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视角下北京市人口规模调控手段及其优化之行政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70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选取善治理论为视角,以新公共管理、治理理论相理论依据,对人口规模调控相关政策及手段进行公共政策分析和理论探究,以期完善相关政策、手段,填补人口疏解政策的相关理论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1 世纪以来,随着北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迅速发展,众多优质资源集聚,导致了人口的无序、快速、过度膨胀。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但过快的不可控增长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压力过大、城市发展受限等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水资源的极度短缺、交通阻碍大、城市运行效率低下、城市污染超标、社会治安成本提高等大城市病现象。 自 80 年代以来,北京市多次出台了针对户籍、产业、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调整措施,以期达到调控人口规模,减轻北京市人口压力的目的。 但是,结合历年人口统计数字和相关人口政策研究来看,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依旧不断增长,相关调控政策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2010 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曾建议采取措施引进高端人才,减少其他人口承载,以对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进行缓解。虽然遭到社会质疑,随后仍旧开始了对北京市城区内小商小铺的整顿。 让低端劳动力离开,这样的方式在短期内简单、易见效,但违背了城市发展的基础。一座城市是否能够可持续地、有生命力地发展下去一定要靠不同类型、层次的人群聚集来维持运行。一座发达城市离不开高端人才,更离不开服务产业和劳动力的支撑,不合理的疏解措施将会破坏城市的生态平衡。
近几年来,在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的号角吹响的同时,新一轮的人口疏解手段伴随着一些质疑之声如火如荼得进行着。从产业疏解带动人口转移、城市副中心的建立、多重行政手段的并用等政策及手段中能够看到政府在人口规模控制上的决心,但从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的角度来看,人口疏解政策及手段仍待完善。作者认为相关政策是工具性的,应在最大限度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尊重市场规律,帮助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适当采取行政措施,实现社会的资源配置、管理。
.......................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从现实角度看,北京市的人口规模调控政策经过几十年的变迁与调整,一直以来未实现较好的政策效果,且相关社会争议不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北京市人口问题过于复杂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公共政策本身的不完善和科学性的缺乏。部分人口疏解政策,在疏解了低端产业、转移了部分人口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城市的一般发展规律,造成了城市居民生活的不便、被疏解人口的转移安置问题、疏解阻力的增加及社会负面效应,并且也在社会公平、公正层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研究中应重新考虑相关政策在解决公共问题中的定位,从社会治理层面考虑人口的疏解,从新公共管理角度审视政府作用。通过以上方式对人口疏解政策的问题进行分析,能够对现有人口疏解政策及手段提出科学化的政策建议。
1.2.理论意义
从理论层面看,相关人口疏解政策重在目标与执行,相关研究也多重视人口疏解的效果与问题评估,政策的理论支撑研究也多为经济学相关理论。但从公共管理学及政治学角度来看,解决公共问题、制定公共政策也应把握、匹配好本领域相关理论,以保证其理论性、科学性。本文选取善治理论为视角,以新公共管理、治理理论相理论依据,对人口规模调控相关政策及手段进行公共政策分析和理论探究,以期完善相关政策、手段,填补人口疏解政策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 2 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

2.1 政府调控手段
政府调控手段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纠正市场上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性质,基于公有制及社会发展目标要求,我国政府需在必要时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调控手段通常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必要时的行政手段为辅。
2.1.1 经济手段
在宏观调控方法及手段上,我国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实操上的不同。就西方多数市场经济而言国家,如何调配宏观调控手段不存在很大的争议。其中市场调节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途径和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是不能妨碍和打破市场原生机制运行的。国家的市场干预需控制在不影响市场机制运行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有效且适度的控制。调控手段主要交由市场来进行,加以适当的行政手段辅助。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依赖,经济手段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具有间接性、有偿性、平等性和关联性的特点。通过对经济市场的控制实现调控手段的实际作用,然后进一步发挥管理效用。国家在宏观经济上的调控是通过通过控制国家财政及货币实现的,这归属于国家层次控制行为。其最为直接的控制途径为:采用国家税收、金融、信贷等方式,利用某些经济政策的发出来解决处理国家的经济问题。国家在实施宏观调控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时机,对经济市场的发展进行适当控制和适时干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1.2 法律手段
宏观法律手段也是宏观调控手段的一种,由司法部门以及立法部门共同完成经济调控的任务。法律手段基于法律的强制性是严肃、权威、规范的。其作用范围相对于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表现出更明显的局限性,更多的是在市场和行政手段之上加以规范、规制。同时经济社会中的许多关系需结合其他两类手段才能实现效用。
政府依靠宪法及相关法采取法律手段,制定并使用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对社会经济关系及活动进行规制,是实现宏观调控目的的手段之一。法律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规制生产经营者的经营秩序和经济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司法、经济立法两类,经济司法司法机关根据法律文书规定对涉经济类案件进行检审,以法律权威震慑和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对经济类违法犯罪实行惩处和制裁。经济立法则由立法机关进行相关经济法规制定。
........................

