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一、研究缘起
无论是以人人为代表的社交网站还是“遍地开花”的微博,都已算不上是新鲜事物了。但它们的热度仍旧一路攀升,甚至以燎原之势席卷人们的日常生活,“挂人人、织微博”也从纯粹的娱乐消遣变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常态。在自媒体营造的自由宽松的氛围下,我们一边慨叹着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一边惊诧于虚假信息越来越猖獗的姿态:从 7·23 动车事故中挑战政府公信力的小道消息,到日本大地震中谣“盐”的沉渣泛起再到营养快线的“乳胶门”事件,一出又一出闹剧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茫然不知所措。有学者指出,社交媒介在为我们提供充足信息的同时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也有学者认为,社交媒介提供了公开交流的平台,让谣言在讨论和争辩中自我瓦解。谣言泛滥究竟是信息过剩的精神错觉还是自我免疫的退化,社交媒介助长了谣言传播的气焰还是强化了网络的自净功能,这些都成了困扰学者们研究的难题。不管怎样,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社交媒介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谣言传播的路径和方式,让谣言传播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特点,而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展开的。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与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笔者在对学术界现存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提炼的基础上,对在网络上曾激起轩然大波的谣言进行分类整理,分析谣言传播的情境与缘由,力图找出新媒介语境下谣言传播的新特点。研究思路。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绪论、主体、结语。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综述与研究方法,主体共有四章。第一章界定了主要概念,概述了社交媒介与前社交媒介的媒介属性及传播模式,为全文打下研究基石。第二章通过对社交媒介形态的剖析,归纳出在其语境下谣言呈裂变式传播的特点与原因。第三章通过案例的分析与数据统计,论证社交媒介的谣言自净功能,并对其原因与途径进行列举分析。第四章的重点在于社交媒介时代谣言的控制与辟谣。结语部分则是对主体部分的总结归纳。
第一章 社交媒介时代的谣言传播
一、社交媒介、谣言的概念界定
古往今来,关于谣言定义的争论一直未曾平息,奥尔波特注重谣言的未证实性,认为“谣言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传播,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特殊陈述”;彼得森则聚焦谣言不以大众媒介为传播载体的特点定义它是一种“在人们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卡普费雷更强调谣言的反权力特点,说“我们称之为谣言的,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无论是奥尔波特还是彼得森抑或卡普费雷的定义都没有涉及谣言的真假属性。而倘若以中国人的传统和逻辑,谣言一般都是指虚假的信息,称一则消息为谣言这一举动本身就带有浓厚的贬义情感。一方面我们并不能对所有事件都准确定性,另一方面,我们的定性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我们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已有的常识进行判断,认为它是虚假的就称之为谣言,反之则欣然接受。可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我们满心自得称之为谣言的信息往往被证实,而我们坚信不疑的事实又可能事后被证伪。从研究的客观角度来看,倘若讨论谣言内容的真假属性,我们的研究将要论及谣言的判断标准、接受者的心理因素等,过程也会变得复杂得多,因此笔者定义的谣言并不预示着它的内容真假。而对于谣言的定义笔者更青睐谣言心理学“鼻祖”奥尔波特的阐述,不同的是当初“一对一”的口传早已被一种更强大的媒介载体——网络所取代了,尤其随着 SNS、微博客等社交媒介的发展,谣言又找到了新的媒介生存环境。
第二章 新媒介语境下谣言的病毒式蔓延
2011 年 2 月 2 日晚 8 点,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拉开帷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微博和校内上格外热闹。晚上 10 点,一位网友发微博说:“据说春晚现在放的是备播带。据说央视里面炸锅了,别问我原因,我也不知道。”这条信息残缺不全的博文即刻在微博和校内被疯狂转发,一时间网络上沸沸扬扬,提供非直播证据的,咒骂央视欺骗观众的,众声喧哗,截至第二天早上的短短十几个小时,“春晚非直播”已经构成了媒介报道的主要议题之一。百度指数统计的数据显示,2 月 2 日“春晚直播”的相关议题搜索量就达到了 592371,相比前一年除夕夜 299589 的搜索量几乎翻了一番,这条发端于微博、未经证实、尚停留在谣言形态中的消息,在网络世界激起了轩然大波,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不得不令人咋舌。这是在以论坛和博客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传统网络时代所没法想象的。与论坛等依赖于话题的小范围封闭式传播不同,微博、SNS 等社交类网络应用的普及为谣言的传播开启了自由的大门。
目录
第三章 社交媒介的自净功能..........................................................................................21
一、社交媒介引发了谣言传播狂潮吗.......................................................................21
二、社交网络可以实现自我净化吗...........................................................................22
三、社交媒介自我净化的原因探析...........................................................................24
四、社交媒介的自净机制...........................................................................................27
第四章 社交媒介时代的谣言控制与辟谣......................................................................31
一、谣言控制与辟谣的区别.......................................................................................31
二、社交媒介时代的辟谣 ..........................................................................................31
············································································································································
结论
从网络论坛时期的话题中心到社交媒介时期的人际关系传播链条,社交媒介的兴起着实为谣言提供了便利,使谣言传播的时空范围大大扩展。但这样的扩展仅仅基于传播的过程,在谣言总量上,社交媒介时代并没有明显的增量。我们曾经坚信不疑地将谣言泛滥归咎于社交媒介,现在看来或许只是一种拟态环境构筑的假象。而对于社交媒介本身我们似乎太过苛刻,在拟态环境的错觉下,一门心思地为其设置人为准入屏障,以为这样就能将病毒与谣言拒之千里之外,却不知这样会损毁信誉,得不偿失。事实上,社交媒介本身有自我净化的功能,知识素养较高的网民能自动过滤部分虚假信息,将信将疑的网民一边“求真相”一边静观其变,极易盲从轻信的网友则善意地提醒好友要小心谨慎,剩下故意危言耸听扰乱社会秩序的暴民少之又少。我们似乎更应该看到,相比网络论坛时期,谣言的生命力与持久度在每况愈下,很多先人提出的谣言规则亟待修正:在传播初期,谣言的传播速度确实如洪水猛兽,夹杂着疑惑与担忧激起一片恐慌,但辟谣消息出现后,同样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混乱,清理阴暗,破解一个又一个谣言模板与谣言传说。当然,我们不能全然依赖社交媒介自身的净化作用,顺其自然、听之任之,政府也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对谣言传播的过程予以监控。只有在充分发挥社交媒介自净作用的前提下,多管齐下,适度调控,才能保证网络运营环境的健康有序。
从社交媒介语境角度解读谣言传播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社交媒介,谣言,人人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