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尤其是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不仅在总量上有了历史突破,同时在发展结构、产业升级、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在经济形势转入新常态的今天,筹资难筹资贵、税费负担重、转型升级困难等一直是制约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也是政府、企业管理者们破解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近十年以来,国内外也频频爆发财务丑闻、管理层盲目经营管理位等事件,让各企业管理者及治理者开始意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监督治理方面发挥非常重要作用,为经营活动提供合理决策,有利于企业科学管理。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和作用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做出经营管理决策,对企业对外融资、转型升级等工作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PQ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该公司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1.1.2研究意义
随着企业国际化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经营的蓬勃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经营风险,然而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功能认识不足,而且内部审计部门传统的检查和防止舞弊的功能也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分工不断细化,内部审计部门面临着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尴尬。特别是很多的中小企业处于全面发展的初级阶段,内部审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审计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何使内部审计发挥更大的价值,成为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PQ公司内部审计实践工作的具体情况,深入剖析了内部审计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这不仅有助于公司改进内部审计工作,也有助于提高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和问题的认识,对其改善内部审计工作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
1.2文献综述
陈艳利和刘英明把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归纳总结为建立信息沟通的有效通道、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不可或缺的内容、辅助管理者创造企业价值的重要活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重中之重。
张玉认为,内部审计通过提升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真正成为董事会的有力助手,以及评价组织内部是否遵守纪律来强化公司治理,并且内部审计人员在后续的发展中会不再是低调的幕后服务者,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前台参与者。
王光远和瞿曲认为探究内部审计必须坚持以受托责任理论为基础,内部审计作为治理机制,确保各项受托责任有效履行,在其它治理主体中,内部审计是助手,通过风险监控和内部控制,来发挥其无穷的价值。
刘国常和郭慧认为企业的经营复杂程度,所需承担的流动风险,以及外部审计状况会对内部审计规模产生影响,而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受到更多强制性监督的中小板上市公司,与监督较少的深圳主板企业,在企业的盈利情况,披露信息的质量评级,以及出具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都要略胜一筹,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内部审计已经作用显赫。
唐娟和刘婷婷以深圳交易所对上市企业会计信息的评级作为衡量会计信息的衡量指标,以对上市公司做出违规处理来衡量企业内部审计运行效果,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的企业,隶属于董事会的内部审计部门及内部审计运行效果高的企业,更可能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王兵和陈运佳等以通过验证研究发现,强制要求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特征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如若年龄越大、所接受的素质教育越高,那么企业的盈余质量越高。
..........................
第2章内部审计概述
2.1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是将制度规定以及经济法规作为评价依据,检测、评价被审对象在其职责范围内合理、合规地进行经营管理活动,通过监督找出企业运行中存在的缺陷在并提出解决措施,推动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科学生产,完善管理,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其实监督职能是自内部审计发展之初就一直蕴含的职能,从最初的差错防弊,到如今的评价,其本质上都含有监督这一职能。而评价职能主要源自监督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发展和深华。主要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据公司的规范和标准,结合被审单位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评估与鉴定各项经营活动的效果、效率和经济性,以此被审单位的情况进行评价,找出被审单位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评价职能的本质是对审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总结和评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完善的过程。
内部审计除了监督和评价职能还有其他职能,如咨询、服务和鉴证等。事实上,内部审计职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字面概念,而是更多职能的混合体。上述这些职能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审计职能体系,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改善经营管理,促进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
......................
2.2内部审计的目标
随着企业管理层赋予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不断变化,内部审计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根据我国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审查和评价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以增加企业价值、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近些年来,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越来越饱满,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及时、准确的将有关查错防弊和资产保护的相关信息向企业管理层报告,更重要的是对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指出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改进措施,以此来帮助管理层更加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可以说,内部审计人员正逐渐深入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以实现企业目标实现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进程中始终可以不受外在因素的左右和干扰。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灵魂,表现在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形式上的独立,不受企业内部其他机构的约束;实质上的独立表现为精神上的独立,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在道德上是正直的,在执行审计过程和进行审计判断时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不受其他事项的左右。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就要重视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不同,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也不一样,这也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影响其工作质量。结合国内外的内部审计实践经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按照隶属关系划分有以下五种模式,每种模式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都不同,内部审计的效果也不一样,详见表2.1。
........................
第3章PQ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分析.........11
3.1PQ公司基本情况介绍..........11
3.2PQ公司内部审计的资源配置情况...........12
第4章PQ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及原因分析................19
4.1PQ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分析...........19
4.1.1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4.1.2内部审计范围狭窄............20
第5章完善PQ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28
5.1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28
5.1.1实现内部审计的形式独立............28
5.1.2确保内部审计的实质独立.....................29
第5章完善PQ公司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5.1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括实现形式独立和实质独立。形式独立表现为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形式上的独立,不受企业内部其他机构的约束;实质独立表现为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在精神上是独立的,在道德上是正直的,对有关审计事项的判断和决定不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不受其他事项的干扰,不偏不倚的执行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
PQ公司应该落实董事会、监事会职能的履行情况,完善董事会运作机制,明确董事会的职责。需要注意的是,董事会的职权是属于董事会整体的,而不是董事长个人或者董事会的某些人,因此,董事会的各项决定的做出都应当按照董事会的要求以董事会的名义进行相关行动,而董事长只是董事会的召集人,他只能在合理的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而不能全权代理整个董事会的意愿。在除第一大股东唐某之外的股东不参与经营管理的情况下,董事会更应该强化职能,避免完全由董事长说了算。
.....................
结论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以PQ公司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公司在内部审计实践过程中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基于对PQ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和两个审计案例的阐述,文章深入分析后发现该公司的内部审计主要存在着以下缺陷: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独立性不强,内部审计范围狭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不足,未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不规范,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不佳等。
第二,针对PQ公司内部审计的主要问题,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其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内在原因。具体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畸形,内部审计人员隶属关系存在缺陷,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主要集中在确认服务,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内部审计流程未形成闭环管理等。
第三,根据上述对PQ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和原因的剖析,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其他公司内部审计活动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归纳如下:(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审计组织模式设置,以实现内部审计形式独立;同时确保内部审计实质独立。(2)调整审计职能的战略定位以拓展内部审计范围,职能定位为监督与服务。(3)提高管理层和公司职工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以此来加大审计资源投入。(4)突出对企业风险的识别及防范,贯彻风险管理理念,内部审计着重参与融资风险的防范。(5)完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6)加大审计后续整改力度,延伸现有的内部审计流程,实行内部审计公开化,将内部审计结果与岗位考核相挂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