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摊贩治理困境的根源及出路——基于合法身份的界定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99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为了能够在新时代下更加有效的治理流动摊贩,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进行梳理,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还选取了 xc 市的流动摊贩为实证调研的对象,总结出流动摊贩治理中存在的困难,并认为困难的根源在于三点,即流动摊贩法律地位的缺失、流动摊贩管理机制的不足以及思想观念的偏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历史背景
流动摊贩在我国历史上就早已存在,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中,虽然商业性质不明显,但是小摊贩却得以长远发展。建国初期经过连年战争之后,国内民族工业大量破产,大量失业者为了生存不断涌入城市流动摊贩行列,上海解放前夕,全市约有城市流动摊贩 15 万余人,行商 1.5 万余人和经纪人 2 万人。1北平解放后,流动摊贩也有所增加,据当时工商部门的统计,全市的流动摊贩数量大约占到了当时总户数的 15%。
经历了近现代史后,新中国得以建立,然而新中国采取社会主义制度,尤其在初期的时候采取较为严格的社会主义制度,即所有商品进行配额制管理,而禁止任何层面的市场流通。因为流动摊贩本质上还是属于自由流通的一种形式,所以也被纳入了严格管控的范围之中,故流动摊贩的数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幅度减少。
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之后,情况有了新的变化,流动摊贩在新潮流的作用之下逐渐进行正名,同时因为该段时间内我国国有企业大量改组,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工人,诸多因素决定了流动摊贩的数量又产生了一个回升。
目光再随之转移到新世纪,我国在 21 世纪进行了大量的城市开发和改造活动,因为迅速发展,导致了一部分人跟不上改变的节奏而落伍、一部分人顶不住压力而失业,客观上就又产生了大量流动摊贩的“后备军”,从数量上来看,流动摊贩的数量有进行了一步攀升。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流动摊贩治理的相关研究成果有很多,且研究角度各不相同,有以博弈论视角研究城管、流动摊贩之间如何进行利益博弈的,有以共享理念为视角探讨政府、市场、公民社会如何共同对流动摊贩进行协作治理的,有以城市化进程为视角研究城市化进程中流动摊贩生存环境与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更好地理清楚国内研究现状,遂将有关研究进行分类简述。
(一)基于博弈理论:城管及流动摊贩之间的利益博弈
张丙宣2以规训与反规训为研究框架,他发现城管与摊贩行为的内在依据具有市场逻辑和行政逻辑两种形式,并且将二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分为三种类型:逃跑与追逐、软磨硬泡与教育、暴力抗法和没收财产。他认为这三种类型的组合是一种不断演进升级的过程,并且博弈的有效性与地方政府的行为策略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方军3通过博弈理论将城管与流动摊贩视为“理性经济人”,建立博弈模型,他认为城管和流动摊贩不管如何选择博弈策略,最终都是为了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服务的,而实现有效流动摊贩治理则需要共同提高博弈双方的素质、完善城管管理体制。
(二)基于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理论:非正规经济
有关于流动摊贩的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的本质在于如何协调以及平衡摊贩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崔占峰4认为“摊”治理是城市空间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摊”的产生与存在以及“摊”经济的实现与城市管理的理性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这是小空间与城市大空间之间产生的冲突,是“摊”治理的结症所在,因此解决这项结症需要引入“嵌入性”弹性治理的逻辑,“摊”不应该“脱嵌”于社会而存在,而是应该融入社会组织,由社会组织统一管理, 借此嵌入社会。张延吉5以北京朝阳区为研究范围来探究城市建成环境对摊贩空间分布的影响,认为高密度的消费需求是导致流动摊贩聚集的首要原因,并且政府管制也没有办法完全遏制这一非正规经济现象,因此进行城市空间规划时对流动摊贩空间的规划选址需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阐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阐述
一、城市管理理论
谈到城市管理,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城市的管理。而城市是一个广泛的集合体,包含了城市所处的地域和所有在城市中生活的自然人、法人与其他组织,当然还有各项社会设施、城市文化等意识形态,那么城市管理其实就是对于城市之中的各类主体进行管理,把各类主体同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等一个大的范畴的要素体系之间的交互行为进行规范,这个规范的总集合体系就是城市的管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主体方面还是比较好列举的,但是交互的客体和内容是千变万化的,就例如一个城市的文化,结合了这个城市所处地域悠久的历史因素和人文因素,非一两句话可以予以囊括,这个特点也就导致了城市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也是一件难以每个方面都做到完美的事情。
本文认为城市管理可以从宏观以及微观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宏观层面主要谈及的是一个城市所属的大环境,例如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当然还包括地方性立法的差异,而微观层面主要调控一些具体的被管理事项,例如城市污染、城市绿化、城市道路规划等议题,因此有关流动摊贩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占道经营、环境问题等是城市管理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基本涉及微观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
.......................

