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全球性的信息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进入 21 世纪以来,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更是推进了信息化浪潮的到来,人类社会于此真正步入信息化时代。在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信息化建设正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在政府的职能转变及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信息化建设也开辟了一条创新的路径,政府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单元,是居民日常生活及政府公共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家园。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信息化建设是社区治理的手段,社区信息化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有很大促进作用。而治理方式的创新,管理效率的提高,网络体系的建设,服务功能的优化,都是城市信息化建设框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社区信息化建设,以点带面,合社区内的信息资源,从而促进整个城市的信息资源融合,建造一个先进的城市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成为了各个城市建设的重点。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民政部就参考了发达国家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进而提出社区建设概念。随着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逐步构建与完善,形成了诸如北京东城模式、上海浦东模式、深圳罗湖模式等 11 种典型的社区建设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社区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逐步推广,鞠湖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由此开始展开。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对社区信息化的研究较为全面,涉及了社区信息化建设内涵、思路、管理模式、运作模式、平台构建、技术支撑、评价机制等各方面的内容,提出了独有的观点,对于我国的社区信息化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这里,主要总结了前人在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层面和服务管理层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全毛红(2005)将 GIS、统一身份认证、网格计算思想等概念进入到了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并结合了 LDAP、XML、WEB SERVICE 等技术架构,实现按需交换数据,形成基于 GIS 模型的虚拟数字化社区,提高社区管理效率①;薄欣(2011)主要从社区管理信息化与社区服务信息化两方面分析了国内社区信息化的主要应用模式,通过PEST 分析构建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评估体系与关系模型①;何守才、陈坚、闫昱(2002)主要研究了社区信息化建设中的 WEB 和 CORBA 技术,它们的互操作模型,时也提到了要在互操作中以 XML 来取代 HTML,以实标准化的 Internet 语言应用;肖桂清(2004)把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分为网络基础设施的构建、信息资源库的建立及网上社区的建设②;陈新宇(2005)认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网络平台的建设、管理平台的建设及服务平台的建设三大类;李艳(2007)把社区信息化建设定位成了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一门户、二系统、三平台的构建,一门户主要指社区信息化建设门户网站,系统是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三平台是社区服务和管理信息交换平台、社区资源数据中心平台及社区信息化网络支撑平台。
.......................
第二章 社区信息化建设综述
第一节 社区的相关概念
一、社区
“社区”一词的提出者是德国现代社区学大师,著名社会学家斐迪南·腾尼斯。1887 年,他在成名作《共同体与社会》中用 Gemeinschaf —词首次表达了社区的概念。而德语中 Gemeinschaf 又同英文单词 community。1930 年初,中国学者费孝通在翻译此作时, community 译为“社区”,并沿用至今。在书中,滕尼斯把 gemeinschaft解释为一种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具有价值观念一致、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群体。他将 gemeinschaft 同 gesellschaft 相互比较,以此来解释社会变迁的趋向和两种不同的社会集体。一战过后,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社会秩序混乱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使人们深深的感到厌恶,这时候滕尼斯的社区理念和作品才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工业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许多问题让社会学家们对社区概念有了关注,对社区的研究也开始风靡起来。随着各国对社区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社区概念的定义也各不相同,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本文从社会性和功能性两个角度整理了目前具有代表性及权威性的观点,表 2-1 所示。
........................
第二节 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一场起源于英美等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拉开帷幕,在此过程中,校招公共管理理论得以不断完善,对于社区信息化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2)主张多中心治理,通过外包、民营化、社区自主组织管理等途径使得民营机构、公民组织和政府共同承担责任;(3)变革政府组织运行方式,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行以结果为导向的政府运行绩效管理;(4)转变政府角色,政府职能由“划桨”改为“掌舵”;(5)以顾客为导向,注政府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和顾客满意度;(6)重视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运用,立电子政府。
新公共管理理论吸收了经济学、法学和博弈论的相关思想,以效率为中心,顾客为导向,以企业管理模式去运作,重塑政府,寻求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个方面的平衡,寻求公共管理的最佳状态——善治。由于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基于对政府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而提出的,所以可操作性比较强。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社区信息化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社区信息化进程中,不仅需要政府的主导,更需要社会组织、企业、以及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其次,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府要转变角色与模式,权力下放至基层,使之有更大的自主权,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群众满意度。社区信息化不单单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台共享信息这么简单,更是一种理念的建设与变革,上至政府,下至社区居民,都需要转变思想,积极主动的去改变和适应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
第三章 芜湖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 18
第一节 芜湖市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判断 ................... 18
第二节 芜湖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举措 ............... 19
第四章 芜湖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及问题分析 ................ 31
第一节 芜湖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 31
一、提升了政府服务水平 .................... 31
第五章 推进芜湖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 36
第一节 完善顶层设计 健全保障机制 ...... 36
一、加大投入,学规划建设方案 .............. 36
第五章 推进芜湖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顶层设计 健全保障机制
一、加大投入,学规划建设方案
社区信息化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在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规划和战略性的思维全面可持续的推进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工作,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制定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建立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准确把握社区信息化建设重点,保障各项工作科学实施,不走弯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信息化建设涉及的领域和内容在不断拓宽,服务的范围与方式也需要及时更新,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持续的资金投入。而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方面的支持与维护,否则难以协调各方的利益冲突,无法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所以,政府要进一步强化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资金保障,各项具体工作进行资金列项,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信息化资金使用与支出。同时,加快制定社区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技术、人才、资金等多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优化社区建设环境。在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上,也要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通过捐助、招商、合资等多种形式投资社区信息化建设,解决居家养老、特殊人群服务等各类增值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与社会筹资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模式。
....................
结语
芜湖市社区信息化建设依托于资源数据库,用信息化应用作为支撑,开创了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新模式,建了配套的管理中心与服务平台,提高了政府治理能力与社区居民满意度,但是目前来说社区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占比不甚合理;社区居民及社区工作者的信息化意识及对信息化平台使用程度都还不够熟练;社区信息化保障机制不完善。
想要解决社区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困境,首先要完善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健全人才、资金、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其次,要统一社区信息化网络建设内容与服务平台标准,特别是数据共享标准,实行数据分层权限分控,保障信息安全;最后,还要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提高全民信息素质,推进社区信息化的多元共治与市场运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