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余华小说中的隐喻表现
(一)余华小说中常见意象的隐喻
先锋小说就因致力于小说形式创新而成名。先锋小说一改现代小说“启蒙”“救亡”的实用性目的,开创了当代小说中富含审美艺术的新潮流。而先锋小说之所以会被认为是“审美的艺术”,与其在修辞方法上的独树一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先锋小说作家们效仿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在小说的形式、语言的技巧上进行努力探索,对中国新时代文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余华为例,余华在制造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的同时,还善于采用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来营造梦幻性和流动性的氛围,以提升小说的神秘性和情节的曲折性。而在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上,余华运用得最多的就是意象的塑造。从广义上来说,一切与比拟有关的、涉及小说内涵进阶的修辞都可以被认为是隐喻。
意象这一修辞手法常被应用于诗歌的分析,但是被应用到小说的分析上也无不可。有学者指出:“(意象小说)就艺术认识论的角度言,它是意和象的契合,就作品的审美特征言,是情和景的高度融合。因此,意象在本质上不是象征、比喻,而是一种表现的艺术。”①当然,余华的小说并不能被定义为是意象小说,但是齐孝斌的观点佐证了使用意象这一概念来分析小说完全是可行的。
在文学创作中,作者为了更好地塑造文本,常常会通过塑造意象的方式来打造不同的具象,再通过一系列的具象来形成一个丰富而完整的文本世界。夏之放先生在《文学意象论》中说道:“审美意象在头脑中形成,还需要经过艺术传达阶段,才能物化为声、形、色等物理属性构成的可视可听的外在的艺术意象。”①简单来说,小说意象通常是较为常见的事物,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使得内涵更加丰厚。审美意象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化,不断完善,内涵变得更加深厚,最后才被作者完全物化定型。因此,小说中的意象往往带有丰富的意味,承载着作者在创作之初的目的、在创作之中的塑造以及最终形成的隐含寓意。
......................
(二)余华小说文本的整体性隐喻
文学文本存在多义阐释的可能性。文学隐喻会超越字面意思,跨越故事的表象结构,从而形成一种叙述的张力,使得文本具有扩大化的、可被释放的意义。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由于文学作品本身的开放性,隐喻在阐释上也会存在偏差,很多时候阐释者也不能找到十足可靠的证据证明自己的阐释,所以对隐喻的认识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是不可避免的。
文本的隐喻活动是文学自带的一种技能,是从读者的阅读反应中逐渐生成的,所以文本隐喻含义的差异性阐释是由于语言叙述的能力和阅读所处的环境之间的技术处理问题造成的。因此,笔者在对余华小说的文本隐喻进行阐释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余华本人对文本的阐释,但更大程度上是基于本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
余华曾经说过,“我感到世界有其本身的规律,世界并非总在常理推断之中。我这样做同时也是为了告诉别人:事实的价值并不只是局限于事实本身,任何一个事实一旦进入作品都可能象征一个世界。”①对于余华来说,他有能力塑造一个全新的故事,也就有能力用文字来塑造一个全新的文本世界。
关于小说文本隐喻有一个著名的“四个世界”理论。这个“四个世界”理论是王希杰教授在《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和《汉语修辞学》(商务印书馆,2006 年)等著作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其中,“四个世界”是指文本话语的语言世界、文本话语隐喻的物理世界、文本话语隐喻的文化世界和文本话语隐喻的心理世界。
.........................
二、余华小说隐喻书写的内在因由
(一)阅读资源和成长氛围的熏陶
余华曾经说过:“要具体找出哪一些作家是影响我写作的根源比较困难,因为我的导师们差不多可以组成一支军队了。”①我相信这个世界上,除了极少数的作家能够依靠自己的天分写出优秀的作品,大部分的作家都是通过海量的阅读建立自己写作的兴趣和自己对审美的高标准,从而塑造出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对余华产生影响的第一位外国作家当属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打开了余华创作初期的新世界大门。“这两部作品(另一部是汪曾祺的《受戒》)尤其是川端康成的作品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几乎都是在学习他,他是我第一个写作的老师。”②“读了《伊豆的舞女》以后,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人家写伤痕是这样写的,不是以一种控诉的方式,而是以一种非常温暖的方式在写。”③川端康成的细腻让余华沉迷其中,余华也将他当做自己写作上的导师,因此一直在学习他的写作方式,这么做提升了余华后来对细部描写的功力。余华最早期作品中充满了细腻的温暖,就是受川端康成的影响。然而,卡夫卡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余华的创作之路。
余华回忆说,当自己沉浸在卡夫卡的世界无法自拔的时候,卡夫卡的出现其实是拯救了他。因为“在迷恋川端康成几年以后,我开始走投无路了,都不知道自己该写些什么,感觉到自己没有写多少作品,就已经江郎才尽了”。④
弗兰茨·卡夫卡在西方现代文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卡夫卡让余华明白了小说还可以这样写。我相信余华应该一生都会记得在那个寒冷的冬夜阅读到《乡村医生》时的那种悸动。《乡村一生》这部作品让余华明白了“自由对一个作家是多么重要”。余华口中所说的“自由”,我想就是一种可以随心所欲控制作品的能力。在此之后,余华就写出了第一篇重要的作品——《十八岁出门远行》。
.........................
