得的综合效益较小
首先,从 SJ 单位对 HC 市财政局的预算执行审计全过程来看,除重点审计了 HC 市财政局本级外,还延伸了部分单位,但是由于预算单位多达百家,想全面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几乎不可能。SJ 单位虽然每年依法都要审计预算执行情况,但由于审计时间有限,可能需要几年才能将所有预算单位论走一遍,因此在这样大跨度的时间范围下,延伸单位的范围十分有限。
其次,预算执行审计随着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特点和需求,也进行着相应的发展与变革。近年来,因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和措施,预算执行审计也应及时调整并快速跟进,无论是从审计目标还是审计范围都应该冲破摸清家底与查处问题的束缚,向综合效益的提高层面迈进一步。[31]目前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存在资源整合不够的问题,现行专业审计是各部门相对独立式的审计,各部门针对自己的审计对象不进行相互延伸,因此未能形成相互制约的审计机制,审计工作的质量相对较低。从另一角度来说,预算执行审计报告由财政审计科独立撰写完成,没有充分占有综合审计资料,因此报告只能用作对财政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从全局角度来考虑缺乏综合性。
再次,当前预算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预算编制的论证、考核、监督和约束缺乏相对明晰的制度,因此以前年度查处的问题在以后年度的预算执行审计中依然存在,这种“屡审屡犯”的问题是当前遇到的难题。
........................
第 7 章 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