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和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能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技术与设备等物质支撑,成为衡量一个省份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决定一省在国家分工中地位的关键因素[1]。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是继原材料、劳动力之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对整个社会商品的流通和企业的运营成本、经营效率具有重大影响,是衡量一个省份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业也是吸收就业的重要部门,世界银行数据显示,通常情况下,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服务业就业人口的 5%-8%由物流业吸收[2]。
经过多年的发展,山西省制造企业剥离自营物流,将物流业务外包的行为使山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均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3]。而作为新型服务产业形态的物流业也成为山西省致力发展的黄金产业[4],对山西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山西省统计年鉴显示,
2015 年,山西省制造业法人单位数 27601 个,占全省法人单位数的 7.22%,占第二产业法人单位数的 57.34%。由此可见,制造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公路基础设施的完善、铁路网的日益扩大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也迅速发展壮大,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然而,必须意识到山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015 年山西省制造业增加值为 14021972 万元,对 GDP 的贡献率仅有 10.98%[5];山西省物流业总产值为 8928100 万元,仅占第三产业产值的 13.15%[5];同时,山西省制造业专业化园区少,产业集群小,园区、企业间的有效整合不够,主导产业链不长,上下游产品链解度不高,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水平也需进一步提升;物流园区建设也较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落后,产业专业化水平不高。总之,现阶段山西省制造企业规模各异,物流水平发展不均衡,物流技术与管理观念落后,导致了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难以有效利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在构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协同学理论对山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程度进行评价;通过回归分析探索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度与方向;进而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山西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性建议,以期更好地贯彻落实山西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实现形式,正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和有关政府的重视。当前,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关系及实证研究等方面,相关文献也较为丰富,而有关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关文献也比较缺乏,尚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提升策略,本文的尝试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已有研究提供了理论补充,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2)现实意义
在山西省实行产业转型升级及制造业转型的大背景下,部分传统制造业通过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产业价值链的升级;而有些传统制造业却延续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方式,只获得较少或低于预期的收益,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因此,亟需要依据现有理论和实践经验,明辨山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针对山西省具体情况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提升策略和发展思路。本文在对山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策略,对山西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也为山西省政府制定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同时对山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山西省由资源型省份转型为制造大省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基本理论
2.1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相关概念
2.1.1 产业联动
产业联动是指以产业关联为基础,位于产业链同一环节或不同环节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产业协作活动[37]。具体而言,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是产业联动的条件和基础,处于产业链同一环节或不同环节的企业都从降低经营风险和交易费用等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最终会选择与产业链上其他企业进行合作达到互利的结果,同时,企业间的合作可以促进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沟通,使得产业链不同产业环节的企业实现平衡发展,提升整条产业链的运作效率,同时产业联动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产业扩张提供了基本思路。政府在产业联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缺乏自主性,产业壁垒的存在阻碍了产业的联动发展,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打破产业壁垒,在市场经济时期,更需要增进产业主管部门之间和区域政府之间的沟通,打破产业分割和区域分割,创造有利于产业协作的政策环境。
2.1.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分别处在产品供应链中,制造业所需的原材料供应及生产出的产品销售都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而制造业的物流需求也构成了物流业的主营业务,这两个产业之间的内在关联最终会促成产业之间的协作活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就是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为获取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并通过各种协议或契约而结成的一定时期内的相互信任、信息共享、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合作关系[34]。
.......................
2.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
2.2.1 分工与交易费用理论
亚当·斯密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分工理论,在其《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分别从分工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分工产生的原因以及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三个角度阐述了分工,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泉[38]。斯密之后,李嘉图、黑格尔等古典经济学家也着重研究了分工与专业化问题。在国内,胡永佳从分工角度对产业融合现象进行了探讨,提出产业融合是产业间分工的内部化,是产业间分工转变为产业内分工的过程和结果[38]。
交易费用理论是科斯在其《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的。科斯将交易费用定义为运行市场机制的费用,并进一步指出交易费用包括在市场上搜寻有关的价格信息、为了达成交易进行谈判和签约以及监督合约执行等活动花费的费用[39]。威廉姆森进一步发展了交易费用理论。
由分工理论可知,制造业出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等方面的考虑,将与产品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流辅助服务分离出来,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使得企业可以专注于其主营业务,增加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和交易,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交易费用理论也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首先,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携手合作、互动发展,有利于增加双方对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预期,减少因未来不确定风险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减少监督成本,降低交易费用。其次,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会增加企业间信任程度,减少双方因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不必要支出和资源的浪费,也减少了频繁更换合作对象导致的交易谈判协商费用。最后,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保证双方契约关系的连续性,避免一方采取提前终止交易所导致的专用资产投资方损失。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实质上形成了一种“双边依赖”型治理结构,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可见,推进二者的联动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制造业和物流业双方来说,进行专业化分工、降低交易费用、增加合作收益是增加其利润、实现双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
3.1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测度计算原理.............................17
3.1.1 系统发展水平的计算........................17
3.1.2 协调度...................................17
4 山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影响因素研究...........................25
4.1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25
4.1.1 市场层面..................................25
4.1.2 政府层面.........................................25
5 山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提升策略研究..............................35
5.1 山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35
5.1.1 制造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35
5.1.2 物流业发展水平总体较好但缺乏稳定性......................35
5 山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提升策略研究
5.1 山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5.1.1 制造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由实证分析结果可知,山西省制造业的得分在中部 6 省中排名垫底,这足以说明山西省制造业发展水平不高,与中部其他地区有着不小的差距,更不用说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了,山西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基础较好,但长久以来缺乏创新及丰富的煤炭资源都限制了山西省制造业的发展。
首先,长期以来的以煤为基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山西省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且制造企业多围绕着煤炭产业,为煤炭生产提供煤机等必要措施,缺少能走出去的高技术制造业。
其次,煤炭的生产销售为山西省地方政府带来了高额的税收收入及各种附加费收入,因此相关部门缺少发展制造业的积极性,也没有动力出台鼓励制造业尤其是新兴高技术制造业在山西发展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这就导致了山西很难吸引外来资本的进入,而更加致力于发展煤炭产业,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制造业发展滞后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最后,由于缺少规模较大及高技术的制造企业,高技术人才相对较为稀缺,且山西省境内的地方高校毕业生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山西省的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强。
.............................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实现形式,正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和有关政府的重视,研究山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于资源型山西省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山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而联动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并对山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向与强度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山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提升的策略。本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别为 0.315、0.355 和 0.338。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