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体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29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引言

“‘色彩能使人获得自由吗?假如能,是怎样使人获得自由的呢?’对于歌德以及以后的人来说,对色彩的理解似乎是自我认识的一个重要分支。色彩也许会提供我们所需要的语法,假如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语言的话:它也许提供我们所需的键盘,假如我们要根据地球上我们的生活谱写出新的乐章的话。”,毫无疑问,色彩与人类的生命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使用颜色大约在15一20万年以前的冰河时期。我们在原始时代的遗址中,发现有同遗物埋在一起的红土,涂了红色的骨器遗物,是原始人为在劳动中用美丽的颜色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制作的。红色,原始人把它作为生命的象征,有人认为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原始人使用红土、黄土涂抹自己的身体,涂染劳动工具,有对自己威力崇拜的意思,带有某种征服自然的目的。据史料记载,我国山顶洞人曾对尸体撒下赤铁矿的粉末,可见,我们的祖先己对色彩开始重视。而在欧洲旧石器时代的绘画作品中也己发现了红、黄、褐、黑等多种颜色。法国拉斯科克斯洞穴壁画《有孕的奔马》在黄色的底色上用黑色效出,表现了马的立体感,马的色彩富于变化,具有油画效果。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牡鹿在黄色的底上用线勾画出轮廓填以橙红色,牛匕鹿温顺恬静,色彩热烈而和谐,。
古代欧洲绘画的形体、彩色崇尚写实,真实地再现自然,他们的历史传统是极其悠久的。中国对一色彩的重视程度可从色彩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窥见一斑。彩陶、灰陶、红陶、黑陶、白陶以及形形色色的印纹陶,如今依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纹盆边沿上可以看出色彩层次丰富的几何纹图形。先民们还将色彩与组成世界的元素相联系,作出许多哲学的、伦理的思考,对色彩的偏爱是十分显明的。《尚书·益翟》上曾记载天皇氏尚青,地皇氏尚赤,黄帝尚黄,金天氏尚白,高阳氏尚黑,把金、木、水、火、土五行作为解释宇宙生存及系统存在。古印度把地、水、火、风作为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这一点与我们相同,但把青、赤、黄、白、黑与木、火、土、金、水对应起来并用以表示五方—东、南、中、西、北这一点是独一无二的。古代把颜色与季节对应起来,称为春青、夏赤、秋白、冬黑,由此可以看出古人的色彩审美意识己与空间、时间联系起来了。色彩作为尊卑的象征,是在许多国家都存在的现象。
《诗经·郡风·绿》:“绿兮衣兮,绿衣黄裳”以讽刺尊卑不分,上下颠倒。周代己有比较完善的冠服制度,天子、诸侯、大夫等在祭祀、上朝、田猎、出兵等场合用不同颜色、纹饰、款式的衣裳、头冠和足履。不同朝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色彩观念。夏代尚黑,殷代尚白,周代尚赤,秦始皇认为自己是水德而得天下的,所以他崇尚水的对应色—黑,唐代始以袍衫颜色区分官员等级,唯皇帝可穿黄衣外,“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而宋代以紫为贵,清代时黄色变得至高无上,人们以皇帝赐黄马褂为最高恩宠。在国外,色彩的发展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埃及那巨大的金字塔、大神庙、壁画等,呈现了一个丰富的色彩世界:黄色与金属象征太阳,绿色象征着植物的生命和人生的青春及自然的永恒性,紫色象征大地,蓝色象征神圣的审判。古希腊时期的神殿建筑在色彩上表现出浓厚的宗教意味,他们用蓝色象征大地,红色象征火,绿色象征水,紫色象征气。古希腊出现了色彩学的论述。哲学家则农(公元前342一270年)说过:“色彩是物质的最初形式。”柏拉图(公元前427一347年)认为“白色是眼睛的张开,黑色是眼睛的闭合。”比较完整的论述是阿里斯妥太来斯(公元前384一322年)的专著《太奥菲拉斯图斯的色彩学》曾这样说:“暗,光的欠缺。”又说:“四元素—水、火、气、土的色,气和水是白色:火与太阳是黄色;土本来是白色,因为它被着了色,所以就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
黑色是由于火的燃烧,消耗了水分和空气而产生的。白黑以外色,是由于单色混合产生的,混合的份量不同,而使色有了变化,黑白混合而产生灰色,物体的黑色是由于处在太阳的阴影之中,火发光而产生黄赤色。同样,黑的物体因燃烧而变红。”这其中的说法不免有些片面,但他的“光投射在物体上而使该物体有色,光变化,物体的色也随之变化”的观点,显示了古希腊人对色彩的深刻观察能力。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上相继出现了透视法、明暗法,产生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等伟大的画家和雕塑家。特别是达·芬奇的色彩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而被称为“色彩大师”的提香,他的作品呈现着绚烂的色彩,整个画面似乎在颤动。15世纪油画颜料得到改进,油画色彩的表现力得到空前提高。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次用三棱镜分离太阳光的七色,从而证明白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混合而成:1704年《光学》著作的发表,为色彩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丰富并发展了色彩认识论;1810年龙格、歌德分别发表了有关色彩的论著:1816年叔本华发表论文《论视觉与色彩》;1839年谢弗勒尔出版《论色彩的同时对比规律与物体固有色的相互规律》一书:1856年英国青年化学家彼鲁金发明了合成染料,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物质材料。随着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的思想、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绘画面貌和色彩观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第三章传统色彩观下中国现代文学文本分析(上)············71