第二节 有关概念界定
一、流动摊贩
流动摊贩基本是指以摆摊设摊的方式,在不固定的场所或街边从事小商品买卖的一类主体,又被称为“小摊贩”、“走鬼”等,这类主体被公认的特征为:无固定经营场所、无营业执照、流动性较强等,并且在我国在法律规定上流动摊贩处于盲区,属于从事一种“非法”的经营活动。顾功耘认为流动摊贩是指没有固定场所,从事投入成本小、资本少的简单交易行为的群体,只能在居民区周围或者沿街进行叫卖。21苗延波认为流动摊贩是指经营者没有经过工商登记,也没有固定经营场所,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利用路边空地等公共空间进行小规模经营活动的主体。22流动摊贩大致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是经营主体大致固定,主要由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农民等身份组成;第二是经营范围较为广泛,几乎涉及居民生活所需的各方面,大多是各种食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此外经营的种类还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第三是经营场所的流动性,流动摊贩设摊不固定,在人流密集的小区、街口流动摊贩的数量就会较多,但不固定不意味大幅度空间移动,在客源较为稳定的地段,流动摊贩也只会在该地段内流动。
根据 2017 年《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的规定,以下三种在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内的经营活动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销售农副产品的经营活动、销售日常生活用品的经营活动、个人利用自身技能从事的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也就是说这三类经营活动自 2017 年起不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从事这三类经营活动的摊贩相对来说也在法律上取得了合法的身份,但是流动摊贩是一个较大的群体,这三种经营活动仅属于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从我国法律规定上来看,庞大的流动摊贩群体仍然属于“无证”经营主体,因此需要对继续处于“非法”状态的流动摊贩进行确权,保障其权利与义务。

.........................

第三章 xc 市 xz 区流动摊贩管理现状调研分析................16
第一节 调研设计实施与简要介绍 .....................16
一、调研设计.............................16
二、调研区域简要介绍........................................16
第四章 流动摊贩治理困境之根源分析 .......................23
第一节 法律根源:流动摊贩合法地位缺失 ..........................23
一、我国流动摊贩立法现状........................23
二、流动摊贩合法身份缺失....................................25
第五章 基于合法身份的流动摊贩管理制度完善 ...............31
第一节 界定流动摊贩的合法身份地位 ..............................31
一、正视流动摊贩的合理合法性................................31
二、赋予流动摊贩合法主体地位................................32

第五章 基于合法身份的流动摊贩管理制度完善

第一节 界定流动摊贩的合法身份地位
一、正视流动摊贩的合理合法性对流动摊贩进行研究,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两方面的观点,即流动摊贩的存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大致包括:(1)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以相对减少贫困,是商业活动的一部分;(2)对消费者来说可以花更少的钱,并且购买更加便利;(3)对经营者来说可以提供就业的机会;(4)可以为城市带来一定的活力。消极影响大致包括:(1)容易使消费者购买到质量、卫生无法保证的产品;(2)因为成本较低,为获得更多利益,经营者更易犯错;(3)对城市市容产生不良影响,引发拥堵、产生噪音、污染环境。虽然流动摊贩的存在不可避免会带来负外部性,但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给街道带来活力,从多方面来说流动摊贩的存在具有其合理性,更有合法化的必要。
(一)从流动摊贩自身发展角度
存在即合理,流动摊贩可以说是一种最原始的简单交易方式,北宋时期尤为繁荣,《清明上河图》中真实描绘了当时街道上的热闹景象。从近现代开始,流动摊贩的数量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变化,但总体上体现了一个较高的基数,同样流动摊贩岗位虽然不规范,但不可否认的是流动摊贩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岗位,事实上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因其入门门槛低、经营多样化,虽然收入微薄,但是对于如欠缺知识技能的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老人来说也不失为一种生存方式。历史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让流动摊贩销声匿迹,反而让其继续延续就已证明了流动摊贩的存在是顺应规律的,但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毕竟是一种政策落实的过程,除合理性之外还需要以合法正当为依据,因此流动摊贩身份合法化应当才是政府有效管理的前提。

....................

结语
我国流动摊贩的“非法”身份致使其一直饱受争议,甚至过去曾出现“完全取缔”流动摊贩的管理措施,在这种情况之下,执法人员往往会使用过于极端的手段对流动摊贩进行管理,导致冲突。不过随着国家实力的强大、城市文化的发展、国民素质的进步,国家在治理流动摊贩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进行手段措施的改进。为了能够在新时代下更加有效的治理流动摊贩,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进行梳理,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还选取了 xc 市的流动摊贩为实证调研的对象,总结出流动摊贩治理中存在的困难,并认为困难的根源在于三点,即流动摊贩法律地位的缺失、流动摊贩管理机制的不足以及思想观念的偏差。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详细分析,本文认为,建立一种合法合理的流动摊贩身份制度是对其法律地位缺失的有效弥补。将流动摊贩群体认定为无名商身份,并且将《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中规定的两类商贩认定为民事身份,最后还需积极引导符合相关条件的摊贩固定为个体工商户,彻底解决我国流动摊贩“非法”身份的窘境,同时在管理手段与技术上同步进行改革,提升流动摊贩的治理有效性。
2020 年李克强总理在谈到改善就业环境之时提到流动摊贩的回归,说明从大环境上来说,流动摊贩的生存空间正在扩大,我国在治理流动摊贩上也一定会取得新的成效。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