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性文学中的“疯女形象”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30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绪论

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神经错乱,精神失常。疯癫或疯狂作为一种精神疾病,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可谓广泛深入,但是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列。本文所说的“疯”,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非正常状态,而这种“疯人”形象在现当代文学中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症候,正如福柯所言,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历史。所以,透过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疯人形象,我们可以从另一种途径探寻与之相关的每个民族背后的文化、历史、伦理道德、信仰、政治权利等深层领域。
疯癫作为一种被排挤、被压迫、被否定的状态,一直处于一种失语的地位。福柯在《疯癫与文明》前言中引述帕斯卡的话:“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人们不能用禁闭自己的邻人来确认自己神志健全。”“就是要说人类在不同的文明阶段对疯癫的认识都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判断,没有判断的标准和依据,也无法区分疯癫与非疯癫。
疯癫是在文艺复兴之后理性成为绝对话语权统治时才一被逐渐驱逐出主流之外,而成为一段沉默历史的理性独白。在这本书中,福柯引入考古学的方法梳理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今天的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等领域所体现的疯癫现象,书写出一段完整的理性时代疯癫发展的历史,指出疯癫、非理性在人类文明史上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地位,它将理性有意忽略,将真相毫不隐瞒地揭示,代表的是一种赤裸裸的真实、真理、知识,是一种被禁止的智慧。

日本有一位精神病医师岩井宽曾在其著作《境界线的美学》中提出“境界线美学”这一概念。境界线美学研究的就是介于正常与非正常之间的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美学风格。它是在病迹学基础上,结合大量艺术创作实践,特别是绘画作品,探讨艺术作品的本质及与人的精神之间的关系而得出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那么将这种方法的精髓推而广之到文学作品中,去分析“疯人”形象所散发出来的独特意义和价值,以及追问作者在设置这些人物时的意图,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自新文化运动开始,“疯人”形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鲁迅的“狂人系列”:《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长明灯》中的疯子,《孤独者》中的魏连受,以及《药》中的夏瑜;到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中的蒋蔚祖,曹禺《雷雨》里的繁漪;再到张恨水《啼笑因缘》中的沈凤喜,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苏童《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等等,这些狂人、疯人从现代走向当代,形成了一种同中有异的衍变,“疯狂”的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渐趋多元化。文学评论者也从各种角度纷纷论述这些疯人形象,《狂人谱系:在疯狂的理性的边缘—鲁迅与中国世人传统研究之一》(1995)、《试论鲁迅小说中的“疯子”意象及其当代文化象征》(1997)、《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疯狂”母题》(2003)、《现代文学中的“疯子”群像的隐喻及其原型流变》(2006)、《精神生态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2006)、《“疯癫”的文本策略—解读当下文本的“疯癫”叙事》(2006)、《疯癫与隐喻—论鲁迅小说中的疯癫意象》(2007)、《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疯癫叙事”的叙述特征》(2008)等等,其中对于现代中国文学中的“疯狂”观念的衍变,陈晓兰曾在论文《现代中国“疯狂”观念的衍变—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狂人与疯子》中作出两次重大转变结果的归纳,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第二次转变是“文学中的疯狂体验与政治密切结合起来,20世纪前期文学中的潜在主题—包括‘狂人’、‘疯子’个体的大众社会的精神变态,得到充分展示,并表现出‘疯狂’的政治化、普遍化、贬值化、邪恶化倾向。”3诚如作者所言,个体的疯狂发展到当代已衍变成一种集体或群体式疯狂,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文革这段历史创伤式经验的影响,人性的极度扭曲、理性的群体丧失、欲望的深度压抑、颠覆反叛消解无序等等,一幅失乐园般的群体疯癫景象此消彼长,构成了当代文学叙述的一道别样风景。然而细看开去,那群疯魔群景中仍有一小群形象没有被类化进去,反而遮蔽了其原有的特殊含义,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以三位女性作家笔下的几个疯女人为代表的“疯女”形象。当代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桑德拉洁尔伯特(SandraGilbert)和苏珊沽芭(SusanGubar)合作的《阁楼上的疯女人》是一部有着重大影响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著。它运用了意象研究的方法和心理分析的模式,对19世纪英美几位重要女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批判了父权制文化传统对妇女和妇女文学的偏见和歧视,提出了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其中“疯女人”便是它的一个重要意象和隐喻。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批评著作的不断引入,受其影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评介和阐释者开始探寻中国女性自身的发展道路。“先是理论界的‘先觉者’们勇敢地‘浮出历史的地表’,接着便是一场空前的女性文学的话语实践。”4《浮出历史地表》(孟悦、戴锦华,1989)、《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1992),“《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陈顺馨,1995),《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林丹娅,1995),《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文学中的男权意识的批判》(刘慧英,1995)”’等论著逐步营造出理论界和评论界的强势氛围,一批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被遮蔽的历史和叙述深处走来,虽然话语实践的结果不尽如意,但是作为最艰难的第一步己经迈出。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许多女作家更是以一种主动的态度去追求和实践这些文学理论。无论是在写作观念上,还是在艺术处理上都显露出了她们女性的特质和女性立场。其中一些女作家如陈染、林白、海男等以女性的性别体验用一种独白式的“私语”化方式进行创作,形成了所谓的“私语化小说”现象,而另一些作家如王安忆、铁凝、张洁、徐小斌、赵玫等人则把视野放宽到了家族世界,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家族小说如《纪实与虚构》、《玫瑰门》、《无字》、《羽蛇》、《我们家族的女人》等,涉足到了曾经几乎是男作家所垄断的小说题材领域。女性家族小说中,作家们将女性意识融入家族故事,以女性的视角来审视家族历史,揭开以姓氏象征着的父亲家族系谱的遮蔽,书写母亲血缘的纽带所维系的家族传奇。她们通过这样一个家族的历史溯源,同时也实现了对于自我历史的梳理,展开“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命题的追问,描绘家族女性生存经验,表达女性真实存在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在这些女性家族中,百年历史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然而最吸引我的却是一群疯癫女性,像铁凝《玫瑰门》中的司猜纹、姑爸,徐小斌《羽蛇》中的羽,张洁《无字》中的吴为等,这些疯女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家族背景,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特点,却也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们不是生来就疯癫、疯狂,是什么造就了她们的异样,她们有什么共性,女性作家为何不厌其烦地塑造这样一群女性,这些疯女和女性作家之间有什么联系……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构思论文写作,最终在女性家族小说中选取三个中心文本,以“疯女”书写为视角,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借助叙事学、性别等理论,深入分析文本展开论述。

