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语块理论的来源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Miller在其经典论文((神奇数字7士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某些限制》中,提出了“组块”(chunk)的概念。Mille:认为“组块”是指“相关项目的组合”,即通过己知经验将记忆材料中孤立的项目加以组合,从而形成更大组块的思维操作过程,这样可使每个组块中包含的信息量增加。而这样的再编码的过程,称之为“组块化”。编码后形成的较大信息单位叫做组块。
组块具有动态性、自主性和扩容性等特点。首先,组块是个动态的概念。它会随着不同主体的经验累积、知识构成、认知结构及记忆材料的不同而变化。其次,组块的扩容性对心理学的研究存在着重要意义。随着学习的深入,可用于组块记忆的信息个体不断的增加,构建的组块数量也随之增加。此外,组块所具有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的自主性。不同的组块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存在着,而组块内部联系紧密,这就使得每个组块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内部联系的处理单元。正是基于这一点,给人们对组块的判断、计算的识别提供了可能性。
组块作为信息加工单位,对短时和长时记忆都有重要作用。根据“组块”的记忆策略,运用各种联想方式在组块的音、形、义和新旧组块之间建立多样的形象联系,并以新的或者更大单位的组块形式存储、记忆,这有助于扩充短时记忆的容量,提高回忆效果。另外,组块可以帮助调动长时记忆的知识,加工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改善记忆效果。组块的概念提出后,便成为了认知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随后,Beche:在1975年,首次将组块的理论移植到了语言学的研究中,提出了“预制短语”(prefabricated chunk)的概念。从此,组块理论开始进入到语言学研究和教学的领域,演变为语言学所研究的语块理论。
1.2语块理论的基础
1.2.1认知心理学基础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人们的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既有来自于感官直接输入的信息,如刺激的强度及其时空的分布,又依赖于人的记忆系统中所保存的信息,即人们己有的、有组织的知识和经验。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的己有的知识结构时,我们称之为概念驱动型加工。依据这一理论,当语块作为外部输入的信息,通过编码组成记忆接受的形式,成为人脑知识网络中的长时记忆。在以后的交流使用中,我们就可以非常迅速、有效的对语块进行提取、编码和输出,从而完成对语言的组织、表达,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同时,认知心理学也发现人们对个别字的认识、辨别不如将其放入词组中,认知过程中有字(词)优效应的存在。语块理论遵循了人类的认知心理规律,因为它包括着大量语义形式较为固定、结构相对稳定和搭配比较灵活的惯常用表达形式、限制性结构短语、聚合词、句子构建型短语等语言形式,有利于人脑对信息的保存、加工和提取。这使成年学习者在语言学习和表达方面追求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强烈欲望得到满足,给他们提供了较强的学习动力。也为运用语块理论学习语言较其他方法效果明显在认知心理学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1.2.2语言学基础
Nattinger&DeCarrico(1992)指出,儿童在反复和成功的使用某些相同的模式后,就会在概括的基础上,逐渐的形成语法能力。而语块就作为了整体存储在记忆中待以后提取使用。这也得到了L1习得研究的支持,即儿童是通过习得语块来习得语言的,尤其是在儿童语言学习和记忆活动的早期。例如,当通过使用“这是什么?”来发出疑问时,他并没有把这一整体拆成三部分来对待,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即一个语块。还比如“这是我的”、“我要喝水”等,儿童也是将其当做一个语块来记忆和使用的。在他们反复的听、说这些语块后,就会慢慢的发现这些语块的内部是有结构的,通过结构的替换可以表达其他的意思,进而会表达出“这是你的”、“我要吃饭”等话语。
1.3国内外语块理论研究现状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组块理论运用到语言学研究中算起,语块理论的发展历程还是比较短暂的,尚处于上升阶段。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关注和研究语块理论。下面就从国外研究和国内研究两个方面来回顾语块理论的发展历程。
1.4研究的目的、重点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1.4.1研究的目的和重点内容
通过对语块理论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概述,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实用汉语语块进行界定和分类。并根据《汉字1234》和《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不完整的构建出实用汉语语块。在此基础上,对广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供短期留学生使用的教材《新30天汉语通》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研究现状,以求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问题:教学、教材和教师的“三教”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求增强人们语块意识,改善语块教学法,使语块理论更好的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水平。
1.4.2研究的方法
本文主要是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对实用汉语语块的定义、分类标准进行确定,并进一步考察了语块教学的现状。然后,在考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意见。
第二章 实用汉语语块的................18-25
2.1 汉语语块提出.....................18-19
2.2 实用汉语语块的......................19-20
2.3 实用汉语语块.....................20-21
2.4 实用汉语..................21-24
2.4.1 固定结构....................21-23
2.4.2 半固定结构............................23-24
