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1.论文以凉山州 Z 县公务员队伍建设问题引出分析,指出了凉山州 Z 县在存在自主招考监督力度不够、主动招才引智意识不强、招考专业要求“偏科”的公务员招录问题;内部流动不畅、对外流动“能进不能出”、留人难的流动问题;工资福利待遇低、考核流于形式、职务“能上不能下”的激励问题;培训时长和覆盖面不够、培训方式单一、效果差的培训问题。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从 2006 年 1 月 1 日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来,公务员队伍建设进入了法制化轨道,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尽快把各级干部的综合素质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1]。公务员队伍的水平直接体现着国家治理能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方向。2016 年1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对民族地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了专门的政策规划。
目前,除了对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领导成员、公务员民族数量占比、招录时的优先照顾政策外,民族地区公务员队伍管理和其他地区一样实施公开的考试、录用制度,年度考核、培训等政策和全国一致;但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等原因,民族地区较于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落后水平,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差距。截至 2015 年底,全国少数民族公务员达 76.5 万人,比 1978 年增长近3 倍,少数民族占全国公务员队伍的 10.7%[2]。
本文的研究对象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 14 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 1 市 16 县,其中有 11 个民族聚居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的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县经济、文化落后,教育发展滞后,当地人民受教育程度低,从中“孕育”的公务员队伍水平整体偏低。2017 年 1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支持“三区三州”地区,进一步加大了“三州”之一凉山州的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以及社会各界对口帮扶支持力度;2018 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考察指导,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进一步加大了对民族贫困地区的关注和扶持力度;2020年凉山州要达到 11个深度贫困县摘帽、1118 个贫困村退出、49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对加强凉山州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加紧迫和更高的要求。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民族地区公务员是直接为当地各族人民的利益服务的,本文从加强民族地区公务员队伍建设入手,探究凉山州 Z 县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致力于提出解决措施,提升当地公务员队伍整体水平,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政策,促进民族地区和国家形成同频共振的合力,增强民族的认同感,汇聚起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凉山深度贫困地区公务员队伍整体水平,及时把握住国家大力扶持的战略机遇期,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使各民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本文结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理论和凉山州 Z 县公务员队伍样本,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分析,以期在民族贫困地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招录、激励、培训、交流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并能起到丰富民族地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体系的作用。此外,笔者曾在民族地区的乡镇、部门工作数年,希望以自己对民族地区公务员队伍的了解并结合所学专业,把人力资源理论应用到民族贫困地区公务员队伍建设实践中,以公务员队伍水平的全面提升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希望从学术理论和现实应用两方面都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推动民族地区公务员队伍建设发展,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
第 2 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框架构建
2.1 民族地区公务员队伍建设
2.1.1 公务员
“公务员”一词最早于 18 世纪在英国出现,原词为 Civil Servant。在我国,1987 年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公务员是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1993 年,随着《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条例的颁布实施,公务员这一概念词汇开始在中国推广普及和使用;2005 年 4 月 27 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2018 年 12 月 29 日《公务员法》进行了修订,随着公务员法律的不断完善,对公务员的录用、考核、监督、职务、职级与级别等制度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公务员一词和公务员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在我国政治体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1]。
目前我国还有将“干部”与公务员混用的现象,干部与公务员有着概念重叠的地方,十二大党章指出:“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相较于公务员来说,“干部”概念的范围更广泛,是指: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可称为干部[2]。但在改革开放后,它的弊端日益显现,“干部”的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的分类[3]。
2.1.2 民族地区公务员
民族地区公务员是指以少数民族为主聚集生活的地区的公务员,与少数民族公务员不同,民族地区公务员包含在民族地区工作、任职的各民族公务员(包括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截至目前,全国有 5 个自治区、30 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共计 155 个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地区公务员可分为在自治区(省级)、自治州(地区级)、自治县三级工作的公务员。
..........................
