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职业化背景下参赛组合与参赛效率的相关性分析——以德约科维奇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18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本文选取德约科维奇2003-2020年参加的单打赛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参赛组合和参赛效率的特征进行纵向梳理,运用胜率、四轮入围率、站均积分、积分贡献率等指标将两者有机结合,探究参赛组合与参赛效率之间的关系,旨在挖掘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职业运动员合理选赛参赛、提高参赛效率,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选题依据
1.1选题背景
网球运动是职业化程度最高、商业化操作最成熟的运动项目之一,职业运动员通过参加比赛以获取积分和高额奖金[1]。在每年,世界各地将会不定时地举办数百场不同级别、不同场地类型的网球赛事。男子职业网球赛事分为四大类:大满贯,大师赛,黄金巡回赛以及世界巡回赛。其中大满贯是由ITF主办的四大网球赛事,级别最高,冠军可获得2000积分;大师赛(年终大师杯/总决赛):由ATP主办的最高水平的10项网球大师赛,级别仅次于大满贯,冠军可获得1000积分;黄金巡回赛:级别仅次于大满贯和大师赛,可分为两个级别:ATP500级别赛事冠军可获得500积分,ATP250级别赛事冠军可获得250积分;国际巡回赛:由ATP主办的普通级别的网球赛事,积分较少[2]。由此可知:赛事的级别与积分息息相关,选择不同级别的赛事,获得的积分也不一样;并且职业赛事呈现出地域分布广泛,时间不定性,比赛数量多的特点,运动员在繁杂的赛事中,如何根据自身职业生涯所处的不同阶段,合理地对赛事进行选择与组合,将影响着网球运动员职业发展的速度、效率和持久性。职业网球运动员的积分和排名竞争逐渐白热化,除了科学化的训练,合理的赛事安排也是影响运动员参赛效率的关键因素。
选取德约科维奇参加的单打赛事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是:德约科维奇自2003年成为职业网球运动员后,历经8年达到ATP单打第一,成才时间较短,并且到2020年为止,共6年稳居ATP单打积分排名第一,这在网球职业生涯中屈指可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
1.2研究意义
职业网球运动员的选赛参赛受时间、体力、地域、心理、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运动员的技战术、参赛组合和参赛效率亦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目前,学者们对职业网球运动员的研究,主要从参赛特征、技战术、关键分、制胜因素等方面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对职业运动员某一阶段的技战术变化、参赛特征、参赛安排、竞技水平进行纵向研究。但是,纵向梳理职业运动员参赛特征与参赛效率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前学者周阳仅对参赛组合和参赛效率的特征进行研究,两者是否存在相关性不得而知。基于此疑虑,笔者在此基础上,运用胜率、四轮入围率、站均积分、积分贡献率等指标将两者有机结合,探究参赛特征与参赛效率之间的关系,旨在挖掘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而优化运动员参赛组合,提高运动员参赛效率。


