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民需求视角的城市老旧社区宜居性评价范文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02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为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对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的宜居性状况的评价,本文将定量评估与实地访谈的方法相结合,试图尽可能全面的对中原区老旧社区的宜居性状况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中原区老旧社区的宜居性水平一般,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老旧社区居住环境改造效果参差不齐;2、社区职能划分不清晰;3、社区服务整体水平不高;4、宜居社区建设的参与力量不足。针对评价结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笔者结合需求层次理论、人居环境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及社区的宜居性水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研究背景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实现百姓基本生活形态的转型升级也是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各级领导部门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社区是人民群众最直接的生息地,社区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是对城市文明水平的直观反映,它是对居民日常生活质量及城市经济发展及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从多个维度彰显着城市的综合素质。作为居民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社区的宜居与否不仅关系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是对党的领导、政府服务、经济运行以及社会组织活动等多主体全方位的综合考量,同时,也是居民对社区建设实际需求的直观反映。
在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居住社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城市中目前存在的老旧社区,大多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内,难以被列入市政动迁的范畴内,经济利益二次开发的动力不足,成为了城镇化快速发展更新中容易被忽视的对象。相较于现代新商品房社区,这些社区普遍存在着房屋老旧、绿化环境差、物业管理欠缺、基础设施老化、停车矛盾突出、居民公共参与精神匮乏等诸多不足,阻碍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基层社区治理中需要尽快引起重视的方面。居民对老旧社区的宜居性评价如何,怎样将老旧社区打造成适宜人们居住的、满足居民实际需求的宜居社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因此,对老旧社区的宜居性研究也就提上了日程。
..........................

(二) 文献综述
1. 宜居社区相关研究综述
伴随着西方国家城市化现象的逐步出现,19 世纪末,与社区相关的理论及研究开始在学术界受到关注,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是最早提出“社区”这个概念的,他的著作《共同体与社会》标志着社区研究的开端。此外,早期关注社区研究的还有迪尔凯姆、韦伯等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帕克认为,社区的本质特征是指在特定地域中的一定数量的人口,对所居住的场所存在着依赖性,并在社区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社会关系等。②马林诺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则认为社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社区中的各个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影响。国内有关社区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在社会学领域中,吴文藻、费孝通等学者在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下,主张开展社区调查,把社区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至 70 年代后期,我国在社区理论研究领域的发展更为深入,这一阶段,宏观取向的城乡关系、小城镇研究以及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等都是研究的主要课题。③80 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城市中的社区服务慢慢兴起,与社区相关的研究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涉及到对社区功能、社区结构、社区服务水平等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至 2000 年左右,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社区的发展,国内学者也纷纷开始产生对更微观的社区治理方面的兴趣,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从城市社区的建设、社区治理的方式、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等不同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
国外对于宜居社区的研究最早受启发于宜居城市的发展。19 世纪末,受到工业革命发展促进,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环境遭受破坏、社会阶层分化明显等负面问题,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积累了众多社会矛盾。因此,1898 年,英国学者霍华德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对城市居住环境进行改善。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增加,因此这一时期,除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之外,还出现了许多有关城市建设、城市规划方面的理论,希望将城市打造为更加适宜人类居住的宜居城市。在对城市生活环境进行研究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社区”这个城市微观组成单元的居住环境问题,研究目光也逐渐从宜居城市建设转向宜居社区的建设上来。

.........................

二、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 相关概念
1. 老旧社区定义
学术界普遍认为,社区应该具有以下几项特征,即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本文中所研究的社区指的是在城市的一定区域内建筑的、具有相对独立居住环境的大片居民住宅,老旧社区指与我国 1998 年商品房改革之后建设成的居住区相比,落后于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相关配套设施不齐、居住环境较差、社区管理服务落后等问题突出的,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住宅区。
2. 宜居社区定义
通过对国内外宜居城市、宜居社区相关研究的借鉴,在我国 2007 年 5 月 30日正式发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本文将宜居社区定义为基于人居环境理论、城市发展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框架下,以居民为中心,适宜居民居住、生活及长远发展的社区,不仅要包含整洁美丽的生态环境、与居民基本日常生活需求相匹配,还要重视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宽松、愉悦的社区氛围,全面、优质的社区服务,便捷、完善的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居民对所居住社区的认可度与归属感。
......................

