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组织理论的高校学生评教实效性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30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高校教学质量的确保需要采用多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学生评教制度是高校教学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对高校中的教学质量实施把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三十年前公共管理运动席卷全球,毫无例外对我国的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的学生评教制度就是在此期间从美国的管理经验中引进并得以迅速发展的。近几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投入的相对匮乏,高校管理的滞后,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日渐凸显并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上大学不如捡破烂”新闻引发社会激烈的讨论就是一个明证。大学生何以由以前的香饽饽变成今日的路边草?“上大学不如捡垃圾”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它深刻地反映了部分家长对于当前高校教育质量的失望。其中,我们不能回避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虽然我国各大学校的学生评教时间、方式、体系、内容等都不尽相同,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先后制定并实施学生评教制度以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但为何我们的教学质量并没有随着该制度推行而得以改善,仍饱受质疑和批评呢?学校管理者组织学生评教的最终目标应当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在实际过程中,却存在着学生对于评教制度的散漫和轻视、教师的抵触和漠视、教学活动管理者对评教意义的误读和评教结果的不恰​当利用等问题。最终,得这一制度流于形式,成为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的单纯工具,也成为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进行人事管理的标尺。这严重偏离学生评教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这一目标。​

....................

1.2文献述评

教师评价最核心的部分是教师课堂表现的评价。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其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教师评价中的主要内容,其实效性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的增强,学生权利的倡导和重视,学生评教渐渐占据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主导位置。学生评教的研究与其发展进程是共进的,因此经过长期的积累,国内外对学生评教的研究文献已相当丰富。

1.2.1国内研究综述

学生评教在我国已经实行了三十余年,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研究方法上分类,学生评教的研究主要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从研究角度来看,前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研究主要包含如下几方面:

(1)学生评教合理性和价值的研究

​任何新生事物产生与发展必然经历了人们对于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质疑与拷问,学生评教也不例外。一种观点主张学生评教是合理的、有必要的。首先,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教师教学情况评价相对而言较为客观和真实。其次,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建构者,而非教学的被动接受者 (孟凡,2013)。再次,现代社会是民主社会,学生与教师双方是处于平等地位,学生评教具有合理性。学者递进式的研究一步一步地确立与明晰了开展学生评教活动是合理的。但是从消费者、平等者角度阐述学生评教的合理性受到了学界的一定程度的批判。另一种观点对学生的参与评教的评价能力和权利抱有一定的质疑。董泽芳、申晓辉(2012)指出大学生由于处在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期,评教易受外界的影响。但这种观点较为少见,并且也是出于对于评教结果的信度的担忧而提出来的。学者如詹晓雯(2006)从学生评教合法性的角度肯定了学生评教应当作为高校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依据主要是我国的《教育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第 2 章 理论分析​

​2.1 概念的界定

2.1.1 学生评教的定义和内涵​

学生评教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高校教学评价管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学者认为,生评教是整个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根本制度,作用重大。学生评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概念,其不仅是作为一个文件词汇出现在学校教学管理的文件之中,也是国内外学者反复研究与探讨的论题。另外,学生评教还是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一种动态活动,是对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总称。但作为一个如此重要的概念,在现实中还是存在着概念混乱和误用的问题,因此学生评教的内涵有必要进一步明晰和确定。

学生评教的概念是从西方引入而来的,其西文的表述是“student elevation ofteaching”、“student ratings of teaching”,就是“SET”、“SRT”。胡森主编的《教育大百科全书》中认为,学生评教是大学收集学生对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张红伟认为学生评教是学生对教学质量进行的评价②。魏宏聚认为学生评教是依据一定的标准体系,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如教学、成果、态度和水平等所进行的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③。综合各位学者所述,笔者较为认同学生评教是指学生在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组织下对其任课教师的教学表现和教学效果进行一个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活动。学生评教不等同于课程评教,别在于学生评教的对象是教师,课程评教的对象是课程。学生评教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课程评价等多个维度。

....................