2.5 本章小结...................................24-25
第三章 依据《大纲》和《汉字 1234》所构..................25-36
3.1 构建语块的语............................25
3.2 构建实用汉语................25-26
3.2.1 社会实用性...........................25-26
3.2.2 意义的确定性.........................26
3.2.3 形式的固定性............................26
3.3 语块筛选分............................26-34
3.3.1 固定语......................26-28
3.3.2 插入语..........................28-29
3.3.3 词级框架..........................29-30
3.3.4 句式框架结构............................30-32
3.3.5 自由结构.......................32-34
3.4 实用汉语语块分...........................34-36
第四章 对汉语教材语...............................36-39
4.1 教材来源.........................................36
4.2 教材的分析研...........................36
4.3 研究分析的主..................................36-39
第五章 实用汉语语块..........................39-44
..................................................................
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语块理论系统的回顾和整理,基于服务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目的,提出了实用汉语语块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在汉语言生活中使用高频、语义形式较为固定、语言意义明确,大于词且具有构句功能的凝固、半凝固以及自由搭配的词汇组块。同时确定了以语块结构形式的凝固程度为标准的分类原则。将实用汉语语块分为固定结构、半固定结构和自由结构3大类。又具体划分为固定语、插入语、词级框架结构、句式框架结构和高频搭配6个小类语块。
根据实用汉语语块的定义和分类标准,我们以《汉字1234》和《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的常用字、词为筛选对象,构建出3大类,6小类常用语块,总计675个。
为进一步考察语块理论在汉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选取了广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供短期留学生使用的《新30天汉语通》初级、中级、高级三本教材为分析研究对象,我们发现汉语语块理论在“三教”方面的应用不尽如人意。
最后,本文针对这样的现状,从教法、教师和教材这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期为汉语语块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尽一份力。
当然由于本人的学力和时间等原因,本文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搜集教材的有限性,所筛选的语块只是汉语语块中的一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实践的有限,多提出的教学意见可能存在操作性不强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对语块进行更详尽的整理,对汉语语块进行分级分类,这对教材编写、教学改进和学生学习等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Chomsky,N.Language http://sblunwen.com/hyywxlw/and Mind. . 1968
[2] Miller GA.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 1956
[3] Lewis Michael.The Lexical Approach: The State 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 . 1993
[4] Moon R.Fixed expressions and idioms in English: A corpus-based approach. . 1998
[5] Becker J.The Phrasal Lexicon. Theoretical Issue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 1975
[1] Chomsky,N.Language and Mind. . 1968
[2] Miller GA.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 1956
[3] Lewis Michael.The Lexical Approach: The State 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 . 1993
[4] Moon R.Fixed expressions and idioms in English: A corpus-based approach. . 1998
[5] Becker J.The Phrasal Lexicon. Theoretical Issues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 1975
实用汉语语块界定、筛选和教学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实用汉语语块,分类筛选,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建议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文学论文文章
- 中国文学对《花梦集》的影响——以史传文学
- 中越跨国民族文学的对比探究——以民间叙事
- 汉魏时期诙谐文学探索
- 残酷现实生活题材文学叙事—知青文学中“回
- 从新文学广告审视上海文坛(1932一1935)—以
- 多视角看文学本性——兼论意识形态与文学的
-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建构(1949
- 学无中西的当代性文学批评视野——王国维文
- 文学:在历史中回眸——试论新历史主义视野
- 微探法国中学汉语教学方式
- 淡谈俄国文学视域下的波德莱尔
- 借鉴与整合-----论老舍和俄国小说的艺术形
- 网络时代的文学—时空里的文学和文学里的时
- 传统是根本——论民间文学及儿童文学之间的
- 论近十年的延安文学—以《延安文学研究》《
- 古典美理想及守望者—傅雷文艺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