(二) 理论基础
1. 需求层次理论
1943 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可以分为五个层级,分别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级需求。他认为,人们只有在低一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级别的需求。在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指的是维持人类生理机能正常运作的条件,如水、食物、空气等;安全需求指的是能够保障人类身体、财产、居住生活等各个方面安全的需求;社交需求是人类感情上的需求,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群体中其他成员关心与关爱,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尊重需求是指人们得到社会中其他成员认可与肯定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指人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成就,将个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的需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突出了人本主义的理念,是对我国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认同,也对我国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领地,也是居民日常需求最集中的区域,社区环境、治安、邻里关系、社区服务、社区参与等方方面面都体现着对居民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也与社区的宜居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居民对社区宜居性的评价,反映着社区建设的成果与不足,尤其在老旧社区的发展建设中,应从社区居民角度入手,重视不同群体居民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改善老旧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
2. 人居环境理论
人居环境的概念最早由我国学者吴良镛教授提出,受启发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提出的“人类聚居学”理论,人类聚居学认为人居环境主要包含五种元素,即人、社会、自然、建筑、网络,而吴良镛教授在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存在的个性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情况,将人居环境的级别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包括全球、区域、城市、社区(村镇)、建筑,每个层次都受到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这五大系统的综合作用影响,超越了传统的居住环境研究中仅关注建筑规划的局限。
........................

三、 宜居社区评价指标构建..............................18
(一) 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8
1. 科学性原则.......................18
2. 全面性原则.......................18
四、 居民对老旧社区宜居性评价的实证分析..................................28
(一) 中原区老旧社区宜居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28
1. 构建老旧社区宜居度评价因素集及评语集........................28
2. 构建评价因素集到评语集的模糊关系,计算 22 项评价因素的隶属度...........28
五、 结论探讨与对策建议........................43
(一) 基本结论....................... 43
1. 老旧社区居住环境改造效果参差不齐............................43
2. 社区职能划分不清晰................................43

五、 结论探讨与对策建议

(一) 基本结论
1. 老旧社区居住环境改造效果参差不齐
根据对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原区老旧社区居民对居住环境总体评价不高,未能达到充分满足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笔者走访的中原区汝河路街道某社区,目前整治工作尚未开始,社区中缺乏统一的活动场地,绿化覆盖率几乎为零,社区电线杂乱,居民在公共区域中私自搭建的现象严重,杂物随处堆放,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也给住户带来了众多安全隐患。据居民反映,该社区住房户型较小,基本在 50 平方以内,居民为了节省面积,经常将杂物任意堆放在户外公共区域,随意搭建的现象也不足为奇,由于无人管理,这些现象愈演愈烈,甚至出现私家车被堵在社区内出不去的现象。而笔者走访的中原区棉纺路某老旧社区,目前整治效果则较为明显,居民反映社区长期以来的卫生死角、违法建设等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政府出资在社区中建设了公共卫生间,有专人负责每天的打扫维护,社区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
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于 2019 年 4 月 3 日印发的《2019 年郑州市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郑州市中原区需要在 2019、2020 两年时间内,完成对区内老旧社区的整治提升任务,整治提升的对象主要是依法建成于 2002 年以前并已投入使用的以住宅为主要目的的社区。整治提升的主要方向为社区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功能设施、物业管理四方面,其中居住环境的整治主要涉及到对社区绿化水平、违规建设建筑、杂物堆放、户外广告等的整治与提升。目前,中原区老旧社区整治工程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实现,如中原区建设路街道办事处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程设计以 46 万元项目预算委托郑州民诚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完成。根据实地调查,各个街道老旧社区整治工作开展的时间、委托的代理公司不同,甚至出现有些社区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整治而有些社区整治工作还未开始执行的情况,因此目前为止整治的效果参差不齐。

.......................

六、 结语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较快,人们对所居住的社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城市中的老旧社区由于建设年数久远,与现代商品房社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平衡老旧社区居民的生活落差,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环境良好、生活便利、服务优质、社区文明水平高的生活环境,从根本上提升老旧社区的宜居水平,是各级政府及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的未来工作重点,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保证社会公平,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宜居社区建设的研究,建立了社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社区环境、生活便利、社区服务水平、社区文明四方面对中原区老旧社区的宜居性水平进行评估,为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对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的宜居性状况的评价,本文将定量评估与实地访谈的方法相结合,试图尽可能全面的对中原区老旧社区的宜居性状况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中原区老旧社区的宜居性水平一般,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老旧社区居住环境改造效果参差不齐;2、社区职能划分不清晰;3、社区服务整体水平不高;4、宜居社区建设的参与力量不足。针对评价结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笔者结合需求层次理论、人居环境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及社区的宜居性水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