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些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主要包括政府伦理价值导向不明确、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公众参与精神发挥不充分。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执政的生命之源,是政治合法性基础,是公共危机管理顺利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我国古代对于诚信就有大量的史料记载,古人曾有言:“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宝也。”“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从以上经典可以深刻理解到诚信作为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精髓之一,在我国古代社会,发挥着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岁月的印记不断更替,诚信作为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在当今的中国仍旧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我国理论界也不断更新,不断出现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政府公信力已经成为政府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当今社会,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涉及到广大公民的事件处置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引发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的处理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因此加强政府的公信力建设,提升政府信用指数,以便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更快更好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现
有关危机的讨论,我国古代就早已有相应涉及,也对危机有了辩证思考“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是《左传》里的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观点。古时的这些观点看似零散,但是为目前公共危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相应依据,我国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从美国“9·11”事件的发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个事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非典”的肆虐,波及范围之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公共危机管理被提升到重要的研究方向。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在最初的是针对政治危机领域的。中国第一部关于危机领域的学术专著可以追溯到上一世纪 80 年代,《当代国际危机研究》,这部著作是潘光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随着我国形势的变化,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越来越影响社会的发展,对突发性事件的危机治理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对于危机的研究主体——对政治危机研究为主的观点开始转变。大部分学者在研究中使用的是“政府危机管理”这一概念,从这个词语的提法我们可清晰的感受到当时政府的主体作用是多么重要。
........................
第二章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概念和理论
2.1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概念
2.1.1 公共危机管理
如何理解公共危机管理这个概念,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公共危机。公共危机从字面是由两个词组构成——“公共”和“危机”。危机的英文是“crisis”,来源于希腊语,最早应用在医学领域,来描述一种濒临死亡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逐渐扩大,后来该词语被使用在政治领域。美国著名学者罗斯特尔对危机一词的阐述是最符合当代理念的,他将危机解释为一个具有不定时性和压力性的事件,它会严重破坏社会体系的稳定状态和收到社会所约束的行为规范。在国内,多数学者从事物或系统的状态定义危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危机的发生是这样一种过程,具体指的是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运转规则和发展秩序由常态转变为非常态的体系。“公共”的含义很统一,就是指公众性的、共同需要面对的。当然对公共危机的定义还有很多,但是主流的核心的理念是与我文章中所引用的概念相吻合的,对其解释为发生在政府管理国家过程中,影响面广、对社会公众利益威胁大的突发事件。
对公共危机管理进行定义,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一些研究者指出公共危机管理是基于社会整体框架的影响因素,依托相关组织机构对危机事态进行的预警、应对和恢复的整套体系。对此理念持不同看法的研究人员认为政府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者,政府管理公共危机的目的是使社会恢复正常的秩序。在管理过程中政府需要对危机进行控制、对危机进行应急的反应、处理结束后还需要对危机进行评估以及采取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来控制危机的发展升级,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将各方的观点进行归纳,结合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对“公共危机管理”一词定义为以政府为主导者,通过对公共危机前期的监管防范,到中期的应急对策以及后期对危机的定性和及时的补救措施等,使危机的损害和影响降到最低,并使社会恢复和谐稳定状态的一系列完整处理过程及执行体系。
..........................
2.2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理论
2.2.1 责任政府理论
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理论之一是责任政府理论,此理论是民主政治发展实践的基本特征,对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责任关系有了更为突出的强调,强制性和法律性作为政府与公众关系的特征,法律为准绳必须作为行政人员行动的标准,若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违背法律,责任或后果就必须被行政人员承担。与之相对应,政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回应公众意愿,尽量满足公众要求。
政府责任理论的核心是政府必须为自己的行政管理行为负相应的责任。为了能够体现公众的意愿,政府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及后果一定需要得到公众的客观评价和认同,以完善自身行政行为,提升自身能力,对公众的要求做到及时回应、积极履行,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如果在政府的行政应对中,公众是从内心深处对政府的行为产生认可,在行动上积极支持政府的决策,才能真正的实现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固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和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与否是与责任政府理论的依据相辅相成的。
2.2.2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的最初的运用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情况下产生。过后不久有学者发现,这些问题在几乎所有的组织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
该理论以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为其存在基础。活动参与者中,分为享有某些信息的一部分和并不拥有信息的一部分,政府在垄断信息的有利地位,成为公众的代理人,而公众成为让渡权力的委托人,这种关系存在于一系列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其要求是代理人受委托在完成任务之后由委托人再对代理人的服务支付相应报酬。
..........................
3.1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建设现状................... 22
3.1.1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具体过程................ 22
3.1.2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建设取得的成就................. 23
第四章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30
4.1 政府伦理价值导向不明确...................... 30
4.2 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 30
第五章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提升对策.......................... 34
5.1 转变公共危机管理理念是政府公信力提升的前提.......................... 34
5.1.1 树立服务理念...................... 34
5.1.2 建立责任理念....................... 35
第五章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提升对策
5.1 转变公共危机管理理念是政府公信力提升的前提
曾经我国政府扮演的角色为全能型政府,经过改革开放近 40 年来的努力正在逐步向有限型政府发展,根本目的就是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提升公信力的举措包括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改革,最重要的还是发挥更多可以利用的能量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效率。
5.1.1 树立服务理念
政府的作用是维护人民的利益,但是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统治中,一直还是存在着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通过发生的一些公共危机事件中可以发现,只有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把公众利益摆在首位的政府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所以我们要改革历史的诟病,应对好公共危机事件就是要切实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才是政府管理公众事务和服务公众的根本。
政府想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获得公众的信任就是要明确自己与社会和公共危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和公众危机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合作的,应当由单一的政府管理向多个主体管理的方式发展,即“多中心治理”策略。再者就是政府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也就是要求政府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处理公共危机中时刻以公众利益为自己的出发点。这就需要政府深入的了解公众的根本需求,这就又提出了如何了解公众根本需求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包括更加深入的考察调研、公共网络平台、电视传媒等,倾听了解群众的心音也可以开辟更多新的使公众参与其中的途径。充分发挥公众的力量,与公众联合起来,长期坚持和发展此项政策,才能改善和维护好和公众直接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效率,最大程度的提升政府公信力。在公共管理框架中,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角,但是还需要企业、个人、非政府组织的配合,各尽其职都利用好各自的优势,通过经济发展、健全法律、行政改革等措施,才能演好公共危机管理这出大戏。
..........................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