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新闻美的内容构成
内容,从哲学的角度说,是事物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对于新闻报道而言,内容就是新闻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事件以及新闻报道者对所报道新闻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具体地说,新闻作品的内容主要包括新闻题材(人物)、新闻主题、新闻情节三个方面。从新闻美学的角度看,新闻作品内容美的构成主要是新闻的人物美、新闻的主题美、新闻的情节美。
1.1 多姿多彩的人物美
人是社会的核心,社会的发生发展离不开人的推动。在美学理论中,人的美被视为社会美的核心要素,“社会的一切美学现象、一切美的成果,也同样离不开人”。而新闻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论是关乎新闻生产的构思设想,取材论证直至编写出版,还是涉及新闻对象的采访取材,认识评价都离不开人的主导因素,新闻以人为核心进行拓展延伸。新闻的题材,虽然指的是新闻作品所报道的事件,但是其核心要素主要是人物。因而,在诸多面世的新闻作品中,人们都能见到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或勤劳勇敢,或坚忍不拔,或奋发图强,或勤勤恳恳,各形各色的人物给予新闻作品更多的生命力以及想象空间,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人物美。
财经新闻相较于其他新闻文体,一贯将严谨细密、客观公正作为评判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客观现象的深度剖析,对于经济理论的探索铺陈一直是财经新闻描述的重点与热点,因而很少有作品涉及专门的一部分用以烘托人物形象,往往一篇文章人物描写在寥寥数笔中完成,在人物塑造方面着笔强度并不算大,使得在作品当中呈现的人物美的感官冲击力相对弱于他者,财经新闻一直以不近乎人情而有距离感的形象出现世人眼中。
在《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发展初期,为了强调《财经》的专业化形象,将《财经》的精英化色彩更为凸显。《财经》文章一直忽略于对文中人物美的塑造,使文章读起来虽然立意深刻直击问题核心却有种冷冰冰的感觉,缺少人物气息。随着近几年来封面文章的日益发展与成熟,《财经》意识到人物美对于新闻作品尤其是财经新闻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有效为新闻作品赋予生命的活力,同时利用这些感性直观的形象更直接地向社会传播真、善、美的内容,给予人们更多美的享受。在人物形象当中寻找到共鸣感与时代感,对于文章很好地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而,封面文章逐渐加强塑造人物形象,加重人物描述的笔墨,不仅仅通过人物的形体、外貌、言谈、举止等外部形态呈现出人的外在美,更是通过知识涵养、谈吐风度展现人物内心所蕴含的内在美,通过内外在美的挖掘,呈现出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人物形象。
1.2 求真向善的主题美
新闻的主题是新闻内容的核心,是通过新闻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一篇新闻作品所显示的总的思想意义。新闻活动与人类其他实践活动一样,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也就是真和善的统一。新闻作品的主题美,主要体现在新闻主题的求真向善方面。
《财经》在创办初期就有了“大财经”的定位,因此对于主题选择并不拘泥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从 2003 年开始,封面文章除了保证本身的资本市场优势报道外还加重了时政要点、社会新闻的报道比重,以《SARS西侵》、《拆解黑龙江卖官链》为代表的文章将视野扩大到医疗、交通、卫生等各行各业;2005 年至2008 年关注力度进一步拓宽到公共事业和垄断行业上,《危险的投资》、《致命假药》等关注的是公共安全和行业动向,充分体现出了“向经济生活中被损害和侮辱者伸出手掌”的求真向善精神,即人文主义精神;2008 年之后封面文章主题分布更为多元化,涵盖面更加宽广,几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所触及。主题的多样性与专业性并不会稀释《财经》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他们力图让每篇报道立足于真实发生的事件,从最普通的角度出发,不浮于表面,不局限视野,不喊空话套话,只讲究事实真相,为群众解疑答惑,紧紧围绕住求真向善的永恒宗旨,将主题应呈现的美感发挥到极致。
真实美是新闻美的本质属性,对于主题而言更是如此,一个新闻主题要想真正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从而教育人、引导人,必要条件就在于坚持真实。而对财经新闻的主题而言,真实美反映出的是财经新闻必须具备的客观实际性,要以真实发生的事件作为报道的最低标准,不妄自推断,始终坚持用“事实”说话,为真相正名。在《财经》记者眼中“报道最重要,其他的不重要”,他们对于追求主题的客观实在,对于追求真理一直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孜孜不倦逼近真相的工作理念,他们要求记者采获的信息源要足够充分且可靠,在文章中很少出现抽象的结论,而是会通过收集的素材一步步展示出核心主题,最终交由读者自行判断。起步时期的《财经》,有力地顶住了各方压力,连续刊发了多篇主题鲜明、视角权威、语言犀利、内容深刻、影响力极广的报道,让其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跃居国内财经媒体的前列。
第2 章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新闻美的形式呈现
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形式和结构方式,即内容的存在方式。新闻作品的形式,就是新闻作品内容的组织构造或者外在的物质呈现,它主要包括新闻作品的语言,新闻作品的结构,新闻作品的表现手法。新闻作品形式的美,也主要表现为新闻作品语言的简洁洗练,结构的富于变化,表达的多种手法。新闻作品形式的美,不仅可以作为单独的审美对象,而且还对新闻内容的美产生重要的影响。
