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送转异象及治理之审计研究--以和邦生物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06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笔者通过对和邦生物高送转方案的实施动机分析,首先本文发现其高送转方案并没有向外界传递出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未来前景美好的信息,反而高送转与公司日渐下降的盈利能力成为了鲜明的对比,不符合信号传递理论的解释,不符合达到向外界传递公司良好发展前景的动机。其次和邦生物股票价格之低完全没有降低股价以吸引投资者的必要,事实也证明和邦生物股票的流动性在股票除权之后的长期内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不符合高送转股本扩张提高流动性的动机。

第一部分 案例介绍

1.1 引言

近年来“高送转”股利政策逐渐成为大股东掩护其减持的工具,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损害,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

高送转是通过所有者权益下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科目转增股本的方式,达到发放股票股利的目的,从其会计处理的方式可以看到其实质只是所有者权益发生的内部转换现象,降低股价,扩张了股本的规模,但是公司的经营情况并未发生任何变化,也不会对股票的内在价值产生任何影响。一些高成长、高业绩的公司可借助“高送转”实现股本扩张和市值提升。但是,不少中小投资者误以为只要是“高送转”,就是利好消息,并做出非理性投资。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正是看到这一点,在拟减持股票之前,推出高比例送转股分红政策,诱导投资者跟风炒作。并在股价大幅提升之后,进行精准减持,获取不当利益。而中小投资者则股票套牢,受到损失。
和邦生物大股东贺正刚就是用“高送转”掩护其进行大规模减持的典型。和邦生物于 2017 年 1 月 19 日发布了高送转与大股东减持公告,受到上交所的问询。要求其回答高送转方案与大股东减持之间的关系,高送转方案与公司业绩的增长情况是否匹配等问题。面对上交所的问询,和邦生物紧急停牌,并于 3 天之后做出了回复,虽然公司的送转股情况与经营业绩的增长幅度并不匹配,但二者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都处于增长的态势,是合理的。公司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股票流动性,是为了回报投资者。随后和邦生物大股东在 3 月份进行了密集减持,累计套现 16.57 亿元。

.....................

1.2 案例背景
1.2.1 我国股票市场高送转现状

如图 1-1 所示,从 2009 年至 2016 年,我国上市公司采取高送转股利政策的数量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虽然在 2012 年度受到证监会出台的强制派现政策的影响,数量有一定的下降,但是总体来看,采取高送转股利政策的上市公司数量从 2009 年度的 202 家增长到 2016 年度的 426 家,数量扩大了一倍,这也说明高送转股利政策在我国股票市场的风行。而且,从送转比例来看,2009年度的平均送转比例为 73.5%,在 2009 年度到 2016 年度中,这一比例在稳定的上升,2016 年达到 114.06%的高水平。因此,不论是从实施高送转股利政策的上市公司数量还是从送转股的比例来都可以看出高送转股利政策近年来在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靡之势。


.........................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2.1 案例分析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1.1 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2.1.1.1 案例分析的目的

每年上市公司年报发布期间,投资者除了关心自己所投资的上市公司的业绩,还非常关心该公司是否会推出“高送转”的股利政策。因为在我国股票市场上,股价常常在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和除权除息日附近大幅上涨,但是从高送转的实质来看,它只是股东权益的内部转化,没有增加股东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受到投资者的热捧,形成非理性的投资需求,而这种非理性的投资需求常常被上市公司大股东所利用,为其减持套利提供便利,而和邦生物正是这种行为的代表,本文将对和邦生物的高送转动机存在的异象及监管部门对其的治理效应进行分析,以探究和邦生物高送转方案存在的异象是否能在监管部门的及时关注之下减少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侵蚀。

2.1.1.2 案例分析的意义

针对高送转与大股东减持的这种现象,国内研究大多是对于国外研究成果在我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如信号传递理论、流动性理论及股利迎合理论,并以此解释高送转的动机。但是相关的案例研究还较少。本文在以现实中真实发生的案例为基础,对和邦生物的高送转方案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其高送转方案的动机并不符合传统的信号传递理论、流动性理论及股利迎合理论的解释,并没有体现出传递良好信号或是提高股票流动性的目的,而是为其减持套现服务的。因此本文对如何运用传统高送转理论分析不当送转行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2.2 案例分析的理论基础
2.2.1 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企业的内部人与外部投资者存在信息不对称时,公司有三种方式可以向外界传递公司内部的经营信息:(1)利润分配;(2)股利分配;(3)融资方式。在与利润会计处理的可操纵性相比,股利宣告是一种比较可信的信号模式。

信号传递理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历史过程,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约翰利特通过对数百位财务经理的问卷调查,发现:公司管理层对本公司股利政策的调整保持一个谨慎的态度,只有在对公司未来收益充满信心时才会提高股利分配率。同样,当管理层认为公司未来收益将会下降时,会随之降低股利分配率。因此约翰利特认为,为了保持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管理层都会保持一个与未来企业盈利能力相匹配的目标股利支付率,这样既能满足回报投资者的目标,也能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的。

通常认为第一个提出市场会对企业股利信息表现出一定反应的学者是佩蒂特,他指出由于公司内部人受到公共信息披露规范以及自身对信息披露所承担的责任的限制,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股利政策来传达企业未来发展情况的信息,也就是说股利支付率表现了公司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态度。之后,罗斯通过研究发现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分析中,信息不对称理论同样有效。他假定外部投资者相较于企业内部人士对企业未来发展情况与现有的经营决策方面处于信息劣势,企业内部人士拥有更多的信息,因此外部投资者只能通过企业发布的公开信息实现其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分析,而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就是一种实现信息传递的渠道。

........................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 11
2.1 案例分析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 11

2.1.1 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 11

2.1.2 案例分析的基本思路 ................................ 12

2.1.3 创新点 ............................................ 13

2.8 结论
通过对和邦生物高送转方案的实施动机分析,首先本文发现其高送转方案并没有向外界传递出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未来前景美好的信息,反而高送转与公司日渐下降的盈利能力成为了鲜明的对比,不符合信号传递理论的解释,不符合达到向外界传递公司良好发展前景的动机。其次和邦生物股票价格之低完全没有降低股价以吸引投资者的必要,事实也证明和邦生物股票的流动性在股票除权之后的长期内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不符合高送转股本扩张提高流动性的动机。最后,本文用股利迎合理论对和邦生物高送转动机进行分析发现,其高送转方案搭配大股东减持,存在利用投资者偏好提升股价助力减持的不当动机,因此和邦生物的高送转动机存在异象。出现高送转动机异象的原因在于大股东为了实现减持套现的目的,邦生物的大股东贺正刚先生同时又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有充分的机会和权力去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的制定,有动机有能力去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通过不当送转方案来为其减持套现服务。同时资本市场上于上市公司高送转方案实施细则的缺乏也为和邦生物的不当送转行为提供了契机。所以本文得出结论:和邦生物的不当送转行为是基于大股东减持的目的而推出的,资本市场制度的不健全为不当送转提供了契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