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文学广告审视上海文坛(1932一1935)—以《文学》、《现代》、《矛盾月刊》为中心的考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28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立场和概况:《现代》、《矛盾月刊》、《文学》

1932年无疑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吴淞发动侵略,以蔡廷楷将军为首的十九路军奋起反抗,淞沪抗战爆发。此次战役虽然不到三个月,但使上海的经济、文化、民生,都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商务印书馆因编译所、印刷厂、东方图书馆被毁,损失惨重,战后《小说月报》无法复刊。此前,1929年2月7日,上海创造社及其出版部已被查封。二十年代两大文学社团及其刊物的终结,标志着文学格局又一次变动的来临。战争爆发以前,左翼刊物如《拓荒者》《北斗》均已被查禁,只有宣扬民族主义文学的《前锋月刊》和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小说月报》还在出版。战后,《小说月报》及《前锋月刊》都已停刊,上海几乎所有文艺刊物都已停止。《前锋月刊》的停刊也意味着前期民族主义文学的基本结束。19犯年4月25日,《矛盾月刊》创刊于南京,1933年迁至上海。1932年5月1日,《现代》创刊于上海。1933年7月1日,《文学》创刊于上海。至1935年,李长之撰文指出:“在一九三四年的文艺主潮,又可说有四方面:一是民族文艺,二是左翼文艺,三是第三种人,四是幽默。”虽然《现代》并非“第三种人”的文学刊物,但仍可见出当时上海的大型综合性文学刊物已呈三足鼎立之势27。1934年6月1日,《矛盾月刊》终刊,民族文艺又呈颓势,直到1936年底,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颁布《文艺宣传要旨》十四条,各地先后创办一些文艺刊物,再次鼓吹民族文艺,比较突出的是江西、安徽、武汉等外省市,上海民族文艺风光不再。1934年H月1日,《现代》出完第六卷第一期,休刊四个月,1935年3月1日复刊,已改为综合性杂志,1935年5月1日因现代书局歇业而终刊。1936年初,为建立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左联自行解散。此后爆发“两个口号”论战,虽然不久即告平息,却也暴露了左翼的内部矛盾。6月7日,中国文艺家协会在上海成立,发表《中国文艺家协会宣言》。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久建立。可以说,1936年的文艺界是以抗日统一战线为主潮的,文学格局重新变动。也因此,本文以1932至1935年为限,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三个刊物进行考察。.....................
..........................

第二章对立:文化统制与对策

第一节国民党的文化统制

1932年后,蒋介石在南京政府中的核心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中国的政局也获得了相对的稳定,为抵抗日本侵略而备战成了南京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一个核心目标。思想文化界民族主义情绪极端高涨,1932年“一·二八”事变更是使极端民族主义得以抬头,从1932年底起法西斯主义一时之间成为思想界的热门话题,知识阶层也爆发民主与独裁的论战。无论是对法西斯主义还是对开明专制和新式独裁的鼓吹,其实都是要求在政治、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集全国之力加速现代工业化进程,解决国内经济危机,同时为不可避免的中日战争积蓄力量。思想文化上的这种导向使统制论渐成舆论界热门话题,不仅经济统制论甚嚣尘上,文化统制的论调也越唱越高。59然而,国民党文人虽然倡言文化统制,实际上却没有什么积极的具体措施,而只是消极地限制出版,查禁与审查书籍,破坏进步文化机构,乃至捕杀进步文化人士。
早在1930年12月,国民党政府就颁布了《出版法》,对于报纸、杂志、书籍及其他出版品做了严格的限制。1931年10月又公布了《出版法施行细则》二十五条,把《出版法》中的原则和办法,加以具体的规定。1932年n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又制定《宣传品审查标准》,在这个审查标准里,规定凡宣传共产主义,便被认为“反动”,凡批评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要求抗日者,便被认为“危害中华民国”,凡对国民党政府有些微不满的,便被认为是替共产党张目,一律予以禁止。1933年10月,国民党行政院下达“查禁普罗文艺密令”,要求各省市党部,以更严密的手段查禁进步书刊,“毋使漏网”,要求特别关注那些“一方煽动力甚强,危险性甚大;而一方又是闪避政府之注意”的普罗文学,“盖此辈普罗作家,能本无产阶级之情绪,运用新写实派之技术,虽煽动无产阶级斗争,非难现在经济制度,攻击本党主义,然含意深刻,笔致轻纤,绝不以露骨之名词,嵌入文句;且注重体裁的积极性,不仅描写阶级斗争,尤为渗入无产阶级胜利之暗示。”。...................
...........................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新文学广告的研究价值..........................................................2
第二节研究现状与本文研究方法......................................................3
第一章立场和概况:《现代》、《矛盾月刊》、《文学》..................7
第一节《现代》...............................................................................8
第二节《矛盾月刊》.......................................................................10
第三节《文学》..............................................................................12
第二章对立:文化统制与对策...........................................................14
第一节国民党的文化统制................................................................14
第二节改头换面与反做广告............................................................16
第三节《文学》月刊里的明枪暗箭..................................................19
第三章竞争:对读者与作家的争夺.....................................................23
第一节广而告之:争夺读者...............................................................23
第二节拉拢、利诱:争夺作家...........................................................27
第四章图景的另一面:合作与龄龋...................................................30
第一节丁玲事件.............................................................................32
第二节《译文》风波......................................................................35
第三节右翼刊物内部的矛盾...........................................................39
结语................................................................................................43
参考文献.........................................................................................80

结语

新文学广告作为沟通读者和作者、编辑的桥梁,作为书店(出版社)向读者展示的窗口,在三十年代是读者获取书刊信息的主要渠道,参与了新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的全过程。通过新文学广告,不仅仅局限于获取版本和史料学信息,而且可以管窥整个文坛。
从政治上来看,三十年代国民党施行文化统制政策,“专着力于消灭人家”(潘孑农语),消极限制出版,查禁与审查书籍,破坏进步文化机构,乃至捕杀进步文化人士。国民党这种文艺政策倒行逆施,不得人心,引起知识分子的反感,反倒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进一步“向左转”,可谓得不偿失。物极必反。面对国民党的高压政策左翼与中间力量想出各种办法,巧妙周旋,使得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最终流于形式,惨淡收场。
在经济方面,国民党并不重视新文学广告,这表现在右派刊物新文学广告数量少,形式和手法都很单一。而左翼和中间刊物则相反,很会利用广告来进行宣传,广告形式和手法丰富多彩。在读者的争夺中,右翼明显落了下风。三十年代,刊物都争相标榜中间立场,淡化政治、党派色彩,呈现非同人化的取向,以此来争取更多作家的支持。右翼刊物希冀通过丰厚的稿酬来吸引中间和左翼作家,也采取了一些方法拉拢他们,收效不大,党外作家大多数并不合作。而由此带来的两难困局,国民党亦始终无法解决。
新文学广告图景也并不就只是单一的对立和竞争,还有它复杂的一面。三十年代,整个知识界都是左倾的。中间力量在很多事情上,都会受左翼的感召而与左翼并肩作战,对抗右翼。左右翼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也存在龄龋与矛盾。但右翼派系斗争更为严重,缺乏有效的领导,始终是一盘散沙,不能聚集。这也是它不敌左翼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期刊:
1.《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施蛰存著陈子善徐如麒编选
2.《茅盾全集》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北山散文集》施蛰存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版
4.《黄源回忆录》黄源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鲁迅全集》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在出版界二十年》张静庐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7.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年版
8.《捞针集:陈子善书话》陈子善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姜德明书话》姜德明著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10.《海上书声》陈子善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