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的审计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05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审计论文,本文的研究从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入手,以环境审计、行为审计的基本框架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规范研究等方法,试图搭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的理论框架,并提出对策建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战略总布局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密集推出了《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国土资源部等各部委先后出台措施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进程,各省市也结合地方实际先后出台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战略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经济发展方式、生态问题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监督体制建设四个宏观层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整体进程。”国家从战略高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足以彰显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战略总布局中重要地位。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学理的探讨、试点研究到制度保障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力度空前、发展全面、模式多元的新时期。

当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从企业到非营利组织、从城市到乡村都在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业活动,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行为的规范性、执行性和实效性直接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1-3]。在诸多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中,政府扮演着主导者与实施者的双重角色,直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并起到导向作用(王从彦、潘发强等,2015)。由于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推动和示范的重要作用(梅凤乔,2016),因此针对 政府的生态文明建设日常规范约束等,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郑国洪、朱芳芳,2015)

前审计长刘家义在论述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时曾明确指出“要通过审计,促进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纵观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从建设规划、建设过程到建设绩效的评价都离不开审计机构的配合与支持,并且生态文明审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同样属于环境审计的范畴。

........................

1.2 文献综述
国内外与政府生态文明审计直接相关的文献相对较少,生态文明审计是中国的特有提法,国外一般是指生态审计或者环境审计,而且大多认为生态审计与环境审计实质上是相同的(张沁琳,2015)[8],与生态文明审计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后边章节将会具体阐述。本部分文献综述主要分两部分,分别是国外政府环境审计、行为审计方面的相关研究及国内对上述两方面的研究: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政府环境审计方面
环境审计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主要的审计内容是环保资金的使用是否合规合法。1969 年,美国国会出台了《联邦环境政策法》,美国审计总署随即对水污染控制项目进行了审计,针对其资金的使用合规性及其产生的效益发表审计意见。一些大型能源企业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对其经营活动进行环保评价的需求,促进了环境审计的发展。在 1973 年的时候,美国著名学者 Humble[9]

在其关于环境审计的研究中,用大量的论据证明了环境审计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每个企业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在财务审计的各项条款中加入环境审计一项,与国家政策保证高度一致。既有利于企业适应市场经营环境,又可以履行国家的要求和规定,保证企业发展不会因为触犯环境保护法规而受到不利影响。

1977 年美国联合化工公司因为排放有毒物质而受到了巨额罚款,遂聘请ADL 咨询公司对其子公司的业务展开环境政策性合规性审计。ADL 咨询公司开启了第三方参机构与环境审计的实践,并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环境审计程序,为以后美国环保署环境审计政策的出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80 年代,ADL 咨询公司先后在加拿大、拉丁美洲、整个欧洲和中东、英格兰建立起咨询公司,并将其环境审计经验传向各国。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国际环境审计进入迅速发展时期。1986 年,美国环保署提出了环境审计项目;80 年代后期,英国出台了 BS7750作为环境管理系统的标准,鼓励环境审计实践的开展。国际上的环境保护组织及有关各国也开始陆续颁布与环境审计相关的法案和评价标准。而且环境审计中的合规性审计逐步被纳入政府审计的范畴,并作为政府进行环境管理的一种工具。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生态文明的相关概念

“生态”一词,来自古希腊,意思是家或者周围的环境。从字面来看,“生”指的是生物,“态”指的是存在的状态。简单地讲即是生物生存的状态,一般引申为生物的生活的基本状态。广泛地讲则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与生存资源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引申为对和谐、美好关系的追求。“文明”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或者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社会状态。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与自然关系和谐美好的一种追求。一般认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到目前为止,习惯上分为四种,即: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随着文明的进程不断地发生改变。原始文明时期,人类祖先受到生产力的限制,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生活方式主要以渔猎和采集植物浆果为主,人类社会的发展受自然环境限制较大,主要以生存为目的,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没有广泛关注。

农业文明时期,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人类不再被动依赖自然界提供的食物,开始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种植和饲养使自己所需要的食物资源能够生长和繁衍。虽然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有了极大地提升,但是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依旧有限。此外,人类与自然的直接接触面也在不断扩大,一些早期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想开始萌芽,像古希腊学者、儒家学派、道家学者都在此时期提出了许多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先进思想,一些传统思想更是沿用至今。

.............................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根据《东京宣言——关于公共受托责任的指南》(1985)公共受托责任的定义是“指受托经营公共资源的人员或机构应报告对这些财产的经营情况,并附有财政、管理和规划方面的责任”,“受托管理并有权使用公共资源的机构有向社会公众说明受托管理情况的义务”。我国学者对公共受托责任的定义是受托管理公共资源的政府、机构和人员妥善管理和运用公共资源以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并向公众报告的义务(刘笑霞,2010)[80]。受托责任的委托方是社会公众,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生态环境自身的公共属性决定了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报告义务。

此外,生态环境既可以表现出正外部经济,也可以表现出负外部经济,主要取决于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如果生态环境能够良好的发展则带来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其正外部性,反之则为负外部性。在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其行为的规范性、执行性和实效性都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外部经济性,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履职情况的监督催生了生态文明审计的产生。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最早是在 1980 年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被提出的,“保护的含义是人类对生物圈的经营管理,并为当代人类产生持续的最大效益,为满足子孙后代的需求而保持生物圈的潜力”。《大纲》关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一方面在于对现有资源的有限使用和保存,能够维持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是恢复和丰富可再生自然资源,保证子孙后代的需求。1981 年,美国学者布朗在《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著作里首次使用“可持续发展”这一词。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主席布伦特兰在提交给联合国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一定义既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也引起了各国学者、组织和不同机构对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广泛探讨。1992 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战略,将可持续发展从理论的探讨到各国政府政策的落实又往前推进力一步。

...............................

第三章 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的审计方法........................25
3.1 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的矩阵设计......................25

3.1.1 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的动因...................25

3.1.2 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的目标...............26

第四章 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的业务分类及一般流程......................35
4.1 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的业务分类.......................35

4.1.1 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事前决策行为审计................36

4.1.2 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事中活动行为审计.................37

第五章 开展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的对策建议.....................43
5.1 加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制度保障...................43

5.1.1 健全政府生态文明审计相关法律法规.......................43

5.1.2 制定生态文明审计准则和审计评价标准..............44

第五章 开展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制度保障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论证、规范研究等方法,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以下三点:

1.构建了以审计矩阵和审计工具箱为主的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方法。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的审计属于生态文明审计的范畴,研究的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业活动,其中审计矩阵主要包括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的目标、动因、主客体、内容以及依据等方面,审计工具箱则包括特殊审计工具箱和一般审计工具箱两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的评价标准。

2.基于行为审计的一般流程和方法,本文尝试将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进行更为细致的业务分类,依据建设项目的进行流程,分为事前决策行为、事中活动行为、事后监督行为三个方面来审计;并提出了从审计准备、实地调研、影响评估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的一般模式。

3.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审计制度建设、审计内容方式、审计人员素养和联合审计四个方面提出了促开展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的对策建议,促进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行为审计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