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撤村建居社区管理问题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34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一、撤村建居社区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撤村建居社区管理概念界定

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城乡经济体制格局发生变革,城市人口集聚膨胀,连带着城市的区域边际面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服务功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与城市互动较为密切,承载城市部分功能的城市边缘地区逐渐的被扩入城市的范围。

1.城郊边缘地区

城市边远地区的研究开始于西方国家,1936 年德国的哈伯特·路易从地理学的角度第一次提出城市边缘地区的概念,它主要是从城市形态方面对当时的柏林进行地域的结构研究。之后 1947 年迪肯森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三地带理论,这是城市边缘区研究的先河,同时城市边缘区在他阐述的概念里主要指的是中心地带,这个模型是圆形的中间为核心地带,由这个核心区域向外部辐射,从而划分​为中央地带和城市的边缘地区。之后 1975 年,洛斯乌姆进行了发展,将城市的边缘定义为中央城市的辐射区域外,土地资源的利用出于农村转变为城市的阶段,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城市的发展集中的渗透地带。

这一阶段,R.G.普内尔的定义相对权威,他将这部分区域当做既不是农村区域也不是城市区域,这部分地域的农业处在衰落的状态,土地上的利用、社会生活方面和人口性质的变化过渡区域,同时住宅区又是连片建成的,他的周围是没有城市居民,农业土地的利用性质不属于纯纯的农业腹地,是兼具城市和农村的特征,表现在人口密度上就是界于城市和农村之间。

城郊边缘地区在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给出的城市边缘地区界定不同,主要思想有:从地理的角度上讲,特指包围着城市同时又毗邻城市的地带,主要是由于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与城市毗邻最近的那部分区域面积受到城市发展影响,城市界限越来越模糊;从城市的区域划分的角度上讲,城市大部分地区都是根据建成区与规划区来进行区分的,这些界限的边缘地区承载了城市的部分功能,这些城郊边缘地区一方面可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在城市的控制范围之内的,发展是双赢的。

.......................

(二)撤村建居社区管理的理论基础

1.治理与善治理论

治理理论来自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世界银行第一次使用治理危机来对非洲的发展状况进行描述一词描述非洲的发展状况,治理理论便开始在西方的国家中沿用,尤其是世界银行、经济与合作组织和国际等国际性的组织。治理如何达到善治的目的使得政府在市场社会与公民之间不断地找寻自己的定位,如何做好自己那只看不见手的作用,一系列的反思和不断地重新定位,使得政府在发展的长河里不断地完善自己,这也逐渐在公共管理领域政府追求的价值理念。

治理的过程是一种协调的过程,不同于统治是完全采用强制性性的手段,这种协调的主体既有政府机构性质的正式组织,也有居民社区自治组织式的非政府组织。它采用的主要是协商的形式,不是强迫式的,主要是强调自愿合作协商,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的要素,通过各方多元主体之间协调,最终达到善治的目的。

​其中主要的核心观点是政府不再使用单一式权威管理手段,改变了以往霸占唯一权利中心的方式,充当的是掌舵人的角色,而不再是划桨人的角色,不需要事必躬亲,城市中的公共产品是仅仅只有城市这一个主体来提供政府需要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抓好主要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这样方向行的问题,积极的让市场参与到城市资源的分配中来,市场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市场的竞争机制来调配资源合理地配置,对于可以外包出去的公共产品可以采用竞标的方式分离出来部分职能,政府做好自己掌舵者的角色就好,这样专职的管理可以促使政府办事效率的提高,形成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良性的互动,社会资源充分的分配,公共利益最大化。同时,善治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权利的回归,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一种回归,在管理活动中使得公共利益最大化,善治还是一种多元主体的合作管理,是国家政治和市民社会管理中的新颖关系,这种互惠合作关系模式的关系将推动强政府、强社会的建立,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众富强。

.............................

​二、乌鲁木齐市撤村建居社区管理的现状

(一)撤村建居社区管理发展的背景

1.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当时的主要经济模式是计划经济,主要的目的就是逐渐地恢复战争中的中国经济,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地推进,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不能够适应当时经济的发展,宽松、自由的经济环境成为人们的呼声,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调整国家国家经济模式,实行市场经济模式,政府做好必要的调控,经济体制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迫切要求城市发展格局的调整,城市经济不断发展逐渐饱和,与城市经济活动最密切的农村作为城市发展的依托发展区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发生变革。

2.城市化不断推进

经济社会不断地向前推进,推动的是城市社会的发展,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现阶段我国在城市发展与建设投入较多,形成了很多城市群的发展,逐渐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一个标志。城市化的推进一方面是对原有城市的职能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就是推动与城市发展最密切城郊区的发展,针对有条件发展的乡村,实行撤村建居过渡到城市发展。国务院制定的城市规划,预计在 2030 年左右,将会有 1300 多万农村人口身份发生转变成为城市居民,因此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社区的发展提出了较高要求。

3.土地改革的调整​

​原来农村土地的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原来的土地制度逐渐地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使得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所以农村土地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就要实行改革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改变农村土地制度制度落后的现状针对撤村建居工作的土地性质而言,撤村建居的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针对土地改革试点,做出了重要指示,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下,促进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形成土地的所有权、​土地的承包权以及土地的经营权三圈分离的格局。

...........................