2.2 善治理论
2.2.1 善治的基本内涵
善治(Good Governance)即良好的治理。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善治这一概念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善治被认为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社会治理理念,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在公共事务管理上的共同协作,创立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的一种新的平衡关系。善治的主体不必须是政府,但它强调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善治是一个不是简单地自上而下或自上而下的运作,而是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注重治理主体与对象的参与。突破了传统的政府自上而下管理的善治理念建立在市场、社会利益和认同价值上,并运用多元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处理公共问题。

2.2.2 善治的基本要素
玛丽—克劳斯·斯莫茨概括了善治的四大要素:1.通过法治下的法律保障公民安全。2.公共部门内部的公正运作,并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3.政治领导人实行责任制。4.保持政治的透明性。
我国政治学学者俞可平则认为善治包含以下要素:1.合法性,即政权应具有合法性,应是经过合理的符合法律、政治程序的过程选举、竞争出的政权。2.法治,即以法律作为公共治理、政治管理的原则,一切政策需以明晰的法律为前提。3.透明性,政府及社会内部整体的透明性,这是减少内外部矛盾的重点。4.责任性,在民主与法治的制约下,强调公共部门的责任性。5.回应,即公共部门对社会的要求和问题应作出及时负责的反应,否则会造成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这样的回应需要由竞争性和法治来保障。6.有效性,即政府的公共管理效率,竞争和第三方参与能够提高有效性。7.参与,即公民的政治参与。8.稳定性,安全的政治、社会环境。公共社会的稳定性需要由公共产品的秩序与安全、社会内部矛盾最小化、政策的连贯性来保障。其中政策的连贯性将影响公民对其合法性的认可。政策朝令夕改不仅严重降低公民的认可度,对于社会稳定性、政府合法性都有动摇作用。9.廉洁,源于政治压力,法治惩罚和信息透明下的政治廉洁。10.公正,指公民在政治、经济权利上的平等。
.......................
第 3 章 人口规模调控手段及现状分析..................... 11
3.1 人口规模调控手段现状...................... 11
3.2 主要调控手段具体分析..................... 13
第 4 章 基于善治理论的人口规模调控手段分析.................. 20
4.1 人口规模问题与善治的关系...................... 20
4.1.1 善治理论的适用性...................... 20
4.1.2 人口规模调控实现善治的制度基础................ 21
第 5 章 善治理论下人口规模调控手段的完善及建议................ 28
5.1 调控手段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结合................... 28
5.1.1 政府主体角色的重新定位.......................... 28
5.1.2 调控手段的主体多元化....................... 28

第 5 章 善治理论下人口规模调控手段的完善及建议

5.1 调控手段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结合
5.1.1 政府主体角色的重新定位
按照善治的要求,政府职责必须是“掌舵”,而非“划桨”,进行合理的人口规划,完善人口管理机制和公共政策制定,而人口规模调控相关的公共产品提供与管理则属于“划桨”的范围,应将这方面权利让渡给市场、非政府组织等。也就是说政府应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在人口规模的治理上,政府应积极转变角色定位,减少机械性行政手段运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促进市场对人口的条件作用,避免强硬的行政调控手段引发的社会不满。
5.1.2 调控手段的主体多元化
人口规模调控的主体除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外,更应注重公民参与,保障公民主体地位。一方面,调控治理的主体应当以法制手段,对自己的政策行为负责。另一方面,公共部门需要不断对公民提出的政治要求做出反馈,给出负有责任性的回应,主动向公民问政,寻求意见、并解释和回复相关政策问题。政府应与市场合力建成公开评价和社会监督体系,形成人口管理科学评估机制。随着公民民主意识增强,政府应提供给公民更多的政治参与途径,保证公民的治理主体地位,构建高效的多方互动的综合人口治理格局。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