2.1 简洁洗练的语言美
新闻语言作为新闻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称之为新闻作品的“门面”,不同种类、不同题材的新闻作品通过不同语言的排列与表达呈现出不同的美,给予受众不同的享受。新闻语言也被当成读者与记者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桥梁,读者除了可以通过每篇新闻作品了解到他们所需必要的资讯信息,了解事情的真相,满足对于事实的诉求,更重要的可以通过对新闻语言的推敲与理解了解到记者所要呈现的背后的意义。可以说,语言运用的好坏对于一篇新闻作品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当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收集到各类第一手资料,如何让这些资料更好为新闻作品服务,更好展现新闻主题,突显内涵,这就需要记者对于语言的把握与组织,好的记者对于语言的掌握信手拈来,而新闻语言这原本看似毫无生命的物体能够在记者手上迸发出它独有的美感与生命。语言的美不单单只满足于人们的视觉享受,就如同李希光先生在《新闻学核心》中提到,“优秀的新闻作品诉求的是读者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语言所产生的美应该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并且能够有所回味的。
而财经新闻,传统刻板印象使得人们会定义财经新闻的语言是枯燥无味的,是高深莫测的,甚至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从而敬而远之,不想读且读不懂。而随着“全民财经”时代的到来,财经的关注度逐渐提升,财经新闻数量的日益增多,加之财经记者队伍的庞大,中国财经新闻报道开始逐渐步入成熟,财经新闻报道不再给人高高在上的错觉,愈发百姓化,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词语的贴切、生动,句式的灵活、多样都让财经新闻如同其他新闻体裁作品一样“让人能看到、听到、闻到,甚至是触摸到”,展现出语言所赋予的美。
《财经》封面文章对于语言的运用一直突显其灵活且成熟的一面,对于语境的掌控、语言的把握都有较高的水准。新闻语言一直讲求其简洁洗练性的特征,即不需繁复的修辞手法就可清晰、准确报道新闻整个事件,篇幅力求简短。对于一篇动辄上万字、甚至于几万字的封面文章看似不可能,然而深入阅读可知,封面文章的每个词句都经过推敲,没有多余的点缀却能深入人心,简练却绝非简单
2.2 富于变化的结构美
结构,从它的狭义表述来说,讲求的是“文章内容上的安排”,具体到新闻作品当中,表现为新闻文体的组合方式,是“对新闻作品的组织、安排、构造”。因此,在新闻作品当中,新闻作品的结构美表现为记者在内容编排上的恰到好处,既能更好突显文章的主题,对文章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且围绕文章主题搜集素材、组织语言、安排内容;又在文章本身从标题到导语、背景、主题直至结语,结构合理,主次分明,叙述清晰,内容完整,达到整体合一的效果,给读者美的享受。《财经》封面文章擅长篇幅较长的调查性报道,动辄上万字有时候几万字,通过作者长时间跟踪采访,对某一类或者某几类社会现象深入剖析、详尽报道、系统总结。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让读者了解事情发展动向,展现事物本身面貌,《财经》封面文章吸取了华尔街日报体的写作方法,以微观具体且生动活泼的典型事例为开篇,在开始时瞬间抓牢读者眼球,自然过渡,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展开。进入文章主体,将所要表达的背景环境、核心主题全盘托出,分段分版块阐明内容,集中力量深化主题,在结尾处前后呼应,回归开头,达到深化主题的效果。文章往往以小入大,层层深入,以小事为契机,最终落脚于对整个系统或是整个大环境的反思,从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使得原本枯燥刻板的报道变得鲜明生动,富有生命力,让文章充满美感,激起读者阅读兴趣。但是,封面文章也不完全拘泥于华尔街日报体所设定的框架,为了让文章结构更加多元化,往往会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发散推出组合方式,有的以采访的形式,在一问一答中阐明观点理论;有的是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特约稿件,还有的则在主要文章之后附有访谈、评述、特约报道或者相关资料、大事记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叙述表达方面,《财经》封面文章往往采取三种结构方式:
单线直进式 这类形式的文章只包含一条主要脉络,文章依靠这条主脉络,往往按照时间发生顺序或者事态发展趋势组织安排情节,这类形式的好处在于记者能够将一个具体的事例完整地表述清楚,读者能够跟随记者逻辑清晰明了地对于整个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掌握,这类结构形式多出现在针对一个具体新闻事件的调查中,从早期曾经轰动一时的《银广夏陷阱》、《顾雏军全调查》到《枭雄唐万新》、《还原张荣坤》等都选用了这样的形式。在2009年第14期封面文章《石首的愤怒》中,记者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自 2009 年 6 月 17 日到 6 月 25 日四天在湘鄂交界处的石首发生的由一名青年厨师“非正常死亡”最终引发的一起反响强烈的群体性公共事件。记者紧紧围绕时间顺序进行小标题的设置,包括“死亡”、“传言”、“拉锯”再到“清场”最终“收场”,每个小标题之中代表着一个时间点,而每个时间点也意味着事件发展的态势,而围绕着这些时间点,读者可以清楚看到 23 岁的涂远高在永隆大酒店前的人行道上死亡之后,由于警方既不封锁现场又“草率”认定为自杀导致死者家属对于结果的质疑,警民在本事件中的关系逐步陷入僵局。
第 3 章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新闻美的审美功能...............................22
3.1 悦耳悦目的审美感受.................22