(二)乌鲁木齐市撤村建居社区工作的实施与推进

撤村建居政策的全国范围内实施开始于 2000 年,在政策方面,国家出台的城市规划意见中办发(2000)23 号《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就是一个标志性地文件。2004 年 1 月 5 日,为了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以及响应国家的政策,乌鲁木齐市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精神,开始做出关于撤村建居、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决策,并且成立了乌市撤村建居社区工作的领导小组,针对现阶段的情况,制定了乌鲁木齐市撤村建居工作的任务进度表,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乌鲁木齐作为中心城市,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形成以兰新铁路以及吐乌大公路等为主要交通干线为一体的城镇群,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撤村建居不仅是一项为利民的工程,而且还对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乌鲁木齐市在城镇化发展中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程,不断地完善城市的职能。

1.乌鲁木齐市撤村建居社区工作的实施

​乌鲁木齐市撤村建居是市委、市政府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自 2004 年初组织实施到 2005 年底基本结束,不仅为“城中村”居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创造了条件,也为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对首府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搞好撤村建工作对于加快推进城市化以及新疆的长治久安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依据新疆现阶段城市发展的速度,乌鲁木齐市制定的撤村建居实施工程涉及主要区域有:东山区(卡子湾村、人民庄子村)、天山区(宁夏湾村、八户梁村、二道湾村、大湾村、乌拉泊村、碱泉沟工贸公司)、水磨沟区(东八家户村、王家梁村、六道湾村、红山村、南大湖村、七道湾村、八道湾村、南湖企业汽集团管道配件厂、水磨沟村)、沙依巴克区(九家湾村、北园春工贸公司、苍房沟村)、新市区(二工村、小西沟村、八家户村、津北物业公司、二宫乡砖厂、丰田村、百园路新村、宣仁墩村、小地窝堡村四组、三工村)等地区。

..........................

​三、乌鲁木齐市撤村建居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一)组织自身不够健全.......................22

1.管理机制方面的因素..............22

2.管理职能方面的因素..............22​

四、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长治路社区撤村建居社区管理的实证分析.............28

(一)调查问卷的分析情况....................29

1.长治路社区发展背景..................29

2.长治路社区现实情况分析...............30

​五、乌鲁木齐市撤村建居社区管理的对策建议...................... 36​

(一)完善社区的职能....................36

1.社会保障...................36

2.劳动就业...................36

五、乌鲁木齐市撤村建居社区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社区的职能

1.社会保障

由于社区的结构发展变化,原来居民的谋生方式也随之变化,村委会与居委会在社会保障水平上是不同的,城市社保享受的额度普遍高于农村,这也就意味着撤村建居社区在社会保障上也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就需要居委会将一部分属于集体资金以及拆迁土地中的资金拿出一部分,给失地居民补贴,针对社区年老体弱人权也应该尽快纳入到城市社低保人群,享受城市低保,并且通过社会救助等形式提供其他帮助,缓解这部分人群的生活压力。针对失业人群除了给予一定补贴外,具有劳动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群社区也可通过就业再培训等方式拓宽这些人群的就业渠道。

​2.劳动就业

撤村建居社区的建设分离出大量的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被分离出来的居民面对的就业环境相比之前压力更大,因此,居民也就需要社区服务方面能够给予这部分居民提供就业的机会,营造就业的环境,社区可以利用当地的特色以及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扶持劳动力需求较大的企业,比如社区家政服务、方面居民生活的便民工程以及送子服务等,这些服务所需就业人员灵活性大,投资较少,并且可以依托社区的现有资源,是一个适合解决大部分闲置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方式。社区还需要定期组织劳动就业指导课程,充分挖掘劳动力的潜力,为那些就业技能单一的人群培训一门技术,增加就业的几率,提高社区的就业率。

.........................

结论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城乡经济体制格局发生变革,在城市发展的带动下,城市边缘地区以及与城市经济关系密切的乡村正经历着撤村建居的身份变化,由原来的乡村村委会改成城市社区居委会,基层组织职能发生变化,使城市的发展朝向一种新的更有效率的社区管理模式发展。

本文通过对国家城市发展分析,找出乌鲁木齐市在撤村建居城市建设的不足之处,并给与可借鉴性的意见。在撤村建居社区的特殊性方面的分析主要通过村委会与完善社区的发展来突出撤村建居社区与这两者的联系和区别,虽然与这二者存在本质区别,但是可以借鉴它们的经验,可以依托原有村委会的经济发展基础、社群关系等,结合成熟社区的管理理念与管制度等,不断完善乌市撤村建居社区的建设。​

对乌鲁木齐市撤村建居社区现阶段的发展,重点调研了撤村建居社区二宫乡长治路社区,从社区组织自身、社区硬件设备配备、居民满意度、社会评价以及法规这五大角度分析,发现撤村建居存在办公设施简单、社区职能不完善、居民生活便利程度低、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撤村建居社区还必须要加强工作人员地素质、社会服务、社区职能建设、社区体制机制以及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社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多方主体不断地协调和沟通,不断地调整,在建立现代社区的同时有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建设真正符合自身发展的和谐社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