绪论·················································1
第一章异样的话语:文本中“疯女”的诞生··············5
第一节言行常态的失却与剥落····························5
第二节精神失常的灵异与美化···························9
第二章疼痛的成长:文本中“疯女”的塑造··············12
第一节社会历史··········································12
第二节宗教与生命·········································22
第三章艰难的书写:“疯女”的叙事·······················32
第一节疯女视角:不约而同的选择························32
第二节女性作家主体:书写与认同·······················38
结语································································45
参考文献···························································46
···································

结语
虽然疯癫是无理性,但是对疯癫的理性把握永远是可能的和必要的。“在福柯看来,疯子并没有失去人的本质或基本的人性。他恰恰构成人的基线、人的本真;变成真理、正义、直言和诚实的化身,构成一种对社会现实、伦理道德、科学文化的激烈否定和有力批判。”
姑爸、司椅纹、羽和吴为,这四个“疯女”不能概括所有疯女形象,但是她们身上的共性依旧可以反映出很多问题。她们的疯癫不是天生的,都是在后天的社会文化中形成的,世界应该为她们的疯癫、疯狂负责,她们以各种姿态行走在疯狂的边沿,更是像是一场集体的长歌当哭,像是一次不约而同反抗逃离,也像是一种无奈的绝望突围。她们在铁凝、徐小斌、张洁三位不同女性作家笔下,尽情释放着女性共同的真善美、假恶丑,颠覆着既定的传统规约,彰显着生命的各种活力,建立着自己的话语权力和体系,谱写着女性真实的家族史和个人史,也试图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到社会历史领域中,探讨人类共同面临的困境和人性的得失。这些作家都是自觉地在实践女性作家的创作之路,为自己也为所有女性撑起一片高远的天空,筑起一座有屋顶的房间,也为两性相互了解、理解、和谐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参考文献:
作家作品
1张洁:《无字》第一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张洁:《无字》第二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3张洁:《无字》第三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4徐小斌:《羽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5铁凝:《玫瑰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著作
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z版。
2岩井宽(日):《境界线的美学—从异常到正常的一记号》,倪洪泉(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
3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
4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版。
5董小英:《再登巴比伦塔—巴赫金与对话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第1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