(二)文学先锋性追求的内在驱使
余华的小说充满了隐喻,隐喻的存在能够填补小说的多义性,提供更多的形象让读者解读、品味。从某种角度来说,作者创作时所构建的隐喻越多,那么其文本就越充满可读性和可解性,小说的艺术性也就越高。
维姆萨特对隐喻十分重视,他认为“意义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喻旨与喻体之间的相异性,隐喻的两极距离越远,则越有力量”。③这其实是对隐喻产生作用的条件做了最简单的概括。在两个相似性并不是很强的事物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让这种联系产生奇妙的张力反应,这就是语言文字的奇妙之处。在进行小说艺术创作的时候,我们必须重视喻旨和喻体之间的选择。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小说往往能通过非常细微、现实的小世界来展现一个宏观的、理想的大世界。能否通过简单真实的事实描述形成对复杂理想的构建,这是一个小说文本质量高低的判别标准之一。
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希望自己能够突破现实的禁锢,通过打破语言旧有规则的束缚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与内涵。余华自己也说过:“因为世界并非一目了然,面对事物的纷繁复杂,语言感到无力时作出终极判断。为了表达的真实,语言只能冲破常识,寻求一种能够同时呈现多种可能,同时呈现几个层面,并且在语法上能够并置、错位、颠倒,不受语法固有序列束缚的表达方式。”①余华擅长通过语言的错位并置、颠倒重复以及细部描写来增强自己作品的可读性,尤其是他早期创作的先锋小说,几乎每个文本的篇幅都不长,却总能形成文本个体的独特性,引发社会对文本的探讨,这与余华本人选择隐喻书写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三、余华小说隐喻书写的价值反思..................................53
(一)隐喻书写对余华小说深度的建构作用..........................53
(二)隐喻书写在余华小说中的复杂境遇...........................55
三、余华小说隐喻书写的价值反思
(一)隐喻书写对余华小说深度的建构作用
隐喻对余华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笔者看来,隐喻书写对余华小说具有极强的深度构建作用。
首先,余华通过自己的创作,成功塑造了一批独具内涵的人物形象和意象。在余华的小说中,“疯子”可以说是一个极具代表的形象。在“疯子”身上,刻的是暴力、非理性以及历史的烙印。《河边的错误》里的疯子是充满暴力的杀人犯,他所代表的非理性与警察马哲代表的理性之间产生了剧烈的冲突。然而,马哲不能在法律范围内将疯子绳之以法,最终情绪失控杀了疯子。令人深思的是,小说的结尾代表理性的马哲为了逃脱杀害疯子的惩罚,把自己变成了另一个“疯子”。在《一九八六年》中,余华将失去理智的历史教师描绘疯子,用历史教师所携带的“文革”记忆与其妻女所代表的现今的生活作为对比,隐喻了人类善于遗忘的本质。余华借用“疯子”的形象,隐喻了“文革”时期的癫狂和“文革”期间人们犯下的罪孽,为的就是警醒当下,引发我们回望过去,牢记历史的教训。
...........................
结语
本文是对余华小说隐喻书写的研究,在论文的前半部分详细树立了余华小说中常见意象的隐喻、余华小说文本的整体性隐喻以及小说中存在的隐喻思维。在后半部分探寻了余华的成长环境和阅读资源带给他的影响,分析了隐喻书写在余华不同作品中的复杂境遇。
在论文的最后,我还想说的是,余华后期作品隐喻张力的逐渐减小,其实并不是由余华个人导致的,出现这种现象与先锋本身的没落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困境有关。现代艺术在不断发展,文学、影视、绘画等领域都会存在先锋精神,先锋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只不过八十年代中国的先锋派在小说创作领域掀起了较大的风浪,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创造了一个小高峰。随着冲击旧有秩序浪潮的熄灭,先锋小说家一定放弃也不得不放弃如日中天的“先锋试验”。
“先锋小说”实际上是一个宽泛而又暧昧的概念,其实“先锋就是针对一种旧秩序的斗争和反叛,表明它不愿再受旧有规则的束缚,而试图达到新的自由与新的真实。这种革命的冲动,一旦被贯彻在艺术实践中,就必然会生长出新的形式来与艺术家的内心图景相适应。所以,现代艺术的形式变得复杂而隐晦,实在是因为现代人的内心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不可测所致”。先锋小说在八九十年代已经完成了自己的“革命任务”,打开了原本封闭的国人的心,甚至也打开了余华这样的先锋作家的精神世界大门,让他们在写作的途中发现了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也发现了自己真正想写的小说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