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雁宁文学创作的雅俗转型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04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 学术视野
文学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创作模式表现甚至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时代逐步的发展与变化,中国大陆地区的文学随之发生了几乎是根本性的变革。自古以来,纯文学便一直占据着中国文学的主导地位,严肃文学占据了市场的主流位置,而纯粹的通俗文学创作与发展在大陆受到了限制,不再受到文人作家的青睐,逐渐淡出读者的视野,

但在同一时期,台湾和香港地区的通俗文学则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直到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带来的不只是政治意义上的解放与物质生活状况的改善,新思潮的不断输入,让中国文化与文学受到了外来思想的冲击,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革新。严肃文学虽然表面上占据了文学意义的制高点,被视为文坛的主导者,但是却无法撼动通俗小说在普通市民心中的优势地位,所以范伯群、汤哲声等学者将此现象称之为“双翼齐飞”,通俗文学与新文学共同促成了现代文学的繁荣。并且随着中国大陆地区社会的转型而引起经济的快速发展,受众的阅读兴趣也开始受到作家的关注。与此同时,文学本身也在寻求新的创作道路。通俗文学在大陆得到迅速发展,涌现出一批通俗文学作家,为中国文坛注入一股新鲜而又独特的活力。

田雁宁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家。1953 年出生的田雁宁从接触文学至今写过数十部作品,从创作初期的大巴山乡土文学,到中期的雪米莉通俗小说创作,以及后期创作并参与策划的多部电视剧,每个创作阶段都备受文坛关注。田雁宁在八年的知青时期深受沈从文、艾芜等作家的乡土文学作品的影响,创作了大量以大巴山为主题背景的乡土文学作品,如《大山和小船》、《小镇风情画》、《巴人村纪事》等小说。到八十年代,由于港台通俗文学在大陆上的兴起,以及大陆通俗文学作品的稀少,让田雁宁看到了通俗文学的市场价值和商业价值,并不被大多数作家认可的通俗文学创作并没有阻止田雁宁的创作热情,与谭力共同以香港“雪米莉”的笔名先后创作了十余部通俗作品,如《女带家》、《男秘书》、《女秘书》、《男玩家》等。
.........................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田雁宁的关注主要从九十年代开始,在九十年代后期形成小高峰,尤其是通俗文学在大陆地区火热的背景下,对雪米莉、乃至田雁宁的研究逐渐增多了起来。目前,对田雁宁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对于田雁宁乡土文学创作或是后期创作进行研究的,第二类是主要针对田雁宁通俗文学创作进行研究,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对田雁宁在雪米莉时期的通俗文学创作研究,以及九十年代中后期至今的田雁宁新时期通俗文学创作研究。
1.2.1.1 乡土文学研究
田雁宁早期阶段以乡土文学创作为主,1979 年到 1987 年田雁宁创作了大量以大巴山为背景的乡土小说,而对其的研究从 21 世纪才开始,并且只有两篇期刊是主要针对田雁宁乡土文学创作进行研究的,任伟 2016 年的《符号修辞四体演进视野下的“大巴山作家群”——以田雁宁为例》与何世进 2014 年的《论田雁宁中篇小说的乡土主题》,这两篇主要是针对田雁宁作品中的词语和文学主题进行研究。
与此同时,田雁宁作为“大巴山作家群”地域创作群体中的一员,对待“大巴山作家群”创作的整体研究也可以看作是对田雁宁的类比性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范藻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双重变奏——从“巴山作家群”看当代地域文学的意义》、《而今迈步从头越——论“巴山作家群研究”的意义》等,这两篇是对于大巴山作家群整体性的研究,对于田雁宁的个案分析较少。
1.2.1.2 通俗文学研究
在田雁宁文学创作的研究中,对其通俗文学的研究占据了主要的部分,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其一是对田雁宁雪米莉时期创作的通俗小说研究,另一是通俗文学进入新时期之后的通俗文学创作的研究。
..............................

