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准市场提供机制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33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公共就业培训服务属于公共服务苑畴,传统上,提供公共服务是各国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自巧革开放以来,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也是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就业压力長期居高不下,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显性格局一直存在。不仅长期性地面临数从千万计的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压力问题和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而且也经常性地面临着因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经济体制改革中历史遗留的下岗失业转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同时还阶段性地深受国际性经济危机、国家间经济竞争与贸易摩擦带来的外部冲击产生的就业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以培训促进就业不仅是世界各国政府实现有效就业的遁行手段之一,而且也是各国政府履行其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中国政府亦不例外。特别是自2008年化来因应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新一轮全球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就业压力与竞争力同时加剧,和国家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咯与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新背景下,我国政府把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2012年颁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不仅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范畴,而且明确提出耍"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对城乡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还提出了为1亿人次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的具体目标。这些政策规定不仅意味着我国又迎来新一轮政府购买的公共就业培训服务,而且表明由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已成为一种常态,同时也指出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的迫切性。​

...........................

1.2基本概念辨析

1.2.1公共服务的供应与生产

关于公共服务的供应与生产的辨析是公共服务研究中的一组最基本的概念,与公共服务的供应与生产相联系的主体化就是公共服务中的三个最基本的参与者:消费者、生产者、安排者或提供者。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文寐特奧斯特罗姆与查尔斯蒂博特(1961)、萨頁斯(2002)、陈振明等(2011)都对公共服务的提供、安排与生产的分离及其定义做出过解释。区分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陈振明等认为。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给是公共服务最主要的制度安排之一,这种制度安排决定着公共服务的巧容与整体运行模式,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公共服务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其中国家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给是怎样一种关系,政府如何有效获取公共需求信息,如何组织公共服务的生产并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等基本问题。’世界银行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中针对穷人公共服务的供给安排就是通过建立一个以客户、提供者和决策者之间的责任关系框架来寻求可选择方案的(世界银行,2004)。由此足见关于区分服务的提供、安排与生产的含义的重要性。

萨瓦斯对公共服务中的;个基本参与主体的界定广为流传。在他看来,消费者是指直接获得或接受服务的对象,他们可以是个人、特定地理区域的所有人、政府机构、私人组织、拥有共同特征的社会阶层或者获得辅助性服务的政府机构;服务的生产者是指直接组织生产,或者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组织或个人,可能包括政府单位、特别行政区、市良志愿组织、取人企业、非营利机构、有时甚至是消费者自身。服务的安排者(也称服务提供者)是指派生产者给消费者,指​派消费者给生产者,或选择服务的生产者。安排者通常是政府单位。此外,公共服务提供中还有一个参与者也很重要,公共服务的出资者或购买者,化就是为公共服务提供资金的组织或个人。由于公共服务的公共性特征,公共服务的贿买者通常都是政府,其资金来源于税收。不过因为公共服务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因此公共服务的出资者除了政府外,还有服务的消费者和其他组织或个人(如服务的赞助机构与个人)。

.......................

2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论

2.1国家干预就业与培训的理论基础

20世纪以来,在对就业与培训的研究学科中,经济学是其最主要领域,在国家是否应该干预包括公共就业培训服务在内的劳动力市场的己有文献中主要形成两大阵营,即支持国家干祗的思想流派和反对国家干预的思想流派,它们分别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贝弗里奇的政府干祗理论、凯恩斯主义和制度经济学。虽然每个思想流派对国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干预角色方面包含不同的假设,但是比较看来,贝弗里奇、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是主张国家对劳动力市场干预,新古典签济学理论则反对国家在劳动力市场的干预。

2.1.1反对国家干预就业与培训的理论观点

​学界一般把新古典经济学分成第一代新古典经济学和第二代新古典经济学,前者兴起于二十世纪初期的经济主义思潮,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立场。其代表人物包括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冯米塞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奥地利经济学派、芝加哥学派,其共同的主张是支持自由市场经济,个人理性选择,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反对凯恳斯主义经济学。后者于1970年代形成,其代表人物包括;小罗伯特.卢卡斯、罗伯特巴罗、托玛斯.萨金特、杨小凯等,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能自动解决失业、不景气等问题,而政府主导的稳定政策没有任何效果。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家反对就业服务的公共提供是基于一系列内生假设的预言。这些假设可以追溯到18世纪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著作。在亚当斯密开创性著作《国富论》一书中,斯密声称国家和个人努力以促进社会产品是无效的,较之于不受控制的市场力量而言。斯密主张"最小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在他看来,政府要履行的职能只有三项。第一,保护社会,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其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竖公共事业及某垄公共设施。"除上述三项职能之外的事情,政府应当交给社会、民众去做。

.........................

