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概述
(一)相关概念
1. 个人决策
对于决策的概念,学者们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一些学者侧重于将决策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研究,一些学者侧重于决策和管理的隶属关系。行政管理学中的决策理论认为在组织中的决策行为是一种典型的行政活动。行政管理学主要是研究决策的,
包括决策前的调查,收集信息,研究分析到决策执行等后续工作。这是美国学者西蒙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管理就是决策”[21]。在此,主要根据后者的理解,将决策看成一个完整的过程来把握科学决策。
根据决策主体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个人决策是指在某个组织里决策机构的主要领导者通过个人决定的方式,根据个人的知识、能力、判断力和经验所做出的决策。个人决策具有果断迅速的特点,适用于一些突发性需要马上做出抉择的紧急事件,因为其责任明确、迅速、简便的特点而使个人决策有了存在的合理性。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个人决策是指组织中的领导者集中多数人正确的意见,通过反复思考做出的决定并不是指不负责任的独断专行。除此之外,个人决策使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更有效、更迅速,有助于决策者从不完全的信息中快速找到有效信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做出果断的抉择,不受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多数相互不同意见的制约,促使个人能够产生独特观点和较多的主意。当然个人决策也有其局限性。其一,个人决策需要的社会条件难以满足,具体表现在社会难以找出杰出的个人决策者,即使具备条件的个人也不一定可以成为掌握权力的个人决策者。其二,决策者局限于个人经验、能力和知识容易做出片面的决策。其三,容易使人因循守旧,在情况发生变化时依然固守过时的观点或者先入为主的成见,错失成功良机。
........................
(二)理论基础
1. 科学决策的理论
管理科学的理论是在二十世纪初出现的,科学决策理论作为管理理论的分支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出现的。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斯特恩(E.Stene)和巴纳德(Ch.Barnard)等人在管理理论中引入了决策这个概念,但在当时仅仅是用于说明分权的问题。真正将决策这个概念流行起来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通过西蒙(H.A.Simon)等人的倡导开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决策的地位不断提高,对管理理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决策者在科学的决策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使用规范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并且按照一定的决策程序进行的一种符合客观实际的决策活动就是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有四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决策体制。决策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可以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二是遵循决策科学的程序。按照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选决策方案、咨询决策方案、执行决策、评估决策、终结决策,等主要步骤进行。三是在决策的过程中要发挥“智囊团”的参谋咨询作用。四是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决策包含七个要素分别是决策者、决策变量、环境变量、决策目标、决策后果、环境变量与决策后果之间的关系、决策变量的选择与评价。决策主体包括个人和集体两种类型,在组织机构中按照个人经验、知识与能力通过个人进行决策时我们称之为个人决策,如果决策者是由专家团队或组织成员构成的集体称之为集体决策。决策目标是指决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即要达成的目的,目标有时不仅仅只是一个,有时可能要实现多个目标,有的目标可以明确的表达出来,有的只是抽象的进行描述。目标有的是可以公开的,但也有只能在决策者心中隐含的情况。决策变量是决策者用来完成决策目标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可控制的并且在决策中可以做出决定和选择的因素,主要用来完成预期目标。环境变量是可以对决策后果产生很大影响的一种因素,而且决策者无法提前控制,它作为一种客观状态影响着决策的结果。决策后果是在环境变量下选择决策变量之后产生的,通过这些后果来实现决策目标。环境变量、决策变量和决策后果的关系是研究决策结果的手段。决策变量的评价和选择是决策者最后要完成的事。通过上述决策的要素可以发现决策的实质就是决策者是否能完成决策目标和完成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取决于决策者所选择的决策方案以及决策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
二、高校内部决策的现状
(一)高校决策环境
决策环境主要是指影响决策产生和决策发展的因素。对于高校决策来说,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决策是一种由人主动实施的活动,而人生活在社会环境当中,所以决策自然就会受到周边社会环境的影响。根据科学决策的理论,也不难发现在研究决策时决策主体、决策环境是不容忽视的。决策作为人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从确定决策目标一直到决策的反馈终结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决策环境的影响。所以,高校要不断通过决策和外界社会进行沟通,适应复杂多变的高校决策环境。
1. 外部环境
影响高校决策的外部环境可以从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来看。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职能,属于非营利性质的公共组织。从社会层面来看,要想保持高校的稳定发展就必须与校外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流,充分了解社会信息和市场的需求如就业信息、科研需求等等。但是我国高校内部决策与社会组织的联系并不是很密切,作为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组织参与进高校内部的决策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就目前来看,高校内部决策的外部环境主要来自于我国政府。政府不同层级的行政组织一直影响着大学内部的决策。
在中国社会的环境下,公立高校外部权力关系的核心是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权力的行使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从权力的属性来看,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资源以及价值体系进行了一种分配,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提高管理效率。这种管理方式从外部对高校的决策产生了影响,这种权力在我国是一种典型的制度化权力,也是国家对教育进行管理的权力。“我国公立大学的外部权力并不是铁板一块。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中,高校成立时和成立后的办学都是具有明确的上级主管部门的。主管高校的各层级行政权力是在我国体制规范下的,这种权力从某种意义上通过科层制来影响着大学的财政和内部决策甚至影响学校的发展”[23]。
......................
