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口号,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而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本质上承担着文化传递的责任,学校是这种文化传递的最佳方式和最有效场所,因此,抓好少数民族传统教育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工作,对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至关重要。随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财政收入提高,在一些地区少数民族知识精英的倡导下,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课外教育活动在中小学中开展起来,这是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与传承的大胆尝试。例如,近年来,在内蒙古、新疆等一些地区的蒙古族中小学或幼儿园中,出现了马头琴艺术队或乐团等,免费教学生学习马头琴艺术。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民族中学为例,自2008年起,该学校开始组建校马头琴艺术队,向学生传授马头琴艺术文化,将马头琴传统的口口相传、师徒传承的机制引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内,使马头琴艺术在学校教育中得以传承,保护了蒙古族优秀艺术文化。那么,民族中学马头琴艺术教育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对相关主体有什么影响?通过它,我们能够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都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内蒙古准格尔旗民族中学的马头琴艺术队进行了调研,试图从人类学、民族学的视角分析这一典型案例,并对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现状进行思考。
……………
1.2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受到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传统等诸方面的影响,教育人类学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最重要的是欧洲传统的哲学教育人类学和美国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两个流派又各自发展出许多理论,对中国学者产生较大影响的当属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国家民族复兴运动高潮迭起时代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二战后美国出现了民族学和人类学新兴流派——文化相对论学派。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不同文化的相互差异,谋求各种文化并存。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都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并与其经济条件相适应。?同时,该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赫斯科维茨还提出涵化和儒化概念,对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赫斯科维茨看来,涵化是指来自不同个人所组成的群体,因持续地直接接触,遂产生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所导致的变迁现象。而文化的儒化是指人及人的文化习得和传承机制,认为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是一个种族或民族区别于其他种族或民族的最基本的标志之一。
………
第2章准格尔旗民族中学马头琴艺术教育现状
2.1田野点概况
自明朝天顺年间,蒙古鞍粗部渐次进入鄂尔多斯,在此沃土上生息、繁衍。清时准格尔旗为鄂尔多斯左翼前旗,清初全旗蒙古族人口约为6. 3万人。由于历代反动统治及宗教、天灾、疾疫、兵匪等灾害,使蒙古族人口逐年递减,建国后,党和政府实行发展少数民族人口的政策,使全旗蒙古族人口大幅度增长,到1990年全旗蒙古族人口己达19116人。历代蒙古族在这片沃土生产生活,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②准格尔旗群众擅长民歌演唱,而蒙古民歌的演唱已成为旗境民间的一种主要娱乐形式。蒙古族广泛参与政治生活,民族干部不断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准格尔旗民族中学最早可以上溯到1930年,当时是伊克昭盟地区第一所新学,1976年,正式定名为“准旗民族中学”。现在的民族中学是一所汉语授课选修蒙语的普通四年制初级中学。1999年8月,随旗人民政府驻地迁址薛家湾。准格尔旗民族中学是一所汉语授课选修蒙语的普通四年制初级中学,学校现有教师200名,少数民族教师20名,蒙古族教师19人,教学班38个,学生207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75人,蒙古族572人?。学校总占地面积41000平方米,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走在自治区前列,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示范校”。
……………
2.2民族中学校艺术队及马头琴艺术教育概况
2.2.1民族中学校艺术队概况
民族中学校艺术队是民族中学为将学校办出特色,面向全体学生选拔组建的,主要包括蒙古族合唱队、舞蹈队和马头琴队,开展蒙古族音乐、舞蹈和马头琴的学习,排练时间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同等条件下蒙古族优先。校艺术队曾多次应邀参加鄂尔多斯教育局、准格尔旗文化广播局、体育局、妇联等单位组织的文艺活动。近年来,准格尔旗民族中学中考成绩连续稳居旗首,学校更加重视“第二课堂”,蒙古象棋,蒙古族合唱、蒙古族舞蹈、马头琴等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动幵展的愈加有声有色。准格尔旗民族中学校马头琴队始建于2008年4月22日,是由旗民族事务局和民族中学共同发起并组织开展的。马头琴队是校艺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中学民族特色教育的重要品牌,现有127名队员,初一年级86名,初二年级41名,初三年级13名(因中考不再训练,不计入总数),其中蒙古族58名,占45. 7%,满族1名,占0.8%。学校现有马头琴220把,是由民族中学申请,鄂尔多斯市民族事务局和准格尔旗民族事务局、教育局免费配发的。新学期开学时,校艺术队面向全校初一年级招新。对马头琴感兴趣的学生在所在班级报名,班主任将名单汇总报至艺术教研组,由L老师和任老师,按照蒙古族优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挑选。一般情况下,每班约有20多名学生报名,各班报名情况不同,有的班有十几名学生报名。假如某个班级报名人数过多,则让蒙古族优先入选,余下名额由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乐感测试,进行筛选。之后,参加初步训练,在此阶段,有些学生发现学习吃力或者天赋不足,可以退出。约半个月后,坚持下来的学生(每班约有5、6名)成为正式马头琴队员,人数相对固定下来。此时,马头琴队招新结束,队员须按时参加训练,不得随意退出。此时,招新结束,马头琴队组建起来。不同的班级人数不同,如初一年级1-7每班人数较少,在3-9人之间,8-12班人数相对较多,每班为10-14人。