体育论文怎么写

...............................
2文献综述
2.1国内外关于网球职业化的研究
2.1.1职业化概念
在《汉语大词典中》中,职业解释为个人服务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3]。在《中国翻译》中对职业化进行了阐释,认为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4]。关于职业化的概念,目前没有统一。
在国外,各位学者对职业化概念的看法各不相同,有学者从法律、社会角度对职业化进行定义,有的学者从专业性角度对职业化进行定义。
法律及社会角度。Goffman[5](1959)最早表示职业化就是某些人专门从事一种工作这一概念的社会化。随后Harold L.Wilensky[6](1964)、Spencer[7](1999)等部分学者认为职业化表示某种职业得到在法律上的认可,社会大众的认同。Bennett Carpenter;Laura Goldblatt;Lenora Hanson[8](2021)等学者认为职业化是学习工作者自律的策略,但在今天这种自律往往通过(工人)再生产和(机构)声誉的矛盾交织而运作。
专业性角度。Lisbeth Claus and Jessica Collison[9](2004)、Harold L.Wilensky[10](1964)等学者认为,职业化是指普通非专业职业群体逐渐达到职业标准,成为专业职业,并获得相应职业地位的动态过程,William E.Snizek[11(]1972),Turnerand Hodge[12](1970)则认为职业化是衡量行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BélisleMarilou;Lavoie Patrick(2021)等学者把职业化理解为想象、成为健康职业成员的动态过程,它取决于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的演变:专业能力、专业文化和专业认同[13]。
在国内,许多学者也对职业化概念进行研究,但尚未有统一的概念界定。1993年,足球职业化试点标志着中国体育开始职业化,在此之后,中国的篮球、排球和网球都实行了职业化[14]。张子沙[15](1989)认为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本质特征具有高度的商业性与文化性。钟秉枢[16](2002)认为竞技体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期并逐渐成为社会需要的职业,有专门的体育人员参与其中,并将其视为稳定的经济收入。刘德佩[17](1996)认为体育职业化的标准是运动员与雇主之间存在的一种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可以通过合同或其他法律文件的形式来建立。
........................................
2.2国内外关于参赛组合的研究
2.2.1理论研究
参赛组合的研究,目前只有两篇,而关于网球方面的只有一篇。袁守龙[35](2004)在文中指出赛事组合系统结构是指赛事系统中各个赛事之间联系方式的总和,其联系方式为序位制、积分制和席位制;产生了三个结构性动力:竞技源动力、竞技促进力、竞技目标趋向力。周阳[36](2019)对参赛组合系统的概念进行解析,得出一个完整参赛组合系统,由参赛数量、参赛级别、参赛时间序列和场地类型等指标构成。
综合其他学者对“参赛组合”概念的阐述,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网球参赛组合系统包含参赛数量、参赛级别、参赛时间、参赛场地类型,而参赛组合的作用在于使运动员在繁杂的赛事中,通过对参赛组合进行科学的选择与组合,来获得更多积分,取得更高的排名。
2.2.2现状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参赛组合多从参赛级别、参赛数量、参赛时间、参赛场地进行研究。
第一,参赛级别。男子职业网球赛事分为四个级别,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大满贯,大师赛,黄金巡回赛,国际巡回赛。张鑫[50](2018),周阳(2019)对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年度参赛级别进行分析,发现网球运动员在参赛级别方面,每个小周期的赛事都是由级别低向级别高的过渡,低级别的赛事随着职业阶段的递进呈现下降的趋势。杜迅超(2020)发现德约科维奇职业生涯高龄阶段以参加高级别赛事为主,大满贯和年终总决赛是职业生涯中后期必参加的项目。由此可以知道德约科维奇参赛级别由低级别赛事转向高级别赛事过渡,以参加高级别比赛为主。
第二,参赛数量。男女网球运动员参赛站数也略有不同。女子方面,张娜[45](2019),董保健[46](2017)通过研究得出我国优秀青年女子网球运动员参赛站数范围在11-21站,每年的参赛站数约为17站,不同运动员每年参赛站数相差很大,单打的数量多于双打。男子方面,张文豪[47](2017),李庆有[48](2017)发现世界排名600后的网球运动员突破到100位以内的这个时间段,单打平均站数为20.3站,在12-39站之间上下浮动。杜迅超[49](2020)发现德约科维奇随着年龄增大,大师赛的数量在减少。我们可以看出男女运动员参赛站数不一样,因为运动员的体力精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参赛站数是非常重要的。
...........................
3研究对象与方法........................10
3.1研究对象...................10
3.2研究方法...............................10
4结果与分析........................11
4.1德约科维奇职业阶段划分...........................11
4.2参赛组合特征分析...........................12
5结论...................61
4结果与分析

4.1德约科维奇职业阶段划分
运动员职业生涯可以依据征战大满贯赛事的成绩以及年终排名的变化来划分[65]。在大满贯赛事及ATP官网上,查阅德约科维奇参加四大满贯赛事的成绩,以及德约科维奇的ATP官网年终排名,依据大满贯进入四强、夺冠数量及年终排名作为职业阶段划分标准,2007年首次获得大满贯四强,2011年获3个冠军且排名靠前,因此,将2003-2006年划分为成长期,2007-2010年划分为突破期,将2011-2020划分为巅峰期,具体见表4-1所示。


体育论文参考

....................................
5结论
(一)参赛组合:①成长期阶段,以ATP低级别赛事和ITF赛事为主,赚取积分提升排名,突破期及巅峰期阶段,参赛模式以强制赛+自由选择赛构成,其中强制赛以大满贯、大师赛、年终总决赛为主,自由选择赛以巡回赛作为为首选;②参赛数量站数呈现平稳“倒V型”发展趋势,参赛场次呈现陡峭式“倒V型”发展趋势;③参赛时间形成了以4大满贯和年终总决赛为核心的5个赛事时间阶段,以巡回赛/大师赛作为核心赛事的前后预热/放松赛事;④参赛场地:成长期阶段受地域的影响,参赛场地以红土赛事为主,突破期及巅峰期阶段,受硬地赛事分布广、数量多以及核心赛事占比大,导致以硬地赛事为主,红土赛事为辅,并且呈现硬地赛事是红土赛事3倍的特征;参赛地域:成长期受世界排名和出生地的影响,以本土欧洲区域的赛事为主,突破期及巅峰期阶段,参赛地域由欧洲地区逐渐转向美洲地区。
(二)参赛效率:①站均积分:呈现“螺旋式”倍数上升趋势;3个阶段站均积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巅峰期>突破期>成长期。②参赛胜率:3个阶段参赛胜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巅峰期>突破期>成长期。
(三)参赛组合与参赛效率的相关性:①参赛级别越高,对总积分贡献率越大,但运动员在赛事级别的选择上,应该综合考虑对手的排名、赛事的积分与奖金,同时考虑比赛区域和自身经济能力以及竞技能力,才能选择合适的比赛级别,提高参赛效率。在强制赛事中,选择以澳网为核心的硬地赛事,自由选择赛事中,选择以积分较高的黄金巡回赛作为首选。②参赛站数与胜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但参赛站数影响运动员的负荷量,合理的负荷量将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进而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参赛场次与胜率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参赛场次越多,胜率越高。并且参赛场次与参赛站数比值越大,胜率也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