2 乡土文学创作发展与影响

2.1 乡土乌托邦
2.1.1 乌托邦及其文学建构
英国作家托马斯·莫尔在 1516 年用拉丁文写成《乌托邦》一书,首次提出了“乌托邦”这一概念对之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六个字母中有四个元音,读起来很响,指的却是‘无何有之乡’,不存在与客观世界”①。“乌托邦”后来成为人文科学领域各种想象中的理想社会或理想境界的通行语。乌托邦是指一个没有阶级的幸福社会,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而乌托邦精神贯穿了人类整个思想史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人类对于美好社会的憧憬与追求,乌托邦思想的出现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也表现了人类对于生活现状的批判以及对完美社会的期待。
在中国,最早寄托乌托邦精神的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以及古代文人所追寻的“大同社会”,并且随着儒家学说在古代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成为中国人思想传统中最后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如《诗经·硕鼠》中写到的“乐土乐土,爱得我所”,就是一个同当时社会现状完全相背离的理想栖息处,之后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则是对于乌托邦社会的一次有目的性的文学创作。“桃花源”以及“大同社会”的愿望自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理想原型,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乌托邦主义作为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借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个理想的国家或社会,带给人们无尽的希望和憧憬,同时它也促使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的美好改造。作家在表现乌托邦精神时,通常在其文学作品中将丑陋、黑暗的现实社会用美好的文字叙述出来,与此同时又用优美的语言将理想社会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便是乌托邦文学作品。乌托邦文学所描述的是对于现实生活的失望以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作家将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投入于作品之中,表现其对于未来的美好幻想,他们用文字描绘出一个与现实中的社会完全对立的理想世界,来表达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求,乌托邦文学也就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参考物。

............................

2.2 反讽式乡土小说
田雁宁的乡土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他在作品中诉说人生百态。淳朴的民风、优美的景色、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等,把一个如诗如画般的大巴山展现出来。但是,在这些作品的背后同样续写了一个丑陋、险恶的乡土社会。乡土文学作品的地域性是作家对于民风民俗的刻画,流露于故事情节间的独特地域文化让作品成为了乡土文学的创作特色。田雁宁的创作以大巴山的风土民情和文化传统为关照对象,并且对传统乡村中的婚恋模式、封建礼教等作为小说创作的重点,他的乡土文学呈现出独具意蕴的大巴山地域特色,彰显出不同于其他作家的审美情趣。
随着文学创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的乡土小说开辟了新的创作思路,乡土文学作家开始在作品中表露出对人性、暴力的关注,原始的生命力在作家的笔下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而正是这些故事揭露传统社会上的混乱不堪、粗鄙邪恶的一面。当田雁宁真正深入到四川乡村时,发现乡村中除了美好的自然景物、淳朴的乡民之外,更多的是风俗的落后以及封建传统的滞留。于是,田雁宁也开始将边地乡村真实的生存状态记录下来,让读者看到真实的大巴山生活。
........................

3 通俗文学创作发展与影响............................................30
3.1 言情小说的继承与新变........................................... 30
3.1.1 传统言情小说模式的转换....................................... 31
3.1.2 性别文化视域下的言情小说............................. 36
4 文字与影像的锐意新变.............................................55
4.1 理想主义下的“双向驱动”创作模式.................................... 55
4.1.1 通俗文化勃兴下的文学创作........................................ 55
4.1.2 影视文化的兴起与影视剧的创作................................. 57
5 结语..........................65

4 文字与影像的锐意新变

4.1 理想主义下的“双向驱动”创作模式
4.1.1 通俗文化勃兴下的文学创作
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媒体文化得到迅猛发展,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价值,迎合受众阅读兴趣的通俗文学看到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便迎合时代的需要开始进行广泛地创作。而影视媒介的出现与通俗文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新时期人们对于影视媒体的依赖,大众媒体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以更加深入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娱乐方式,甚至开始主导人们的喜好。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的主导者可以说是那些英雄人物或者是掌握权力的上位者,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而新时期的中国社会生存的主导者是人民大众,大众文化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是传统社会单一的口头相传或是文字流传,更为便捷的大众媒介成为了文化传递的主导力量,大众媒介以更简洁便利的传播方式而受到大众的欢迎。而随着大众媒介的兴起,通俗文学的发展也更加便利,逐渐成为了中国文学的主导形式。
大众文化发展到二十世纪时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进化过程,主导文化发展的是政治因素和时代因素的约束,大众文化其实是政治和社会的另一种表现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化文明的冲击下,大众文化逐渐变成了多种文化形式的集合体,代替了传统封建文化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文化形式,通俗文学也代替了严肃文学成为了中国文学新时期的主导形式。
........................

5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