第 4 章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新闻美的问题和建议................26
4.1 专注往事报道现实美弱化......................26
4.2 倾向批评报道理想美不足................................27
第4 章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新闻美的问题和建议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在同类刊物的新闻报道中,具有鲜明的美学色彩,突出的审美品格,从内容构成到形式呈现,都突出了作品的美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发挥着多重的审美功能。封面文章的美学价值是全方面的,其他财经媒体在借鉴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发展取其所长,在运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美学体系,突出美学价值,提高竞争力。但是,这并非说《财经》杂志封面文章在新闻美的表现方面,已经达到了十全十美,无懈可击的程度。认真审视,《财经》杂志在新闻美的表现上,还存在着某些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1 专注往事报道现实美弱化
虽说新闻的美学价值能够延长新闻作品的传播时效,保持新闻报道的生命活力,然而大多数的新闻作品归根到底还是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的报道效用将会逐渐降低,新闻的美学价值随之减弱。《财经》封面文章自进入 2012 年以来虽时有周刊形式发行,也有“雾霾”等新兴热门话题,但由于人力物力的局限,仍有一部分报道尤其是深度报道并未“跟上时代潮流”,甚至在事情过后很久才展现事实真相,这样,现实美明显弱化。
深度报道以“深”见长,却在它的时效性受到影响。[21]有时为了更加深入挖掘真相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这样虽然外界能够对于事实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解读,但是往往真相要在事情过去很久才能得知。而现实问题是,随着新闻行业越来越细分,报纸、网络、电视等各个媒介会对事件做出大量的报道,经过各类媒体的信息轰炸之后,受众对于事件的兴趣度早已下降,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情况之下,这就是为什么众多媒体更愿意抢占“时间点”对于焦点事件发表观点。封面文章固然坚持要等事实完全了解才拥有发言权,问题是受众在之前接受的大量信息中对于事件已经有了不同方面的大体认识,封面文章的很多内容是对以往论断的深化而非创新,受众接受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越降越低,这不利于封面文章对于自身价值观念的输出。
结语
人类不断进步的审美追求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传播价值,美是新闻价值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美学价值的新闻,是不完美的新闻,即使再客观公正,也不会得到普遍认可,换言之,如果受众在新闻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感觉不到美,那它就不具有美学价值,它的新闻价值也会大打折扣,传播效果将被削弱。
目前,我国的学术界就“新闻美学”这一理论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新闻美学这门学科仍属于新兴学科,由于研究前景光明,研究道路广阔,因而受到人们关注。而新闻美学细分下的财经新闻美学可以说是一个还未涉及的领域,在新闻学科基础之上,融合美学理论,相互结合相互比较,互相贯穿。本人以《财经》杂志封面文章为研究蓝本,用以研究财经新闻美学,到这里也并未结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而我在研究过程中,也逐渐得到了以下启示: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对于新闻美的把握与展现相对来说较为成熟,逐步发展成完整的一套操作体系。从宏观方面把握,只要它能反映社会的主旋律,对社会能起到监督启发的作用都是需要被关注被报道的对象,因此它所涵盖的内容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财经市场,还包括那些紧贴社会时发表展对当代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影响巨大的社会、政治事件,封面文章接收消息的敏感度,审视问题的切入点,整体框架的展开铺陈,依据框架寻找论证的跨度与强度,着笔力度与深度等无不展现其《财经》的较为成熟的美,而独到又有见地的新闻视角又把新颖美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从而有效提高媒体的公信度,受众的信服度,让财经阅读变得更为享受。
《财经》杂志记者不仅对于总体布局的把握游刃有余,而就微观方面,对于文章细节的处理也精益求精。《财经》封面文章在不断的自我总结与完善中,很好地将财经新闻与新闻美学融合于一体,在报道中自然流露出了美的讯息,内容上充分发挥财经媒介舆论监督职能,结构中多种模式自由转化,语言中蕴含深刻,这些美的表现都能让读者在阅读《财经》时提高阅读品质,使读变得更为有意义。封面文章选题广泛,内容充实,导向积极正确,语言运用恰到好处,结构逻辑也不拘泥于传统的财经新闻模板,愈来愈趋于多元化,以事实为基准安排文章的详实结构,再配以合适图片,封面文章对于新闻美的表现也很到位。因此,封面文章对于读者来说不单单是了解事态发展的趋势,更多的是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享受《财经》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美感。
参考文献(略)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新闻美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