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野-美国动画影片在中国的传播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36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的动画电影风靡全球,动画创作者们利用跨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题材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认同。他们吸收各国文化的精华,然后用美国的价值观及他们熟悉的文化符号来进行包装,将其推向世界。迪斯尼、皮克斯、梦工厂等动画制作公司每年制作出的动画几乎都能大获成功,动画明星们也层出不穷,赢得了广泛的喜爱。《飞屋环游记》、《功夫熊猫》系列、《里约大冒险》等动画电影成功登陆中国,迅速占领我国市场,而国产动画电影却在为收回成本担忧。花木兰、熊猫等中国传统的文化资源也被美国的动画电影所运用并且大获成功,而与此同时,国产动画却陷入了低迷,几年来似乎只有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获得了成功。在这种巨大的“文化逆差”之下,国产动画电影要想迅速崛起就要学习美国动画的长处,借鉴其成功经验,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吸收其他文化中的精华,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积极地参与到跨文化传播的进程中去。


第二节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种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纳入到全球化的语境中去观察与思考,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已成为必然,而动画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当今社会,动画电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显示出了动画艺术的强大吸引力,表现了其巨大的影响力。我国是较早开发动画片的国家之一,也曾有过一段辉煌时期,但如今,我国的动画市场上却充斥着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的动画作品。即便有政策的支持、悠久的文化及广大受众的需求,但国产动画电影依然显得底气不足,在跨文化传播中则更为脆弱。国产动画电影的低迷是众多问题综合导致的结果,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对视听符号的掌握不够娴熟,对跨文化传播的把握不够精准,使得动画电影本身缺乏思想深度和人文底蕴,只能供小孩子娱乐,无法上升为一种内涵深厚、全民皆宜的艺术形式。动画电影不仅承担着动画艺术本身的传播,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树立国家形象、进行国际也交往中发挥着无形的作用。我国各种扶持动画发展的政策纷纷出台,尽管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经济层面,而忽略了研究其内在的文化传播内涵。本论文立足于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大陆的传播现象,以跨文化传播理论为指导,以近两年在中国传播且获得成功的几部动画电影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符号学、文化研究等相关传播学理论,从编码/解码、文化的转换与融合等角度解析文本,并辅助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国内受众对美国动画电影的接受态度,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论证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得到对我国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启示,探索适合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方法,加快我国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进程。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指来自两种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跨文化传播现象古已有之,人类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人类学家是跨文化传播学的开拓者。从 20 世纪初期开始,以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为先导,对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及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学术研究日益深入。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T. Hall)以他的论文和著作创立了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1959 年,霍尔撰写的《沉默的语言》 (The Silent Language)一书出版,霍尔在该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跨文化传播”(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一概念,该书也成为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开山之作。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跨文化传播研究逐步从人类学中分离出来,开始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聚焦于理解人际层面的跨文化传播,以及增进有效传播的相关技巧等,主要探讨的是造成文化差异的文化、语言以及非语言要素。1966 年,阿尔弗雷德•史密斯 (Alfred Smith)主编的论文集《传播与文化》(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便呈现了将传播学与文化研究结合起来研究跨文化传播现象的成果。


第二章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的传播概况


第一节美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
美国的动画市场非常成熟,并始终不断完善自己。自 1907 年第一部动画片问世以来,美国动画电影迄今大致经历了 5 个发展阶段。


一、1907—1937 年:
早期开创时期1907 年,美国人斯图尔特•布莱克顿拍摄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胶片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开启了美国动画片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动画多为 5 分钟左右的短片,制作简单,大多用于正式电影前的加演。1909 年,温莎•麦克凯拍摄的真人与动画相结合的影片《恐龙葛蒂》成为第一部电影院固定排期放映的动画作品。1919 年,派特•苏立文创作了美国动画史上第一个动画明星“菲力斯猫”。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沃尔特•迪斯尼迅速崛起,并于 1928 年推出了美国动画史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米老鼠首次登场并赢得了广泛的好评与观众的喜爱。1932 年,沃尔特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二、1937—1949 年:
初步发展时期1937 年,迪斯尼推出了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白雪公主》,片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 74 分钟,在引起一片惊叹声的同时大获成功。而后,迪斯尼又相继推出了《木偶奇遇记》、《幻想曲》、《小鹿班比》等动画长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迪斯尼停止了动画长片的拍摄,直到 40 年代末才得以恢复。在战争期间,查克•琼斯创作的动画短片《兔八哥》、《达菲鸭》等片也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三、1950—1966 年:
第一次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迪斯尼几乎每年都能推出一部经典动画电影,如《小飞侠》、《爱丽丝梦游仙境》、《仙履奇缘》、《睡美人》等等,赢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其电影取材也越来越广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动画制作公司都败下阵来,相继停业,迪斯尼则奠定了其在动画电影业的霸主地位。


第三章美国动画电影的文化特色................................................18-30
第一节 以美国文化价值观为核心................................................18-22
一、 爱与个人主义................................................ 19-21
二、 美国式的幽默与娱乐 ................................................21-22
第二节选取题材进行文化转换................................................22-26
一、 中国元素的应用 ................................................23-24
二、 美国价值观的体现 ................................................24-26
第三节 结合多种元素共同塑造作品................................................26-30
一、 配角出彩................................................ 26-27
二、 精彩的歌舞 ................................................27-28
三、 震撼的视觉................................................ 28-30
第四章 美国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30-35
第一节 普遍价值的传播................................................ 30-32
一、 爱情主题 ................................................30-31
二、 正义必然战胜邪恶 ................................................31
三、 歌颂人性的光辉................................................ 31
四、 追求真善美 ................................................31-32
第二节 融合多元文化................................................ 32-35
第五章 美国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35-40
第一节 受众定位多样化................................................ 35-36
第二节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36-37
一、 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36
二、 寻找东西方文化的契合点................................................ 36-37
第三节 开拓题材资源................................................ 37-38
第四节 拓展动画电影的形式................................................38
第五节 高语境文化向低语境文化的转变................................................ 38-40


结论


全球化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情境,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必然会产生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冲突、借鉴与融合。动画文化也同样不能超越跨文化传播的现实。美国的动画制作者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内取材,打造了一部部轻松有趣又不乏深意的动画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的地位日益提高,他们的喜好日渐影响着大众媒介的发展。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喜好,主动地利用媒介,满足自己的需求与喜好。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压力也日渐增大的情况下,动画电影为受众提供了一个个奇幻的场景和励志的故事,让受众得到了娱乐与放松,获得了情绪的释放。正因如此,动画电影才受到了热烈追捧。美国的动画电影中所表现的纯真美好的情感,能够调动受众的观影情绪,使受众获得心灵的慰籍;生动活泼、五彩缤纷的画面能使受众充分发挥想象力,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而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行动则能使受众得到娱乐和放松,引起受众的共鸣。它们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得到了受众的认同与喜爱,美国的动画文化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中国的动画电影要实现跨文化传播,就要吸取其他国家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成功经验,立足国内优势、放眼全球,坚持中国特有的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适度吸收其他国家的文化精华。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美国动画电影的猛烈攻势下,不断地的丰富与完善自身,从而更好地实现国产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本文仍存在不足之处,有些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细致,对受众的调查也不够全面细致。这些不足有待于笔者下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