第一节中国传统色彩观的界定·······························71
第二节中国现代文学的黑白情结····························81
第四章传统色彩观下中国现代文学文本分析(下)一沉重而舒缓的乡土黑白叙事····················90
第一节乡土写实小说的黑白对比视界······················91
第二节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水墨抒情·······················100
第五章现代色彩观下中国现代文学文本分析(上)········111
第一节现代色彩观的确立···································115
第二节现代色彩观念中国本土化的历史背景···········128
第六章现代色彩观下中国现代文学文本分析(下)一众声喧哗的色彩交响····················166

结语
黑格尔认为,颜色感是艺术家所特有的一种品质,是他们所特有的掌握色调和就色调进行构思的一种能力,所以也就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基本因素。中国现代文学的实绩证明,色彩由于自身的符号性特征,为文学设立了一个较为开放、富有张力的话语系统。“文学像世界一样,像人类的生活一样,具有非单独的、不止一种的特质”,它也“更应拥有和谐优美,摇曳多姿的美学姿态。”①色彩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随着作家审美意识的不断深化,色彩表现呈现出一种由外部描摹向内心深入发展的转变轨迹,为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极具魅力的色彩美感的变异风貌。
20世纪20年代,时值中国现代美术还处在发韧期,鲁迅为陶元庆画展写过两篇美术评论。在这里,鲁迅就曾就现代文学的方向作过精辟的论述,人类永远不会生活在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里,文学要描写生活就离不开色彩,而要表现色彩就要沉浸到色彩中去,好像把脸埋进被雨淋失的叶片,去感受它们的清凉、芬芳、气息〔“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的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某种形式之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些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这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的性质。”‘卜看来,贝尔的“意味”就是指色彩这种能够“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能够审美地感人的形式美因素。
这种探索不但使空间艺术发生观念性变革,而且为文学带来极其重要的变化,并且取得了具有开拓意义的、作为精神产品的新成果。色彩对现代作家的影响具有深层次的总体性意义:‘它唤起了作家的审美意趣,在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召唤着新的审美经验与审美视野。中国现代文学实践证明,色彩对于文学的渗透,为文学带来划时代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个别的作品中,而且体现在整个文学观念和审美意识的更新上。它使得中国现代文学走出自身的门槛,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l.(德)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年
2.(美)鲁·阿恩海姆《色彩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3.(美)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
4.(德)沃纳·霍夫曼《现代艺术的激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李广元《色彩艺术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6.孙中田《色彩的诗学》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
7.(法)皮埃尔·布迪厄《艺术的法则》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8.(美)鲁·阿恩海姆《艺术心理学新论》商务印书馆19%年
9.(英)冈布里奇《艺术与幻觉》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
10.(美)卡伯特·黑尔《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8年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