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综述
根据谭力创作的不同阶段,可以将研究者对他的批评研究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方向——严肃文学方向和通俗文学方向。
1.1.1 严肃文学
严肃文学方面对谭力的研究成果基本为期刊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 1983-1986 年谭力致力于严肃文学创作时期。主要成果有《<蓝花豹>笔谈》,内容主要是周克芹等人对谭力作品《蓝花豹》艺术得失的深刻讨论。比如周克芹的《<蓝花豹>得失浅谈》指出《蓝花豹》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即使读者能透过曲折的故事情节本身直视作品的内在意蕴,体会故事传递价值意义之所在,同时肯定作者对作品“故事性”的注重以及作者挖掘日常生活背后所蕴含深刻哲理的探索意识。但是,得意之处也可能是失意之处。正是因为太过于执着于故事性,作者忽略社会环境对作品人物的影响和改变,使人物一成不变的在一个封闭情节框架中行动,作品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因此而受到损害。此外,左人的《一部现实主义佳作》侧重于对《蓝花豹》进行正面评价,通过对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揭示他们存在的意义。而冯宪光《追求的欣悦和困惑》则从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两方面来说明《蓝花豹》是作者艺术追求和探索的结果。从纵向联系看,冯宪光肯定《蓝花豹》是对谭力以往作品的超越,从横向联系看,冯宪光指出蓝花豹这个女人悲剧的独特性在于丧失了生存、存在的权利。除了对《蓝花豹》的集中评价外,研究者还对这一时期的《关山不绝云千叠》、《天热好个夏》、《美的追求新的收获》等进行积极的正面评价。以上研究或评论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就作品论作品,过于局限于文本分析,而没有与更广泛的社会现实因素相联系,没有深入探索作者自身文学思想与作品内容的关系。
........................
1.2 思路与框架
本文以谭力创作的雅俗流变以及其中体现出来的矛盾为研究重点,将文学史、社会历史环境等宏观视角与具体文本分析相结合,采用文本细读、比较研究、个案研究、类型研究、归纳推理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细读文本,分析谭力不同时期的作品创作特征,由此推演出其不同时期的创作理念,再通过与其他作家的对比分析寻找谭力创作观念的得失之处,由此进一步结合社会实际环境与文学发展大环境分析他一次次转变创作方向的动力机制。最后,结合通俗文学相关理论研究,探索谭力的通俗文学理论与实践对当代通俗文学作家思想和作品特征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影响。
在框架上,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这一论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思路、方法。第二部分是对谭力严肃文学创作的研究,指出其追求诗意的“雅”的创作观念,以及这种观念的局限之处,由此分析他转变创作道路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第三部分是对谭力通俗文学创作的研究,指出其迎合读者意识的“俗”的创作观念,分析这种观念对雪米莉没落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这种观念和创作实践对作者本身和当代通俗文学产生的重要影响。第四部分是对谭力影视文学创作的研究,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在这一时期谭力形成了“雅俗融合”的创作观念,在这一部分将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说明其创作观念在作品创作的实践运用,并指出这种创作观念对当代通俗文学发展方向的启发。
.......................
2 起航:严肃文学
2.1 特征:自我情感与价值观的表达
2.1.1 情感“摇摆”
知青小说是新时期小说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部分。一般说来,知青小说的作者都是文革时期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作品内容以描写知青生活为主。这些作品最开始与“伤痕文学”文艺思潮联系在一起,描写知青心灵和生活的苦难悲情,对上山下乡运动和文革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进行揭露与控诉;接着随着“反思文学”和“寻根文学”的兴起,知青小说掀起一股反思热潮,不仅以理性的眼光对以往的知青生活重新进行评判,还对乡土文化进行反思,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学之根,透露出对乡土生活的怀恋;紧接着知青小说又高举着“青春无悔”的大旗,“凌驾于‘英雄主义’的战车上,以悲壮的美学情调净化和圣化那一段‘苦难的历程’”。①此后一直到新世纪以来,知青小说的主题与侧重点还有不同的变化。从上可以看出,从批判到反思,从揭示到怀恋,知青作家对乡村的态度呈现出强烈的悖逆色彩与不断的否定再否定,这实际上是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在作家心里的博弈。知青作家们生于城市,城市文化是他们的“根”,但是他们又在自主意识尚未完全定型时进入乡村世界,受到乡村文化的感染,内心不可避免的生发出对乡村文化的深厚情感。因为集两种相互对立的文化意识于一身,所以他们的创作历程就呈现出在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中矛盾纠结、挣扎搏斗的特点。谭力便是一个有着知青生活经历的作家,他的作品便典型的体现出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相互博弈以及在这种相互拉扯撕裂下呈现出的作者无所适从、左右摇摆的内心。谭力的作品基本不涉及对知青具体生活经历以及心理状态的叙述与描写,因而知青本身从来不是谭力创作的目的。知青只是谭力进入乡村世界的一个入口和将动态城市文明与静态乡村文明联系起来的一个媒介。通过这个媒介,城市与乡村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思想观念、自然与人文景观都在作者脑海中一一对比显现出来,影响着他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体现在作品特征中,就是对纯洁的乡土世界充满眷恋同时又向往先进的城市现代文明,由此产生一种矛盾的情感纠葛。
..........................
