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无中西的现代性文学批评视角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是一种强大的异质文化。两种异质文化在相互的交流、对比和碰撞中,必然出现强弱、优劣的种种评判,其中不乏以西方文化思想作为价值尺度来批判和清算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思想。梁启超曾明确提出:今日不欲强吾国则已,欲强吾国,则不可不博考各国民族所以自立之道,汇其长者而取之,以补我之所未及。今论者于政治、学术、技艺,皆莫不知取人长以补我短矣,而不知民德、民智、民力实为政治、学术、技艺之大原,不取于此而取于彼,弃其本而摹其末,是何异见他树之薪郁,而欲移其枝以接我搞千;见他井之泪涌,而欲汲其流以实我背源也。以此,梁启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作了彻底的质疑与否定。
在文化价值观念他己基本形成了向西方文化倾斜的价值认知模式,他明确声称:”以今日论之,中国与欧洲之文明,相去不营霄壤。”(文集4)而且,他还多次强调,中国的希望就在于向西方学习,自觉引进西方文明。即便是鲁迅也没有完全超越二元对立的思想模式,他曾
猛烈地抨击和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1937年10月29日致萧军的信中指出,中国作家之所以难以创作出好的作品,就是中国”因为没有好遗产”。《狂人日记》中,他也借狂人之口对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作了彻底的批判。对待传统文化所起的作用,鲁迅是采取了”消极”的说法:”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正如要说明吸鸦片的弊害,大概惟吸过鸦片者最为深知,最为痛切一般。
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中,如果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底,不仅不能构成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思想的优势,反而成了累赘和负担,成了劣势。好像要走向现代化,就必须彻底甩掉传统文化思想,才能成功。传统中哪些是精华,哪此是糟粕属于复杂的学术问题,必须通过学术研讨才能得出是非、真伪的结论。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是一种强大的异质文化。两种异质文化在相互的交流、对比和........................
.....................
第二章文学批评的独立人格理论
“人格”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其主要指人的气质、性格,其中包含伦理观念、精神境界、哲学一美学理想。在王国维的内心里有着”既关心现实而又鄙薄功利,既重视理想而又悲观失望,内心常充满着矛盾痛苦而显得忧郁而深沉术’的人格心理冲突。因此,在他”从事于哲学”研究时,内心里却也潜藏着一些解除个人精神苦闷的”功利”性目的,期望着以叔本华人生哲学的终极追问和形而上的激情,来荡涤生活的庸烦,获取直接的精神与心灵的慰藉,以消弥自我内心的人格冲突。”
人格”作为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来自西方文化。直到二十世纪初,中国学者受西方文化影响,开始在自己的文化及文学批评研究中使用”人格”概念。鲁迅曾关注过美术家的”人格”。他认为:作为一个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能,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创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在中国文学批评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对”人格”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探讨的非王国维莫属。也就是说,王国维文学批评中的人格理论,从特定角度促进了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
王国维在文学批评中提出人格问题,首先是受西方文学及文化的影响。《文学小言》第十四则指出,与西方文学相比,吾国之叙事的文学尚在幼稚之时代。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格为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有人格矣,然他曲则殊不称是。要之,不过稍有系统之词,而并失词之性质者也。
以东方古文学之国,无一足以与西欧匹者,此则后此文学家之责矣。叙事文学之成败在于人物塑造,而人物塑造之关键又在于”描写人格谁,丢失了对人格的描写,纵然有”系统之词”亦会丢失”词之性质”,足见人格问题对于文学创作的决定性意义和价值。王国维认为,东方文学虽有着古老悠久之传统,但在叙事文学的创作却无法与西方文学匹敌,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此。
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虽然没有”人格”这一概念,但关于人格的文学批评思想还是有的。古典文学批评中”人品”、”才性”、”程器”等等,不同程度地含有”人格”内涵。但受古典文学批评的”言志”、”载道”、”讽谏”、”教化”等思想的制约和影响,古代批评家在讨论人格问题时,常常局限在伦理道德的范围之中。而王国维文学批评中的人格理论,其对人格内涵的界定与传统文学批评有着明显质的区别。王国维关于人格本质的看法与文学的”超功利”本质基本上是一致的。..................
...................
第一章:学无中西的现代性文学批评视角..........................3
第二章:文学批评的独立人格理论....................................9
第三章:学科性文学批评理论..........................................11
一、确立文学批评”独立”论.............................................14
二、开创文学批评”新学语”.............................................19
三、提倡”真”与”自然”的审美批评标准............................28
四、跨学科的文学批评方法.............................................32
1、文学批评的哲学美学方法...........................................32
2、文学批评的心理学方法...............................................34
3、文学批评的史学方法一考证法....................................37
第四章:王国维文学批评的当代启示.................................39
结语
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是互动的关系。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产生新的文化模式;新的文化模式必然改造旧有的社会形态。19世纪末,中国文化的列车与西方文化碰撞之后,出现了一个中西文化交会、转弯、接轨的历史过程。中国的文化出现了新的转机,同时步入了新的阶段。王国维创立的中国现代性文学批评的学科体系与中国特定的社会形态与文化语境、文化模式相关。同时,与世界性范围内的文化现代性有着更密切的联系。离开了全球范围内的现代性语境的深入展开,王国维的现代性文学批评也就无所依傍。如果说梁启超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还是承系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的批评理念,那么,王国维显然背离了这一文学批评的发展传统,他积极致力于与西方审美文学批评的交往与对话。在他的文学批评理念中,文学批评应该突破”经世致用”的一维批评空间。文学不应是意识形态的附庸与工具,文学是人的心灵与独立人格的反映,它既发乎情,也止乎情。
这种文学理念与西方文学批评的现代性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从笛卡儿到康德以至于黑格尔一致认为,现代性是主体自主性的实现。黑格尔说:自我反思的行为保证了主体的存在。而尼采、韦伯则认为,自行决策的意志力最为主要,是人的意志力确证了人的存在。
他们都把人从中世纪的神的奴役下解救了出来,赋予了人以人文主义的关怀。............
参考文献表
[1]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
[2]聂振斌《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评》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
[3]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4]刘恒《王国维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12.
[5]周一平沈茶英《中西文化交汇与王国维学术成就》学林出版社,1999.12.
[61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0.
[7]袁英光《王国维评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8.
[8]孙敦恒、钱竞编《王国维学术论文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2.
[9]罗继组编《王国维之死》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6.
[10]王国维《王国维学术随笔》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11.
学无中西的当代性文学批评视野——王国维文学批评的当代启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王国维,学无中西文学,现代性批评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