2.2 巴纳德系统理论概述

巴纳德是社会系统理论的开山鼻祖,在组织理论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总体而言其理论的内涵主要是发现和重视组织中的人员的价值,认为他们都是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人。同时社会中的各种组织是一个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是根植于合作系统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各种系统的存在其实都应当具备三个核心因素,因此,组织中的经理人员为了使组织能够持续的存在必须相应的采取相应的三大职能。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巴纳德开创了组织管理研究的新时代,使得人和由人而构成的群体终于成为管理研究的焦点。巴纳德社会系统的​基本概念在下文中将作出详细的阐释。

2.2.1 组织系统中的人是有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人

传统管理科学理论将人认为是“机械人”、“经济人”。他们认为人之所以采取某一行动是因为自身的利己动机,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决定是否采取某种行动以及在采取行动时的努力程度是多少。同时,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人是机械的人,只是受外力推动和影响。组织中的人的行为唯有契合组织的要求才能合理地存在,个人没有选择的自由,这与机器上面的零配件是没有差别的。这样,他们将组织中的人完全看成是被动、消极、没有独立性的管理接受者。

​然而,巴纳德认为人不单单有物质、金钱上的需要,还有精神上的需要如社交、地位、发展机会等。同时,纳德认为合作系统中的人有着自由选择的自由,一项行动是否开展不是完全取决于上级的命令和要求,也受到个人选择权利的限制。也就是说在行动系统中的人并不是一丝不苟地按照系统指定的总体目标在行动,而是根据个人理想选择和确定个人目标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

第 3 章 学生评教的现状研究................ 22

3.1 访谈研究................. 22

3.1.1 研究方法与对象.............. 22

​第 4 章 学生评教参与主体的合作意愿................28

​4.1 合作意愿是学生评教系统的推动力..............28

4.2 学生评教中参与主体的合作意愿失调...................29

第 5 章 学生评教系统中的共同目标..................33

5.1 共同目标是学生评教的前提......................33

5.2 学生评教共同目标失衡..................33

第 7 章 提升高校学生评教实效性的对策

​7.1 强化评教主体的合作意愿

​学生评教是应当是以学生、教师为主体的评教。“评价应当是参与多元主体共同构建统一观点的过程”①。评教参与主体的合作意愿对学生评教系统的建立与运作至关重要。评教主体的合作意愿的强度是由评教主体在评教中所做的“牺牲”与评教主体在学生评教中所获得的“净满足”两者共同决定的。评教主体将根据自己所获得的个人满足感来调整自己在评教中的行动。满足感较强,主体参与评教的意愿强,合作目标更加容易实现,满足感弱时,主体的评教意愿削减,评教主体要么主动退出系统,要么就消极敷衍评教。但如果学校硬性规定使得他们无法退出评教,那么他们就只能采取消极怠慢的态度应对评教。强化学生评教主体的合作意愿关键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落实与保障学生评教成员的主体权利。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在制度上确保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将他们的参与权利完整地写入学生评教制度之中,更要在实际的制度运作过程里切实尊重、维护学生评教主体的权利。有效的参与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评教开始之前,要全面切实地发动学生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搭建良好的参与平台,听他们对于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设计、评教方式与时间的选择、目标设置等的意见,而不是由管理者一拍定音,独决定。通过对参与主体权利的确保可以增加学生、教师对于学生评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他们对于这一活动的认同度。

.....................

第 8 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当今社会的竞争关键还是在于人的竞争,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依赖于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提升。学生评教制度尽管已经实施三十多年了,也受到学者们的质疑,毫无疑问它已经成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部分。时代在改变,新环境和新挑战之下我们更加需要探索研究如何提高学生评教的实效性,发挥制度应有的作用,而不能让评教制度成为“面子工程”。

巴纳德社会系统理论在给我们良好的启示和指导的同时,其理论也让我们从组织学这一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和分析评教系统中的学生、教师、管理者。学生评教系统是一个动态、全面、开放的系统。基于这种全面、深层的认识我们探明当前学生评教实效性低的现实原因。​

学生评教实效性的提高,也就是让学生评教系统提供给不同评教主体相应的满足。这需要学校的管理者具有变革管理的思维,采取措施强化评教主体的合作意愿,维系评教目标的平衡,加强学生评教信息的沟通,从而来推动学生评教系统的动态维系。​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