2.2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与传统供给格局

在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治理机制上,传统上了,除了公民个人和家庭的自助外,主要存在三种典型的供给主体及其相应的治理机制,即国家、市场和社会王种供给主体,和政府直接提供、完全营利提供和非营利提供五种提烘机制。叱较而言,国家、市场和第三部门这三种福利供给主体,无论是在制度环境、任务上,还是在其核心价值上及它们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局限性都有明显差异。

......................

3.发达国家公共就业培训服务提供的准市场实践与经验.............59

3.1澳大利亚就业服务与职业教育培训中的准市场实践...............60

3.1.1澳大利亚公共就业服务的准市场改革................60

​4.构建我国公共就业培训服务提供的准市场机制.............103

4.1公共就业培训服务提供的要素构成.................103

4.1.1公共就业培训面向的培训接受方构成...............103

5.我国公共就业培训服务供给政策演变及准市场实践................148

5.1我国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发展阶段与政策转型................148

5.1.1计划经济时代面向体制內工人的就业培训​.................148

6.我国公共就业培训服务准市场机制的经验与挑战

​6.1我国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准市场结拘形成

在中国,创建一个竞争性的公共就业培训准市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按照Common等人的观点,公共部门中的市场改革通常包括两个前提,即首先要推进一种"购买者/供应商分离",其次在供应商之间引入竞争或可竞争性。近年来,随着政府改革的推进,我国很多地方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经与其创办的公共就业培训中记实现了相对分离,管理部门不再主司就业培训的直接提供,就业培训中记成为相对独立的实体。从上海的部分城区来看,政府认证的供应商几乎全部来自社会培训机构。可见,购买者与供应商形式上的分离易于建立,因而,准市场构建在结构上的改革重点更多是的第二个阶段,即在供应商之间引入竞争或可竞争性,无论是在公共培训机构之间,还是在私人培训机构之间,或者是在公共的和私人的培训机构之间,以便形成一个由许多供应商和购买者,易于进出和自由定价的竞争性市场。为此,我们将从公共就业培训的服务生产方一一培训机构,服务的购买方一一政府部门,及形成与体现竞争紧密相关的定价机制来评估我国公共就业培训准市场的结构形成情况。​

.......................

7.结论与政策建议

​7.1主要结论

​首先,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的准市场机制是一种相对于传统的政府垄断提供模式、政府指派式公私混合提供模式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新模式。准市场模式强调借助市巧机制力量,通过用户选择和生产者竞争来实现高质量服务的提供。其操作机制首先需将原本集服务的供应与生产于一体的政府实现贿买者与生产者相分离,其次政府要以一定标准向外招标选定定点培训机构,然后以合同或准合同形式向招标选定的被认证培训机构贿买培训服务。在准市场中,政府部门的角色是公共就业培训的项目组织者、资金提供者、质量监管者,不再是培训项目的具体生产者,政府成为培训项目的精明购买者,直接向培训机构购买培训服务;经政府认定的各类培训机构则基于培训质量、项目优势、培训绩效等指标竞争性地参与公共就业培训的生产;接受培训服务的各类对象不再是被动地到指定机构参与培训,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选择权并结合个人偏好,在众多的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菜单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参与培训。与传统的培训模式比较而言,新模式优势主要包括:可以充分利用了我国现有的技工院校、民办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机构等各类社会培训力量的参与来确保我国政府面临的巨大公共就业培训任务的完成;通过准市场的竞争机制有助于形成以竞争求质量的公共就业培训服务提供的有效机制,从而为地方政府如何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提供的公共就业培训服务找到新的出路;改变了培训对象在传统培训服务中的被动局面,赋予他们更有的选择权;通过竞争求质量的准市场机制有助于实现政府对公共就业培训服务混合提供格局的有效管理;通过推动政府从服务的直接生产者向购买者的转型,有助于推进政府的角包转型。​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