(二)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现状
高校内部的决策跟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的行政决策和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不同,因为高校这个组织有其特性,所以在研究高校决策时,大部分学者只从高校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来阐释,本研究从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角度划分高校内部管理。从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定义上来看,一般涉及到长期规划,学校发展等重大问题都是要通过集体决策的,例如,学校的几年计划,发展的方向,内部管理制度的变革。临时性的紧急问题有时需要个人决策。这里的个人决策主要是指组织里的领导者可以集中多数人的意见,进行反复思考最终做出的决定,并不是指不负责任的独断专行。在我国,学校党委的领导性决策、学术委员会的决策、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决策都属于集体决策。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票决制原则,集体负责决策的责任。校长作为行政首长对于学校行政事务的决策属于个人决策,虽然决策是经过校长办公会的讨论,但是从决策议题到最终决议都是由校长“拍板”决定的,校长是决策的终极负责人负有个人决策的责任。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关系并不是割裂的,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是决策主体不同的两种决策方式,在实际的决策环境中,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1999 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让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式进入到了依法治校的时代。这部法律规定我国公立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进一步提出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
民主管理”的体制。因此,当前我国高校(主要指公立高校)内部决策环境主要受此影响。《高等教育法》中明确划分了学校的权力主体以及各自的权限范围:(1)高校党委会。学校的党委会主要负责管理与学校发展相关的一些重大事项,保证学校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学校内统一领导高校办学权,行使最高决策权。(2)高校校长。我国高校的校长拥有学校最高决策执行权也是学校的法人代表。主要负责管理学校教学科研相关事项和行政事务的管理,包括对学校教师、职工的任用,学校内部各种经费的预估,学校资产的管理,学生奖惩事务管理以及学校运行上的行政事务管理。(3)教职工代表大会。高校内部能明确体现民主管理的组织就是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多共同利益主体的高校内部需要一个组织来维护大家的民主权力。
.............................
三、 高校内部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存在的问题分析...............................25
(一) 高校行政机构的集体决策中存在议程设定不完善的现象..............................25
(二) 高校行政机构的集体决策中缺乏民主讨论的条件...........................27
(三) 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集体决策职能被解构..................................28
四、 推动高校内部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走向科学的对策.........................34
(一) 制定议程设定程序,细化会议纪要...............................34
(二) 打破科层制的束缚,创造民主讨论的环境.............................35
(三) 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和教职工组织的作用................................36
四、推动高校内部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走向科学的对策
(一)制定议程设定程序,细化会议纪要
建立健全决策体系的规章制度,让高校决策在规范化的程序中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31 号《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中第九条指出“规范学校党委集体领导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32]。程序的规范是实现科学决策的前提,从程序上规范高校的管理,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决策程序提出具体的要求,明确议题产生的方式。高校内部管理决策需要一个基本的议题产生机制,用来支撑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和推进各种决策程序。议程设定程序旨在防范集体决策目标的偏离,保障决策的科学性。与单边治理和统治治理相比,由各种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高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以需要制定议程设定程序,细化会议纪要。
集体决策的成员在对同一个问题的重视程度达到一定的比例时,可以要求行政机构的决策主体按照议程设定程序启动该相关议题,在集体决策的会议过程中要细化会议纪要,对成员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做好记录。具体包括三个程序。一是提出建议,集体决策的成员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和发现的问题,向行政机构提出启动议程的建议。二是受理,行政机构要对集体决策的成员提出的议题进行解释说明,并审查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三是做出决定,经过行政机构的审查,集体决策成员的议题只要不违反学校内部规章制度就不能随意搁置,要纳入决策议程启动程序,如若未能及时纳入议程的要做好会议纪要。
...........................
结论
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任。近年来,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发展,高校的地位不断提高,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高校的内部管理决策是否科学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关注。发展到今天的高校,其内部决策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根据科学决策理论从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的视角出发对高校内部管理决策的程序研究是有现实价值和实际意义的。
在高校行政机构的集体决策中缺乏议程设定程序、民主讨论的条件和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功能被瓦解以及缺乏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界定,还有咨询、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制定议程设定程序,细化会议纪要,建立新的决策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权力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权力,合理划分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范围,规范高校决策程序,建立科学的咨询机制和评估机制,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发展。
科学决策对当代高校内部管理具有现实意义,从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角度分析高校决策是有其价值体系的。由于本人决策实践的阅历不足,对于此题目的研究还比较肤浅。高校决策是一个比较深刻的话题,需要深究的内容还很多,今后我会继续对高校决策进行研究。当然,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关注高校决策,研究更多有价值的成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