……………
第3章准格尔旗民族中学马头琴艺术教育开展.........26
3.1准格尔旗民族中学马头琴艺术教育开展的原因.........26
3.1.1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马头琴艺术教育.........26
3.1.2蒙古族文化精英的努力.........27
3.1.3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28
3.2准格尔旗民族中学马头琴艺术教育的意义.........28
3.2.1对学生的意义.........29
3.2.2对保护和传承马头琴艺术文化的意义.........31
第4章准格尔旗民族中学马头琴艺术教育.........34
4.1国家政策方面.........34
4.2地方政府方面.........36
4.3学校方面.........38
4.4家庭方面.........41
4.4.1存在问题.........41
4.4.2相关建议.........43
第5章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44
5.1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的原因.........44
5.2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反思.........50
第5章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的反思
5.1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的原因
少数民族文化包括语言、音乐、舞蹈、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文化传承有许多方式,教育是文化传递的重要且最有效的途径。教育从广义上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依据教育人类学的理论陈述,有什么样的文化形态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形式,教育总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在当前现代化进程中,国家主要推行的是与现代化一致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功能是传递主流社会文化,培养适应国家发展、现代化进程需要的人才,所传递的主流文化是现代性的而较少是民族性的,忽视了文化多样性。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制度安排以及教学方法、流行的价值观念和校园文化等都与每一个少数民族文化不同,也不同于少数民族过去的传统教育。但现在的民族教育己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特殊的民族教育,而是民族地区的现代学校教育。目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场域中均受到了一定的阻力,面临困境,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成为一个普遍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
结论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特征。我国是多民族与多元文化的社会,但是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家推行的是体现其意志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培养的'是为现代化服务的标准人才,传递的是现代化的主流文化,忽视了文化多样性。长期以来,我国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时,重视科学文化教育,忽视民族艺术教育,在民族教育方面,侧重民族团结教育,忽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教育与传承,更严重的是以主流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束缚民族教育的发展,这些都导致了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理解的缺失,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和传承面临问题和挑战。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并非完全封闭的,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之间虽有张力,但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制定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设少数民族艺术培训班等,仍能使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使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教育达到和谐共生,准格尔旗民族中学开展的马头琴艺术教育就是很好的例证。它不仅是民族中学幵展的有民族特色的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是马头琴艺术的传统传承方式“师徒制”进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一种形式,而且是将蒙古族传统文化引入学校教育中传承的一种尝试。它对于促进学生德智美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民族意识,保护和传承蒙古族优秀艺术文化都有重要意义,是对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和补充。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