2.2 局限:“纯粹化”严肃文学追求
2.2.1 谭力:严肃文学“雅化”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5 年出版的谭力中篇小说集《一个女明星的爱与梦》前言上写着:“从七九年初登文坛,到而今发表了四十多万字而毫无大的建树,他发觉越写越难写,但也越写越快乐。”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出现?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正如上所说,其作品有意无意迎合主流意识形态,不时陷入对“恪守现存精神文化秩序和规范为旨归的主流意识形态”②的雅的追求中,这样做的结果是“程度不同地造成了主体的失落,使作品陷于平庸和肤浅”③,使作品内容本身受到极大伤害。除此之外,最主要原因还是谭力严肃文学创作理念的影响所致。现代主义艺术家有一个观点认为艺术的各个门类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和特殊性,他们的一个目标就是发现并遵守各种艺术的独特性,并将追求艺术的独特性与“纯粹性”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自律点。通过分析谭力的严肃文学作品可以发现,在小说创作中,谭力就像陷入了对“纯粹性”追求的魔障之中。他严格恪守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界限,自觉遵守严肃文学自身的规定性,即便是对文学创作进行探索也绝不越雷池半步:严肃文学是服务于精神的,是形而上的,是期待与读者产生灵魂共振的;而通俗文学是服务于物质的,是形而下的,是为满足读者感官刺激和阅读快感而存在的。因此,作为一个严肃文学作家,谭力对严肃文学的态度极其严肃,其严肃文学作品内容立足于他的现实生活经历,描写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之处,处处浸透着作者对生命、生活的理解和感想,作品中充满形而上思想。他将自己定位成一位精神导师,作品中时常透露出说教成分。事实上,他曾经也说过作家身上应该背负着教化人的使命感,一个严肃文学作家应该有较高的文学理想。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周宪将“诗意”和“散文”看作一组相对的审美范畴,而不是文学批评术语或文体概念。他认为“诗意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它不只是描述文学艺术作品特性的一个范畴,而且是一个说明整个审美文化的范畴,它甚至可以用来说明一种文化氛围,一种人生态度”。①诗意被看做一个审美文化范畴时,其内容主要是一种精神性的追求和表现,是精神品性的充分张扬和升华,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和境界。在诗意的文化氛围里,人是自由的,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社会都处于一种完美和谐的状态。谭力的乡土文学坚持思考人性美丑,表现人与自然天然合一,其都市文学聚焦新时代下社会问题,宣扬积极的精神状态。从谭力的严肃文学创作主张到他的创作实践,都可以看出他追求一种“诗意”的审美文化氛围。但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审美文化呈现出从诗意到散文的发展趋势。因此,谭力这种追求纯粹性,追求诗意的美学态度势必落伍,而在严肃文学作家中,将作品诗意与散文化结合得恰到好处的代表人物非贾平凹与莫言莫属。
............................
3 转向:通俗文学 ........................... 253.1 特征:积极向读者意识靠拢 ..................... 25
3.1.1 雪米莉:“新鲜”港味小说 ................................ 25
3.1.2 谭力:文学理想“垂死挣扎” ............................. 29
4 蜕变:影视文学 .................................... 43
4.1 从“雅俗悖逆”到“雅俗融合” ................................ 43
4.2 《怀念爱情》 ................................................ 44
4 蜕变:影视文学
4.1 从“雅俗悖逆”到“雅俗融合”
雅与俗之间实际上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它们总是相互联系、相伴相生的。首先,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因为时间、空间的不同,审美形态的变化,俗可以转变成雅。比如中国戏曲在古代是俗文化代表,它发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反映广大老百姓的生活和思想,为社会各阶层所喜闻乐见。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人们知识体系的变化以及花样繁多的娱乐项目出现,戏曲这种艺术形式对人们来说变得越来越晦涩难懂,越来越小众化。同时,戏曲也因为其自身承载着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在中国文化中拥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因此,显然,在现代社会,戏曲已经不再是俗文化的代表。其次,从具体文学作品来看,再俗的文学作品中也有雅的成分,再雅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俗的成分,大多经典文学作品都力求合理调整雅俗关系,实现雅俗融合、雅俗共赏。比如张恨水、金庸、琼瑶、贾平凹、莫言等人的作品,虽然从类别上他们被划分为通俗小说家或严肃小说家,但是就其作品审美来看,是雅俗通融的。而谭力,正如前所述,在一开始的小说创作中,在作品审美方面追求诗意、高雅、单纯,在与读者的关系方面追求一个教化者的角色。在进行雪米莉创作时,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他几乎放弃了前一时期所遵循的创作理念,转而寻求读者的认可。雪米莉创作给他郁郁不得志的创作生涯带来的转变,除了外在可见的名利,还有作家个人气质。他潜意识中被传统小说观念、文人心理所禁锢的个人小说观念逐渐被释放,或者说他以前没有底气、没有依据承认的小说创作观念现在能堂堂正正、信心十足的阐释出来,那便是小说应该重视故事情节建构,小说应该得到大众认同。因此,在雪米莉创作之后,当他回到正常的作品创作中来时,因为有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创作经验,又能坦然的对待通俗文学且不再以固化的观念遵循严肃文学条框,所以他已经能正确的对待一部作品中的雅俗关系,知道如何在保证作品的趣味性、可读性时兼顾思想性,他的创作观念从“雅俗悖逆”转向“雅俗融合”。
.............................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