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守望者的记忆言说——新移民作家“中国记忆”文本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411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中国记忆的书写缘起

“健忘导致亡命他乡,而记忆则是拯救的秘密。”新移民作家虽然己经远离故乡的一切,奔忙于西方文化境遇下,但是度过最初在异质境遇下磨硕期的伤痛,故国就是一个摆不脱的影子,令他们魂牵梦萦。在他乡现实和故国记忆之间,作家的笔触自在地游犬,作家的记忆中既有对青春岁月的缅怀,过往物事人情的眷恋,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深切反省和批判记忆。费解?埃格纽在分析为什么移民文学总是离不开描写祖籍家史、国史和民族史时指出“过去总是和我们在一起,它是我们现在的特有因素它在我们的声音中回响,它在我们沉默的上空朝翔,阐明着为什么我们成为我们自己,为什么住在现在我们把它叫做‘我们的家’的原因。”②新移民作家记忆书写的背后,弥漫的是对自我身份的建构,原乡情感的怀旧,以及对民族历史的重新途释和精神家园的寻觅。

1.1自我身份的确认
相对比于五六十年代留学生作家群那种走投无路的自我放逐和无奈逃离,新移民作家可称得上是自愿的追梦人和开拓者,但当他们满怀着憧憬远渡重洋,真正踏上那片“梦想之维”时,才蓦然发现环境的新奇、社会的殊异、生活的隔阂,以及文化的震撼。面对“个人”和“民族”、“社群”和“地域”等矛盾的内在困扰,以及无法逃离的多元化的生存镜像的逼迫,他们出现了身份的迷失,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身份的追问。
关于“身份”问题,萨义德这样分析道“身份,无论是东方的或是西方的,法兰西的或英国的,作为不同的集体经验的规程,最终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身份的建构涉及到树立对立面和‘他者’,这对立面和‘他者’的准确性总是依赖于对不同于‘我们’的持续不断的译解和再译解。每一时代和每一个社会都重新创造出它的M也者’。这样,自己和‘他者’的身份远远不是静态的,而更多的是人为的历史、社会、智力和政治的过程。这说明,身份作为一个变动着的存在,只有在异质文化环境中,个人由于自己的少数族裔身份无法定义自身的存在时,这一特征才会被特别强调。............
..............

第二章新移民作家的身份意义

人类是不能离开身份而生活的,缺乏自我将只会是“风中的一根草” ?。在自己的故国,身份更多的是外在的标签,代表着一个人的职业和社会中的角色、职责及影响力,是某种意义上的象征物存在。但是,随着生活环境和文化定位的不同,身份的定义和内涵也会发生着变化和调整。对于移民來说,从故国到居留国不仅仅是地理上位置的迁移,更根本的是生命的移植,“根”与“新土”的剧烈冲突必然伴随在这个移植的过程中,双重文化的疏离使得他们时刻体会着“在而不属于”的漂浮感,所以“如何界定自己?'我’与什么认同?怎样看待‘我’与他人的关系?”是他们时时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对于自我身份的追问。
新移民作家此时对于身份的困惑可以看得到,此时的“身份”非“彼身份”,并非指表层的人存在于社会中的合法居留标识,而是指那种决定人在社会族群中内心归属感的本质文化属性,它更趋向于是一种综合的文化身份。关于文化身份的阐释,英国文化研究学者斯图亚特?霍尔指出,文化身份“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它不是己经存在的超越时间、地点、历史与文化的东西。文化身份是有源头、有历史的。但是,与一切有历史的事物一样,它们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它们绝不是永恒固定在某一本质化的过去,而是屈从于历史、文化与权力的不断‘嬉戏’。”②可见,文化身份并非具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界定,也没有恒定的归宿指向,而是对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的发掘和辨析中,形成的一种历史性的构造,其形势系统由个体的流动呈某种开放式的结构,并持续重构。栖居在母国文化和异域文双重文化中间地带的新移民作家,在不同的出场情景、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调整与确认着自己的身份。

2.1边缘人的双重视角

吉尔特?霍夫斯塔德说“人人都从某个文化居室的窗后观看世界,人人都倾向于视异国人为特殊,而以本国的特征为圭桌”?。新移民作家即使以主动者的姿态做好了移居国外的心理准备,但是他们真正跨越祖国的地域和文化的疆界,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生存系统和文化生态,置身于异国语言淹没一切思维的喧器之中,面对迎面而来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对立冲撞,新移民作家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都无法实现顺利对接。...............
...................

第三章中国记忆的历史关照.........................19
3.1 日常的书写与延伸....................................19
3.2历史的虚妄与解构...................................22
3.3人性在历史中升华....................................24
第四章中国记忆的审美诉求...........................27
4.1叙述视角的多重建构................................27
4.2时空交错的叙述结构...............................31
4.3中西合璧的叙述语言................................35
4.4纷繁复杂的意象符号................................39
第五章记忆言说的终极旨归...........................47
5.1理性审视意识.............................................47
5.2温情批判意识...........................................50
5.3问题反思意识..............................................53

结束语
如前所述,新移民作家历经八十年代的沉淀酝酸和九十年代的发展脱变,在新世纪以其独有的气质和稳健的风格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华人文坛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十多年来,新移民文学不仅仅向世人贡献一部又一部艺术审美价值的文本,同时由于它特殊的身份叙事以及双重经验的关注,它还在文化层面上显示着独特的价值所在。客观地说,在传统被疏离、身份被模糊的移民境遇中,新移民文学面向过去历史的记忆书写彰显着新移民作为主体建构族群文化,标显族群特性的方式。同时,由于对传统文化精神谱系的继承以及记忆叙事视角的独特,新移民文学在向我们呈现一份保鲜记忆的同时,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有力拓展和补充。
在异域西方价值观念的包围和外语的众声喧哗中,新移民群体不能不面对自己与中国的关系,不可能无视在自己身上存在的生理上的血缘身份和在心理上对于故国所持有的复杂态度。因此,他们记忆中难于摆脱中国的影子,文本的书写中故乡永远是一个关键词汇。中国对于她们来说,不只是童年怀旧记忆和故国世俗人情,更重要的是有血脉相连的文化情感和情感版依。在异域他乡,能够坚持用母语写作,本身就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文化背景的存在,新移民通过母语创作清晰地彰显自己的种族身份。此外,他们在写作中与故乡一次次地相遇,把对于自己和故国过去的历史的书写,作为建构族群文化,标显族群特性的方式。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