2.2 相关理论支撑
2.2.1 人力资本开发理论
1960 年,西奥多·W·舒尔茨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这个概念,该理论在 1990年前后传入我国。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认为人力资源是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脑力和心力的总和,该观点把人力看做是人员素质综合发挥的生产力,人力资本的提高将对经济发展起到极大作用,并认为人力资源比物质资本的增加更为重要,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而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不能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为一种投资,并且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人力资本理论还认为,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不是由于物质资本的匮乏,而主要是人力资本投入不足[1]。
从人力资本理论我们可知,公务员人力资本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公共服务目标的重要力量,是地方关键性人力资本[2]。公务员人力资本即是体现在公务员身上的体力、脑力和心力的总和,要注重公务员身心健康建设,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公务员人力资本,进而提高公共生产力。而且对公务员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会比增加物质资本“投资”更有利于公共服务的产出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改善。我国民族地区公共部门工作效率不高,除了交通闭塞、财政资金不足等物质方面因素外,公务员人力资本不足、整体水平偏低也是其中的原因。因此,通过对公务员人力资本进行管理培训可以达到改善公共部门的服务水平,减轻贫困问题,对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
第 3 章 凉山州 Z 县公务员队伍建设现状 ..................... 17
3.1 凉山州彝族自治州基本情况 ............................ 17
3.2 凉山州 Z 县公务员队伍建设情况 ......................... 19
第 4 章 凉山州 Z 县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0
4.1 Z 县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0
4.1.1 公务员招录不够科学、规范............................... 30
4.1.2 公务员流动不畅......................................... 31
第 5 章 新时代加强 Z 县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37
5.1 健全完善 Z 县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制 ....................... 37
5.1.1 发挥考录工作的导向性作用 ............................... 37
5.1.2 优化公务员结构 .....................37
第 5 章 新时代加强 Z 县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5.1 健全完善 Z 县公务员考试录用机制
5.1.1 发挥考录工作的导向性作用
在 Z 县这样的民族聚居地区公务员招考中,应加大对民族语言、《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风俗等内容的考察,从而引导考生加深对民族地区的了解和认识,更好适应和融入民族地区开展工作。诸如适当加大加试彝语的岗位数量,培养双语人才,增强新入公务员在民族地区的文化、语言、知识的适应性。
5.1.2 优化公务员结构
根据 Z 县公务员结构现状,科学制定公务员招录计划。注重结构整体性规划,对公务员招录人数、专业类型等进行合理规划,做到专业类型丰富、适宜民族地区人才类型整体需要,制定完善专业技术型公务员考录政策。进一步加大民族地区后备年轻干部的储备量,加快公务员队伍新陈代谢,做到“后继有人”,避免因为年龄结构的问题,从而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5.1.3 培养本地和外来人才相结合
进一步稳定和激活公务员人才队伍,加大对本地和少数民族公务员的培养力度,在公务员招录中拿出部分名额定向于本地人才,进一步发挥本地人才熟悉县情、乡情、族情的特长,从而发挥本地人才作用,稳定 Z 县公务员队伍。部分名额可定向于乡土人才和村组年轻干部,在报考年龄、学历、专业上进一步放宽条件,不拘一格用好本地人才。民族贫困地区公务员队伍平均学历水平较其他地区低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因为急于改变现状,迅速提升学历结构水平而一味追求高学历,将很多实干型的优秀人才拒之门外。此外,专业不应成为进入部门、行业的唯一限制,民族地区要注重配置不同专业知识背景、不同层次的人才。
..........................
结论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同步奔入小康社会,是对民族地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的迫切的现实要求。本文对少数民族地区凉山州 Z 县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研究,采取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 Z 县公务员总体结构以及队伍建设使用中的招录、流动、晋升、培训、薪酬待遇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在 Z 县存在公务员队伍假设中存在的招录、培训、激励、交流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如外部环境差,激励资源有限;当地政府人才观存在偏差;公务员交流、培训机制不健全。
主要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1.论文以凉山州 Z 县公务员队伍建设问题引出分析,指出了凉山州 Z 县在存在自主招考监督力度不够、主动招才引智意识不强、招考专业要求“偏科”的公务员招录问题;内部流动不畅、对外流动“能进不能出”、留人难的流动问题;工资福利待遇低、考核流于形式、职务“能上不能下”的激励问题;培训时长和覆盖面不够、培训方式单一、效果差的培训问题。2.分析出了民族地区工作强度大、人们观念落后,历史遗留问题多,考核与绩效“脱钩”,薪酬低,职位有限、晋升难度大等外部环境原因;还存在当地政府人才观存在偏差,以及交流、培训机制不健全等原因。3.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从发挥考录工作的导向性作用、优化公务员结构、培养本地和外来人才相结合的方式把好公务员入口关;从完善教育机制、加强民族地区培训内容针对性、创新培训方式等方面入手,持续加强 Z 县公务员队伍教育培训力度;从发挥考核激励作用、创造晋升空间、提高薪酬待遇水平方面创新队伍建设激励机制;从区域内部和跨地区交流任职两方面入手深化拓展队伍交流范围。
参考文献(略)
凉山州Z县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行政管理论文,凉山彝族自治州,公务员队伍建设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行政管理文章
-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问题与
- 多源流视角下我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研究——
- 杭州市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研究——基于史密斯
- 政府主导老旧小区改造的运作逻辑研究-——
- 城市流动摊贩治理困境的根源及出路——基于
-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嵌入与基层协同
- 嵌入式治理视角下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实践范
- 文化类社会组织转型社会企业研究范文
-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偏差与矫治
- 政府信息公开领域中政民互动的研究——基于
- 政策网络视角下医联体政策执行梗阻研究——
- 基层政府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以y市人力
- 基层治理中的领导小组机制范文研究——以山
- 我国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 基于扎根理论的城市老旧小区治理困境及对策
- 地方政府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构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